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是話癆、長大後就沉默寡言?這份信任危機要知道

2021-01-08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在教育孩子裡,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們小的時候總是有著嘰嘰喳喳的話癆一面,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一長大,他們的話變得越來越少,甚至一整天都可能會沉默寡言,在這份沉默寡言裡憂心的不僅僅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還存在著一些教育問題。

比如沉默寡言的孩子是不是有著以下幾種教育缺陷:

1) 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多說一句話,日常溝通都是點頭、搖頭,或者直接是「嗯」、「哦」

2)讓孩子做什麼都唱反調的,比如你讓孩子寫作業、孩子要朗讀課文或者整理書包等等

3)孩子做事情口是心非,比如明明很想要一件東西偏偏嘴硬說不要,私下又想辦法去得到

……

以上種種,若我們仔細了解的話會發現種種沉默寡言的背後,有的是倔強、叛逆和糟糕的親子關係,而這些浸透的糟糕主要是源自於「信任危機」,因為孩子不信任父母了、所以才會缺少溝通甚至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

如果問父母的信任危機是從何時開始的?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片段很有說服力:

有一天

小明跟他爸說:「我跟同學打架了」

爸爸立馬把小明揍了一頓,並且發微信告訴老師

之後

小明心裡想「以後有事再也不回家告訴我老爸了」

……

還有一個片段:

某一天

小花回家興致勃勃地對媽媽說「我以後要當兵,保護祖國」

媽媽沒好氣地說「當兵每天起得早、還在泥巴地裡訓練,你吃得了苦嗎」

從那以後

小花回家再也不跟媽媽分享新鮮事情了

……

實際上,若我們回憶自身每一段「信任危機」的親子關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沉默寡言,都是由父母一句又一句冰涼涼的「不理解」打碎的,當孩子說理想時回應的是打擊,當孩子說委屈時回應的又可能是打擊,那麼在一次又一次不理解和打擊裡,孩子又如何和父母交心而談呢?因為孩子跟家長的思想包括理解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所以說,在孩子小時候是話癆、長大後是沉默寡言的變化裡,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起著主要性的關係影響,想要改變孩子沉默寡言的現狀就要改變當下的信任危機,也就是從親子關係的溝通方式開始改善。

如何具體改善?大家一定要抓住以下幾個「信任」小技巧:

1、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沉默寡言,還是在於彼此之間缺少了溝通的氣氛,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嚴厲、也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想要獲得孩子的信任、活躍溝通氣氛,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活躍孩子的心情,多跟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比如爸爸媽媽談戀愛時是誰追的誰,聊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那些調皮搗蛋,聊爺爺奶奶的一些生活囧事等等。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隔閡幾乎都在於「不說」,你不說我不說大家自然也都是不知道、也不去說出來了,想要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除了要和孩子開得起玩笑之外、還要無話不談地聊的開,如果家長們還有很多不好意思或者總是忘記說的話,還可以用書信、便利貼以及小紙條的方式傳達。

總之,我們在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時,是要抱著接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去面對。

2、每周一次「吐槽大會」

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只不過是交心溝通的第一步,最關鍵、也是良好溝通的核心在於自我檢討,很多家長包括孩子在內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在他人眼裡卻是吐槽不斷,都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而我想說的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絕對是能夠「接納反饋」。

如果家長們能夠每周開一次「吐槽大會」,你會發現家庭成員之間的吐槽滿滿,而這些吐槽也剛好是自身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每周一次吐槽大會之所以叫做「吐槽」,就是希望能夠暢所欲言、了解自身的缺陷並加以改正,在這份自檢、接納和糾正裡也正是親子關係走動的核心靠攏。

3、吐槽就一定要「暢所欲言」

在每周一次「吐槽大會」裡家長們一定要率先做好榜樣,如果爸爸吐槽媽媽穿衣服太老土、媽媽朝著爸爸一頓臭罵,如果媽媽吐槽爸爸回家不知道幫忙做家務,爸爸對著媽媽又是一陣陣叫苦叫累,那麼孩子在這種緊張的氣氛裡就會產生一種「只說好話、不敢吐槽的心理」。

正是受這樣的氣氛影響,孩子也根本就「不敢」說出對爸爸媽媽的不滿,所以說在吐槽點裡家長們要率先做出敢於承認的度量感,也就說當各自的不滿和缺點都通通暴露在外時,你會發現大家的胸懷包括接納、聽取都有著很大階段性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家長們每周一次「吐槽大會」的最終目的。

最後的最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經營、相互理解和包容的,相信有了以上的聊天經驗磨合之後,父母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包括教育實效都有著非常可觀的提升空間!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上升雙子打扮永遠傾向於年輕化,人前話癆,人後沉默寡言
    上升在雙子的人,之前我在研究星盤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上升雙子雖然你現在會覺得話癆,可是他的成長史你知道嗎?我們再走近一點上升雙子的世界!我仔細觀察了周圍的上升在雙子的人:小時候,或者在很少的時候,雙子就已經懂事了,你和上升雙子去聊天,你會發現他的記憶特別久遠,久遠到讓你感到很吃驚的地步,之前說上升摩羯是小大人,可是上升摩羯和上升雙子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上升雙子在小時候,都是祖國的正直大好青年,根正苗紅的,但是後天環境原生家庭很重要,這個會奠定一個上升雙子在以後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人!
  • 孩子小時候很萌,長大後顏值下降,孩子變醜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關註明星的朋友會發現一個現象,有些明星小時候長得特別好看,但是長大以後就顏值不再,不再是人們喜歡的樣子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孩子,小時候肉乎乎很可愛,長大後顏值直線下降。這是為什麼呢?不是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嗎?這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越長越好看,如果不注意打理,反倒會長殘。
  • 為什麼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卻叛逆?無數家長看完都沉默了!
    為什麼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卻叛逆?無數家長看完都沉默了!在一個孩子成長中,大多數家長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聽話嗎?」好像只要孩子聽話,就萬事大吉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韓劇《請回答1988》,這是一部講述親情愛情友情以及鄰裡之間相處,從細微的一些事情中去感受愛的存在。而劇中的德善因為是老二,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所以不管是有穿的還是有好吃的,總是沒有她的那一份。
  • 心理分析: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心理諮詢師: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如何滿足他的心理需求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諮詢行業近十年。在青少年諮詢案例的總結中,發現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從孩子離開母體呱呱墜地開始,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雖然作為嬰兒,他無法離開父母尤其是母親而獨立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母親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幫助他慢慢長大。孩子自身的弱小,讓他在成長過程中不得不依靠父母。
  • 為何有的孩子小時候好看,長大後卻變醜?3個原因父母要引起重視
    小孩子長成大孩子,身高和體重變化的同時,相貌也在改變著。比如一些童星,從小長得出眾,長大了也不例外,依然高於普通人的顏值。變得好看會讓自己高興,別人也羨慕。但是也有很多小時候很可愛,會被很多人誇獎。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變醜了,不再像幼時受到歡迎。
  • 小時候就有這些遭遇的孩子,長大後會「躲著」媽媽,無奈多於不孝
    小時候就有這些遭遇的孩子,長大後會「躲著」媽媽 1)「母愛缺失」的孩子 不知如何開口打破這份尷尬,自然成年之後的他們也不會和媽媽多麼的親密。
  • 「女大十八變」,小時候長相普通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好看?
    老一輩兒的人經常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確實有不少孩子小時候長相普通,長大後漂亮的不像話,所以家長也不要著急。,不難看出底子本身就不錯,雖然小時候雙眼皮不突出,臉上帶點兒嬰兒肥,但是眼睛很大,鼻梁也很高,所以長大後五官越來越精緻。
  • 小時候越善良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被社會傷害,真相很傷人
    作為父母,我們從小就教會孩子要善良,要幫助他人,要做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可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卻不幸福。朋友家孩子是前年畢業的,對待工作很努力,對朋友也很友善,從來不會和人紅臉。但這樣一個實誠、憨厚的孩子,在公司卻一點都不受待見。公司的同事,包括一些領導,都對他有些意見。不僅如此,他也覺得自己在公司受到針對,所以情緒上很失落。
  • 小時候跟媽媽親的孩子,長大後為何成「仇人」?一部動畫講個明白
    就像我家小姑,從小也是由婆婆帶大的,小時候跟婆婆很親,但是現在卻跟婆婆很像冤家,兩個人說不到兩句話就要吵上一頓,鬧得不可開交,我這個外人看著就替她們心焦。直到我看到去年的這部奧斯卡得獎動畫短片《包寶寶》,才逐漸明白她們爭吵的原因。
  • 小時候公主臉長大後「大餅臉」,有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越好看
    關於孩子的長相,一直是很多媽媽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不管是男寶還是女寶,媽媽都希望孩子將來能長得帥帥的、漂漂亮亮的。我們也從電視上看到很多小時候很漂亮的小童星,長大後「男/女大十八變」,但是沒有越變越好看,反而有點「長殘了」。電影《藝伎回憶錄》裡的演員大後壽壽花,當年的一笑融化了多少人的心,長大後的顏值明顯不如小時候,臉還越來越圓。
  • 孩子小時候很乖,一長大就對著幹怎回事?把它想成好的開端很重要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自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小的時候很多意願無法表達、只是一昧地哭鬧,而弱小的他們,即使是哭鬧不止、讓眾人無法正常睡眠也能被及時抱起來哄哄,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就變得不聽話?這就要取決於父母在細節方面的一些改變了。
  • 陸毅發文淚目:孩子為什麼要寵著長大,我終於知道了答案
    每一個被誇獎懂事的孩子嘴角都有一絲難言的苦澀。而每一個孩子自信的笑容背後,都有父母最踏實的愛和堅持。那些不被寵愛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張含韻曾在衍生節目《定義》中談到自己的成長。自小,她的爸爸便經常不在她的身邊,出差一次,便會離開很久。
  • 《父母愛情》江衛國:小時候的勇敢,長大後的大氣
    小時候的江衛國,性格很倔強,調皮搗蛋,很喜歡打架。自己的弟弟江衛東被人欺負,打不過人家,弟弟江衛東回來報信,二話不說,就帶著弟弟找人報仇。有次,江衛國和烈士家屬的孩子打架,把人家的門牙給打掉了。02江德福回來聽說後,把江衛國狠狠地打了一頓,他也沒有說出弟弟江衛國也參與了,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這痛苦。江德福反覆說:「我們要將他們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好好的照顧他們。」這也是江德福之所以暴打江衛國的原因。
  • 為什麼小時候好看的人,長大後大多數會「長殘」?
    ▍ 小時候靈動機敏,長大後發展受限▍ 顏值有提升,但不是主流喜歡的類型金賽綸的眼睛嘴唇尖線條明顯,在一眾可愛童星裡很有辨識度,但長大後尖眼+薄唇+長中庭的長相,容易給人一種刻薄冷感。前面的金所炫和金賽綸都由於長相的限制,長大後面臨了轉型問題。也有一些人小時候好看,長大後並沒有被說長殘,反而越來越美,那最後我們來聊聊相對順利的例子金裕貞。
  • 小時候這麼可愛長大了一定很帥!小時候vs長大後
    據說世界上有這麼四種人:小時候長得好,長大了長得醜;小時候長得好,長大了也長得好;小時候長得醜,長大了長得好
  • 小時候喜歡「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難逃這3種下場,家長快糾正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尤其是在小時候養成的長大很難改掉」所以都說家長要從小就更加關注孩子們的一些行為舉止,發現任何壞習慣最好及時糾正,不過因為每個家長心中的「壞習慣」都不一樣。
  • 小時候的萌寵,長大後卻...哈哈哈
    來源:大愛狗狗控(ID:gougou2016)很多人養狗的原因,都是因為被它們小時候的樣子給萌到,但是,長大後...這畫風怎麼就變了呢
  • 小時候聰明伶俐,為什麼長大後卻成了「問題孩子」?
    而我們要了解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0—6歲孩子是如何認識事物的?——不是通過背誦記憶,而是通過感覺。孩子對感覺的認識包括:用眼睛看:看到各種各樣顏色、形狀。用耳朵聽:譁譁啦啦、咕嚕、叮叮咚咚、滴滴噠噠……聽到不同的聲音。
  •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要在小時候養成哪些習慣嗎?謹記不要忽略細節
    這句話也凸顯出了,習慣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然而習慣卻是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教給孩子的,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一舉一動可能就會決定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習慣容易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習慣有時在生活中的小事中,靠著家長在一點一滴中教出來的,要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家長們不僅得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地教孩子,還得以身作則,作為孩子的榜樣,要給孩子打出一個樣來,這樣更容易讓孩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