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老爺們大家好啊,眼看來到了12月,各部十月番也進入了收官階段。總體來說今年的十月番比較平穩,沒有出現獨角獸,但依然不乏很多十分優秀的作品,《寶石之國》就是這些佳作中的一顆寶石。《寶石之國》是一部漫改作品,漫畫已經完結,筆者沒有看過漫畫,因此本文將只對動畫進行評價。
故事發生在人類滅亡之後,人類演變成了魂、骨、肉三種「生物」,其中肉構成了各種各樣能化成人形的生物,肉繼承了人類的生理和繁衍機制,可以繁殖,但個體也會死亡;骨,便是我們的主角——居住在海中孤島上、建立了人類社會秩序的寶石。從設定上來講,寶石們沒有性別,只有自己的顏色和硬度,不會死亡,只會因為碰撞或者切割而破碎,破碎後只要找回所有的破片又能重新組成「人」;而魂則將月球開闢為自己新的疆土,被寶石們稱作月人,月人一直想收集骨和肉,進行寶石之國版的「人類補完計劃」——這是整個動畫的大框架。
島上的寶石共有28種,在金剛石老師的帶領下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確的社會體系,不同硬度,不同特點的寶石們掌管著不同的工作,通常硬度高、戰鬥力強的寶石會被列入戰鬥組,負責巡邏和消滅入侵的月人。我們的主角磷葉石(硬度3.5,人類骨頭的硬度是4-5左右)一開始是個幹啥啥不行的廢柴,有一天遇到了硬度為2,會分泌銀色毒液,怕汙染大家總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辰砂(硫化汞,在中國叫硃砂),於是想幫她找到一份更加合適的工作,展開了一系列的冒險。
相信不少人開始看這部動畫都是因為它獨特的畫風吧,寶石們的身體被塑造成了人型,只有頭髮保持了寶石原有的光澤,作畫風格既不能算是2D,但也不是《玩具總動員》《尋夢環遊記》那種風格的3D,可能和最近兩季的《RWBy》比較接近。說起作畫,這部動畫真的是好到沒話說,已經播出的11話中幾乎沒有一個崩壞的鏡頭,畫風細膩到死,從辰砂自帶3D反光效果的水印,到磷的頭髮反射在自己衣服上的光,甚至是南極石手套內側的花紋,每一個細節都能感受到製作組的匠人精神。
(每一個細節都照顧到了)
除了作畫之外,每一幀鏡頭的選取和人物動作的捕捉,都把3D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例如南極石的這段打鬥和月人追逐磷與圓粒金剛石的鏡頭,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切實地讓觀眾感受到了那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微信gif不能超過2M渣畫質大家將就看吧…)
當然了,這種畫風也並不是能討每個人喜歡的…想必很多讀者老爺都聽說過「恐怖谷效應」。「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假設,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懼,直至谷底,稱之為恐怖谷。可是,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貼近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百度百科。恐怖片中經常利用的洋娃娃,木偶以及小丑、殭屍這些元素,統統可以用恐怖谷理論來解釋。
(恐怖谷效應)
(恐怖片《死寂》的劇照,這個木偶給很多人帶來了心裡陰影…)
《寶石之國》中的寶石們雖然被塑造成了女性的外形,但卻並沒有女性的第二性徵,而且手腳與腦袋的比例也與正常人不同,顯得身體尤其修長。除了鑽石和最初的磷以外,寶石們的虹膜佔眼睛的比例很小,通常生活中這樣的人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刻薄、不易親近的,所以剛剛播出時一陣「上鑽石」的風過去之後,也能難把寶石代入到正常的女性人類中來。再加上片中的獵奇元素也很多(斷肢、丸吞等等…),恐怕還是有很多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觀眾朋友們接受不能(幸虧寶石不會流血,不然按這個趨勢估計這片子播個三集又要被禁)。
(紫水晶的畫風看起來非常詭異)
(這種斷肢、破碎的鏡頭在片中也是屢見不鮮)
日本動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養活了一大批刁口味的觀眾,如果徒有精緻的畫風,自然是留不住人的(想想後期撲街的某鐵城…),人設、劇情缺一不可。這部動畫的主角——磷葉石,是個硬度在所有寶石中排名倒數、連最輕的劍都提不起來的廢柴,活了300多年,才終於被金剛石老師分配了一份編纂博物志的工作,然而得到工作之後也並不安分,整日仍想參與戰鬥。說實話這種「平日成事不足,經過歷練逐漸成熟」的主角在動畫中並不少見,但《寶石之國》的不同之處在於,磷的「成長」幾乎全部是被環境、被命運、被他人裹挾著、推動著前進,總是伴隨著自己和同伴們的巨大犧牲。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寶石之國中,悲劇的表現形式尤其直截了當和觸目驚心——破碎。磷由一開始完整的自己,逐漸失去自己的雙腿和雙臂,雖然每一次的失去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尤其是獲得了新的雙手之後…),但代價則是失去了重要的記憶,以及重要的朋友。自那以後磷變得更加冷酷,也改變了自己的外形,看上去更加幹練和無情。但骨子裡仍然是那個能夠活躍氣氛、歪點子奇多的吐槽役,也總算是往玻璃渣裡摻了點糖…我單不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磷會選擇變強之前還是之後的自己呢?
(變化之後的磷)
這裡我想特別提一下為磷葉石配音的聲優——黑澤朋世。她是一位聲音很有特點的聲優,語氣中總是能時不時地透出一絲慵懶和調皮的感覺,特別適合擔當吐槽役,在《吹響,上低音號》中為女主黃前久美子配音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久美子是一個活的像配角的主角,而磷也是被劇情推著往前進,這麼一想選擇她來作為磷的配音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除了作為主角的磷以外,配角們的表現也同樣精彩,寶石們一共有28位,但這部動畫又不像《暗殺教室》一樣,採用多主角的套路,磷在出場時間上佔到了絕對的優勢,因此製作組也只能選取一兩個特別的角色來進行重點刻畫。最受觀眾朋友們喜歡的配角,非鑽石和南極石莫屬。這兩個寶石几乎擁有著完美的人格,加上強大的能力,想不討人喜歡都難。鑽石的畫風比較接近大多數日漫的風格,也較容易被人接受,她溫柔、善良、成人之美,但面對敵人卻又是那麼勇敢、機智,幾乎是擁有著人類能夠擁有的所有優點(原諒我想不出更加優雅的溢美之詞…)磷被吃掉之後,唯一一個想辦法要把磷找回來的是她;合作了這麼久的圓粒金剛石突然想與變強之後的磷組隊,毫無怨言地接受,心甘情願賦閒的是她;在面對圓粒金剛石+變強的磷都無法解決的月人時,挺身而出戰鬥的還是她。這樣的角色,怎能不讓人心醉?如果是鑽石是讓人心醉的話,那麼另一位南極石小哥哥就是讓人心碎了…南極石主要成分是六水合氯化鈣,只有在冬天才會現出人型,其他三個季節裡由於溫度太高,都以液態形式存在。每次南極石醒來的時候,其他寶石都已經進入了冬眠,與他作伴、他能夠依賴的只有金剛石老師了,當金剛石老師也睡著的時候,只留下他一人,面對莽莽蒼蒼的百裡雪原與不時入侵的月人,一幹就是幾百年。我覺得作者是不希望他對金剛石老師的這種依賴和金剛石老師對他的關懷被觀眾視作是愛情,因此給了他一個非常接近男性的外形。由於金剛石老師是他接觸時間最長也幾乎是唯一一個能接觸到的人,因此南極石把自己的身與心,一切都獻給了老師。與月人的戰鬥中丟失了一隻手,他首先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擔心自己會失去對老師的記憶。雖然對沒有冬眠、在自己和老師中間強插一腳的磷心懷芥蒂,但當強大的月人來襲,自己失去戰鬥能力的時候,仍然顧慮這磷的安危,這也直接促進的磷的覺醒與質變。而他的消失也成了磷心中一塊過不去的坎,時常在磷軟弱、猶豫的時候,再次出現在磷的意識裡——一如和磷度過的那個短暫的冬天時一樣。
金剛石老師作為本片中boss級的「佛系」男子,有著唯一一個100%的男性形象(確切地說是和尚的形象)和強大到無解的戰鬥力,僅一擊就能摧毀一支月人艦隊,。同時,他也是全片謎團最多,故事最深的角色,似乎對人類滅絕的原因有所了解,與月人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即便如此,寶石們仍然選擇相信金剛石老師,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寶石們,都是正確的,與其說是老師,不如說更像寶石們的父親吧。金剛石老師偶爾也會開個玩笑,磷變強之後大家都紛紛想研究磷一番,便有了如下的橋段,不得不說一向只有淡定和驚愕兩種表情的金剛石老師幽默起來真的是讓人感覺到一種冷到起雞皮疙瘩的反差萌啊。
(寶石們真的很聽老師的話啊)
值得一提的是《寶石之國》的原作市川春子老師畢業於一所佛教學校,受佛教文化影響頗深,這種影響在動畫中集中體現在金剛石老師和月人的身上。金剛石老師和尚的形象自不必說,他在冥想中發現自己被月人環繞,現實中也真的被月人包圍,前後呼應,表現老師與月人特殊關係的同時,也營造了一種似真似幻的意象。而月人包圍老師的這場戲,短短的幾個鏡頭,更像是萬佛朝宗而非群起而攻。
(夢境)
(現實)
老師送走小白時,身披萬點金星,讓人看了甚至有些想流淚的衝動。再加上強大的設定,博愛的胸懷,很難讓人不聯想到至高無上的如來佛祖。
(美哭了這張圖)
再說說月人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月人登場時天空中出現的黑影的形狀,讓人聯想到計算機迭代產生的Mandelbrot集,它的特點在於可以將局部無無限細分,每一個細分後的形狀都與整體的形狀相同,非常地契合佛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思想。月人的形象也參考了佛教中菩薩的形象,從面容到衣冠,總透著一股濃濃的佛教氣息。這,也成為《寶石之國》另一個很容易被觀眾記住的點,畢竟能將宗教元素拿捏的這麼好的作者現在看來還真的是鳳毛麟角。
(月人登場前的黑影)
(Mandelbrot集圖片)
就目前播出的11話的情況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太連續的劇情,基本上都是用兩三話的篇幅去講好一個小故事,製作組對劇情節奏的把握也非常巧妙,基本上每一集的最後都會留下一個懸念,讓觀眾在煎熬中度過一個星期的等待。故事前期的基調也比較致鬱,前面說磷葉石的時候也提過,這裡就不多講了,最近的幾集才稍微緩和了一些,並且產生了主線開始的苗頭。很難說作者想要通過這部作品向觀眾們傳達什麼,大概市川老師在創作《寶石之國》的時候也確實是把自己當成了佛吧,不喜不悲,看盡人間繁華與滄桑。自己只管創造出這些角色,至於他們是喜是悲,是幸福是痛苦都有寶石們各自的命數,所以劇情各方面都顯得非常自然,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也真是因為這樣,才能把寶石們的「苦」切切實實地傳達給觀眾。
片中,人類已經滅亡,寶石雖然不是人類,但卻擁有著人格。這樣的設定在今年已經是第二次火起來了,早上今年上半年的時候,一部子供向作品《動物朋友》橫空出世,創造了日本動畫史上的收視率奇蹟。動畫講述的是,大部分人類滅亡之後(人類每年要在日本動畫裡滅亡八百多回…),人類小包在一個廢棄的動物園中遇見各種各樣的動物朋友,並協力戰勝謎之生物天藍怪的故事。《動物朋友》之所以大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給觀眾帶來了遠超預期的觀感,用簡單天真的畫風,塑造了一個個性格、能力迥異的動物朋友,表達的核心價值也十分樸素: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所擅長的東西,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就能一起度過難關。就這樣一部簡簡單單的片子,給每日陷於各種瑣事中的大人們也帶來了最為純粹的慰藉。
誠然,《寶石之國》不像《動物朋友》那般治癒,但其中也借寶石之口表達了對現實,對人性的思考,繼承了人類「魂」部分的月人天性狡詐,喜好爭鬥而又貪得無厭,只能將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了虛構出來的寶石們身上,讓他們去代表人類身上善的部分,希冀他們能夠一直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017年也快要結束了。這一年,北美出現了20多年來最多人能夠觀賞到的日全食,然而20多年前,一位電視主持人在報導那次日全食的時候說,希望下一次日全食的時候,月球的影子能夠投射在一個和平的地球上。2017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很多大事,但大事不代表好事。至於哪天會不會出現新的「月人」,誰都說不準的。我們作為普通人,能做的,也只有像寶石們一樣,心懷美好,珍惜同伴,勇敢戰鬥,其它的,就交給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