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的動畫,一般人物角色是沿用作畫來製作,機動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是用CG來輔助,2013年的《蒼藍鋼鐵的琶音》動畫和2014年《希德尼婭的騎士》動畫都是全使用CG製作,還有種就是《正確的KADO》那樣,作畫和CG無縫切換連觀眾都難以察覺。
在追求美的道路之外,《寶石之國》還潛藏了不少值得深挖的線索和主題。最重要的主題是從故事根本設定上衍生出的「人的置換」問題。這種置換有兩個維度,一是歷史或神話語境下,人類的「肉-骨-魂」三分;二是磷葉石自身的機體更新。
肉骨魂神話本身饒有趣味,它假定人類即將遭受的毀滅性災難來源於自然劇變,而非社會危機。月亮爆炸和大陸下沉後,人類通過三條自然進化的道路得以苟存:血肉深入海底,以最貼近生物的形態存活,但肉體傷害和死亡無法避免。
骨骼通過礦物化,以永恆不滅的靜止性居留在陸地上,它們的身體變成了它們的記憶;靈魂出走月球,試圖從地球上掠奪血肉和骨骼以重塑完整的人,月人出現時散布天空的羅夏墨跡、散逸的宗教性形象、搭乘的如同溝裂和腦回般的黑色雲翳(其間閃動的是不是神經元呢)都在暗示著一種形而上的或思想的性質。對於肉而言,受傷是一種記憶的添加。
對於骨而言,受傷是一種失去記憶的隱患;而對於神秘的靈魂,受傷與否可能都僅存於想像,甚至可以想像更極端的情況:月人是一個整體(某種「絕對精神」)。這種人類進化和分化的類型學假想有些類似《魔獸》世界觀裡血肉詛咒的反向實踐,雖然後者強調的是機械造物退化成有機造物。
再說說劇情,不多劇透,就談法斯(磷葉石)一個人的角色轉變。我一直以為能講述主角成長和改變的作品絕對是好的作品,《寶石之國》做到了。從一開始渴望戰鬥,大大咧咧,一心認為:「大家戰鬥難道不是喜歡老師的緣故嗎?」的磷葉石,永遠元氣滿滿充滿朝氣的磷葉石。
在多次經歷了同伴遭遇危險束手無策,直到最後南極石被帶走後徹底的轉變,無論是鋪墊到後來劇情的高潮爆發。連貫流利,一氣呵成。就像是再看《寶石之國》裡面的打鬥場面一樣順暢痛快。隨著主角的成長,劇情也無可避免的變得虐心。但是劇情虐心的代價是讓我們看到了主角的轉變,這點,實在讓我驚嘆。
那個只有在冰雪皚皚的冬季才能甦醒的男孩子,銀髮,看起來如冰削過的雕塑,像磷葉石一樣易碎,但他很強。可以用劍劈開一塊塊浮冰,和月人戰鬥,和老師一起守護著冬眠中寶石們的美夢。漫長的冬季,沒有同伴的南極石,似乎是在老師的陪伴下才不顯得那麼寂寞。
「為了不讓老師寂寞,冬天,就拜託你了。」月人偷襲後,南極石被擊碎後最後的囑託。自此,磷葉石就變了。手臂擁有了合金的力量,可以自如地操縱合金液體攻擊月人。身體因為蔓延著合金,也變高了。頭髮變成了像南極石一樣利索的短髮。
最重要的是,性格變得冷靜、成熟、從容不迫,出色地完成著日常工作。但同時,那個活潑直率、機靈可愛又總是給大家製造麻煩的法斯·法菲斯特也消失了,只是努力肩負著承擔南極石的角色,面無表情地解決著一個又一個月人。
如月人王子所說,月人是人類的遊魂,一直在等待老師的祈禱與超度,從而化作虛無牽往極樂淨土,不必再為凡人的生活方式所糾纏,因為極樂淨土中沒有凡間的諸多欲望,不存情愛,也無有貪慾。極樂淨土與凡間最顯著的區別在於極樂淨土中沒有三惡道的存在,也正是三惡道的存在使凡間與極樂淨土分開,使凡間人無法升入極樂淨土。
三惡道是地獄,畜生,餓鬼,而這三惡道與善的區分又是以受三毒「貪嗔痴」的浸染和障蔽程度來劃分的。第一惡道是地獄,地獄的因是嗔恚。所謂嗔,就是對逆的境界生嗔恨,越是難以忍受不生不死的狀態,越要施暴於外界,於是從地球上擄走阿德米拉皮利斯族,又不斷地去攻擊寶石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被消滅,但無法死去,於是在月球上重生,仍無法脫逃,便更生嗔恨,更施暴行,再被消滅,重生,消滅,重生,便成了月人的地獄,在其中無限地受苦,嗔怒,死去,再重生繼續受到煎熬。
第二惡道是畜生,畜生的因是愚痴。所謂痴,是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老師十分珍惜寶石們,若真相是如磷葉石所假設的,老師願意為月人祈禱就可以拯救寶石們,老師並無理由不加行動。漫畫中當黑水晶說到「已經厭倦祈禱了」的時候,分鏡突然切到望著窗外茫茫大雨的老師。
很可能,老師並非不願祈禱,也並非沒有祈禱,而是祈禱了很久,卻是對超度月人一事無能為力,老師也因此會對前來乞求祈禱的月人說「無論來多少次,都沒用」。但月人並不知道這一真相,因為,如月人王子所說,老師被設計為沒有人類許可無法說出自身的秘密,因而無論是對寶石們還是對月人,老師都沒法講出無法超度的真相。而不明事理的月人,只是一味妄求老師的幫助,因此對寶石們所造成的傷害,便是其「起諸邪行」的表現。
第三惡道是餓鬼,餓鬼的因是慳貪。所謂貪,是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老師之所以可以使小白化為虛無,是因為超度並非單方面的祈禱,化為虛無需要的是本身的清淨。小白死後「歷經千辛萬苦,以那樣的形態再生」,才找到老師,似乎最後能找到老師,在他懷裡入眠這個結果,如老師所說,已經可以使小白所滿足了。
小白之前被分成了一百零八塊,也並非巧合,而是因為一百零八是佛珠最為常見的顆數,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小白獲得了內心的滿足,也因此不再有種種欲望纏身,即斷除了凡間的煩惱,實際上與其說是由老師所超度,而不如說是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到達了清淨的狀態。而月人卻無法得到滿足,因為所欲求的是自身也不明白的,太過複雜的東西,無法得到,也就無法擺脫貪慾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