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年,南陽新野,雲臺28將之一的鄧家誕生一個女娃娃,作為名門大族,給這個女娃娃起名為鄧綏,慢慢成長中的她如同出水芙蓉,美貌絕倫,因為功臣的後代,美豔之名很快就傳到皇宮。
15歲那一年,漢和帝選妃子,她被選入宮中,初入宮廷,「姿顏姝麗,絕異於眾,左右皆驚!」入宮的時候,當時東漢的朝廷還被竇氏把持,後來和帝聯合宦官,清楚了外戚勢力,22歲時候,掌握大權的和帝正式冊封她為皇后,而和帝也在為永元之隆打拼。
有時候,命運很殘酷,對於鄧綏來說,年紀輕輕獨佔鰲頭,進位皇后,看起來未來趨勢一片光明,加上本來功臣之後,不出意外的話,為了家族光耀門楣肯定少不了的,即使不能光宗耀祖,但是照顧一些門戶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意外偏偏出了,三年後,想有一番作為的漢和帝病逝,他死的時候,雖然兒子眾多但是都散養民間,長子不能繼承大位,鄧綏進位皇太后以後先立漢殤帝,沒多久就病死,隨後迎立安帝。
鄧綏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迎立的這個小皇帝在她死後幾乎將鄧家滅族,除了她弟弟鄧康早就被開除宗籍之外。
在東漢,從來都是外戚和宦官集團爭權奪勢,兩方換個皇帝就換波人,鄧綏主政期間也不例外,在迎立安帝的時候,他剛剛13歲,所以當時的皇太后垂簾聽政,朝內朝外一把抓,這種情況不可例外的造成鄧氏一族掌握大權。
皇權從來不容他人挑戰,皇太后也不能,所以安帝處心積慮的想奪回大權,但是鄧綏個人能力很好,加上並沒有太多的私心在自家,一直抓不到把柄,而鄧氏子孫大部分也比較安分守己,甚至想鄧康出來反對鄧綏而被開除宗籍。
鄧綏垂簾聽政期間,不光小皇帝不安分,就連士大夫也蠢蠢欲動,甚至一大批的人打算廢黜皇帝、太后另立平原王,但是鄧太后先發制人,將密謀的人一網打盡。
鄧綏這樣雖然保護自己,也順便保護了皇帝,可是皇帝並不領情,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身邊逐漸聚集了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為首的宦官勢力,這一些人後來成為鄧氏滅門的元勳。
120年,主宰大漢16年的皇太后鄧綏病死,漢安蒂正式親政,受夠了鄧氏壓抑的他如同脫韁的野馬,想一步清除鄧氏的權力,正好這時候早先被鄧太后處置的一些人聚集起來落井下石。
在宦官李潤的授意之下,他們聯合起來向朝廷誣告太后兄弟鄧悝、鄧弘、鄧閭陰謀廢漢安帝,另立平原王為帝,這樣可以保護鄧氏的權勢。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的漢安蒂立即將這一些人處死,隨後又把鄧騭奪去官職,遣散回鄉,最後被郡官逼迫而死。
鄧太后的事情印證了盛極而衰的古話,兩漢的外戚都是這個模式,一照得勢,隨後幾乎都是滅門之禍。或許,從呂雉開始就種下了這種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