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尚品三國:21何太后臨朝

2021-02-23 富尚

支持扶立劉協登基,反對劉辯登基的不只有蹇碩,還有漢靈帝的生母,撫養小劉協長大的董太后,我懷疑蹇碩在漢靈帝駕崩後決定謀誅何進,背後說不定也有董太后參與,漢靈帝就是在董太后居住的南宮嘉德殿駕崩的。在嫡孫劉辯登基,兒媳婦何太后臨朝,盟友蹇碩被殺,何進又與外朝士大夫交好,何氏外戚當國掌政,已成大局的情況下,董太后竟還不知進退,認不清形勢,還敢和兒媳婦,臨朝的何太后爭權奪利,但董太后好幾次試圖參與政事都被兒媳婦擋了回去。董太后惱羞成怒,竟然放言狂叫:「你現在這麼強橫跋扈,是依仗你哥哥的權勢吧?小心我令侄子驃騎將軍董重斬下何進的頭」。

何太后聞知婆婆敢口出狂言,把董太后這狂言透露給宮外的何進,催促何進想辦法解決自己婆婆,中平六年(189年)五月,何進會同三公,車騎將軍何苗聯名上奏,奏疏首先批評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與地方州、郡官府相勾結,搜刮各地的珍寶財物,在道德高地上打擊董太后,董太后確實貪財,不只喜歡搜刮珍寶財物,還經營起賣官生意,對漢靈帝賣官鬻爵,東漢後期的政治腐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最後,奏疏引經據典一番認為依朝廷舊例,藩國的王后不能留住京城,請把董太后這個德行敗壞的婦女遷回河間國,免得繼續敗壞朝廷聲譽。

董太后本是已故解瀆亭侯劉萇的妻子,因為漢桓帝無子而崩,竇太后和父親竇武才選立劉萇和董氏的兒子當時的12歲解瀆亭侯劉宏為新皇帝,而劉宏登基不到一年,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洛陽城發生政變,宦官集團把謀誅群宦的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藩殺害,竇太后被軟禁,不能再參與國政,漢靈帝在第二年正月,把留在河間藩國的母親董氏迎入皇宮,因劉宏登基後把父親劉萇尊為孝仁皇,所以董氏也被漢靈帝尊為孝仁皇后,因董太后居於南宮永樂宮,故又通稱「永樂太后」。

這份建議把董太后遷回河間的奏疏被臨朝的何太后爽快批准,何進趁機舉兵包圍驃騎將軍府,逮捕董重,不過董重最終的下場史書記載卻有不同,《後漢書》記載董重罷官後自殺,《後漢紀》則記載董重是下獄死。不過,董太后也沒有選擇遷回河間,六月份突然在宮中暴斃,民間多認為是媳婦何太后下狠手殺了婆婆,婆媳之爭以媳婦何太后大勝而結束。

蹇碩、董氏外戚先後順利被滅,和何進得到士大夫成員的廣泛支持有很大關係,中平元年,黃巾之亂爆發,天下震動,為了應對黃巾之亂漢靈帝升大舅子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何進當上大將軍後極力和士大夫代表人物結交,並闢除眾多海內名士為他屬吏,其中就有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紹,名列「八及」的黨人劉表,救助過張儉逃難的孔融等等當世名士,何進隱然和當年桓靈朝的竇武類似,成為士大夫在朝廷上又一位領袖,也正是由於何進有士大夫的廣泛支持,在朝中權勢甚大,讓有「廢嫡立庶」心思的漢靈帝投鼠忌器,不敢強行「廢嫡立庶」,最終漢靈帝被活生生拖死,何家的政敵蹇碩、董氏外戚紛紛被何家擊敗都離不開士大夫成員對何家的支持。

隨著董氏外戚的敗亡,放眼東漢朝廷,何氏外戚似乎再也沒有明確的敵人,是不是意味著何氏外戚可以高枕無憂,放心執掌國政,並不是,支持何家掌權的兩大勢力士大夫和宦官之間的矛盾反而由於再也沒有第三方勢力的存在,反而越發顯得對方的存在礙眼,士大夫和閹黨的矛盾越發無法調和。

何家還有東漢王朝,就是被士大夫和宦官兩股勢力的廝殺扯得粉身碎骨。

士大夫成員和宦官的矛盾經過兩輪黨錮之禍,可以說是結下血仇。中平元年(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漢靈帝為了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建立統一的反黃巾軍聯合陣線,被迫放棄黨錮政策,大批被禁錮的黨人允許入朝為官,這不可避免使得士大夫和宦官的矛盾也重新尖銳起來,權宦怕勢力再次大增的士大夫成員又一次痛下殺手,上臺後又把自家子弟紛紛誅殺,遂將他們在外擔任州、郡官員的親屬,子弟統統召回,閹黨在地方的勢力大減。

官僚士大夫重新得勢,在政治舞臺再次佔據優勢地位後,當然不放過向大仇人閹黨復仇的機會,士大夫代表人物除了老調重彈的彈劾閹黨貪汙腐敗,還趁機上書皇帝要求追究閹黨執政下竟弄出黃巾之亂這場東漢開國以來最大規模的造反的責任,甚至有士大夫成員還搜出了閹黨和黃巾軍通敵的所謂種種罪證,大有把宦官集團置於死地。宦官固然不能完全信賴,那士大夫成員就值得皇帝信賴?漢靈帝對官僚士大夫更不放心,皇帝如果真把宦官的勢力打壓下去,又靠什麼去駕馭控制勢力盤根錯節的官僚士大夫呢?

皇帝要想高高在上可不是容易的事

所以,漢靈帝雖在黃巾之亂之初,把張讓等大宦官召過去一頓聲色俱厲的痛斥,不過,漢靈帝對權宦的態度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相反由於官僚士大夫和軍事將領,地方勢力在黃巾之亂後的膨脹,皇帝的威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漢靈帝黃巾之亂後反而加大了對宦官集團的倚重。

為了護住宦官集團,震懾住士大夫官僚向宦官集團發起的政治攻勢,漢靈帝痛下狠手,下令嚴懲甚至誅殺數位彈劾宦官亂國的士大夫陣營官員,包括深受漢靈帝器重,被一貫貪財的漢靈帝特意下旨免交「修宮錢」的諫議大夫劉陶都被漢靈帝下獄問罪,劉陶被迫自殺,漢靈帝以他一如既往的寵信宦官的昏君形象,暫時阻住了士大夫向宦官集團的進攻。

不過,漢靈帝也只能管得住生前,卻管不了死後。

漢靈帝死後不久,他的親信宦官蹇碩就在高層權力鬥爭中失敗被何進殺掉,以袁紹為代表的士大夫成員遊說何進,希望何進乘勝追擊,擴大戰果把閹黨這群禍國殃民的小人,通通殺個乾淨,還帝國,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但從何進的利益考慮,何進有必要把閹黨殺個乾乾淨淨嗎?沒有嘛。中常侍們把引起何家和閹黨矛盾的蹇碩交出去,同意把西園軍的軍權交給何進,已經表示向何家低頭服軟,我們宦官都是支持太后臨朝,大將軍執政的,我們和太后、大將軍之間引起的種種誤會都是因為有蹇碩這個壞人在從中作梗,挑撥離間我們和太后、大將軍的長久而真摯的友誼,為表誠意我們將蹇碩這個壞分子交給大將軍發落,請太后、大將軍相信我們對皇室,對朝廷的忠誠,和何家的真摯友誼。閹黨已經向何進低頭了,何進沒有再對可以再度成為自家盟友的閹黨咄咄逼人的需要,何進再對閹黨咄咄逼人只會把閹黨逼成何進的敵人,反而給何進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面對士大夫陣營發出的強烈誅除閹黨的聲音,何進卻不敢拒絕,做為大將軍,在第一線主持帝國國政的何進很清楚士大夫陣營的實力遠在宦官集團之上,在黃巾之亂後,中央、皇帝的權威日益衰落,中央政府對帝國各地的控制越發下滑,而亂世的到來,給地方豪族帶來勢力大規模增長的機會,黃巾之亂以及之後各地層出不窮的流寇的禍害,和漢靈帝領導下越發腐敗貪婪的帝國官員對百姓利益的無底線侵奪,迫使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賣身為奴到本就是地方一霸的豪強地主家門下以求自保,給地方豪強帶來可觀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地方豪強的實力越來越大,而紮根地方鄉裡,依託地方豪門背景起家的官僚士大夫的實力相對應只會越來越強,依仗皇權才得以權重天下的宦官的權勢則只會越來越弱,「士強宦弱」的情勢很明顯,何進不願意公開得罪官僚士大夫陣營,站在勢弱的宦官集團一邊,何進要是繼續維持和閹黨的傳統友誼,那麼何進恐怕也會被士大夫陣營歸入為閹黨,進入士大夫的誅殺名單,為宦官陪葬。

所以何進面對袁紹等人一再向他建議,大將軍為了帝國,為了百姓,要早日除掉閹黨這群禍國殃民的國賊,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何進也積極表示自己願意為誅除閹黨這群國賊貢獻一份綿薄之力,還正兒八經向自己妹妹何太后奏議誅除宦官。

結果。何進要除去宦官的提議被何太后懟了回去,「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何太后先從歷史說起,強調宦官參政幹政是受大漢歷代先帝承認並維護的祖制,我一婦道人家可不敢變更祖制,最後的「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表面上何太后是說禮法上的事,若宦官被團滅,她一個寡婦天天和群大男人們在皇宮裡一起接觸共事,成何體統,皇家顏面何存。但何太后實際的潛臺詞是宦官都被滅了,那朕和皇兒以後只能和士人共治天下?受制於官僚士大夫嗎?

何太后的心思其實和漢和帝親政以來,所有東漢親政的皇帝,臨朝的太后心理如出一轍,都把維護宦官政治視為君主駕馭官僚士大夫,掌控江山的重用助力。自從西元92年漢和帝親政以來,近百年來任何一個東漢掌權的皇帝、太后都少不了會被史官寫上一筆重用宦官的罪狀,雖然由於面臨的政治形勢不同,各人的性格差異,君主們對宦官群體的倚重程度各有不同,但每一個掌權的皇帝、太后都是把宦官政治視為王朝的既定國策,從來沒有人動搖過,何太后也不例外,人一旦輪到革自己的命時候往往是最難的。

相關焦點

  • 狸貓換太子故事中的劉太后,欲效仿武則天臨朝,真是歹毒之人嗎?
    真宗駕崩後,她更是臨朝稱制,成為大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但是劉太后不像呂后和武則天那般出名,我們大多數人了解她,也是從狸貓換太子這些戲曲影視之中這些故事裡面的劉太后,陰狠歹毒,為一己之私,殺戮頻頻,然而劉太后真是那樣一個人嗎其實不然,狸貓換太子,不過是根據歷史改編演繹出來的,與歷史人物相去甚遠。
  • 富尚品三國:24 洛陽驚變前夜
    之前我就分析了,何進是不敢得罪紮根地方,勢力盤根錯節,佔據實力優勢的士大夫聯盟,在公開場合上何進也是誅殺宦官集團的積極分子,現在士大夫劃出紅線——宦官必須全滅,何進更不敢去得罪咄咄逼人的士大夫陣營。何進被士大夫陣營「綁架」了,只能被士大夫推著見一步走一步。
  • 東漢末年何太后:本是屠夫之女,蛇蠍心腸,罪有應得
    在這其中,有一個女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就是何太后。何太后出身低賤,原本是一個屠夫的女兒。她從小就長得如花似玉,美貌非凡,引來很多富家子弟的追求。但是父親當了一輩子屠夫,他想依靠這美貌的女兒來一個漂亮的翻身,所以對這些本地有錢人都不屑一顧。終於,他等來了一個機會。漢朝皇宮要在民間廣徵美女,充實後宮。於是屠夫花費重金,賄賂了選美的宦官,讓自己的女兒得以進入皇宮。
  • 扶立漢靈帝的竇太后臨朝稱制後,卻被曹節等宦官欺凌,雖亡難安
    竇太后(劇照)因皇帝年少,而臨朝稱制的竇太后,行使皇權,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大將軍;同時,晉升陳蕃為太傅,讓他們二人共同輔政。但是,這等大事得向竇太后匯報請旨。當竇武向女兒奏報此事後,竇太后說:「漢來故事世有,但當誅其有罪,豈可盡廢邪?」竇武見女兒如此說,就建議先處死罪惡昭彰的中常侍管霸、蘇康。竇太后勉強同意了。
  • 大將軍何進,因做了一件蠢事,直接導致了三國亂世的開啟
    一具體來說,何進(?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蹇碩計劃在何進入宮時殺之,但在蹇碩司馬潘隱的暗示下,何進稱病不入。由於沒有除掉何進,劉辯被立為帝,何太后臨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二在漢靈帝去世後,何進繼續擔任大將軍,並因為錄尚書事,得以參與朝政的處理。至於何進的妹妹何太后,則代替年幼的漢少帝劉辯來執掌大權。因此,從明面上來看,何進兄妹無疑掌控了東漢王朝的大權。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26三國的開幕式
    到了三國的開篇,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的對陣雙方為: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隊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隊。十常侍這邊雖然稱為十常侍,其實是以張讓、段珪為首的十二個人。看著好像是宦官這邊陣容強大,但何進的外戚隊這邊有一個強有力的條件,兵權在他這邊。而且作為第三股力量的士人隊伍這個時候是和何進站在一起的。
  • 【中國古代史歸納專題】46之皇后公主外戚篇2:三國到宋元19大皇后
    ,地理,能源,鐵礦石)https://mp.weixin.qq.com/s/gN61Xy91qesXHrSgSfOsCA【時間可以碎片化,知識不行,我們一起系統性的學習吧】【肉體不允許,就讓精神遨遊世界】一.三國兩晉南北朝
  • 《清平樂》中太后垂簾聽政,這一制度如何形成,起到怎樣的作用
    「垂簾聽政」制度的形成皇后、皇太后臨朝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因在寶座前設簾遮蔽,稱「垂簾」;歸政叫「撤簾」。垂簾聽政是中國封建禮法影響之下的一種特殊的從政方式,坐在帘子之前的皇帝經常是象徵性、禮儀性的傀儡,而坐在帘子後面的人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 北魏馮太后:為男寵殺兒子的傳奇太后
    和平六年,文成帝拓跋浚病逝 ,12歲的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尊養母馮皇后為太后。皇帝才12歲,暫不能理政,由馮太后臨朝稱制,接管朝中大事。時值宰相乙渾看小皇帝母子二人孤兒寡母,以為軟弱可欺,欲起兵謀反,篡奪天下。
  • 【史海】臨朝稱制人數最多兩個朝代之一:盤點宋朝八位當權女主
    歷史上有一個詞叫做「臨朝稱制」,「臨朝」就是處理國政的意思,而皇帝的命令叫做「制」,「稱制」就是行使天子職權的意思。這個詞專門用於皇后、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執掌國政。男性代理國政一般稱為攝政、監國。
  • 歷史上的蕭燕燕17歲嫁給耶律齊,30歲臨朝攝政,生育三子三女
    由唐嫣和竇驍等人聯袂主演的《燕雲臺》正在熱播當中,唐嫣在劇中飾演大遼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幼女蕭燕燕,一位以述律太后(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為榜樣的奇女子。 歷史上的蕭燕燕即大名鼎鼎的蕭太后——蕭綽,燕燕是她的乳名。她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生母。
  • 何太后專題攻略V0.5
    何太后新皮膚真他媽好看一、何太后簡介何太后屬性比較差。
  • 蕭燕燕一直崇拜的述律太后,究竟是何人?為何最後棋差一招?
    電視劇《燕雲臺》中多次提到述律太后這個人,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她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劇中蕭燕燕更是把她當作自己的榜樣。那麼述律太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臨朝攝政展現狠辣一面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後,述律平並沒有讓皇太子耶律倍繼位,而是自己臨朝稱制。據史料記載,她臨朝當月就把從徵渤海的一些大將的妻子們都召集跟前,說:「我現在寡居,你們怎麼可以有丈夫!」,並把那些大將也找來,問他們:「想念先帝否?」,大將們回答:「豈能不想?」,於是她說:「真想的話,就應去見他!」
  • 三國殺插畫重大失誤,是畫師故意為之?三國根本沒有西瓜
    三國到五代有多久呢?歷史學的好的小夥伴肯定能秒答出來,但是小智只能靠查。按照我國歷史年表上來說,三國應該從公元220年開始算,黃巾起義自然不能算在三國裡面啦!而280年吳國投降才算結束三國。  而五代時是啥時候嘞?年表上說五代開始於開平元年(907年),當然咱們不深究這些有的沒的,要說黃巢起義什麼的就感覺科普上歷史了。那麼滿打滿算得600年後才有西瓜傳過來,孫猴子都等不急先去取經了(這個是玩笑,別認真。滿滿求生欲)。
  • 北魏馮太后的兩次垂簾聽政奠定了北魏強大的根基
    說到中國古代的皇太后,人們熟悉漢代的呂后,她是我國實行皇帝制度以來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太后;熟悉唐代的武則天,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熟悉慈禧,她是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在位時間僅次於康、乾……而北魏文明太后馮氏,則知之者甚少,她是鼎鼎大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策劃人,使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國家空前強盛,而且加速了鮮卑族和漢族之間的融合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也是一部漢末三國時期的政治鬥爭史
    靈帝十二歲繼承大統, 由竇太后臨朝, 大將軍竇武執政, 時有宦官曹節弄權, 竇武「謀誅之, 機事不密, 反為所害」。後來何皇后生劉辯, 王美人生劉協, 靈帝偏愛劉協, 欲立為太子。中平六年 (189年) , 靈帝病重, 彌留之際將劉協託付給寵信的宦官蹇碩。蹇碩預謀先殺何後之兄何進, 再立劉協為帝, 何進聞訊, 引三十餘位大臣入宮, 在靈帝柩前扶立太子辯即皇帝位, 蹇碩被殺。
  • 這個太后不簡單——《錦繡未央》背後的歷史
    早已胸有成竹的馮太后立即進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計,下令拓跋丕、隴西王元賀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渾,鎮壓叛亂。很快,令朝野上下怨聲一片的乙渾便被捕殺,夷滅三族。平定乙渾之亂,穩定政治局勢,馮太后表現出果敢善斷的政治才幹。接著,她再露鋒芒,宣布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以杜絕因皇帝年幼再發生朝廷遭奸臣欺凌的事情。  馮太后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18個月時間。
  • 女人不狠,地位不穩,北魏馮太后為穩定地位都做過什麼?
    北魏馮太后是北魏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曾兩度臨朝聽政,執掌北魏政權近二十五年。 馮太后出身北燕皇族,其父馮朗是北燕皇子,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攻打北燕,馮氏的祖父——北燕皇帝馮弘倉皇而逃,馮朗投降北魏才得以保住全家性命。
  • 【看歷史】李未央的真實原型:北魏馮太后
    早已胸有成竹的馮太后立即進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計,下令拓跋丕、隴西王源賀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渾,鎮壓叛亂。很快,令朝野上下怨聲一片的乙渾便被捕殺,夷滅三族。平定乙渾之亂,穩定政治局勢,馮太后表現出果敢善斷的政治才幹。接著,她再露鋒芒,宣布由自己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從此,朝政由馮太后一人裁決。 馮太后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十八個月的時間。
  • 蔡康永讀三國 ,歷史從未如此性感
    眾裡尋TA千百度,驀然回首好文就在深夜十點處十點選讀,每天一點小感動&小思考1月21日十點君選讀了蔡康永、侯文詠的《奇葩三國說》,後臺小夥伴反饋說,原來歷史可以這麼接地氣,讀起來不知不覺就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