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2021-01-08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獲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暫停開放的荷蘭梵谷博物館已重新開放,原定於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這也是梵谷博物館首次把展覽的主題放在這位藝術家的肖像畫類型及影響上。

據悉,梵谷博物館重新開放後,博物館仍將繼續線上開放

。開放當天,梵谷的曾侄孫威廉·梵谷(梵谷弟弟提奧的曾孫)親自到場迎接第一批觀眾。

梵谷 《自畫像》(1887年)

受新冠疫情影響,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於今年3月13日宣布閉館。6月1日起,閉館兩個多月的梵谷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開放當天,梵谷的曾侄孫威廉·梵谷(梵·高弟弟提奧的曾孫)親自到場迎接第一批觀眾。據悉,博物館開放後將採取衛生和安全措施,僅限於網絡購票,同時將限制同一時段參觀人數,在整個參觀過程中保持1.5米的安全距離,有感染症狀的觀眾不得入館參觀。而在此前開幕三周即遭閉館的,原定於展至5月24日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In the Picture: Portraying the Artist)展將延期至8月30日。

6月1日的梵谷博物館 圖片來自新華社

梵谷的曾侄孫威廉·梵谷親自到場迎接第一批觀眾 圖片來自新華社

梵谷博物館重新開放後迎來的第一批觀眾

「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梵谷自畫像的作用和意義。這也是梵谷博物館首次把展覽的主題放在這位藝術家的肖像類型上。

梵谷 《自畫像》(1889年) 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

展覽匯集了許多名家和新面孔,除了從英國倫敦科陶德畫廊(Courtauld Gallery)借展的著名的《扎著耳朵的自畫像》(1889年),另一幅重要的梵谷自畫像——《自畫像》(1889年)也在展陳之列。據博物館中資料介紹,這件作品是從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借展來的,多年來,這幅畫的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但最近對這幅畫進行的詳細研究得出結論,這幅畫確實是梵谷在1889年精神病發作後的幾天裡畫的。除了文森特·梵谷的畫作,展覽還展出了包括愛德華·蒙克、特蕾莎·施瓦茨、古斯塔夫·庫爾貝、約翰·辛格·薩金特和弗朗西斯·培根等藝術家的作品,其中還有不少於13位女性藝術家的肖像。此外展覽還展示了許多受到梵谷自畫像啟發的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後人獻給這位藝術家的幾部電影。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地獄自畫像》(self portrait in Hell) 1903年

古斯塔夫·庫爾貝 《抽菸鬥的人》 1846年

約翰·辛格·薩金特 《卡羅爾·杜蘭》 1879年

保拉·莫德松-貝克爾 《戴琥珀項鍊的自畫像》 約1905年

海倫·謝夫貝克 《自畫像,黑色背景》 1915年

米娜·卡爾森-布裡德伯格 《自畫像》 1889年

特蕾莎·施瓦茨 《調色板下的自畫像》 1888年

在19世紀的進程中,肖像作為一種藝術類別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對藝術作品背後的人產生了興趣。自畫像、互相創作的藝術家肖像和工作室肖像在當時很流行,並且經常被繪製。畫家創作自畫像是為了練習、實驗或展示自己的身份。他們還會為彼此畫像,通常是作為友誼的象徵。藝術家的肖像為畫家塑造自己的公眾形象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其中表達自己對藝術和生活方式的看法。

弗雷德裡克·巴西爾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1867年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埃米爾·伯納德》 1885年 泰特美術館 亞瑟·傑弗裡斯1961年遺贈

尤金·德拉克羅瓦 《自畫像》 約1840年

此次展覽深入探討了梵谷的藝術選擇,揭示出一幅肖像背後的內容往往比觀者最初看到的要深刻很多。據梵谷博物館資料介紹,展覽的緣由追溯到2018年,梵谷博物館從倫敦科陶德畫廊(Courtauld Gallery)借展了一幅梵谷的《扎著耳朵的自畫像》(1889年)。這幅梵谷的代表作,畫中他的頭纏著繃帶,展現了一個脆弱而又堅強的藝術家:他很痛苦,但仍然繼續作畫。這件作品為人們提供了對藝術家身份、形象、自我反省和痛苦的洞察,而這些主題在展出的其它作品中也扮演了中心角色。

梵谷 《扎著耳朵的自畫像》(1889年) 倫敦科陶德畫廊

弗朗西斯·培根 《向梵谷致敬》 1960年

全世界的人都認識文森特·梵谷——那個長著紅鬍子、表情緊張的人。後人對這位藝術家的印象主要是由他的自畫像塑造的。而梵谷自畫像對他之後的幾代人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無數視覺藝術家都受到梵谷的啟發,承認梵谷自畫像對他們自己版本的自畫像的影響。展覽中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兩幅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兩幅畫中,培根暗指梵谷的形象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受苦的藝術家。在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許多關於梵谷生平的電影,包括1956年的《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和2018年的《永恆之門》(At eternal 's Gate)。在這類獻給梵谷的影片中,演員的出場往往也是直接基於他的自畫像。

梵谷 《戴著灰色氈帽的自畫像》 1887年

除了「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之外,梵谷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擁有梵谷畫作收藏最多的博物館,其中不乏世界名作,包括《吃土豆的人》、《杏花》、《向日葵》、《臥室》、《黃房子》、《豐收》等。

梵谷 《吃土豆的人》 1885年4月—5月 布面油畫 82釐米x114釐米

根據《The Art newspaper》此前報導,重新開放後的梵谷博物館每天將限流700人,作為荷蘭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梵谷博物館正常7月份的客流量高達9000人每天。該博物館原定於今年夏季舉辦的展覽「梵谷書信精選」已將檔期改為秋天舉辦,展期為10月9日至2021年1月10日。展覽延期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原定的秋季檔於10月到明年1月舉辦的克利姆特展覽也將相應推遲。「由於目前的安全措施,門票不多。但在一個幾乎空無一人的博物館裡,觀眾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梵谷。」

重新開放後的梵谷博物館常設展廳現場 圖片來自新華社

(本文圖文綜合編譯自荷蘭梵谷博物館官網、新華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真假」梵谷自畫像
    實際上,早在70年代的質疑聲中,著名的梵谷書信研究專家Jan Hulsker通過分析發現,奧斯陸的《自畫像》是唯一一幅可以在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找到對應的自畫像作品——1889年9月20日,梵谷在信中提到畫自畫像是他「在病中(『malade』)的一次嘗試」。
  • 梵谷自畫像確實出自梵谷本人之手
    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月21日電 近日,多年來一直被質疑真實性的凡高自畫像終於被專家證實,確實出自其本人之手。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幅作品1910年被挪威國家博物館作為梵谷的真跡買下。然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幅畫的真實性就不斷遭到質疑。如今,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經過調查終於得出結論,梵谷是在法國的一家精神病院康復時,給自己畫了這幅肖像。報導稱,這幅肖像中被調色刀刮平面部的筆觸以及一些不太正常的色彩使用,使人們懷疑梵谷是否真的是這幅畫的作者。
  • 梵谷病中惟一自畫像確係真跡:憔悴無比,與鏡子中的自己和解
    經過數十年的猜測,近日,一幅陰鬱的肖像畫被證實為梵谷的自畫像真跡,這也是他在發病時畫下的唯一一幅已知的作品。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資深研究員、阿姆斯特丹大學藝術史教授範提柏格(Louis van Tilborgh)表示,這幅畫並非梵谷最傑出的作品,但具有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對於梵谷產生了療愈性,「他創作這幅自畫像,或許是為了讓自我與鏡子中的那個人和解:那個他不想成為、卻無可避免地成為了的人。」
  • 藝術的魅力之「真假」梵谷自畫像——下
    確實為「真」本世紀初期,奧斯陸國家博物館在2006年開始對這件《自畫像》的來源進行集中研究,確定此作最早是被阿爾勒的Ginoux夫婦收藏,二人經營的咖啡館就是梵谷所畫的《夜晚咖啡館》系列作品的原型。2014年,奧斯陸國家博物館邀請梵谷博物館共同對《自畫像》進行全面的研究,藉助尖端技術和學術研究,從物質層面和風格角度對它的創作過程和圖像學特徵進行分析,最終確定它是梵谷在1889年8月底住在聖雷米療養院期間創作的,當時他正遭受著巨大的精神痛苦。對照梵谷在同年夏末和秋季所畫的其他作品,無論是顏色、筆觸,還是他當時所使用的一種特殊質地的畫布,都與這件奧斯陸的《自畫像》別無二致。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
  • 五幅自畫像,象徵梵谷的一生
    在這39幅作品裡,有5幅自畫像對梵谷來說是最重要的。儘管他的有些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加為人所熟知,但其實,每一個作品都展示了藝術家故事的某一個章節,都幫助現代的專業學家拼湊出藝術史上可能最重要的敘述之一,也促進了我們對畫作以及作者更深層次的理解。梵谷的這些自畫像標誌著一些藝術家最重要的裡程碑,那就是——藝術出現。梵谷於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津德爾特。
  • 梵谷自畫像竟被小女孩用蠟筆塗抹?
    梵谷自畫像竟被小女孩用蠟筆塗抹?1889年9月畫於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的【梵谷自畫像】被珍藏在巴黎奧賽美術館。而正是這幅被許多人知曉的梵谷名作,近日被一個名叫Betty的六歲小女孩塗改。Betty的父親是奧賽美術館的安保人員,正值法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因新冠疫情閉館期間,這位保安人員擅自將女兒帶進了美術館,因為一時疏忽,女兒Betty用一根紫色蠟筆在這幅梵谷的自畫像上加上了眼睛、鬍鬚、一朵花和一顆心,而塗鴉的原由便是她覺得這幅畫原本的樣子很難看。
  • 梵谷41幅自畫像,最後一幅看著看著就哭了
    這是梵谷畫的第一幅自畫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眉頭緊皺,眼神堅定。由於拔了 10 顆牙,梵谷因此蓄起鬍鬚來掩蓋臉頰的缺陷。 3、戴草帽的自畫像 這幾幅戴草帽的自畫像都完成於 1887 年,此時開始受到印象畫派的影響,色彩更加明亮。與之前中產階級的服裝不同,這些戴草帽的自畫像中梵谷以農民的形象示人,這些表明了作者本人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 梵谷自畫像被6歲女孩塗鴉?來自愚人節的玩笑
    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被塗鴉的《梵谷自畫像》(來源於網絡)近日,一幅被紫紅色塗上紅眼圈、紅鬍子,並且身上布滿愛心和花朵的梵谷自畫像驚掉了人們的下巴。有媒體爆料:這幅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的《梵谷自畫像》被一個名叫Betty的六歲小女孩塗鴉。
  • 世界名畫梵谷《自畫像》
    梵谷的藝術作品及其不平靜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受一種神聖的狂熱支配,他在短短的四年間創作出650幅畫作。每一幅都是感情炙熱並帶有強烈感染力的精品。繪畫對於梵谷來說,已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品,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唯一與世界保持聯繫的方式。
  • 梵谷的自畫像——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在《頭纏繃帶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到割耳以後的梵谷的焦慮反而得到了緩解,他向畫外凝視著,目光專注,神態平和。他還刻意畫出了自己受傷的耳朵,白色的繃帶一直包著到他的下頷,頭頂戴著一頂翻毛氈帽。對於梵谷來說,藝術與自然永遠不能分割。
  • 倫勃朗自畫像拍賣,梵谷和高更愛在風月場所幹點啥,切爾西的球迷...
    我們正深處在歷史洪流中博物館開始收集遊行物品隨著美國針對「弗洛伊德」之死的遊行的不斷發酵,美國一些博物館從業者也開始密切關注事件。自製的海報,催淚瓦斯,口罩等物品已經成為此次遊行的標誌性物件,而這些事物很有可能在某天走入博物館,成為一段歷史的紀念。
  • 蔣勳講述梵谷:自畫像——看到自己最深的靈魂
    十二月三十日阿爾當地的《共和論壇報》發布了一則小小的地方消息:一個原籍荷蘭的畫家文森特·梵谷,舉刀割耳。小小的地方消息,卻引起了騷動,鄰居竊竊私語,惶惶不安。梵谷反而似乎暫時從焦慮中得到了舒緩,一八八九年一月,他的耳傷尚未痊癒,頭上裹著紗布,他坐在鏡子前面,凝視著自己,好像醫生省視著病人,用冷靜的態度畫下了割耳之後的自畫像。
  • 梵谷的畫又被盜!讓我們看看知名的十大博物館盜案!
    《春日花園》創作於1884年,梵谷30歲。當時梵谷與父母同住在荷蘭的紐南鎮,作品畫的是荷蘭小鎮紐南的鄉村風景。這一時期由於梵谷窮困潦倒,作品大多描繪的是底層疾苦,畫面樸素灰暗。1885年梵谷父親因病去世,第二年他離開家鄉開始踏上藝術這條不歸路。
  • 梵谷生日當天,他的畫在荷蘭博物館被盜了……
    被盜梵谷畫作《紐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 這幅被盜的畫作是借展而來,本來藏于格羅寧格博物館,估值達500萬英鎊。 據當地警方稱,盜賊是在30日凌晨3點15分左右擊碎玻璃門,闖入博物館盜竊的。警報響起後,警察趕到現場,但盜竊者和畫作都已消失不見。
  • 都熟悉梵谷的向日葵和自畫像,很少人知道梵谷的椅子
    然而,我們如此傾向於從悲劇的角度來看待梵谷的畫作,以至於很容易在他所畫的每一幅作品中發現陰鬱的悲愴。這就好像他在法國南部建立藝術家殖民地的失敗嘗試,以及他最終在1890年自殺,給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層陰影。陰影並沒有立即在畫中顯現出來,畢竟,梵谷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充滿陽光和生氣勃勃的。
  • 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為何一生痴迷於自畫像,還割掉自己的左耳?
    文森特·威廉·梵谷(1853—1890),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因為自畫像系列,《向日葵》和《星空》等被大眾所熟知。為了反映人們對「自我」的理解,梵谷痴迷於自畫像。梵谷從30歲開始繪畫,到37歲結束生命。在創作的短短7年中,有4年致力於自畫像,一生畫了40多幅。
  • 一個被自己心魔折磨的受難者,文森特·梵谷的自畫像
    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谷最為人熟知的是其極具個性的系列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其實他所畫的清新亮麗的作品也毫不遜色,如《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麥田雲雀》、《烏雲密布的天空下的麥田》等。 梵谷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地提供梵谷經濟資助。他們終身的友誼可於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 梵谷開餐廳了?這博物館必須刷!
    展廳裡展出了一些藝術藏品和關於梵谷的書籍,還有很多向梵谷致敬的作品。比如那一幅著名的《向日葵》,是1:1還原的高品質3D仿畫,但呈現效果非常逼真。還有門口這個巨大的梵谷自畫像居然是用1000個馬卡龍拼接而成的~
  •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2020-08-2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