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為何一生痴迷於自畫像,還割掉自己的左耳?

2021-01-08 一隻愛思考的丸子

文森特·威廉·梵谷(1853—1890),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因為自畫像系列,《向日葵》和《星空》等被大眾所熟知。

為了反映人們對「自我」的理解,梵谷痴迷於自畫像。

梵谷從30歲開始繪畫,到37歲結束生命。在創作的短短7年中,有4年致力於自畫像,一生畫了40多幅。

他曾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說道:「畫自畫像是一件極困難的工作,它必須與相片中的自己不同。自畫像的目的在於畫出更深層的自我。」

梵谷的第一幅自畫像:《藝術家在畫架前的自畫像》,作於1887—1888年

這幅畫色調灰暗,畫中的梵谷坐在畫架前面,一張臉暗淡無光,顯得極其哀怨。

《耳朵上扎綁帶叼菸斗的自畫像》

這幅自畫像色彩明亮,筆觸粗獷,梵谷在自己割下左耳後不久創作。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作於1889年

在精神病醫院,梵谷畫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幅自畫像——《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那年梵谷的母親70歲,他決定畫一張自畫像,並在母親的生日時送給她,以便她可以放心兒子的生活和健康。他盡力使自己變得非常健康和乾淨。他想畫一個無憂的外觀,所以他選擇了耳朵完好的側面,為母親留下了健全的自己。

在這幅自畫像裡,梵谷把自己想像成沒有鬍子的樣子,頭髮也乾淨利落,臉頰帶著紅暈,嘴角微微抿起,整張面容卻難掩憂傷。

關於梵谷為何被割掉耳朵的傳聞眾多

第一種認為是自殘。

梵谷精神瘋狂,不為世人所理解,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院,梵谷留下一句遺言「痛苦就是人生」。很多人傾向於是梵谷的病情讓他自殘,導致了割耳這一行為。

有人認為,造成他自殘的直接原因,是弟弟西奧將在不久後結婚,梵谷擔心弟弟迫於經濟壓力不再給自己援助,憂慮之下,選擇了自殘。

第二種觀點是高更所致。

1888年,梵谷搬到法國南部阿爾,並且邀請好友高更來同住。在這2個多月的時間裡,兩人經常因為性格和藝術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甚至大動幹戈。

有人據此認為,梵谷的耳垂是被高更不慎割掉的。梵谷聲稱自己不記得當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在給西奧的信中寫道:「幸好,高更還沒有配備機關槍和其他危險的戰爭武器。」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挽留好友高更。高更厭倦了和梵谷在一起的糟糕生活,最終離開了。孤獨的梵谷,把自己關在房間,然後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也許只有肉體上的疼痛才能緩解他心靈上的痛苦。

而梵谷被割掉的那部分耳朵,據說送給了一位妓女。

結語:

關於事情的真相,已經無從追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天才梵谷,內心一定是極度孤獨和絕望的。他在藝術中尋找自我,最終演變為世人不懂的瘋狂,以至於最後梵谷舉槍自殺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END——

相關焦點

  • 梵谷41幅自畫像,最後一幅看著看著就哭了
    荷蘭, (1853-1890) 梵谷逝世130周年 梵谷 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
  • 一個被自己心魔折磨的受難者,文森特·梵谷的自畫像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 世界名畫梵谷《自畫像》
    梵谷的藝術作品及其不平靜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受一種神聖的狂熱支配,他在短短的四年間創作出650幅畫作。每一幅都是感情炙熱並帶有強烈感染力的精品。繪畫對於梵谷來說,已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品,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是唯一與世界保持聯繫的方式。
  • 百年前梵谷被割左耳找到啦!
    2015年7月29日,一則爆炸性新聞轟動藝術界:考古學家近日於法國阿爾勒地區發現一隻耳廓骨,這隻耳廓骨極有可能就是梵谷割下的左耳。因為經過骨骼結構調查與初步分析後得知,這隻左耳屬於一位30至40歲的白人男性。而當時的梵谷正是在其35歲時割下了自己的左耳。考古學家在這隻耳廓骨的內測發現了明顯的銳器切割痕跡。
  • 「真假」梵谷自畫像
    如果我們暫且不考慮發病時的梵谷會否注意刻畫細節,按照梵谷對鏡作畫的習慣,他畫的《耳纏繃帶嘴含菸斗的自畫像》顯示他的左耳被包紮了起來。而奧斯陸的《自畫像》,以及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和奧賽美術館的兩幅《自畫像》,可見梵谷在畫中改變了不同於割耳前的人物朝向,也就是說畫的是他的右半邊臉,因為他當時已經把左耳割了下來。雖然這種圖像上的分析不無道理,但其正確性也是到最近才通過更多的技術手段才得以確證。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說到他相信大家不陌生吧,他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畫家,今天我們要來說的不是他的畫畫,而是他耳朵割掉之謎。梵谷,來自荷蘭,他充滿激情,充滿幻想,熱愛繪畫,並成為了萬世流芳的畫家,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1886年不遠萬裡來到巴黎,結識了高更等好朋友。
  • 五幅自畫像,象徵梵谷的一生
    你知道梵谷的藝術生涯只持續了十年嗎?一想到這位荷蘭畫家作品多產,許多人可能會感到驚訝。因為他至少單獨完成了39幅自畫像。這些畫像除了讓我們模糊地認識到藝術家的外表,還追溯了他的人生。即展現了從他決定追求繪畫夢想到他與精神疾病的鬥爭悲劇的軌跡。
  • 蔣勳講述梵谷:自畫像——看到自己最深的靈魂
    十二月三十日阿爾當地的《共和論壇報》發布了一則小小的地方消息:一個原籍荷蘭的畫家文森特·梵谷,舉刀割耳。小小的地方消息,卻引起了騷動,鄰居竊竊私語,惶惶不安。梵谷反而似乎暫時從焦慮中得到了舒緩,一八八九年一月,他的耳傷尚未痊癒,頭上裹著紗布,他坐在鏡子前面,凝視著自己,好像醫生省視著病人,用冷靜的態度畫下了割耳之後的自畫像。
  • 梵谷自畫像|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文森特·梵谷(Vincentvan Gogh,1853.3.30~1890.7.29.),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後人對高更的藝術定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19世紀80年代中期印象派膚淺的一面逐漸顯露,被很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畫家所認知。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主張用主觀的情感去改造客觀的形象。
  • 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出走半生,在失落的文明中找回自我
    偶然聽人說起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角思特裡克蘭德是以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不免讓我對這個畫家產生了興趣,他是否真的如思特裡克蘭德一般從滿的六便士裡抬頭看到了月亮?這個與梵谷、塞尚齊名的後印象派畫家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一生?
  • 梵谷作品全集(高清)
    ——梵谷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也並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如今在梵谷的家鄉公路兩旁邊連綿數百裡全種上向日葵每年大批為梵谷而來的世界各地遊客梵谷決定拿出他最滿意的一幅作品《食用馬鈴薯者》和幾幅農民肖像參加展覽但是,一幅也沒賣出去梵谷的作品色彩太過灰暗與當時流行的亮色印象派畫風格格不入
  • 梵谷的割耳之謎:剃鬚刀割下自己的左耳
    最讓人們震驚的是他的狂人行為—1888年12月23日,他在旅居法國期間,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兩年後自殺,結束了短短37年的人生。「靈魂雖被猛火燃燒,卻無人來取暖」是梵谷的遺言。縱觀歷史,那些創造天才總有些異於常人的舉動,他的割耳與自殺都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問號。梵谷為什麼要自殘身體?
  • 梵谷的自畫像——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九年期間,梵谷為自己畫了四十多幅自畫像。他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肖像畫家:「最能使我激動的,遠遠勝過我所擅長的其他事物的是肖像畫,現代肖像畫。我從色彩去探索它。」梵谷的自畫像均是由他自己面對鏡子真實地描畫出來的,他的不安、痛苦、瘋狂、焦慮、寧靜都在一系列的自畫像中展現。他凝視著自己,他將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對象來看待,自省、自我凝視、自我詢問生命的意義,嚴肅地逼視自己的心靈感受。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
    | 第133次推送 | 本文共1404字67圖 |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 自畫像 對許多畫家來說 是生命的救贖、也是痛苦的出口 是藝術家無心透露的心靈獨白
  • 畫家/高更/躁鬱症,這就是你理解的梵谷?
    據他的家庭幫傭回憶,小梵谷非常易怒,經常低著頭,行為乖僻,喜歡四處閒逛,沉溺於自己的世界裡。這也是後來梵谷喜歡自畫像的原因之一吧。另外,梵谷其實又是一個內心特別敏感、缺愛的小孩兒,他與母親安娜61梵谷-卡本特斯(Anna van Gogh-Carbentus)的關係並不好,因為在梵谷出生之前,安娜還生了一個孩子,只是過早地夭折了。
  • 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6月1日的梵谷博物館 圖片來自新華社梵谷的曾侄孫威廉·梵谷親自到場迎接第一批觀眾 圖片來自新華社梵谷博物館重新開放後迎來的第一批觀眾「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梵谷自畫像的作用和意義。
  • 梵谷自畫像竟被小女孩用蠟筆塗抹?
    梵谷自畫像竟被小女孩用蠟筆塗抹?1889年9月畫於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的【梵谷自畫像】被珍藏在巴黎奧賽美術館。而正是這幅被許多人知曉的梵谷名作,近日被一個名叫Betty的六歲小女孩塗改。Betty的父親是奧賽美術館的安保人員,正值法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因新冠疫情閉館期間,這位保安人員擅自將女兒帶進了美術館,因為一時疏忽,女兒Betty用一根紫色蠟筆在這幅梵谷的自畫像上加上了眼睛、鬍鬚、一朵花和一顆心,而塗鴉的原由便是她覺得這幅畫原本的樣子很難看。
  • Hey,我該如何認識你,梵谷
    4 英鎊的《紅色葡萄園》荷蘭 梵谷 18881888年2月,35 歲的梵谷離開喧鬧的都市,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阿爾勒。他在這裡結識了一批印象派畫家,並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奧賽美術館主要收藏從 1848 年到 1914 年間的繪畫、雕塑、家具和攝影作品,以印象派畫作為主。這座博物館中,收藏著作為鎮館之寶梵谷自畫像。
  • 失去初戀他丟了工作,失去朋友他割掉耳朵,梵谷的一生會讓你看哭
    在前不久熱播劇《三十而已》裡面,有人將莫奈的《睡蓮》說成是梵谷的。兩個人雖然是同時期的畫家,但是和莫奈相比,梵谷的命運更加悲慘,他一生就賣出去一幅畫,還是他弟弟買的。生前無人問津,所有的誇獎與榮耀都是死後才獲得的。梵谷從小就不受父母的喜愛,因為他的生日就是哥哥的忌日,甚至連名字都是用哥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