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追」了多少小哥哥小姐姐?
從「青你2」到「創3」,從「少名」到「浪姐」,選手之間競爭激烈,節目之間也是廝殺激烈~
選秀大亂鬥!左上至右下:已出道團選秀《炙熱的我們》,女團選秀《創造營2020》,臺灣女團選秀《菱格世代DD52》,女團選秀《青春有你2》,姐姐團選秀《乘風破浪的姐姐》,男團選秀《少年之名》
看了這麼多小姐姐、小哥哥的選秀,機智的莫寧發現了一個選秀公演的必殺技,有了這個必殺技,既能讓你排名靠前,又能讓你喜提熱搜!
那就是……
01中
02國
03元
04素
如今,戲曲、雜技這些元素現在不是CCTV11的專屬、爺爺奶奶的最愛了,而是各大表演的加分項!它們現在變潮!
這裡,莫寧就帶大家看看中國元素到底有多潮~
05中國戲曲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戲曲絕對是舞臺使用率最高的中國元素,因為戲腔一出來,真的很驚豔!
中國戲曲的種類非常多,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戲班」裡主要有哪些同學吧~
京劇 Beijing Opera
出生地:安徽,後遷往北京特長:唱、念、做、打
人設:生(男性正面角色)、旦(女性正面角色)、淨(花臉,性格相貌有特異的男性角色)、醜(小花臉,喜劇角色)
代表作《女起解》(The Woman Prisoner)
小京同學是戲班的班長,是班裡最出名也最有實力的,就算問起「是我站的還不夠高嗎?」別人也會回答:「夠高!你可是「國劇」啊。」
川劇 Sichuan Opera
出生地:四川特長:變臉比翻書還快人設:小生(青年男性,不持須),旦角(女性)、花臉、鬚生(中、老年男性)、丑角
代表作《白蛇傳》(The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Enchantress )
小川同學討厭按部就班,是戲班上最有個性的同學。從不讓畫師幫她畫臉譜,而是在表演前創造性繪製臉譜。
黃梅戲 Huangmei Opera
曾用名:採茶戲出生地:湖北黃梅,後移居安徽安慶特長:主腔、花腔、三腔
人設:正旦(莊重正派的成年婦女)、小旦(活潑多情的少女)、小生(青少年男子)、小丑(喜劇角色)、老旦(老年婦女)、花臉(多是惡霸、寨主)、正生(又稱掛須,有黑白須之分)
代表作《女駙馬》(The Emperor’s Female Son-in-law)
小梅同學雖然出生於農村,但多才多藝,曾學過山歌、秧歌、茶歌等,後來融會貫通,創造了自己獨有的「黃梅戲」。而且他演技超群,有時人數緊張時可以一人分飾幾個行當。
豫劇 Henan Opera
曾用名:河南梆子出生地:河南開封 特長:唱腔鏗鏘大氣人設:四生(老生、小生、邊生) 四旦(正旦、小旦、老旦、武旦、彩旦)四淨(正淨、副淨、武淨、毛淨)
代表作《花木蘭》(Hua Mulan)
越劇 Yue Opera
出生地:浙江紹興特長:擅長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愛好:喜好浪漫,講述「才子佳人」的故事人設:小生(青年男角)、小旦(青年女子)、老生(四十歲以上男性)、小丑(風趣幽默或陰險狡猾)
代表作《天上掉下個林妹妹》(Sister Lin Falls from the Sky)
小越同學是副班長,被稱為「中國第二大劇種」、「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06雜技 Acrobatics
R1SE組合在《中國話》舞臺中,展現了舞獅(Lion Dance)這項雜技。
在中國文化中,獅子象徵著力量、智慧以及權勢。人們在節日或者大型場合表演舞獅,以帶來好運並趕走惡魔。
總的來說,雜技是雜技演員根據舞蹈,戲劇,武術和魔術表演等傳統古代藝術發展出自己風格的技藝。他們的雜技獨特,融合了傳統技能和體育鍛鍊。
中國雜技一般有兩種風格:武術風格(martial arts style)和馬戲風格(circus style)。
武術風格:在強調武術的團體中,武術家經常使用各種武器來表演戰鬥場面。
馬戲團表演:更像是西方雜技表演。表演者和雜技演員團體做出令人稱奇的平衡(balancing)、雜耍(juggling)和體操(gymnastics)。
經典的節目有:
轉碟:演員用一根長約一米,粗如鉛筆的竿子頂著碟底,晃動旋轉
頂碗:演員頭頂一摞碗,表演劈叉、金雞獨立、倒立等動作
耍罈子: 表演者時而金雞獨立,時而雛鷹飛翔,罈子在表演著各個身體部位變換不同花樣,且罈子不會掉到地上
彩立子(戲法):大戲法:用毯一蒙,變出各種東西;小戲法:手上功夫,將手裡的東西變得來去自如
達瓦孜(走鋼絲):維吾爾族傳統表演,在高空走鋼絲
07中國服飾 Chinese Clothing
張含韻在《大碗寬面》中的服裝,將對襟、旗袍元素與牛仔材質相結合,做到了古典與現代相融合,西方與東方相補充,無論是日常出街,還是巴黎看秀,都不在話下。而且還上了熱搜~
下面這張,喻言在《十面埋伏》中的造型,就連耳環這樣的小細節也有中國漢字(Chinese Characters)的元素——巃。
下面就跟莫寧看看中國曆朝歷代的女性服飾變遷吧~
①秦朝至漢朝,一件式裙裝是女子的正裝 ②魏晉時期,服裝大多寬鬆 ③北朝
④魏晉南北朝 ⑤南北朝 ⑥隋朝
⑦唐朝 服飾效仿隋朝 ⑧唐朝 極大受到外國的影響,也影響了許多其他國家 ⑨晚唐時期 女子的服飾變得更加寬鬆
⑩宋朝 貴族女子開始裹小腳 元代 中國受蒙古統治 明朝 恢復地方統治,廢除元代風
明朝 清朝
清朝 滿洲人嘗試禁止裹腳,但沒有成功 1927年:胸部解放運動;禁止裹腳的本土嘗試仍未成功 1911年-1920年代 旗袍:滿洲人傳統服飾,20年代時中國人採用
1930年-1940年代 服飾更加西化 1949年 廢除裹腳 1940年-1960年 直到1960年代後期旗袍是日常穿著 21世紀 現代
08中國方言 Chinese Dialects
R1SE組合在《中國話》中的重慶話說唱聽起來霸氣又充滿中國味兒。
各地的rapper也會用自己家鄉的方言說唱。
從小就待到成都,聽到李伯清的評書。成都的茶館,總是熱鬧非凡。龍門陣不知為何,仿佛永遠擺不完……——蘇芮琪《在成都》論美食還要數咱們三秦大地,好好嘗一下我們岐山擀麵皮。KFC的漢堡別看你價錢賣的美,一個臘汁肉夾饃就把你PK得找不著北……——黑撒《陝西美食》
中國有許多方言,數量難以統計。通常,方言可以粗略地分為七個大類:普通話(Mandarin),贛語(Gan),客家話(Hakka),閩語(Min),吳語(Wu),湘語(Xiang)和粵語(Cantonese)。
儘管漢語方言差異很大,但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共享基於漢字的相同書寫系統(the same writing system)。
從頭到尾看下來,原來選秀節目中蘊含了這麼多中國元素,有沒有多學到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呢~
可能很多人都會擔心中國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中越來越被否認和拋棄,但年輕一代也有他們自己看待傳統文化的角度,會用一些新的方式來演繹傳統文化,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屬於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呢?
傳統文化,我們都可以做傳承者。
投稿作者:汪柯宏 | 編輯:小妖子 圖文資料整理自網絡
註:本文來源 外研社,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