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女團選秀綜藝《創造營2020》上線,正式拉開與同時段播出的另一檔同類型綜藝《青春有你2》的PK序幕。演藝圈裡罕見地出現了一副女團「打擂」的熱鬧圖景。
Pick me pick me up!兩年前《創造101》的歌詞旋律依舊熟悉,王菊的惜敗和楊超越的出圈,也都未走遠。「定義中國女團」的權力再一次交給觀眾,這次能否選出一流的「國民女團」?
「我們發現女生訓練生的整體儲備非常充足。而且能看到這些年的積累,她們的整體實力是非常強的。」這是《青春有你2》的先導紀錄片中總製片人吳寒說的一段話。
說起中國女團,我們首先想到的還是twins和S.H.E.。她們之後的十幾年來,國內一流女團幾乎寥寥無幾。但我國的女團發展並未停滯。
尤其是2018年的《創造101》,只用兩個月就掀起了全網狂歡。此後,一度艱難求生的偶像產業看到了曙光,很多經紀公司成功融資,更多的公司投入對訓練生的培養。數據顯示,此次為《青春有你2》輸送訓練生的公司中,有28家是過去兩年中沒有出現過的新公司。
《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2020》,這差不多同期打擂的兩檔女團選秀,給訓練生們提供了一個閃光燈聚焦的展示舞臺。她們從練習室走向前臺,向更多人講述唱跳女孩的逐夢故事。
這些女孩中間,有來自娛樂經紀公司的訓練生,四年如一日地窩在練習室中唱跳,初舞臺一首《薔薇騎士》燃炸;也有知名女團的成員,已經在幾百場劇場公演中積累了經驗,來參加比賽爭取更多的認同感;還有一些露過頭臉的小演員、歌手、主播、網紅,和有天賦的素人女孩……
《青你2》裡,那麼多人沒記住,打搞怪復古牌的爆炸頭「張總」+單眼皮女孩「小王」組合卻忘不了
在外人看來,女團是一碗青春飯。但是年輕的孩子渴望走上舞臺,唱歌跳舞,展現自己,感染別人,是具有天然正當性的。這個爭議性的過程,青春的面孔、殘酷的賽制、勝利的榮光。每一個因素都十分刺激,疊加起來,讓女團選秀前所未有地好看。
但成就夢想的背後,是激烈的競爭。《青春有你2》的初選是從2000多位報名者中挑選了109位女孩,在3個月的訓練和公演後,選出前9名組團出道,《創造營2020》則是101位選手競選最終的7個出道位。競爭貫穿始終,個人的平均出道機會不足0.5%。
在選秀綜藝中,能否走到最後,除了唱跳實力和舞臺表現力以外,也需要運氣和資本的加成。大多數人沒有背後的資本支持,也沒有熱度,她們如果還缺乏運氣,那就註定只能是陪跑團的成員。
即使你不知道「虞書欣」,大概也在不同的場合聽過一聲語調特別的「哇~哦」。作為《青春有你2》裡第一個火起來的女孩,虞書欣以「做作」出名。
5月2日,《青春有你2》第二次排名公布,虞書欣穩居榜首,當時的得票數超出第二名600萬票,可見其支持者之多。
沒有突出的唱跳能力,卻擁有第一名的觀眾緣,這個女孩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了此次《青春有你2》當之無愧的話題女王。
幾個月前,虞書欣還只是一個「小透明」的女演員。也就是在《青春有你2》播出之前,虞書欣出演的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上映。她飾演的富二代「蔡敏敏」一角古靈精怪,惹人喜愛。虞書欣本人在《青春有你2》中的形象,也頗有「蔡敏敏」的影子,第一次見導師,看到自己的偶像Lisa以後,當即倒抽一口氣,欣喜和緊張的表情十分誇張。製作人代表蔡徐坤驚奇,「這是演了一部情景劇嗎?」
有熱度,自然就有鏡頭。虞書欣先是因為浮誇的說話方式上了熱搜,在她的實力遭到質疑時,她的訓練視頻、表演片段讓網友看到了她的努力、成長。而後的日常交流場景,又給虞書欣營造了「情商高」的觀眾印象。虞書欣的人物形象,在這檔節目中通過零零散散又足夠多的鏡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這是一個雙向成就的過程。在《青春有你2》剛播了開頭幾期,虞書欣就憑藉一己之力成為了人氣王,也給節目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度。
雖然一開張就捧紅了虞書欣,但是一個女孩撐不起一個節目,所以《青春有你2》幾乎每一集都會在剪輯中凸顯一個話題。
比如「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這句rap歌詞因為演唱者找不著音調,缺乏hiphop的態度,被全網模仿、改編,不久之後,當事女孩宣布退賽。而穿插在節目之中的明爭暗鬥,「冰清玉潔」四姐妹和王承渲的C位之爭,段小薇和趙小棠的疑似白眼,也被剪輯出來,讓漂亮女孩們的「宮鬥」,不斷成為新的網絡話題點。
這種不甘寂寞的視頻剪輯手法,把一些女孩送上熱搜,卻讓另一些專心比賽、沒有花邊的女孩,變成了節目裡的「透明人」。比如乃萬,這個女rapper一度因為成績優異卻沒有鏡頭,被粉絲們送上熱搜進行「抗議」。
與之相比,隔壁剛剛上映的《創造營2020》顯得老實得多。節目把更多的鏡頭放在了展現選手唱跳能力上,「一門心思搞比賽」,減少了突出「人設」的畫面,也減少了酷炫動作的慢鏡頭。
導師宋茜一句火藥味十足的「誰是全場最強舞擔」,點燃battle的戰場。新面孔們,上來就是比賽,一切靠實力說話。7個出道位,只能由全場實力最強的人來坐,同樣,有實力有勇氣走上舞臺進行battle的選手,才有更多的鏡頭。而不是靠後期的給予。
但是,培養女團,實力很重要,人氣也同樣不可忽視。對於不追女團的觀眾來說,《青春有你2》引發的高關注度,比活力四射的唱跳表演更引人注意。有不少觀眾是因為熱搜關注到《青春有你2》,看了節目以後才被選手的人格魅力和唱跳舞臺吸引。
顯然,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有梗」「有料」的《青春有你2》更輕鬆有趣,但也被罵得更慘。《創造營2020》的「認真」態度廣受誇讚,但剛播兩期,後期展現並不好說,觀眾們會喜歡一檔略顯嚴肅的女團綜藝嗎?
同為女團選秀節目,但風格大相逕庭。兩檔選秀節目的打擂剛開始,越來越多的觀眾被吸引過來,大家在一群女孩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妹妹」,希望她能夢想成真。
誰將是贏家,粉絲們錙銖必較,但其實並沒有人真的在意。
2018年大「火」之後,楊超越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
從《創造101》走上「花路」的11個女孩,號稱組成了中國第一女團「火箭少女101」,她們現在在幹什麼?
作為即將出道的兩支女團的大師姐,從火箭少女101的出道經驗和演藝經歷,可以預測出《青你2》和《創》未來兩支女團的發展。
2018年,《創造101》首次提出「重新定義中國女團」,把選秀的主動權交給觀眾和粉絲。
於是,從《創造101》走出的女團,有韓系偶像孟美岐、吳宣儀,「翻版邱淑貞」賴美雲,中性rapper楊芸晴、嘻哈女孩Yamy,學生妹段奧娟,「宅男女神」楊超越,組合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特色,在舞蹈、歌唱、說唱方面也各有所長。在粉絲助力下選出的這支女團,仿佛已然有了一些選秀所期待的中國女團的樣子。
《創造101》成了當年的現象級節目之後,這11個女孩,尤其是楊超越,成為了各自經紀公司的搖錢樹。「火箭少女101」自然也獲得了很好的資源,演唱電影《西虹市首富》主題曲,一句「燃燒我的卡路裡」,紅遍大街小巷;通過團綜《橫衝直撞20歲》鞏固粉絲;參加跨年演唱會;陸續接通告,進劇組做演員,風生水起。
但是剛成團時的新鮮勁頭過去後,粉絲熱度降了下來,不滿的人也多了起來。最顯著的批評就是,火箭少女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跨界上,少有的幾張歌曲專輯,表現不如人意。
這其實折射出我國女團發展的一個尷尬現狀,「舞臺空蕩蕩,偶像在片場」。
輕視本職工作,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說,「這是由中國整個環境所決定的。因為在海外很多都有打歌的舞臺,中國是沒有的。」
以韓國為例,韓國各大電視臺每周有固定播出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比如SBS電視臺的THE SHOW、KBS電視臺的音樂銀行、MBS電視臺的冠軍秀,以及與韓版《創造101》同屬一個電視臺的M Countdown等。這些最早從1981年就開始播出的音樂綜藝,不僅在韓國國內有忠實影迷,在YouTube等視頻網站也有相當廣泛的國外受眾。
打歌舞臺對於韓國男團、女團來說就像是演員的秀場,承載他們的音樂事業。打歌平臺每周會根據歌曲的播放量和下載量、社交媒體MV播放量、專輯銷量、粉絲投票等對打歌歌手或團體進行排名,評選出當周冠軍,獲得冠軍就意味著這一團體在韓國偶像市場中擁有了一定的市場。現成的舞臺、激烈的競爭,為這些團體贏得關注度,也會激勵他們不斷磨練唱跳技術,提高舞臺表演能力。
對於國內男團、女團來說,是沒有事先準備好的專業唱跳舞臺的。如此一來,跨界發展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當然,作為一個女團,如果囿於不充分的外在環境,放棄女團的唱跳本職工作,不為此多加鍛鍊和努力,那麼「成團即糊」也不足為奇。畢竟買單的粉絲們,大家不一定為偶像在意「是否有舞臺」的事,卻十分介意「養成系」成為「扶不起的阿鬥」。
說到底,資本湧向女團,還是因為粉絲經濟,一個成功的女團離不開願意為其買單的粉絲群體。
以國內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知名度較高的「養成系」女團SNH48為例,SNH48圈內粉絲們「圈地自萌」,不亦樂乎,常常不惜花費重金,給喜歡的成員投票,每一票都是時間和金錢,一票一票送她們獲得更高的排名。但是參與SNH48養成遊戲的「玩家」畢竟還是少數人。
SNH48可以模仿日本的「養成系」經營模式發展,但是沒辦法複製日本巨大的實體唱片市場,更沒有龐大的受御宅文化滋養的粉絲群。SNH48很多的劇場公演,臺下的觀眾甚至都沒有臺上的選手人數多。
一貫「閉門造車」的SNH48此次派出兩支小分隊參加《青春有你2》也是將自家偶像推到大眾視野的嘗試。
火箭少女101的隊長Yamy,她所在經紀公司的創始人徐明朝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你想做一個成功的男團女團,沒有平臺的資源和流量,靠自己的力量肯定做不到。」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沒有資源和流量就沒有曝光率,對偶像產業來說,沒有人關注就沒辦法生存。
相比之下,從綜藝選秀中走出的女團有著天然優勢,既有廣闊的舞臺,專業的導師,也有更大的粉絲群體和很多經紀公司難以獲得的優厚資源。因此很多練習生熬夜通宵練習希望能夠在節目中獲得更多鏡頭,走得更遠。
而她們的努力,一旦獲得關注,也是資本的勝利。這仍舊是一個相互成就的殘酷故事。
走上花路、成團出道,也只是女團事業的起點。如果成團後不能擴大和鞏固粉絲團體,不能在業務能力上持續輸出,維持「偶像」身份,便已經失去了作為女團偶像的意義,在浮躁的娛樂圈裡激不起水花來。
如果即將出道的兩支女團不能超越火箭少女的發展模式,註定是曇花一現,下一支一流女團的出現依然遙遙無期。
作者 | 張曉慧
排版 | GINNY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