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音樂還只是一個群體性文化現象,不能叫行業,哪怕在整個獨立音樂裡重金屬都算不上比較大的一塊兒。
文 | 邢玉龍
《重型音樂》雜誌創始人之一,藝術總監吳震
今年8月初,中國黑暗/死亡金屬樂隊施教日登上了全球最大的金屬音樂節瓦肯音樂節(Wacken Open Air)代表中國金屬樂隊表演,演出結束後樂隊接受了一家當地媒體的採訪,期間記者讓樂隊推薦幾支好的中國金屬樂隊,主唱農永推薦了「唐朝」,在被勸告推薦當下的樂隊時,主唱直言:「現在就沒有!」
採訪視頻傳到國內,這句「現在就沒有」迅速使樂隊捲入了一場血雨腥風,不過就算此事在金屬樂界已經吵得足夠人聲鼎沸了,其他風格領域的受眾,幾乎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在國內,金屬樂相對還比較神秘。因為金屬樂隊無論從作品本身,還是形象包裝上都透露著陰森恐怖的氣質,所以人們對金屬樂的態度普遍是敬而遠之。
但是,作為一種音樂風格金屬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金屬和搖滾是什麼關係?國內有多少支金屬樂隊?金屬樂隊能掙到錢嗎?金屬樂隊樂手都很兇殘嗎?金屬音樂的魅力在哪裡?這一系列問題一定困擾著許多人。
為此,我們採訪了《重型音樂》雜誌主編吳震。
《重型音樂》是一本推介國內外包括金屬音樂在內的重型音樂風格的不定期出版的雜誌,今年是《重型音樂》創刊16周年,16年裡《重型音樂》克服種種困難出版了將近60期。
出版雜誌的同時,16年來吳震也在不間斷地引進海外重型樂隊來華演出,除了自己主辦,也會為一些音樂節等其他主辦方引進樂隊。
最近,「重型音樂」籤約了3組樂隊,嘗試將中國的金屬樂場景推到世界金屬樂壇。
吳震說,「重型音樂」是國內唯一一個重型音樂的綜合體,既做雜誌,也辦演出,還籤約藝人。
因此,關於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一連串問題,從吳震這裡尋找答案無疑是非常靠譜的一件事。
具體訪談記錄:
道略音樂:您是怎麼想到要辦《重型音樂》的?
吳震: 主要因為喜歡。16年前大家還是通過紙媒等傳統方式來了解信息多一些,那時候國內有搖滾、獨立音樂氛圍,但對於重金屬這個音樂門類介紹得比較少,但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又喜歡,另外,因為信息閉塞會產生很多錯誤的看法,甚至一些以訛傳訛的事,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做這樣一本雜誌。
道略音樂:您是怎麼喜歡上金屬音樂的?
吳震:我是76年出生的,跟那時候的年輕一樣,當初也是什麼都聽,Grunge、Punk、Indie rock、暗潮等都嘗試過,聽了一圈最後發現還是喜歡金屬。
道略音樂:《重型音樂》紙質版還在出嗎?
吳震:紙質版現在先暫停一段時間,你也知道紙媒現在的狀況,我們出紙質版其實也是在用別的資金貼這塊兒。但是我們有一批一直支持我們的讀者,所以紙質版還會繼續出,只是不會像以前一樣按期出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我們紙質版雜誌的階段性使命已經完成了,因為現在大家獲取資訊的渠道已經很多。紙質版更多是一種收藏、情懷、閱讀習慣的需要,不過,紙質版確實也有許多電子閱讀代替不了的優點,比如裡邊有大幅的樂隊彩頁、海報,一些評論、介紹也能讓人沉澱下來看。
道略音樂:16年間《重型音樂》出了多少期?最好的階段是哪個時期?採編團隊是怎樣的?
吳震:不到60期,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時候是資金問題,有時候是審查,版號的問題。02到03年之後一段時間還不錯,其實和整個紙媒行業的興衰是一樣的。我們當時有自己的辦公室和固定的編輯,我們會向讀者約一些稿,包括海外的讀者,我們有些在海外的朋友也會直接替我們去採訪一些海外的樂隊,在當時我們應該是唯一一個能做到這一點的同類媒體。
In Flames 樂隊手持刊載他們的 《重型音樂》雜誌
道略音樂:您學的是什麼專業?除了做《重型音樂》您還在做其他事情嗎?
吳震:我是學美術出身,除了做《重型音樂》,我還有一家設計公司,也在幫一家樂器公司做推廣。
道略音樂:你們一年大約辦多少場演出?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演出的?
吳震:幾十場吧。不過我們也和一些音樂節合作為他們引進樂隊,以及提供現場製作等,比如我們和迷笛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合作關係。
我們雜誌從一開始就不是一本單純的雜誌,我們從雜誌誕生的同時就開始辦演出,我們的首發是在北京一個早就沒有了的迪廳,當時幾乎把北京所有樂隊都請來了,包括現在我們已經請不起的樂隊夜叉、痛仰等,一直演到天亮,來了2000多人,放到現在那都是一個難以想像的事情。
道路音樂:您選擇海外樂隊的標準是什麼?
吳震:作為一個生意來說,當然有盈利有虧本的時候。但我們又不是一個純的商人,有的樂隊賺的可能性並不大為什麼我們還要做呢?因為我們本身還有做文化推廣的欲望,還是一個愛好者,還有一點點良知在,看到一個樂隊很好,哪怕現在國內知道的人不多,還是會引進來讓大家看看。盈利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不是全部。
道略音樂:什麼樣的樂隊在國內比較受歡迎?
吳震:很多在國外很受歡迎,推廣也比較多的音樂類型在國內可能沒什麼人喜歡,中國人喜歡的樂隊在國外很多都不是大牌,但在國內好像如雷貫耳一樣。這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中國不在全球唱片體系裡的原因。
什麼是大牌樂隊?肯定是有大唱片公司力推的,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的。在中國沒有人來運作這些音樂,對於中國樂迷來說,不管你大不大牌,所有樂隊都一樣,不過是幾個文件夾。這時候聆聽體驗就起了關鍵作用。中國人比較偏好更旋律化的東西,比如北歐的一些樂隊,融合了北歐民族小調的音樂在中國特別受歡迎。
一些根植於美國的樂隊,偏布魯斯一些的,可能歌詞很好,但是中國人看不懂,音樂編得很好,都得了葛萊美獎,但在國內真沒什麼人喜歡。
中國不在全球唱片體系,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審美差異等幾個原因共同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道略音樂:「現場製作」是個什麼概念?
吳震:演出現場製作是一個件很重要的事,不是說人來了就能演,比如你請了一個國外大牌樂隊,每個樂隊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無論對於現場的燈光、音響、樂器也好,對於吃住行也好他有自己一套要求,他有他的行業標準,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那一套和本地兼容起來,達到雙方滿意。
在國外無論流行音樂也好,搖滾音樂也好都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各種各樣的標準,不同樂隊有一套不同的東西。國內現在好一些了,以前辦一個音樂節第一個出場的樂隊和壓軸的大牌樂隊可能用的樂器都是一套的,這在國外是不可想像的,國外樂隊都是自己帶自己的設備,沒有比如說混著用一套鼓的。
道略音樂:所以國內有些音樂節,樂隊表演聽起來雷同,也是有這一方面原因?
吳震:可能有這一方面原因,因為樂器是音色的基礎嘛!
道略音樂:金屬樂在國內現狀如何?
吳震: 受眾比16年前多一些了,但是,還稱不上一個行業。一個行業要靠樂隊、樂迷、唱片公司、媒體等幾方面一起組成。
我覺得整個獨立音樂現在可以叫一個行業了,因為每年有不小的產值,還有這麼多的音樂節,但單說重金屬還只是一個群體性文化現象,不能叫行業,哪怕在整個獨立音樂裡重金屬都算不上比較大的一塊兒。
道略音樂:金屬樂隊現在能賺到錢嗎?
吳震:拿窒息樂隊來說,現在是金屬樂隊裡收入比較穩定的,收入能達到一個白領的水平。遠遠沒有達到大家想像中的藝人明星那樣的高收入。
道略音樂:金屬樂隊樂手除了做音樂,大部分也會有其他工作嗎?
吳震:是的,包括國外很多耳熟能詳的大牌樂隊的樂手也都有其他工作,只不過他們的休假體系比價完善,能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到音樂上,超級大牌重金屬樂隊鐵娘子主唱學過開飛機,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家航空公司做飛行員。
吳震每年帶領中國樂隊前往全球最大金屬音樂節_德國WACKEN OPEN AIR 並擔任前方攝影師
道略音樂:國內現在有多少支金屬樂隊?和國外有哪些差異?
吳震:據我了解,廣義上大概有1000支左右,但是真正能經常演出,能拿上檯面的不到100支。能達到職業化,哪怕半職業化的樂隊就更少了,有些風格在國內只有1支或幾支樂隊在玩兒,這和國內巨大的人口基數完全不成比例。
在北歐一些國家,比如芬蘭、瑞典,一個國家可能還沒有中國一個北京人口多,但樂隊數量比中國全國還多,而且質量都非常高。甚至,日本一些身材瘦瘦小小的樂手,玩兒的動靜和歐洲美國樂隊沒有區別。
中國往下一代樂隊可能會好,因為我見過一些歲數很小的孩子,確實還挺厲害的。
道略音樂:金屬音樂是只有年輕人在聽嗎?
吳震: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大家老覺得燥的音樂我年輕時聽聽就得了,上了班我就聽點柔的,其實不是這樣。我去國外金屬音樂節,現場有很多四五十歲的樂迷,因為他來他可能聽他20多歲時候聽的音樂,50多歲的人可能不會聽新樂隊的音樂,但是他會忠於他年輕時聽過的樂隊,他會聽鐵娘子、猶大聖徒等。
國外有完整的亞文化體系,他給各個年齡層的樂迷準備了適合自己的音樂和周邊,尤其在歐洲,美國相對快餐一點。
前兩天我們辦了一個波蘭死亡金屬樂隊的演出,唐朝樂隊的丁武在朋友圈說要來看,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一支比較傳統的金屬樂隊,但丁武最近對極端金屬音樂特別感興趣,那天演出在愚公移山從頭站到尾。
你只要喜歡這種音樂,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年齡不是很大的問題。METALLICA他們都50多歲的人了,還在臺上玩兒,彈這種音樂,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你覺得你年齡大了聽不了這種音樂了,是你心態的問題,跟這種音樂本身沒有必然聯繫。
不想聽音樂你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
道略音樂:《重型音樂》現在籤約了幾支樂隊?你們會為樂隊做哪些事?
吳震:籤約了施教日、夢靈,以及香港的招魂3支樂隊,還有一些樂隊是合作關係。我們會幫助樂隊有一個全球化的發展,我們也帶著這些樂隊做過歐洲巡演,我們希望中國的金屬樂場景能成為世界金屬樂壇的一部分,而不是人家玩兒人家的我們玩兒我們的。
之前我們做了很多年引進來的工作,現在也想做一些推出去的工作。
道略音樂:放在世界金屬樂壇,您覺得我們的樂隊現在水平怎麼樣?
吳震:現在比原來好太多了。我們做了這麼多年演出,也看到人家是怎麼演的,加上這幾支樂隊都有些東方文化特色。
中國的樂隊即使你玩純西化的東西,不加任何民族的成分,也是和西方不一樣的,無論你怎樣試圖模仿地一模一樣,仔細一聽還是中國樂隊,這是文化基因在起作用。所以,中國樂隊也沒有必要必須玩兒得跟挪威樂隊、美國樂隊一樣,這事兒本身就不大現實,你為什麼不發覺你本身就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
重金屬發展到現在,中國樂隊從速度、力度等這些純技術層面和國外樂隊基本沒得比,國外隨隨便便一個組了幾年的樂隊就能把全中國這樣的樂隊幹掉。
中國漢風金屬樂隊夢靈 吳震拍攝
道略音樂:重金屬音樂的審美點在哪裡?
吳震:重金屬音樂的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不是所有的重金屬音樂都是那麼重。平常大家可能聽到的死亡金屬、黑金屬、哥特金屬、傳統重金屬等,其實就像一棵大樹,根基都是源於70、80年代那幾支樂隊,像猶大聖徒、黑色安息日等。然後,向不同的方向發展,可能除了金屬樂迷以外別人根本聽不出來他們是一棵樹的分支,像夢劇院和食人屍、MAYHEM都是金屬樂隊,但審美取向完全是南轅北轍的,可根源上又有接近的地方。這就是金屬樂有意思的地方,而且金屬還在不斷擴展和外延,所以,確實有必要做一本雜誌來把這些風格分支解釋清楚。
道略音樂:國內做金屬樂的公司有多少?就是你們的競爭對手。
吳震:我其實不太同意競爭對手這個說法,說得好像我們這個行業日進鬥金一樣。其實從我個人來講,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前提是你對這個音樂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你也喜歡。如果純當生意,還不如幹點兒別的,比這個來錢快。
做這個真是操著賣原子彈的心賣茶葉蛋,經常遇到惡意舉報,文化審查……
道略音樂:經常有人對重金屬音樂的題材提出質疑。
吳震:重金屬音樂題材經常涉及反宗教、血腥、戰爭等內容,有人覺得是在宣揚一些負面信息,擔心小孩聽了會變壞,但就我自己來說並沒有這樣,我身邊也沒有人因為聽了重金屬音樂走上犯罪道路的。有這種想法的人第一太看高這種音樂了,第二太看低聽這種音樂的人的智商了,影視作品中天天出現兇殺、戰爭、死人,把幾個音符管這麼嚴,特別可笑。
人的能量是守恆的,你在舞臺和現場釋放了這種情緒,在現實生活中就會變得很平靜,我覺得重金屬還可以抑制犯罪呢。
在早期的一些金屬樂隊採訪中,有人問為什麼重金屬音樂題材老是魔鬼啊,戰爭啊而不是別的?受訪者說:「因為這種音樂又快又重,我覺得跟這種題材是最配的,你不能讓我寫陽光和花吧。」其實就是一個特別簡單的原因,並不是說你首先是一個罪犯你才能玩兒這種音樂。
當然,早期唱片公司的宣傳也會有一些誤導。
道略音樂:你們在做唱片嗎?
吳震:夢靈和施教日的都在做,施教日新專輯後期已經做完了,整張專輯的後期製作,包括宣傳照的拍攝都是在歐洲做的,這在中國重金屬音樂歷史上還沒有過,所以做完以後在聽覺質感上很國際化,和歐洲樂隊的唱片質量是一樣的。
中國黑暗/死亡金屬樂隊施教日吳震拍攝
道略音樂:前一陣有人質疑國內金屬音樂中的「國風」現象,您怎麼看?
吳震:所謂「國風」不「國風」其實是一個水道渠成的事,我覺得這是中國金屬樂壇在走向成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為金屬音樂本就是老外的東西,最開始大家都是模仿,想著怎麼能跟他彈得一樣,但是現在你有意識地去發掘你身上他們沒有的東西,我覺得是挺好的一個事兒。
而且,不論你的初衷是什麼,也許你就是想這麼擱,或者你覺得拼速度和力度拼不過他們,你就想幹點兒他們幹不了的,我覺得都沒問題,這事兒要先做出來大家再評論,而不是還沒做就有人來說你怎麼怎麼不好。
哪怕目的是出於投機,我覺得也是好的,起碼他還特別在乎樂隊這個事兒,還想往上走,他也是在音樂上做改變,而不是想著花點兒錢,認識認識什麼人。
而且我覺得音樂創作上本身就沒什麼禁忌,你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如果玩兒音樂還有人管著的話,你還玩兒樂隊幹嘛?
道略音樂:搖滾和金屬是什麼關係?
吳震:金屬樂太龐雜了,又跟傳統的搖滾樂在審美取向上有很大差異,國外音樂網站都是把ROCK和METAL作為兩個單獨的風格來劃分的,它有自己的音樂節,自己的音樂公司,自己的媒體,自己的樂迷,完全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群體。廣義金屬還屬於搖滾樂,但細分的話金屬和傳統搖滾樂真不是一回事兒。
獨立音樂廠牌沙龍報名
沙龍主題:如何經營好一家獨立音樂廠牌?
分享嘉賓:
戈 非 草臺回聲CEO
劉 釗 戰馬時代 CEO
鄧 柯 知名樂評人
時間:11月17日(周四) 14:00(13:30籤到)
地點:北京天橋藝術大廈A座401室
報名費用:會前100元/人,現場200元/人
報名方式:添加微信號185 1323 2270(阿道)
編輯「沙龍+姓名+公司+職務+手機號碼」報名
諮詢:阿道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