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學,夫妻兩口子都是老師。他們學校建了員工宿舍,當初他們只花了八萬塊錢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房子不大,不到一百平米,三室兩廳,一家三口足夠了。
最近他們準備到武漢買一套二房,我建議他們考慮一下理財產品,我同學說他這一輩子都不會碰理財產品,因為可能有風險可能出現不確定性。
我告訴他,二房本質上就是理財產品,它擁有理財產品的一切特質。不過這隻理財產品近幾十年來一直漲得比較好,一般人看不到風險。
對於房價,我們只需要問兩個問題:房價有沒有高估,有沒有泡沫?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永遠不破滅的泡沫?
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房價泡沫破滅,只不過這些地方離我們比較遠,比如鶴崗,比如雙鴨山,幾萬塊錢就能買一套房子。前段時間網上報導一位小哥,花了三萬塊錢在鶴崗買了一套房。只不過鶴崗工作難找,工資也很低,他最後還是把房賣了,遠赴新疆打工。
有人說,十年前,就有人開始說房子要降價,現在看來,那樣的預測像笑話。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問題,有些地方房價實際上也是降了的,有些地方增速放緩了。並且,現在房價繼續上漲的阻力也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中國房地產規模,中國房地產總規模已經達到65萬億美元,總居住面積各個統計機構都說不清楚,如此大的規模,再繼續增長的的動力已經不足。其次,中國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對房子的總需求只會降低,不會增長。
影響房價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也有兩點。
第一,就是城市是否存在大量租客。支撐大量租客存在的,是大量實體經濟。如果房子能夠租出去,很多人還是有動力買房的,如果一座城市沒有什麼實體經濟,打工人不多,沒有人租房子,滿足剛需就好了。房子買來需要大量維護費用,至少物業費你得按時交,租不出去完全空置,分期的利息加各種費用,可能會大大高於房子漲價的那部分收益。
第二,一座城市是否有淨人口流入,如果淨人口是流出的,房子賣給誰?西方美洲和澳大利亞,並不喜歡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吸引大量中國中產階級定居,有一部分目的就是吸引人口流入,即能增加消費,又能接盤房子。
所以,未來的房價可能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一二線城市,人口淨流入,接盤的人很多,房價有持續上漲的動力。大部分四五線小城市,人口淨流出,房價沒有上漲動力,終歸會回歸正常商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