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長音頻產業正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從產業層面看,此前數年長音頻領域喜馬拉雅、蜻蜓和荔枝三分天下的局面,在今年以來被徹底改寫。巨頭新玩家的加碼、強勢外部合作者的滲入,尤其是自帶產業鏈優勢的新玩家帶來新玩法,都在形成行業變量。
騰訊、字節跳動、網易雲、快手等加上傳統三強,長音頻群雄所逐的「鹿」到底價值幾何?而權衡各家勢力,到底誰能走到最後?
長音頻市場變局
時也勢也
要讀懂長音頻崛起的市場邏輯,要結合2020年這個「新元年」的具體時間點。
或可看到的是,雖然近年來長音頻市場試水動作不斷,真正在這片水潭裡投入巨石的還是TME,於今年四月宣布推出酷我音樂的長音頻新品牌「酷我暢聽」;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CEO彭迦信公開表示,長音頻將成為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仿佛闖進新海域的鯊魚,騰訊音樂改變了長音頻產業生態。今年6月,字節跳動推出長音頻APP「番茄暢聽聽書」;而就在本月初,網易雲音樂宣布正式上線全新內容版塊「聲之劇場」,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加碼發力長音頻賽道;差不多同時,快手也宣布正在秘密內測一款全新的播客類產品「皮艇」,進軍長音頻市場。
仿佛一夜之間,長音頻成了誰都想搶的香餑餑,可謂時也勢也。
時,是具體到今年的市場環境。疫情期間線上娛樂的重大利好不用多介紹,長音頻產品在這期間獲得了新用戶總量和用戶時長的雙向增長。
這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就像長視頻一樣,長音頻具有更大的內容承載能力和娛樂性;另一方面,長音頻本身有多場景適配、多線程操作的顯著優勢,無論是做家務、散步還是運動健身,打通這些相對持續性的場景打造「陪伴經濟」,且這些場景往往與視頻等娛樂內容是並不兼容的。
在當下「注意力經濟」的大環境下,解放雙眼的長音頻可以與劇綜、直播、短視頻等門類分開賽道。
勢,則是來自音頻行業的整體推動。
艾瑞諮詢的《2019-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用戶規模達4.9億;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達272.4億元,用戶規模預計將達5.42億。而目前長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已突破3億,這種在收音機時代曾收穫國民級消費的娛樂樣態,在音頻行業迅猛生長的當下再度獲得生機。
而其強內容的娛樂屬性,又得以連接視頻、短視頻、直播等更多平臺。於是,如字節跳動、快手等等試圖在音樂行業打開更多內容可能性的平臺,也會選擇長音頻作為某種切入音頻市場的入口。
這也就是長音頻「戰國」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預見的是,長音頻戰場將愈發激烈。
長音頻煮酒
會盟天下英豪
截至目前,雖然群雄畢至,還沒有一家公司在長音頻市場形成絕對優勢,至今也沒有出現真正殺手級的商業模式。
誰會是最後的贏家?不妨分別做一分析。
老三家: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
這三家在長音頻領域佔據先發優勢。相較於新的平臺,「前輩」最大的優勢在於內容的積累和已經建立的播客生態,並已搭載知識付費、有聲讀物等東風收割過用戶紅利,培養了一定的用戶粘性和使用慣性。
但問題在於,直到「狼來了」,三家平臺並沒有搭建起絕對優勢,即內容和運營的護城河。
隨著音頻行業的加速洗牌,幾大音頻平臺紛紛有意識地選擇資本化,但現實不盡如人意。「音頻第一股」荔枝上市後一路跌破了發行價;而喜馬拉雅一直沒有解決內部運營問題,面臨內容版權糾紛、主播廣告發布報備糾紛、盈利模式的不清晰等諸多問題;曾經網絡音頻類APP第一的蜻蜓FM,一直未有明朗動向。
從目前來看,長音頻平臺和視頻平臺一樣處於「盈利難」的境況。年初上市的荔枝,仍處於虧損狀態;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在2017年虧損1億元,目前仍未能實現盈利。而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態勢,捉襟見肘的老三家很難拿出籌碼留住優質內容合作方。
種子選手:酷我暢聽
再說說頭號種子選手酷我暢聽。擁有騰訊的文娛生態資源,依託TME的資本實力和月活8億的流量紅利,酷我暢聽被認為極有可能改寫長音頻行業競爭格局。
剛剛上線4個月,官方數據顯示酷我暢聽季度內授權內容增長300%,MAU滲透率從4.6%翻倍到9.4%。最近的消息是,在騰訊視頻平臺上的《脫口秀大會》和《德雲鬥笑社》音頻版,也將上線酷我暢聽,資源傾斜力度不小。
但酷我暢聽至今在市場推廣方面,還沒有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表現。
客觀來說,酷我暢聽所面對的競爭態勢也確實出人意料,四月這裡還只有小國寡民,行業巨頭喜馬拉雅今年2月的月活再度下滑到8661萬;誰能想到五個月後,老「朋友」們來這聚會了。面對如此競爭局勢,酷我的流量賦能和生態聯動都有些乏善可陳,流量和運營底子稍顯乏力。
或許由QQ音樂進軍長音頻,會打開不一樣的局面。一方面是平臺流量方面,根據去年底艾媒據顯示,QQ音樂APP月活達3.16億,而酷我音樂APP僅為1.16億;另一方面,QQ音樂也積累了相當的長音頻運營經驗,在其首頁的「聽書」模塊有包含12個子品類的完整內容生態,可以在相關領域快速上馬,相對更有想像空間。
其他平臺:聲之劇場、番茄暢聽、皮艇
至於字節跳動、網易雲、快手等平臺,應該說都有一定優勢,也有先天不足。
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在於社區生態培養的高粘性年輕用戶,活躍用戶中95後佔比超60%,所以內容布局也偏年輕態,與長佩、晉江等以耽美著稱的平臺輸出了多部作品。但其此前在長音頻領域的布局相對薄弱,此次入局更像是某種快速跟上,包括其「聲畫同頻」的玩法也被認為和酷我的「沉浸式彈幕」高度相似。
字節跳動和快手相對只是希望藉此入局音頻市場。但「皮艇」目前還停留在概念層面;番茄暢聽已經上線,從產品設計和內容搭建上來說都顯得倉促,更像是字節跳動旗下番茄小說網的有聲書APP,除了有聲書就只有少量相聲小品內容,目前還缺乏競爭力。
劣勢相對一致。從市場角度說,這幾家都沒有較成熟的長音頻作者和受眾生態,其資源和用戶需要經過較長過程的移植;而從內容角度說,缺乏較穩定的大體量內容注入,以有聲書領域為例,相比和酷我暢聽深度綁定的閱文集團,綁定的版權方大部分偏小眾,且合作模式相對不夠穩定。
長視頻未來可期
卻也迷霧未消
可預見的是,下一階段長音頻市場面臨著若干問題。
首先是市場層面。目前來說,無論是有聲書、相聲評書還是知識付費等,都還未形成大眾化的消費習慣,平臺還需要從內耗中抬起頭來,拿出具有破圈潛質的內容資源和創作者,並通過主動運營實現平臺拉新,一起先把盤子做大。
其次是產業層面。在市場還未成熟起來的階段,各家巨頭蜂擁而至,一方面為原有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倒逼式成長,另一方面有可能人為催熟了所謂風口。如果造成行業性的「通貨膨脹」,頭部人才緊缺、行業成本提升、生產提量減質,這反而會是新興領域的災難。
而比較矛盾的是,各家平臺也確實需要突破當前長音頻平臺的內容同質化現象,打造屬於各自平臺的內容護城河。同時,長期以來長音頻領域的版權紛爭就層出不窮,尤其是有聲讀物領域,無論是「聲音洗稿」還是文本內容爭端,荔枝、蜻蜓、喜馬拉雅都曾被競爭對手投訴過相關問題。這種態勢或許會在競爭加劇後惡化。
還有政策層面。應該看到的是,隨著近年來長音頻產業的擴容,政府監管也在快速跟上。2019年,國家網信辦依法依規對網絡音頻行業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等問題進行全面集中整治,包括荔枝、喜馬拉雅等多數平臺被下架、關停。下一步,平臺的增加將做大長音頻產業,但如何審查和防禁違規內容,音頻內容目前還沒有比較成熟的技術。
整體來說,長音頻江湖目前的競爭態勢,或將進一步放大行業既有的一些問題。但各家平臺不會放棄可期的市場紅利。
或可期待的是,在5G技術快速推廣的下一程,長音頻在智能設備全應用場景中將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不過直到目前,還沒有平臺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表現,要把這口仙桃吃到嘴裡,各家都還有不少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