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紀錄片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2021-02-08 國際紀錄片網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產紀錄片爆款頻出,湧現出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紀錄電影《二十二》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本草中華》《零零後》《尋找手藝》等也引發熱議。

回顧2017年,國產紀錄片逐漸從冷門小眾走向大眾,尤其備受年輕人的喜歡。這些紀錄片不僅成功突破了市場各類商業片、劇情片包圍的困局,更有可能「拯救」傳統媒體,讓觀眾重回電視。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紀錄片在網絡視頻用戶的偏好中位居第五,佔比30%,比2016年上升三位。在網絡平臺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觀看紀錄片,他們甚至自願充當「自來水」宣傳,讓更多人喜歡紀錄片。

題材廣闊,成績喜人


《零零後》海報

2017年,中國紀錄片有明顯的發展,創作成果豐碩,湧現出一批製作精良、立意深遠、內容紮實的優秀作品,其中一些產生了現象級的傳播效果。

這些作品或緊扣國家戰略,聚焦重大題材;或秉持人文情懷,傳承中國文化;或立足國際視野,講述中國故事,且表達手段豐富多樣,藝術打磨精益求精,全面體現了中國紀錄片在編輯理念、藝術創作、傳播形態等方面的長足進步,展示了優秀紀錄片的無窮魅力。

展現匠人精神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絡平臺熱播,吸引了眾多80後、90後觀眾。楊澤華等一批故宮裡的能工巧匠一時成了話題焦點。《航拍中國》第一季近日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時,便引發觀眾在網上一致點讚:「每一幀都美到想痛哭流淚。」

《零零後》用10年時間記錄00後的生活,擊中了很多觀眾內心的柔軟處。有網友評價:「《零零後》打開了一扇我們了解孩子的窗,像鏡子一樣映照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在幫助還是在傷害。」

《極地》海報

《極地》用鏡頭展現了青藏高原的婀娜多姿,備受好評,在豆瓣收穫了9.5分的高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評選組委會這樣評價:「詩意表現高原生活的畫卷,客觀呈現西藏人純淨的心田,把詩和遠方帶回身邊。每一幀都美得像屏保,每一秒都捨不得快進。」

讓觀眾感受更多人文關懷

《地球:神奇的一天》海報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儘管紀錄片人一直嘗試通過院線放映的方式讓紀錄片走向更寬廣的受眾,但流於寡淡的票房收入往往成了紀錄片電影市場化的一道坎。偶爾有紀錄片跨過這道坎,也是個別現象。2017年,這種「個別」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變成「集體」效應。

2017年暑期檔,兩部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和《二十二》成為票房黑馬。其中《地球:神奇的一天》於2017年8月11日領先全球在中國上映。上映首日,該片豆瓣評分達到了8.1,周日繼續上升到8.4,也讓觀眾感嘆「暑期檔終於迎來了一部神作」。

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從最初上映時僅有1.5%的排片量到票房成功破億,僅用了6天的時間。全國排片更是一路走高,最高時已經上升到10.9%。

《二十二》海報

國產紀錄電影的崛起,更引發社會對其藝術價值的深思。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雅欣看來,「紀錄片並非簡單的紀實,而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以展現真實為本質,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如《二十二》讓人不忘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

紀錄片導演閆東對記者說:「紀錄片最大的生命就是真實,記錄當下題材的紀錄片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為我們是在用今天的故事,給觀眾帶來一種新的思考。」

不論是國產電影還是國產紀錄片,它們的成長與蛻變,最核心的力量來自紀錄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國產紀錄電影為何能不斷打破紀錄,讓這一「冷門」藝術變成「爆款」?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時下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告別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觀照現實生活、剖析社會問題、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讓觀眾感受到更多人文關懷,獲得了更多情感共鳴,其中不少題材緊跟當下熱點,富有強烈的時代感。當影片內容更接地氣、更貼近人心,自然也更有觀眾緣。

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

《航拍中國》海報

為了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徵,不少紀錄片都在朝著「短、輕、快」方向發展,並且還會邀請流量明星出鏡或配音,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感染更多年輕人。

一些看似小眾題材但製作精良的紀錄片,被一些年輕人發現後,很快就在網際網路展開二次傳播。他們的「自來水」讓一些優秀的紀錄片脫穎而出,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讓紀錄片在網絡的熱度居高不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宣傳處處長李忠志認為,「去年紀錄片行業現象級作品頻出,播出平臺不斷拓展,受眾群體不斷擴大,對於紀錄片來說,一個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去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發布時,上海紀實頻道總監幹超曾表示,「發展紀錄片產業,需要持續不斷地推出精品佳作,打造紀錄片IP,並開拓多種平臺空間,釋放商業價值」。不過他也坦言,目前來說,資本的熱點還停留在影視劇領域,紀錄片產業還不能說是熱點。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2018年開年,紀錄片呈現出了更加洶湧的態勢。除了剛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收穫了良好的收視和口碑後,《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於今年春節期間播出。據央視紀錄頻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舌尖上的中國》將在全球視野下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在紀錄電影方面,2018年也令人期待。《極地》製片人張爽透露:「《極地》電影版正在後期剪輯中,預計2018年上半年與觀眾見面。」

國產紀錄片爆款頻出,不僅在國內受到觀眾的熱捧,同時也一直刷新著海外的傳播紀錄。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影視處處長孫海東認為:「中國紀錄片作品更加具備國際視野,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水平穩步提升,與國際優秀節目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較好地承載了紀錄新時代的中國使命,對外展現了一個較為真實、客觀、立體的新時代中國。」

相關焦點

  • 初心資本田江川:群星閃耀,中國軟體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 甲子引力
    網際網路/雲計算時代的到來將重塑整個軟體市場。隨著5G網絡普及,我們將迎接一個全新的時代;隨著中國軟體企業登陸科創板,資本市場也準備好了迎接中國軟體的黃金時代。 1.我們認為中國的軟體市場正迎來黃金時代,經過中國40年的追趕和網際網路的浪潮,中國企業服務供給側的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能力已經非常完善。 2.跟美國市場相比,中國企業服務市場成熟度仍然較低,許多品類仍屬於拓荒期。 3.國產替代浪潮下,去IOE化、服務、定價等因素使本土企業優勢明顯。
  • 紀錄片·BBC | 宋朝,中國的黃金時代
    BBC紀錄片《宋朝 中國的黃金時代》《中國故事》系列紀錄片共6集,由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聯合製作播出,目標受眾是對中國缺少了解的普通西方觀眾
  • 作為偽紀錄片的《黃金時代》 :一個廣義敘述學反思
    通過分析影片的敘述者、區隔、犯框、意圖定點和文本身份等方面發現,影片意圖定點與敘述手法之間存在表意悖論,難以還原出蕭紅和她的那個黃金時代,影片擬為一部「偽紀錄片」。 關鍵詞:敘述者,區隔,犯框,意圖定點,文本身份,偽紀錄片
  • 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來自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金秋九月,紀錄片行業的盛會不斷。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剛收鑼罷鼓,「夢想·見證」——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暨第四屆紀實影像周又在京拉開帷幕,過去一段時間內播下的創作種子終於結成累累碩果。  本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共有12類89項國產紀錄片、人才、機構入選,並獲得扶持和鼓勵。
  • 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原標題: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金秋九月,紀錄片行業的盛會不斷。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剛收鑼罷鼓,「夢想·見證」——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暨第四屆紀實影像周又在京拉開帷幕,過去一段時間內播下的創作種子終於結成累累碩果。
  • 新黃金時代 我的黃金時代
    ▲《新黃金時代》紀錄片(製作:浙師大電視臺)適逢校慶,校電視臺採訪了兩位新黃金的前輩——《黃金時代》原指導老師俞明祥與《新黃金時代》原編輯任文林,做了一套紀錄片。作為96年生人,小編也從未見過這樣的新黃金,紅牆綠漆房,老式印刷,來自上個世紀的泛黃紙張。幾十年的歷史都靜靜地躺在身邊的綠皮鐵櫃裡,未曾有人注意過,只有在此時,才鋪展開來。
  • 【太堡作品】 《黃金時代》紀錄片《她認出了風暴》 優酷樂視愛奇藝首發
  • 八集紀錄片《黃金時代》第六集:論戰黃金
    八集紀錄片《黃金時代》第六集《論戰黃金》通過講述歷史上的幾次關於黃金的論戰,探討貨幣信用和國家信用之間的關係,追問人類遺失的契約精神。
  • 國產紀錄片有數量也有質量
    國產紀錄片有數量也有質量近年來,隨著觀眾的整體欣賞水平的提升,市場對紀錄片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助推高質量紀錄片不斷湧現,進一步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背景的觀眾關注紀錄片、喜愛紀錄片,使得紀錄片逐漸從小眾的冷門藝術變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 八集紀錄片《黃金時代》第七集:亞洲的黃金
    八集紀錄片《黃金時代》第七集《亞洲的黃金》,展現印度、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對黃金用途的不同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命運差異,思考一個國家和民族應具有什麼樣的學習態度。
  • 從《人生一串》到《風味人間》,國產紀錄片們是如何「返老還童」的?
    除了《風味人間》外,今年以來國產紀錄片誕生了不少佳作。2018年豆瓣標記人數前20的國產紀錄片中,有15部拿到了8分以上的評分。除了聚焦美食的《人生一串》《水果傳》外,央視出品的《如果國寶會說話》,聚焦醫療紀實的《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記錄中國獨立遊戲開發者創作歷程的的《獨行》同樣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 如何做出一部國產爆款紀錄片?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卻有一部紀錄片脫穎而出,《國產藝術凌凌捌》上線第一集觀看量就超過400萬,目前已經總播放量超過2200w,豆瓣評分8.2,登上華語口碑劇集榜,僅次於大火的《沉默的真相》,成為口碑和流量雙贏的爆款。我們採訪到了該片導演、編劇兼總製片人王嫣芸,幫我們復原了該片的誕生過程。
  • 36年前陳凱歌、張藝謀一部《黃土地》,開啟了國產電影的黃金時代
    在畢業兩年後,陳凱歌獲得了執導《黃土地》這部影片的機會,這部影片最初的名字為《深谷回聲》,這部影片不同於以往的國產作品,它不再是一種單純敘事手法的電影作品,它更注重電影語言的表現手法。所以在觀看《黃土地》這部影片時,觀眾們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伴隨著畫面和音樂對原始生命力的召喚。
  • 紀錄片《紫蓬山》榮獲2019年度全省優秀國產紀錄片
    紀錄片《紫蓬山》榮獲2019年度全省優秀國產紀錄片 2020-08-28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一次,<兔俠傳奇3>要把國產動畫IP真正帶回黃金時代》
    前傳:「兔俠」系列誕生前夜 國產動畫從黃金時代走下神壇提起國產動畫的黃金時代,相信許多熱愛動畫的人都會提起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 紀錄片《正在連接》揭露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小人物的真實現狀
    (原標題:紀錄片《正在連接》揭露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小人物的真實現狀)
  • 新媒體正在重塑中國紀錄片產業規則和版圖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等編寫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發布——  新媒體正在重塑中國紀錄片產業規則和版圖  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嗶哩嗶哩聯合主辦的  紀錄電影滑坡明顯電視媒體遭遇嚴峻挑戰  作為國內第一部連續發布11年的紀錄片藍皮書,該研究報告開始於中國紀錄片處於低谷的2009年,多年來在國際視野下著重調研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概況,同時追蹤國外紀錄片發展動態,見證了中國紀錄片復甦、發展與繁榮的歷程,也成為觀照世界紀錄片發展趨勢的一個行業指南
  • 大影節線上展映5部優秀國產紀錄片動畫片
    北京國際電影節·第27屆大學生電影節線上展映正在火熱進行中。今年展映共分為年度推薦影片展、青春主題影展、動畫紀錄主題影展等三大版塊。目前青春主題影展、年度推薦影片展已經落幕,從9月9日起,動畫紀錄主題影展將帶給觀眾5部優秀國產紀錄片、動畫片,還有映後主創交流等活動與觀眾在雲端相約。
  • 離開舒適區,國產紀錄片還能去哪裡?——《明天之前》的啟示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引領國產紀錄片走入「公眾時代」。從居廟堂之高到華麗轉身成為觀眾的「香餑餑」,信心大增的中國紀錄片產業在「舌尖現象」的啟發下,逐漸摸索出一條國產紀錄片與受眾的「和諧相處之道」。
  • 國產紀錄片,如何持續向好(新語)
    希望優秀國產紀錄片越來越多,讓更多觀眾看到它們的美好近日,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在院線上映,以流暢的剪輯、動人的故事呈現引發熱議。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該片被評為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國產紀錄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