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這個電影真的不錯,故事情節很好,很連貫,有條理,而且很感人,主人公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完全進到了電影的情節中,故事帶動的很好,讓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眼淚。值得每個人去看,去感受這部片給你的感覺,特別是想成為一名教師的人。真希望越來越多像片中的教師出現,其實故事內容和電影《大師兄》很類似,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情節內容更豐富些,而且情感也表現的更動人,我更喜歡這部片。
這個片子雖然與《大師兄》套路一樣,但是還是覺得這部電影更溫情一些。當然,這個電影多了兩個點,一個是社會階層,另一個是德拉圖雷特綜合症患者,關於階層,印度種姓劃分造成的社會階層,比中國的社會階層壁壘森嚴的多,反映的是印度的現實,並非中國的,所以我很難感同身受,甚至可以說這個電影恰恰展示了社會階層高的人的優良品質;而關於女主奈娜的病症,當然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但她在電影一開始就執拗地非要當老師不可,令我不能理解,在我看來,她去銀行工作比當教師更合適,一樣會有精彩的人生,一樣是對老校長可汗先生的回報。
女主奈娜是雙學位,教育學士和理科碩士,畢業後能夠5年不工作,只為當教師的夢想;老爸勸她去銀行工作時,曾經說老師又掙不了很多錢;後來奈娜去貧民窟做家訪,看到種種貧困景象,臉上寫滿了詫異。電影雖然沒有明說,但以上情節都說明,奈娜出生於高種姓,家庭條件優越。9A班的老師瓦迪亞先生,在電影前半部分作為「反派」,對9F班的貧民學生各種鄙視,卻在結尾處充當了拯救者的角色,展示出了高尚的道德。所以你看,這一女一男,一正一「反」的兩個教師形象,都在扮演著對貧民窟孩子的救世主形象,潛臺詞是:貴族道德也高貴,所以,電影是借反映社會階層,來歌頌有錢人,或者說是高種姓的道德高尚罷了。
為了展現女主的神奇,電影還有一些不合理之處,比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操場上課,扔熟雞蛋藉以講述拋物線和牛頓定律等等,如果這是小學生甚至初中生,學習興趣都還能起到很大作用,而到了高一(印度的9年級),興趣的作用基本為零,瓦迪亞老師說的才是對的,只有努力學習才是正途,大意如此非原話。 看第一遍時,覺得只用四個月,整個差生班的成績變優等,在高中階段是不可能的,專門從網上下載了電影重新看,才知道是全體及格,只有那個女生奧露在全年級名列前茅,好吧,這種小概率事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下面這個情節,就絕對是個漏洞了。
還有9A班的學生搞的光伏發電模型,被9F班那個修自行車的學生蓄意破壞後,為什麼從校長,到瓦迪亞老師,再到9A班的學生,就沒有一個人想到修復呢,能搞出來,就能修復,卻一致認為學校無法參加國家科學博覽會了,直到最後,9F班的學生才想到修復,我看其他人不是沒到,是被導演制止了吧,好讓女主的主角光環更亮吧,然後後我還要補充一句,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這句話固然是對老師的鞭策,同時也是學生的毒雞湯,為不努力學習找了個好藉口,家裡有學生的,別帶去看。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大概就猜到了這部電影的所有劇情了,關於一位老師如何用愛與關懷去感染學生的故事,劇情也許俗套,情感卻真摯感人,劇情也很正能量,很勵志,經典語錄: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以前一直對老師這個行業偏見很深,因為自己沒有遇到過好老師,她的成就源於她的優秀,獨特的魅力獨特的教學,真的讓人讚不絕口。
本片的品質上離《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鬧寶萊塢》確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依然振奮人心,印度電影總會有那麼一個點來感動你,而這部電影就是聚焦了教育不平等和罕見病患者的生活狀態這兩個社會問題,所以每次看到印度電影時,都會希望和印度社會問題相像的我們也能看到其中所反映的事實,從而有所進步,如《我不是藥神》一樣的優秀中國電影,希望我們也能在未來看到更多,如果每個人在成長中遇到這樣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大概這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