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趣】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2021-12-22 羊晚招財喵

周末兩天,筆戈科技氣質如蘭英俊瀟灑,卻有些孤僻呆滯的執行主編 @Jason Hau 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資本主義的香港暴走了整整兩天。鬼知道他都去了什麼地方,鬼知道他在什麼地方突然找到了免費 wifi,於是微信丟給了我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

為什麼港幣的貨幣符號不是「¥」,也不是「£」,而是「$」呢?

這問題也的確讓我困惑。雖然港幣和人民幣分屬於兩種貨幣體系,但兩者的貨幣單位都是「圓」,日元都可以以「¥」為符號,港幣使用「¥」也是說得通的事。退一步講,香港受英國統治了 100 多年,英鎊的符號「£」似乎也比美元符號「$」更合理些。

查閱了各種資料後,我發現,要想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或許要從香港被殖民的時刻說起……


香港在 1841 年開闢為自由貿易港時還沒有自己的貨幣,除英國貨幣外,西班牙銀元、墨西哥鷹洋、印度盧比、大清銀元等都可以在香港自由通行。

從 1825 年開始,英國也開始向各殖民地推行英鎊,但卻遭遇了不少阻力。比如,北美市場對當時的國際流通貨幣西班牙銀元有很強的依賴性,使用時間長,接受度強,英國雖把英鎊設立為官方貨幣,卻一直未能成功地流通起來。直到 1858 年,迫於阻力的倫敦逐漸放棄了英鎊的推行。到了 60 年代,也終於在香港做出了妥協,香港也重新回到了多種貨幣流通的狀態。


1863 年,政府正式宣布專門為香港鑄造新的貨幣,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以現有的西班牙銀元體系(Silver Spanish Dollar System)為依據。這種貨幣以「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至此,香港成為了第一個把通貨成為「圓」的地區。

雖然此後的香港貨幣經受了鑄幣廠虧損關閉、多種貨幣共同流通、港元重鑄、放棄銀本位、日本軍用手票幹擾的各種風波,但港幣已經基本上由 1863 年前的歷史定義了屬性:

港幣符號不是「¥」:貨幣單位上,人民幣的「元」、日元的「円」都由香港的「圓」而來,出現的先後順序決定了港幣不可能隨人民幣使用「¥」的符號;

港幣符號不是「£」:早在 19 世紀 60 年代,英國就放棄了在香港推行英鎊,此後的港元也是以西班牙銀元體系為基準;

港幣和美元同樣選用「$」,是果不是因:兩者的鑄造依據都是以西班牙銀元體系,才採用了「$」為符號,也是受西班牙銀元影響的結果。同理,如今的加拿大元、新加坡元和澳大利亞元等,也都以 Dollar 為單位,以「$」為符號。

那麼,Dollar 的符號「$」又是怎麼來的呢?

一種解釋說,「$」是細長型 U 和寬扁型 S 的結合體,代表的是 US 美國。這種說法顯然是說不通的。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港元等等,都以 「$」為貨幣符號,總不能也奉 US 為標誌。


另有一種解釋說,西班牙銀元的另一種名字為「PESO」(比索),縮寫為 PS,PS 的書寫方式歷經時代變遷發生了改變,兩個字母逐漸重合到一起,慢慢發展為了如今「$」的樣子。


但如果追溯到西班牙的歷史上去探究,或許下面這種解釋才更合理些。


西班牙的國旗和國徽上都有這樣的圖案,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圖騰——「赫居裡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相連,是大力士赫居裡斯把它們拉開了兩半,「赫居裡斯之柱」也就成了直布羅陀海峽兩岸山峰的象徵。

1497 年,西班牙鑄造銀元的時候,就將「赫居裡斯之柱」選作了銀幣上的圖案。1732 年墨西哥城鑄造的「雙柱銀元」也有類似的圖案。


久而久之,石柱和條幅捲曲成了「$$」狀的圖形,「$」也就被人們當做了銀元的符號了。

(來源:簡書@筆戈科技 作者:深藍的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為什麼港幣的貨幣符號不是「¥」,也不是「£」,而是「$」呢?
  • 一周 Top2: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 【字裡行間】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為什麼港幣的貨幣符號不是「¥」,也不是「£」,而是「$」呢?
  • 山東的簡稱為什麼是「魯」,而不是「齊」???
    今天我們來說說一個「有趣」的話題,齊魯大地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簡稱「齊」?提到山東,不只是咱們山東老鄉,全國人民都知道是「齊魯大地」。但就是這個齊魯大地,「齊」還排在「魯」前邊,為什麼咱們山東的簡稱偏偏是「魯」而不是「齊」呢?小板凳坐好,我們開始啦。
  • 「為什麼又是我」?
    不過,女方的肺炎持續,經過近一年多的檢驗和醫治,並先後入院割手指和大髀肌肉組織化驗,最後確診皮肌炎。這個罕見兼病症不明顯的惡症,於三年前奪去藝人魯芬的性命。面對新婚太太患有這個惡症,曾歷喪妻之痛的男方(前妻在2010年因腦溢血而離世),心情跌至谷底,他自喻為命運似坐過山車,擔心再失去至愛而心中浮現出「點解又系我」這一句!玄善堂提及此事,當然不是想和大家分享「八卦新聞」那樣簡單,而是想從中談及玄學的話題。類似上述事情的出現,我們一般會認為男方是「克妻」。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而討論人性究竟是「善」、「惡」、「無善無惡」或「兼有善惡」等問題,歸根究底,也只為回答下列兩個問題:究竟人類在天地萬物之間是一種什麼形態的存在?究竟什麼是「善」?人類該怎麼活著,才是真正的好?我們當然可以一輩子渾渾噩噩地活著,從來不去思考這些問題;但是當我們開始反思一己存在,想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要活著,而我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時,這就是完全無法逃避的人生大哉問了。
  • 在座右銘裡的「胸懷」,「雅量」和「信仰」!
    李開復在他的書中,談到他的座右銘:「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便兩者的不同。」這句話是我修改 Serenity Pray,原文不是用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而是用寧靜和信仰接受。
  • 穿過鹿晗的「亮眼」,不是「闊氣」關曉彤而是她!
    首播過後,大家更是對鹿晗和關曉彤的情侶檔期待如往常,借著超高的人氣,收視率也一路飆升。更有觀眾大肆誇獎道:「是我幻想中的青春劇的樣子,看得少女心都要溢出來了。」由邵雨薇飾演的宋小米,嬌小蘿莉的外表之下,其實是個「武功高強」的跆拳道社社長,更有「三大女武神之一」。
  • 蘇富比秋拍王牌登場 | 史上最貴瓷器的「兄弟瓶」
    直到行方今日發布消息,原來這件秋拍王牌竟然是與之成對的「兄弟瓶」,來自日本私人收藏,令人大感驚訝。左為蘇富比瓶;右為2010年瓶2010年,「乾隆鏤空瓶」現身倫敦小型拍賣行Bainbridge,£4,300萬落槌,連傭成交價為£5,310萬(RMB 5.7億),成為史上最貴瓷器,震驚古玩收藏界。
  • 「賭王」何鴻燊與「HK 1」勞斯萊斯
    二戰時期,日本入侵香港,何帶著僅剩的10塊港幣逃去了澳門。但何過人的膽識和精明的頭腦,熬過最艱難的時期,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賭王」時期。其中曝光率最高的是深紅色的「HK1」,而「MACAU 1」車牌的是銀色車漆和「AZ 1」車牌的是金色車漆。
  • 以「符號呈現」回顧 為何《生化奇兵:無限》能被譽為經典?
    「薛丁格」便是以此思想實驗,來反駁以「機率統計」為基礎的「波函數」並非「完美」,甚至稱這個現象為「波函數塌陷」。而在 1957 年,「休.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提出這不是「波函數塌陷」,而應該要視為分裂,也就是「這隻貓在某一世界為生,在另一世界卻是死的」。
  • 創見晚報:「轟轟烈烈的「來往」已成往事,但它有了新名字」
    ,今天改頭換面更名為「點點蟲」,最新版已經可以在 App Store 和官網下載。根據 App Store 裡的介紹,「點點蟲」之所以改變是「為了更專注於閱後即焚」。來往一度成為阿里巴巴前 CEO 陸兆禧任期內的代表性產品,並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推廣,找來了像趙薇、史玉柱這樣的知名人物,馬雲也經常為「來往」撰寫專欄。隨著阿里巴巴戰略的調整,「來往」一度失寵,「來往」團隊也轉型做了新一代的團隊溝通工具「釘釘」(千萬別讓你老闆知道這個兇殘應用……)。
  • 日語中的雞蛋,「玉子」和「卵」的區別
    「玉子」と「卵」「玉子」和「卵」都讀作「たまご」。你能正確理解「玉子」和「卵」的區別嗎?卵焼き還是玉子焼き,或者ゆで玉子還是ゆで卵,討論這些的人也有吧。無論哪一方都是平時不經意地使用的字,在什麼狀態的情況時使用「卵」,何時又稱為「玉子」其實是被明確的區分的。因為其中有認為是品牌差異的錯認情況,因此在這裡好好理解區別,正確的掌握使用吧。
  • 「骨裂」和「骨折」不一樣?
    後來男司機來勁了,拿著片子跑我這跟我說:醫生,這算是骨裂,不是骨折吧?怎麼還打石膏,養著好不了麼?實際上,這並不是個例。門診急診時,經常會有患者或家屬詢問,自己究竟是「骨裂」還是「骨折」?他們所謂的「骨裂」,似乎跟「骨折」不一樣,好像並不嚴重。然而,「骨裂」真的跟「骨折」不一樣麼?
  • 為什麼電源鍵上都有「I+O」符號?這其實是很有意義的~
    但你知道這個符號的出現可不是巧合,它其實是世界公認的圖像呢!既然我們都提起這個按鍵了,相信你絕對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它的存在,不管是在微波爐、洗碗機,任何電子產品。最早開始這些電子產品上都寫著「開」、「關」,但科技不斷的在進步,所有產品都越變越小,所以必須想出一個萬用的符號來替代。你可以看得出來英文字母「i」與「o」嗎?
  • 「JoJo」譯名為什麼不寫為漢字「喬喬」?
    那麼,最初為什麼會將日文「ジョジョ」譯寫為「JOJO」,而不是像「コナン」那樣寫成漢字「柯南」呢?或許有部分原因是考慮到,JoJo這個語音梗,用表音的字母組合呈現出來相對直觀。可是「空條承太郎」「東方仗助」「空條徐倫」「東方定助」這些名字,又和「喬喬」有什麼關係呢?
  • 「wifi」和「hifi」的故事
    文/派屈克英語彙今天聊聊wifi和hifi這兩個詞,圍繞構詞和發音。
  • 你誤解了「love」和「hate」的含義!
    今天說說英語裡最簡單,也最複雜的兩個詞:「Love」和「Hate
  • 成為「受害者」後,我們對「文化挪用」的理解更透徹了嗎?
    電影的票房成功令觀眾和評論家興奮於「唐探宇宙」和 IP 鏈條的無限掘進,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以一種輕鬆乃至輕佻的態度使用異國文化,已經成為我們大眾文化中被默許的表達方法。《唐探 3》也並非個例,從《戰狼》《湄公河行動》的「跨國執法」到 2018 年春晚小品《同喜同樂》,在一幅幅色彩絢麗、純真歡樂的民族風情畫中總有種異鄉異客的尷尬。
  • 外國作品要「音譯」「意譯」還是「同聲傳譯」?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到索緒爾的「結構」和「任意性」,從俄國的形式主義到「新批評主義」,從胡塞爾的現象學到馬克思文論,從羅蘭巴特的「結構主義」到德希達的「解構主義」,以及之後的「後殖民主義」「新歷史主義」,這些理論讓我們拿到一個文本,既可以從「作者與作品的關係」去解讀,也可以從「所處社會機制與歷史進程」去理解,還可以「立足語義分析」,把作品看做是封閉的客觀存在物,研究作品的內在因素而不是文學與各種社會現象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