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塑料姐妹情大家已經見多了,別說所謂的「好閨蜜」表面情深私下搶戲,就連親姐妹都能當面互相拆臺,也難怪讓吃瓜群眾現在都對女明星的友情打個問號。
今天看到一對閨蜜登上熱搜時,也是滿頭問號:都還不知道這兩人成了好閨蜜,居然就傳出櫃緋聞了,進展也太快了吧?!
來看看畢業於「UC震驚文學院」的港媒為此事起的標題:「陳潔儀啜爆鄧萃雯,惹斷背疑雲!」
原來,是陳潔儀在微博發了和鄧萃雯一起出遊的照片,兩人姿勢親密,有一張貼臉親吻照,加上雙雙寫了誇獎對方的小作文,才惹來了兩人疑似戀愛的傳聞。
陳潔儀曾有相戀十八年的前夫,鄧萃雯的情史大家也都很熟,所謂的「出櫃」是妥妥烏龍啦。兩人也都對傳出這樣的流言有些好笑又無語,陳潔儀表示:兩個人本來就都是「太后氣場」,讓男士不敢接近,現在傳這麼一出,真要繼續坐冷板凳了喂!
想起前幾日微博有個話題,是#工作後最遺憾的事#,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再難交到知心朋友。對普通人來說已經面臨交友焦慮,對身處娛樂圈利益場之中的明星來說就更是如此。更何況,到了陳潔儀和鄧萃雯的年紀,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經歷了許多人情冷暖,在「朋友」這件事上的選擇難免變得更謹慎,也更為難。
但是這一對身上,卻能讓大家看到真正的「好友」是什麼樣子:她像是世界上另一個自己,而每每與她在一起時,卻總能帶你探索出連自己也從來沒發現的、深藏體內的另一面。
彼此都很不完美,但卻能完美契合,這樣的友情,是獨一無二的難得。
鄧萃雯大家都很熟啦,是《金枝欲孽》裡的如妃,也是《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裡的九姑娘。
陳潔儀可能對吃瓜群眾來說相對陌生,實際上她曾與鄧萃雯是同事,在TVB《妙手仁心2》裡演林保怡的助手醫生。
她的主要成就是在音樂領域。陳潔儀是新加坡人,但在香港和臺灣都發展得不錯,2015年來《我是歌手》唱了代表作《心動》,去年還和李泉在《歌手2018》合唱了《endless love》。
林俊傑曾大讚陳潔儀:「只要是新加坡人,想到她就是國家之光。」的確,陳潔儀的聲線柔軟細膩,而且極具韌度,帶著成熟大女人的風情。
也正因如此,她與氣場強大的鄧萃雯一樣,總會給人不易接近的感覺,所以,兩人也被調侃成是兩位慈禧太后相聚。
一位主業歌手,一位主業演員,所屬不同領域,且兩人都慢熱,散發出「生人勿近」的氣場,究竟兩塊冰是怎麼互相靠近然後彼此融化的呢?
答案就是:現代追星交友神器——微博!陳潔儀和鄧萃雯,是「只要你主動,我們就有故事」的最完美詮釋。
2015年陳潔儀參加《我是歌手》時,鄧萃雯看節目聽了陳潔儀唱歌,主動給陳潔儀微博發了私信,寫了一段自己聽歌的感言。
陳潔儀看到私信後,甚至「驚」多過於「喜」。
2000年拍《妙手仁心2》,陳潔儀有出演,鄧萃雯也有客串,兩人有短暫的同框,但私下沒講過話。陳潔儀說,她那時很怕鄧萃雯,因為看起來好嚴肅。
陳潔儀萬萬沒想到,鄧萃雯會主動給自己發私信,於是兩人在微博私信裡熱聊,隨後轉陣地到whatsapp繼續聊,就這樣成了筆友。
聊了一年多,抽空約出來面基,正式成為了現實好友。
什麼都不說了,八八立刻去給木村拓哉吳彥祖張震山下智久真誠發私信,不期待他們會跟我面基奔現,只當筆友我也是很滿足的!
筆友面基之後如何讓友情越來越深厚呢?見更多面,聊更多天呀!
她們有位共同的好友,就是鄧萃雯的老搭檔林保怡。當年合作《妙手仁心2》時,林保怡和陳潔儀一起為這部劇唱了插曲《不知不覺》,後來也沒斷了聯絡。
2016年陳潔儀在舉行香港個人演唱會,鄧萃雯林保怡一起到場支持,鄧萃雯和陳潔儀還get了友情自拍。
幾個月後,陳潔儀過生日,鄧萃雯特地錄了個視頻祝她生日快樂。視頻雖然畫質略差各種抖動,但鄧萃雯的祝福很真誠,談到陳潔儀時說:「她在表演時,像是為我完成了一些,我想做卻沒做的事。」
鄧萃雯本就是陳潔儀的歌迷,與她成為朋友後,更是不遺余力為她宣傳。
娛樂圈有一些塑料姐妹花:你演了電視劇版女主角,那我就要演同名電影的女主角;你拍了民國戲,那我也迅速拍民國戲,甚至趕在更早播出。因為搶資源而分崩離析的好閨蜜們不在少數。
而鄧萃雯和陳潔儀,不是搶資源,是彼此介紹資源。
劉松仁的音樂劇本來要找鄧萃雯出演,可是因為劇中角色要跳舞,鄧萃雯搞不定,就拒絕了。但同時介紹陳潔儀給劉松仁認識,主動推薦她來出演。
後來,音樂劇演出大獲成功,本來跟鄧萃雯有跳舞戲份的劉松仁,最後卻沒有安排跳舞。陳潔儀笑著說:「鄧萃雯要是知道了,一定……」邊說邊做著捶心肝的動作。
鄧萃雯當然知道了,不過並沒有捶胸頓足,而是繼續以身示範「陳潔儀粉絲的自我修養」,持續出現在她的演唱會為她撐場,兩人還一起放大假去蘇格蘭旅遊。
陳潔儀感慨道:「沒想到太后遇太后,最後卻雙雙變成了小女生。」
友情與愛情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比如都需要用心經營,都需要坦誠相待,最重要的是,「相見恨晚」並不是值得遺憾的事。
因為在彼此成熟的時候遇到,雙方的閱歷、經驗以及前進的節奏都保持一致,能共享交換,能互助安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並肩」啊。
——我是彼此互補的分割線——
鄧萃雯與陳潔儀這對筆友變老友的閨蜜,跟世間絕大多數友情的開始是一樣的:她們有許多相同,也有許多不同,而那些不同,正是彼此互補吸引之處。
陳潔儀剛出道時,就有人說她跟鄧萃雯很像。蘇永康也說,兩人給人的感覺都非常相似。
對比下兩人年輕時的照片,髮型臉型甚至眉眼,乍一看的確很像。
兩人雖然都長著一副女強人的模樣,私下裡卻都是迷迷糊糊的。
陳潔儀21歲就被海蝶音樂的老闆相中,成為籤約歌手。論起輩分來,梁靜茹得叫她一聲師姐。
也是因為出道早,第一張專輯就大火,沒過幾年還獲得張學友賞識參演《雪狼湖》,陳潔儀迅速成為海蝶的重要藝人,被周圍人團團保護起來。陳潔儀說,如果身邊的助理、經紀人、宣傳都不在,會覺得自己像一個廢人。
而鄧萃雯,沒了工作人員,連自己在酒店住第幾層住哪個房間都不記得,因為把太多的精力都投在了工作上,生活中的小事也就沒空在意了。
莫名操心這倆人出去旅遊真的一切順利嗎!
在外人看來,陳潔儀與鄧萃雯無疑是獨立女性的代表:她們靠自己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及財富積累,思想獨立開放,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可鄧萃雯在微博說過自己對獨立女性的看法,基本原則是五個字:不委屈自己。即使對愛人、親人、朋友甚至工作,也必須設立界限。
大多數朋友之間這條界限的設立,是靠著曾有一方無意間地越界、對另一方或多或少造成一定傷害後才摸索出來的。
而鄧萃雯與陳潔儀之間,這條界限不需要明說,因為她們就連成長曲線都一樣:當初都被生活逼到走不下去,立刻轉身找自己的後路,所以如今相遇,彼此都懂得為對方留足夠餘地。
鄧萃雯在TVB工作了六年後,攢了一點錢,有了點名氣,但是也陷入巨大的瓶頸:「但為什麼我演了幾年戲,好像沒有演到想演的角色?希望整個戲都說女性,或者整個戲圍繞我。」
鄧萃雯開始明白,這個圈就不是你想要的你就有。她不喜歡這樣子的人生,所以立刻改了頭部約,放下正在上升的大好事業,轉去紐約學室內設計。
讀書是她的後路,讓她去以後可以有勇氣離開這個行業,去當平常人。
在鄧萃雯1991年從紐約讀完書回來,繼續當演員時,陳潔儀都還沒出道。可在許多年後,她做了跟鄧萃雯一樣的選擇。
2004年,彼時已經出道十年的陳潔儀,宣布要從歌壇暫時隱退。那時,她快三十歲,卻依然被過度保護著,內向,不自信,彆扭到無法正常跟人溝通。
最愛的事業突然變成了捆綁的枷鎖,陳潔儀跟鄧萃雯一樣,沒有絲毫猶豫就選擇了轉身。
陳潔儀跑去公關公司當了白領,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她做許多策略性的工作,學著跟不同的人溝通,業績成績很好,一年過後老闆承諾要給她升職。
可陳潔儀拒絕了,因為在這段短暫的逃離中,找回了對音樂的熱情,重新主動選擇回到樂壇。依然以個人身份給這家公司做公關顧問,只是不坐班。
緣分可真是奇妙的東西,在不同時空裡相同的經歷,到頭來塑造了彼此難得的默契,雙雙抱著碎裂後又修復的那顆心,變得更平和,更勇敢,繼續下一個夢。
鄧萃雯與陳潔儀這對好閨蜜,有無數相似之處,唯有在感情上,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陳潔儀獨立,清醒,不為愛情昏頭,任何事都要自己先理清頭緒;而曾經的鄧萃雯狂熱,戀愛腦,靠著頻繁談戀愛來填補缺失的安全感。
鄧萃雯的母親17歲就生下她,年輕的爸媽無力照顧孩子,她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
爸媽連見一面都難,更不要說關愛。而爺爺奶奶也沒有給這個孩子多少愛,鄧萃雯童年記憶裡沒有玩耍,只有不停地做家務。鄧萃雯曾經盼望長大些父母會接她走,盼來的卻是他們離婚、並分別再婚的消息。
從小缺愛的鄧萃雯,連江華「只有你懂我,我老婆都不了解我」這麼簡單的渣男套路都上當,暈頭暈腦跑去當小三插足人家家庭;
後來幾次戀愛、分手,身材也隨著每段戀情的結束而發福,常被港媒拍到狀態奇差的照片猛嘲。鄧萃雯甚至情緒失控到哭訴:「以前的感情都是A貨!」
而陳潔儀在感情上,是與她完全相反的人。
去年,陳潔儀宣布,已經與丈夫離婚了,只有周圍幾位親密的朋友知道,甚至連家人都沒通知,領完離婚證之後才告訴他們。
陳潔儀與男友Han在相戀十三年後,2012年底低調完婚,只邀請了至親好友席開8桌。沒想到,婚姻沒能走到七年之癢,就結束了。
與從青春時代就開始的愛戀與愛人告別,任何一個女生都需要很長很長一段的恢復時間吧。可陳潔儀迅速投入工作,減少為此事消沉的時間。
她在微博上說:「 我正進入人生新的階段;有很多值得我期待的,當然也有許多必須拋下的。」沒有讓離婚這件事困住自己前進的腳步,依然穩妥地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推進人生。
在戀愛裡,鄧萃雯是吃了許多虧才明白,人的安全感並不靠外物,而是靠內心。而陳潔儀,從始至終都明白這個道理。
四十歲再遇到人生至交,晚嗎?
看看鄧萃雯和陳潔儀就知道,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從前高冷黑面情商極低的雯女,現在會先試著理解對方,讓對方覺得安全和被關心;從前害羞彆扭連話都不敢說幾句的陳潔儀,現在會主動開玩笑調解氣氛。
所以,那些還沒相遇的時光都是前奏,一點點將彼此打磨成最好的樣子,在終於鋪墊完成、一拍即合之後,才能順利奏出每美妙的樂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