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辰靈:重讀富爸爸,避開耗盡一生讓他人致富的陷阱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丁辰靈

一個爸爸說:我可付不起,另外一個爸爸說,我怎樣才能付的起。

一個爸爸習慣於逃避,另一個爸爸則總是想辦法解決問題。

一個爸爸勸我:「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另一個爸爸則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發現一家好公司並收購它。」

一個爸爸說:「我不富有,因為我有孩子。」而另一個爸爸則說:「我必須富有,因為我有孩子。」

一個爸爸說:「當涉及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去冒險。」而另一個爸爸則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富爸爸的秘訣

羅伯特清崎的前半生實踐的富爸爸秘訣其實並沒有什麼太高深,重點就在於買入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或者說,錢生錢,羅伯特清崎給資產和負債做了不同的定義,能帶來現金流的才叫資產,把錢從你口袋裡拿走的就是負債。

用這種標準,並不是每種房產都能稱之為資產,因為有的房產居住可以,但租賃不行。同樣車從購買的第一天就開始貶值,但是中產階級還樂此不疲的還著車貸,把現金從口袋裡源源不斷的掏出去。所以租賃不好,漲幅有限,需要支付房地產稅保養費的房地產,和小心呵護的愛車,在羅伯特清崎的定義中都是負債。

20年前我在新加坡第一次讀到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的時候,印象深刻,但當時我只是一個還沒有畢業的學生,沒有太深刻的金融觀念,真正回國在人生實踐中牢牢記住的是兩點,第一不要買入負債,第二不要老鼠賽跑。這次重讀的感慨是,雖然我過去20年的闖蕩並不是受這本書的影響,但是很多的基本原則最終是不謀而合。

羅伯特清崎其實在前半生實踐的富爸爸秘密主要是用房地產槓桿來玩「錢生錢」的遊戲,這其中主要是有一個美國富人操控的漏洞,就是稅法對於購買地產折舊產生的抵扣。

也就是說富人可以一邊用槓桿借入資金,一邊可以通過生意創造現金流,另外一方面又可以通過地產折舊增加成本,最終減少公司稅率。而公司所得稅本來就是少過於個人所得稅的。

羅伯特清崎變成名人之後,和唐納德川普也有合作,我們現在知道其實唐納德川普玩的是一模一樣的遊戲。

如果你嫌棄羅伯特清崎的時代太久遠,我忍不住要分享我的一個美股股票群裡一位在美國波士頓工作的貝蒂黃女士最近的分享,在我們500個人群裡引起不小的轟動。

貝蒂黃同學在波士頓,七八年前的時候也不懂投資,也沒有錢,她七八年前在波士頓的起步是拿3萬美金首付買了一套30萬美金的可收租的房子,獲得了月淨現金流1000美金。她說當時她和老公沒錢,所以她堅決不存美國的養老金401K計劃,而是把錢拿去買可產生現金流的房地產。

有點像什麼呢?就是在中國過去有些員工會主動跟老闆商量,不要給他那麼高工資基數交社保和公積金,但是把該交的部分直接現金髮給他,然後他拿這個錢去買房子。

七八年前美國房地產是低谷,所以貝蒂黃同學的房產就在不斷升值,她就可以通過抵押房產獲得新的現金去首付新的房產。之後貝蒂黃開了一個房地產交易公司,幫很多人交易買賣房子,找好的交易標的,她獲得佣金收入。

她經過七八年房地產賺到錢之後才開始拼命存401K和Roth IA的美國兩種養老金帳戶,然後拿養老金帳戶的錢去股票市場上做投資。在今年年初她還是股市小白,她就到處花錢拜師學藝,她很捨得在自己身上投資,今年的股票也做的很好。

問題來了,大家知道貝蒂黃同學的正職工作是什麼?是護士,而且每天上班,一天不落。現在她老公服她服的不得了。

我沒有問過貝蒂黃同學她有沒有受羅伯特清崎影響,可能有,可能沒有。因為先買入能產生現金流資產,運用槓桿錢生錢這不是什麼獨門秘訣。區別只是在於,很多人並不願意走這條很明顯的富人致富之路,而是仍然頑強自我去和無數聰明人一起相互搏殺,相互收割。因為在觀念上,去名校讀書,去大公司打工,公司敲鐘才能賺到錢。

貝蒂黃同學在群裡無私分享的時候,群裡面有人說了一句,你這套打法只有在房價低谷的時候才管用。

說的沒錯,羅伯特清崎當初的選擇,還有貝蒂黃七八年前的選擇有一定的時代性。我十多年前在上海的一個朋友的舅媽在一家知名銀行當副總,我就不說哪家了,總之連首付的20%都是從銀行貸出來的,真的是把槓桿用到極致。

雖然今天房地產限購和很高的首付比例,很低的租售比,賺錢時代過去了,但基本原則是一樣的,即如何尋找到能創造現金流的資產。

我來說兩個真實的故事,我一位朋友是中央美院畢業的,畢業後開了一家裝修設計公司。這也是很多年前,奧運前後各種大興土木,但作為乙方的設計公司並不容易賺錢。她在一段時間很傷神,後來她想明白了,她跟她那些客戶說,你讓我設計的夜店,酒店不如讓我一起入股,我做一個小股東,這樣我也能盡心盡力把設計做好。

所以很快她的現金流情況就不一樣了,她可以每個月獲得夜店這些高現金流生意的流水分紅。幾年之後,她30歲,就把公司賣了,然後和老公一起移民到了洛杉磯,買了一棟600萬美金的豪宅,安心的養娃。

第二個故事也很簡單,一個朋友疫情前在五道口投資了一家密室逃脫。他們四個股東,一共投資100多萬,他投了20萬,結果遇到疫情,虧損了幾個月,6月之後爆滿,現在已經把所有的虧損和投資全部收回,已經處於淨分紅的階段。

時代不一樣,國情不一樣,但是買入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的理念是一樣的。

貪婪與恐懼

為什麼大多數做不到?富爸爸書中說他9歲的時候為富爸爸打工,富爸爸只給他10美分一個小時,他可生氣了,於是找富爸爸理論,說這不公平。

後來富爸爸問,你想不想成為真正的富人?他說想,富爸爸就說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富人,你就免費給我打兩個月工,要不我可以現在給你漲到25美分時薪,但是我就不花時間教你了。之後富爸爸繼續誘惑他要不給你漲到1美元,要不漲到5美元一小時。

好在羅伯特清崎抵抗住了誘惑,這個故事有些過於戲劇化,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羅伯特清崎試圖表達一個簡單的道理,即擺脫恐懼和貪婪。

對於窮人來講,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或者欲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好東西。於是,起床,上班,付帳,再起床,再上班,再付帳。所以富爸爸說窮人的感覺永遠被這兩種感覺所控制:恐懼和貪婪。

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循環,這就是富爸爸說的老鼠賽跑的陷阱。

富爸爸認為造成貧困和財務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恐懼和無知,而不是經濟環境,政府和富人。所以最重要的是別讓恐懼和貪婪來支配自己,因為恐懼和貪婪,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追求工資,加薪和職業保障。

回顧我自己,我是怎樣擺脫恐懼和貪婪?我的故事比較荒謬,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之後,我投簡歷給了李光耀當主席的管理幾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GIC,GIC理都沒理我,直接就把我拒了。

GIC競爭太激烈了,一年就招不到幾個人,新加坡國大是新加坡最好的大學,但跟你競爭的還並不是新國大的,還包括了斯坦福哈佛。所以GIC拒絕掉我是很正常的,當時我的獎學金吳慶瑞獎學金要我去星展銀行DBS,我不願意去,於是我就決定去創業。

我沒有掉入老鼠賽跑的陷阱,可能不是因為當初讀過這本書,而是我高傲又幼稚的想法,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勁,我當時的想法大概就是你們不要我只是你們的損失而已。

2017年,GIC在美林證券的安排下找中國專家聊網紅經濟,在北京安排了午餐飯局,我是唯一的一個嘉賓。一坐下來,他們驚訝發現原來我是新國大畢業的,然後GIC的全球CIO就問你怎麼會回中國的,我終於有機會把往事說出來,我說GIC不要我,我就回中國了啊。大家一片笑聲中,他說當初你來了GIC,就沒有今天的你。

富爸爸這本書寫道:一直生活在恐懼中,從不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是殘酷的。為錢拼命工作,以為錢能買來快樂,這也是殘酷的。

每個人都應該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貪婪,避免掉入老鼠賽跑的困境。每個人克服自己心魔的路徑不同,我能克服,說好聽點是追求夢想,說不好聽是靠當初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幼稚,歪打正著。每個人應該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關注自己的事業

羅伯特清崎47歲才財務自由,他財務自由的標準可能今天國內很多人看起來好笑。他能獲得每月1萬美金的淨收入,花銷在3000美金,所以他說自己「退休」了。

其實成功哪有那麼簡單,想做生意都有風險。在他另外一本書中他寫他三次商海沉浮。在他做生意過程中,靈哥覺得頗為有趣的是他寫了失敗不一定是因為找不到訂單,相反突然一夜之間訂單忙不過來發不了貨的時候也會帶來失敗。

這讓我想起我在上海的一位做珠寶飾品的女性創業者,原來是阿里出來的。她就跟我說過類似的故事,她的珠寶飾品在社交媒體的傳播上,要不遇到的問題是沒量,要不遇到就是爆款,工廠來不及生產,於是他們只能退單,但是合作夥伴已經賣掉了,所以被各種罵,被客戶罵,被合作夥伴罵。

這就是他們一直解決不了的困境,最終她是接受了我的建議把團隊縮小到幾個人,精益創業,擺脫了之前拿了幾千萬風投融資團隊幾十個員工,現金流呼啦啦往外流,誰都不滿意的身心疲憊的狀態。

所以這一次當我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有沒有網際網路商業的本質是一樣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風險只是更大,因為用戶的情緒變化更快。這就是為什麼最頂級的資本都是做平臺,為的是有效對衝風險,把風險留給小企業主,而平臺的現金流收入是確定性的。

有些人嘲笑羅伯特清崎之前開公司沒有賺到大錢,是教人賺錢才賺到錢。其實說這樣的話,有這樣想法的人腦袋裡面很偏執。靈哥這裡並不是說成王敗寇,而是反過來問,為什麼他能在財商公司上大獲成功?

如果他的人生在金錢財商的啟蒙是9歲遇到了富爸爸這個故事是真的話,那麼等他一遍遍嘗試,一遍遍失敗,一遍遍堅決執行買入現金流資產的策略,抵禦貪婪和恐懼,煎熬到心性堅定,然後在一個哪怕是較低的標準達到財務自由,也已經到47歲了。

他的財商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他的錢生錢幾十年的實踐,伴隨著很多失敗的經歷的前提上。

用書中的話說:「生活推著我們所有的人,有些人放棄了,有些人在抗爭。少數人學會了這門課程,取得了進步,他們歡迎生活來推動他們,對他們來說,這種推動意味著他們需要並願意去學習一些東西。」

而這種學習是終身的,是實踐的,是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謙卑的人一念成佛,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恐怕三五年人生就有很大的改變,如果是一念成魔,沉著於執念的一輩子都會繼續玩老鼠賽跑的遊戲。

要關注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事業並不是說一定要開一個公司,而是要經營自己的資產項,而不是僅僅是工作的收入項。

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購買自以為是的資產的負債。存在財務問題的人經常耗費一生為別人工作,其中許多人在他們不能工作時就變得一無所有。

他對專業人士的警醒是,從事你所學的專業的可怕後果在於,它會讓你忘記關注自己的事業。也就是說人耗盡一生去關注別人的事業並使他人致富。

羅伯特清崎在新加坡幾年前接受了一個女記者的採訪,當時女記者表示有一天我想成為像你這樣的暢銷書作家。羅伯特就問,你文章寫的很好,是什麼妨礙了你實現夢想。女記者說:「我的寫作之路似乎前途渺茫,人們都說我的小說非常好,但是僅此而已。」羅伯特清崎就建議她應該去聽聽課學習下營銷。

沒想到女記者生氣的說:「我擁有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我幹嘛要去學做推銷員?我是一個專業人士,即使我需要接受再教育也是為了進行專業上的深造,絕不是為了去當什麼推銷員。」

清崎的結論就是全世界到處都有聰明,才華橫溢,受過良好教育以及極具天賦的人。我們每天都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但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們只有一項技能,所以掙不到大錢。

這段對於技多不壓身的論述讓我想起我自己的經歷,還是頗有感觸。我沒有專門學過銷售,也從來沒上過什麼成功學課程。但是我在銷售方面有兩件早年的事影響我。

一件事是我在新加坡曾經聽過一個分享,主題就是Salesmanship(推銷術),我是學電子工程的,當初完全不知道銷售為何物,但當初那個成功企業家類似於傳銷式的演講還是讓我印象深刻,從此我就不排斥銷售。

第二件事是我在新加坡大一的時候加入了宿舍的話劇團,我是銷售組,全島公演,我在全校賣了80多張票,是全組第一。當時就是想拿課外活動積分,從而能在第二年留在宿舍,從未做過銷售的我非常賣力,完全沒有想到能成為全組第一。這之後,我就意識到,其實很多事情都不要自我設限,很多時候人的潛力是自己都想不到的。

行動,不怕失敗

羅伯特清崎承認,在平均每10項投資中,他有2~3項盈利,5~6項不賺不賠,2~3項虧本。不過不冒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所以他對於失敗者的描述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虧錢造成的痛苦遠遠大於致富所帶來的樂趣。大部分人都夢想發財,但卻害怕虧錢,所以他們永遠也進不了財富的天堂。」

相反失敗會激勵勝利者,這是勝利者最大的秘密,勝利者不怕失敗。用洛克菲勒的話來說,就是「我志在將每一次災難轉化成機會。」

今天比照下唐納德川普在大選後的表現,很多人的情緒只是嘲笑他輸定了,只是秋後蹦躂的螞蚱。實際上對於唐納德川普,科赫兄弟這些富人來講,他們的字典裡面沒有失敗二字,失敗無法迴避,因為失敗可以轉變為成功。

對於川普這樣的人來說,即使大選下臺,也依然要奮戰到底,這輩子如果無法翻身,下一代也會繼續為家族奮鬥。

如何行動呢?羅伯特清崎給的答案也頗為雞湯,頗為成功學,比如要有一個超現實的理由,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比如很小的時候就選擇以後要成為富人。每天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想獲得,就要先給予。

不過清崎有一個例子我很有感悟,他說他曾經聽過某位投資大師的音頻,裡面有一段話完全不同意。但是他並沒有傲慢的放棄,而是把這段5分鐘的錄音重新聽了至少20遍,忽然之間,他豁然開朗,懂得了他說的意思,這就像變魔術一樣。

靈哥相信很多人都有有類似的體驗,為此羅伯特清崎說:

「傲慢的人很少讀書或者聽從專家的建議,他們何必讀書呢?他們認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

結語:

富爸爸中摘錄了美國詩人的未選之路:

「林中兩路分,一路人跡稀。我獨選此路,境遇乃相異。」

這句詩我中學的時候就讀過,所以我之後的不走尋常路並不是因為清崎的影響,可能更早就有一些不明之因埋下了。因緣因緣,有因,也有緣,我在財商方面的緣是因為我1998年去美國Iowa State大學讀交換生,美國的物價比新加坡高,我還要買來回機票,還需要跟新加坡同學一起在美國自駕旅行。而那時候我們在新加坡每年的獎學金是6000新幣,我向新加坡國立大學借了3000新幣的貸款,問我媽媽拿了她存了很久的1萬人民幣,就這樣買機票去了美國。

我把去美國讀交換生的經驗視為一種人生投資,當然我需要去解決我的財務問題,剛開始的時候我在美國大學做家教,之後回到新加坡我就找打工的機會。當時發現的一個機會是一家本地網際網路公司拿到了450萬美金風險投資要做中文網站,但當時新加坡本地人沒幾個中文好的,所以我去做兼職的同時,乾脆跟投行出身的老闆說,要不我給你招10個同學,我來管理,我負責幫你把網站的內容框架欄目給搭起來。

就這樣我就獲得了人生第一筆「主動收入」,而不僅僅是出賣時間的被動收入。這之後我就有錢就可以支付我更多的自我投資,比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之後在99年和2000年又有兩個到斯坦福去學習創業的交流項目,這時候我就可以從容的支付參與,不需要問父母拿錢了。

所以當我重讀富爸爸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我看到的是羅伯特清崎早年的窘迫,買入能產生現金流資產哪有那麼容易,做生意成功率哪有那麼高?他書中明確的寫了他的各種嘗試,但是最終這些嘗試必然會上升成為一種可抽象可提煉的方法論,成功率就會越來越高,身邊優秀的人也會越聚越多。富爸爸公司到後面也不需要他一個人來貢獻版稅了,相反他的會計師,律師都可以用富爸爸這個品牌來出版書籍,獲得現金流收入。

芒格的中國合伙人李錄也說過他做股票也是因為剛到美國讀書時候生活很窘迫,後來聽了巴菲特講座,發現原來有笨笨的看財報,就能賺錢的機會。

所以李錄說這是一條康莊大道,但大多數人都不走這條路,很多人總覺得好像這條路很難走。

其實做一個「投資」上的笨人很難嗎?難也不難,只不過媒體不會這麼宣傳,很多人沒有耐心,等待不了,身邊這樣堅持的人太少。而真正堅持走康莊大道,不走歪門邪道,堅持尋找嘗試優質正現金流投資機會的人,會一起抱團,會把投機想法的人篩選掉。

靈哥財富課就是一個要打造一個康莊大道式的投資社群,比如在股票上,我們就是要尋找企業價值能未來有十倍增值的優質企業。

但是在人生哲學方面,我們時時刻刻去鼓勵大家是長線思維,鼓勵大家減少投機,打造自己長遠的人生,打造自己的事業,控制自己的貪婪和恐懼。

所以對於要在投資方面持續精進,和一群上進的小夥伴一起學習探索的朋友,可以掃碼加入靈哥財富課的知識星球。只是想投機找股票信息的我建議就不要加入了,因為你會發現社群裡面的人都是長期理念的信奉者。

相關焦點

  • 丁辰靈: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關於投資理財丁辰靈:重讀富爸爸,避開耗盡一生讓他人致富的陷阱丁辰靈:巴菲特老師的投資秘訣,教笨人如何跑贏市場丁辰靈:川普能教會我們炒股票做投資丁辰靈:花錢的六個陷阱,學會可提前一年買房丁辰靈:張磊的「價值」與你無關又被割韭菜了?
  • 富爸爸窮爸爸
    富人們只是在拯救自己,並沒有將窮人和中產階級拉上被拯救的列車。富人不會為了錢而工作。只要一個人為了錢而工作,他就要繳稅。自己選擇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或否定的過程,在漫長的歲月中被生命非常有益。富爸爸說:「我的大腦越用越活,大腦越活,我掙得錢就越多。」他認為,下意識地說「我可付不起」意味著精神上的懶惰。
  • 富爸爸教你如何真正致富!
    富爸爸窮爸爸1:多賺錢就能致富嗎?這時候邁克笑了,他說其實富爸爸早就料到了他會退出,現在可以帶他去見富爸爸了。 此時羅伯特很委屈,說你給的錢太少,活也太多,所以你如果不加錢,我就不幹了。更何況你答應了教我們如何致富,但到現在幾個星期過去了,連你的面都沒見到。富爸爸倒是很平靜,他說其實我正在教你。
  • 每天聽本書:《富爸爸窮爸爸》
    二、富爸爸提高財商的2堂課1.富人是不會為錢工作的富人不會為了一點點小錢就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把精力關注在自己的事業上。案例:老鼠賽跑,看上去非常的努力,實際上在原地打轉。怎麼擺脫這種老鼠賽跑的陷阱?
  • 《富爸爸窮爸爸》第二期
    本期圖書《富爸爸窮爸爸》,我們用三期、三十分鐘的時間與廣大讀者共同來品讀:第一期,我們將認識到富人和窮人思維的本質區別,並理解榜樣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們聽誰的,人生就更趨近於誰。在選擇正確的榜樣後,努力改變自己並更加優秀。第二期,我們意在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並認識到提高財商是財富自由的第一步。本期內容將從重視財商、認識負債和資產、正確對待職業三個角度進行探討。
  • 羅伯特·清崎更像是「窮爸爸」,而不是「富爸爸」
    編者按:我們都曾聽過或讀過《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富爸爸」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但除了金錢資產的富有,精神財富同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一個願意幫助他人、樂於分享建議、做人謙遜、勇於解決問題的人,才可以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富爸爸」。
  •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很明顯,前者是他的窮爸爸,後者當然是富爸爸。兩位爸爸做事都很認真,天命之年,已在各自的領域走向巔峰。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官至夏威夷州教育部長。愛創業的富爸爸,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資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富爸爸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就這麼簡單,他整套致富邏輯的起點,就是這麼直白。按照這個理論,清崎說了,你貸款買的房子,當然是負債咯。
  • 《富爸爸窮爸爸》第一期
    很久之前就聽朋友推薦過《富爸爸窮爸爸》,當時認為金融、理財距離自己很遠,就沒在意這本書。打拼了幾年,依然過著月光的生活,而當初給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偶爾聯繫他,還會聽到他揶揄我:「這本書你還沒看呢?」於是,不服氣的我便開始閱讀此書,一口氣看完,感慨良多,後悔當初沒有早一點去讀,原來好的理財觀念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 《窮爸爸富爸爸》讀書筆記
    他長年主持財務和投資教育的課程,並通過有線廣播電視網在全美播放。他還發明了一種教育玩具——「現金流」遊戲.幫助人們學會原本只有富人才懂的金錢遊戲.被譽為「百萬富翁的教父」、「金錢教練」。 他的「富爸爸」系列圖書暢銷全球.長居《商業周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等暢銷書排行榜,1999年已發行109個國家和地區,總銷量超過2900萬冊。
  • 海棠帶你讀《富爸爸窮爸爸》,富人不為錢工作
    羅伯特的爸爸建議去找邁克的爸爸(以下簡稱富爸爸)請教,因為邁克爸爸在賺錢方面就是個天才。兩個小合伙人的將希望轉向了邁克的爸爸,此時富爸爸擁有一個貨倉、一家建築公司、一些連鎖商店和3個餐館,是一個小有成就小老闆。富爸爸同意對兩個小合伙人的指導,富爸爸第一堂課是把兩個小夥伴安排到一個小超市,每周六3個小時,每小時10美分的薪水。
  • 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
    羅伯特·清崎(,1947年4月8日生於美國夏威夷,日語名清崎徹,第4代日裔美國人,《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主要作者。「富爸爸」系列叢書合著者,富爸爸公司合夥創始人,財商教育的領路人。
  • 讀《窮爸爸富爸爸》告訴你有錢人的思維
    大家好,我是燦博柿,喜歡財經,愛思考致富密碼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在讀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富爸爸》和本篇之前,請大家問下自己:"如果你知道了一個可以快速賺錢的方法,你樂意分享給別人嗎?"我想,不管你多麼有愛心,你都不願意無償地分享給別人,你寧可用這個可以快速致富的方法成為一個富豪,再像比爾蓋茨一樣去做慈善,也不願意將這個方法無償的分享給別人。
  •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3、成為富人的秘密,簡單到令人無法相信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3、成為富人的秘密,簡單到令人無法相信本期節目的文案5900字,音頻約21分鐘。在上期節目當中我們說:絕大部分人是沒有辦法克服自己對於金錢的恐懼和欲望的,沒錢的恐懼會促使我們努力的去工作,而在得到了工資報酬之後,欲望又讓我們去消費更多的東西。
  • 節期充電:《窮爸爸富爸爸全集》精華版(1)
    7第4章 富爸爸:如何有效的規劃15第5章 富爸爸:讓金錢流動起來20第6章 富爸爸: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6第7章 富爸爸:如何險中求穩30第8章 富爸爸:消費也是一種智慧37第9章 富爸爸:用誠信之燈點亮商譽45第10章 富爸爸:投資的商學院52第11章 富爸爸:該出手時就出手55
  • 《富爸爸,窮爸爸》原來是一本遊戲說明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爸爸
  •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解讀《富爸爸窮爸爸》
    這期為大家解讀的是財商教育的領路人,羅伯特.清崎先生創作的富爸爸系列之《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主要精髓: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富爸爸會說:貧困才是萬惡之本。窮爸爸經常會說:我可付不起!富爸爸會說:我怎樣才能付的起呢?窮爸爸說:努力學習能去好公司工作。
  • 「老鼠賽跑」陷阱--你的人生是一場老鼠賽跑?
    點名關注 眼觀世界、平心而論《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出版於十幾年前,並創下了近3000萬冊的驚人銷量。通讀全書後,有相見恨晚之感。書中的富爸爸和窮爸爸,分別代表了富人和中產階級\窮人兩類人群。由於他們在對待金錢和財富的態度、資產和支出的觀念、理財的方式選擇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迥然相異的人生結局。清崎顯然是聽從了富爸爸的教導,選擇成為一個富人,通過自己的理財技能和智慧,在47歲時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 【國際財經】《富爸爸,窮爸爸》作者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外電報導,知名暢銷書《富爸爸,
  • 如何避開英語原文陷阱
    因此,我們在閱讀時總會遇到二者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從而陷入語言陷阱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陷阱一:詞形結構相似或相同,實則詞意相左。
  • 富爸爸窮爸爸 | 第44期:為什麼教授財務知識
    1990年,邁克接管了富爸爸的商業王國,事實上,他比富爸爸做得還好。我們每年都會在高爾夫球場上見一兩次面。他和他妻子的財產多得難以想像。富爸爸的王國被管理得很好,現在邁克已經開始訓練他的兒子接班了,一如富爸爸當年訓練我們。In 1994, I retired at the age of 47, and my wife Kim was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