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可能,這個情節完全是央視版《三國演義》原創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張飛的力量和武藝,同時關羽賣綠豆和紅棗也與他在劇中的形象(紅臉綠帽)相呼應,張飛捏綠豆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記載,甚至「桃園三結義」都屬於演義創作。
要探討張飛捏綠豆的可能性,首先要搞清楚張飛和綠豆有沒有交集。
一般認為綠豆原產於印度和東南亞,在印度的許多遺址裡發現碳化的綠豆,印度種植綠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在2200年前的泰國遺址也發現了綠豆。但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雲南、廣西和洛陽等地發現了大量野生綠豆品種,表明我國也可能是綠豆的原產地。
有人認為,我國長江流域早在2000多年前就種植了綠豆,證據就是戰國時期屈原在《離騷》中有「薋菉葹以盈室兮」 的記述,雖然綠豆古稱菉豆,但是屈原所描述的菉並不是菉豆,而是藎草,所以《離騷》中的菉不能作為我國古代綠豆種植的依據。
北魏時期的賈思勰在他的《齊民要術》中描述到:「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當時綠豆已經被認為是上等的綠肥作物。北魏和東漢之間相隔三百多年,東漢末年中原地區種植綠豆是有可能的,所以關羽賣綠豆,張飛捏綠豆也不算完全架空。
北宋釋文瑩《湘山野錄·真宗求佔城稻種》記載:「真宗深念稼穡,聞佔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貨求其種。」正是這條記錄,導致很多人認為綠豆是在北宋時期才引入我國的,實際上宋真宗只是引進了一個綠豆新品種而已。北宋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中描寫:「冰雪惟舊宋門外兩家最盛,悉用銀器。沙糖菉豆……」說明當時綠豆沙已經作為冰鎮食品了。
張飛所生存的年代和地區有綠豆,那他能夠把綠豆捏成豆粉嗎?
綠豆顆粒小,而且非常硬,人的手掌是軟的,綠豆會陷進肉裡,起到緩衝的作用,讓人使不上勁。但掌握技巧且握力夠大,理論上可以捏碎綠豆。我們都知道,捏碎一個核桃很難,但捏兩個核桃就較容易了,讓堅硬的核桃殼相互擠壓就行了。捏綠豆也可以這樣,讓一大把綠豆相互擠壓摩擦,可以使一部分綠豆被壓碎,但不可能將所有綠豆都捏成粉。
況且,有人推測,張飛遇到關羽劉備的時候,只有16-18歲。張飛的出生年份在166-168年,他們三個結義大約是在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所以當時張飛只有16-18歲(劇中張飛的鬍子有點出戲),但《三國志》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張飛的出生日期和年齡,張飛的年齡和結義時間都是推測出來的。一個少年能把綠豆捏成豆粉,實在太誇張了。
所以,央視版《三國演義》設計這個橋段是為了凸顯張飛的武藝,純屬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