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姜宇佳 責編/鄒夏菲)
昨天章子怡與汪峰帶著繼女小蘋果逛超市買嬰兒用品,前幾日又牽著小蘋果共度情人節,一家人其樂融融,章子怡被奉為「中國好後媽」,別以為只有當後媽是技術活,親媽也一樣,如何成為好父母是一個學不完的課題,有些明星父母能得優良,可有些卻是不及格,這不,陳喬恩就哭著說小時候被母親打罵留下心理陰影。
▲陳喬恩與媽媽共處一室幾乎零交流
上周六晚播出的湖南衛視《旋風孝子》中,陳喬恩和媽媽的相處終於有了較大篇幅的記錄,可這對「姐妹花」母女的相處模式卻讓人大跌眼鏡。兩人共處一室的閒暇時光幾乎無交流,採訪中母女倆都直接表達了內心的尷尬,陳喬恩稱「從我有工作記憶以來我沒有跟她很親近過」,她更自曝兒時遭受的「棍棒教育」,是給她造成心理陰影、無法和媽媽自然相處的根由。
▲陳喬恩直言小時候媽媽的打罵給她造成心理陰影
而媽媽聽到女兒的話,痛哭流涕:「從沒想過會給女兒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其實她小時候怕我,我現在也有點怕她」。
一時間,「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否仍適用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眾多網友分享兒時挨打的慘痛經歷和長大後的心得,無數個「陳喬恩」站出來試圖對這句老話進行反駁。
節目中講述的六大明星與父母的親子故事各異,但都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些普遍的社會現象。
比如,90後的鄭爽個性直率鮮明,哪怕是和父親觀念衝突也堅持自我,包貝爾、黃曉明和媽媽關係親密,而對兒子細緻入微地關懷、照顧的包媽媽也代表著當下一類「愛太多型」父母,杜淳等人和在父母的接觸中時常遭遇尷尬,甚至找不到話頭等。
▲包媽媽想教兒子畫畫,而包貝爾很不情願
針對《旋風孝子》中明星與父母的相處,所滲透的親子間關係應如何建立、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道等問題,騰訊娛樂採訪到了中國武警總醫院心理醫生、明星心理情感顧問史宇,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這其中所涉及的教育方式、親子關係、孝文化等話題。
棍棒下能出孝子嗎?
也可能打成人格缺陷,任何時候補償都不晚
騰訊娛樂:對於網上熱議的「棍棒教育是否出孝子」這個話題你怎麼看?
史宇:成為家長、別人的愛人(妻子或丈夫),這兩種是世界上最重要一種職業或角色,但是這個職業沒有崗前培訓,沒有合格上崗的說法。很多父母用上一輩教育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像小白鼠,是一個實驗品。
但可能孩子沒有被打成孝子,而是打成了一個有人格缺陷的人。陳喬恩發生這個事情,足以證明她跟母親的交流並不是特別暢通。怎麼樣才能去避免?就是媽媽跟孩子能夠花時間讓交流成為一個習慣,有問題能夠及時溝通、及時改、及時補償,才不會那麼多年了,在電視節目裡面突然爆發。
▲黃曉明母親對兒子很慈愛
騰訊娛樂:節目裡黃曉明和他媽媽的相處被網友視作另一極,他媽媽很慈愛,慈愛的父母比棍棒更容易教出孝子嗎?
史宇:大家對於「棍棒教育」有斷章取義,「棍棒教育」的前提是你給了孩子溫暖的東西,你尊敬了他,「棍棒教育」才可能出現偉大的人。你得到愛,才能給出愛,所以我們不能太片面一味地效仿「棍棒」,也不能效仿完全慈愛的母親,連鞋帶都給孩子綁,這也不叫愛。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不能只看這個媽媽對兒子這麼寵愛、關懷、慈愛,需要看家庭關係。只是看到黃曉明跟他母親,沒有看到他爸爸幹了一些什麼。你會發現一般慈愛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嚴厲的父親,他們是互補的,所以這個孩子發展得很好。
騰訊娛樂:「棍棒教育」出來的小孩,取得成功後會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嗎?
史宇:每個人成功有不同的路,不能完全效仿成功人士的模式,因為環境不同。陳喬恩的成功並不是說靠跟母親的疏離才換得來的,如果她能夠把跟母親關係處理好的話,生活質量可能會更加提高,事業可能更成功。
▲陳喬恩母親坦言與女兒單獨相處時間很少
騰訊娛樂:節目裡陳喬恩媽媽淚崩袒露「不知道這樣會傷害你這麼深」,現在有點怕跟女兒相處,這個時候是已經晚了嗎?
史宇:我覺得任何時候都不晚,你需要做的就是及時掉頭,知道的時候立刻回頭就好了。
六天的孝道體驗夠嗎?
體會後會重複強化,也給孝順個藉口使其合理化
騰訊娛樂:《旋風孝子》節目的核心就是「孝」,節目給孩子制定了一些規則,這六天的六原則真的能延續到節目錄製之後,把孝道傳遞下去嗎?
史宇: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體會到了這樣做產生的後續效益,就是體會到這樣做以後,媽媽高興了,你也感覺舒服了,就會重複強化這種行為,會繼續這樣做。另一個,會給雙方一個理由和藉口,給自己孝順爸媽合理化了,讓做這些事情不會感覺很突兀、很尷尬。
▲黃曉明媽媽看到兒子的信後感動流淚
騰訊娛樂:那麼,您覺得什麼樣才是最好的孝順?
史宇:所謂中國的孝順特別嚴格,現在這個時代了,跟原來的孝比有一定的社會變化,也有了新的定義。我認為首先不讓父母為我的生活操心,然後再去考慮怎麼樣去照顧父母的生活,如何去陪伴。
小時候,我們同一個很幼稚的問題問好幾遍,反過來頭來,當他們同一個問題嘮叨好幾遍時,我們會不會像他們對我一樣耐心地去講道理?有足夠的耐心陪伴父母親,或者讓父母親的生活變得很多彩,其實這些都是孝順。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其實盡力做好就可以了。
騰訊娛樂:鄭爽因為搬箱子等事情和父親發現了一些小爭執,她也代表著一些90後的處事態度,「自我」是現在很多孩子和父母相處中的一個共有問題嗎?
史宇:我發了一條微博,不顧別人感受是自私,太顧別人感受是自虐,90後的孩子很難把握這個尺度。「421」家庭長大的孩子,突然告訴他你得為我服務,他不會啊,就是「臣妾做不到啊」。父母親對孩子要求過於低了,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就是讓他們去練習做。所以適當地對一個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其實是蠻好的。
比如一個孩子去超市拿了太多的零食,聰明的父母不會說「你來拎著這個食品袋」,而是繞著說,「寶貝啊,爸爸腰疼病犯了,拎著這個東西好沉啊」。這個兒子立馬就說「爸爸我來拎」。相當於你學會示弱,來給孩子一個體會的空間。
如何避免親子間無話可說?
向彼此求助,讓對方找到價值感
▲包貝爾年幼時母親不在身邊,他心理也不好受
騰訊娛樂:包貝爾媽媽是個非常關心兒子的媽媽,連水果都要塞入兒子嘴裡,這樣無微不至關懷子女的父母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負擔?
史宇:對。相當於沒有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一直把他當孩子看。父母有的時候要示弱,讓孩子能夠成長起來。我建議媽媽有的時候要換一種聊天方式,勇於向孩子求助。孩子就覺得我很重要,你看媽媽都需要求助我了。
▲母親也因小時候沒有陪伴包貝爾心生愧疚
騰訊娛樂:包貝爾和媽媽還有一個故事,他小的時候,母親為了給他更好的物質生活遠赴日本工作,導致他和母親的接觸特別少。這就涉及到父母在面臨這種困境時如何選擇的問題。
史宇:物質與陪伴的話題,你得看物質差到什麼水平。如果連孩子的溫飽都不能解決,就是要讓孩子吃得起飯、念得起書。所以我給到的建議只是對於生活條件還不錯、找藉口「我太忙於工作了而不理孩子」的父母,這樣的話就得不償失。零到三歲期間,最好是爸媽在孩子身邊,這對一個人的心理成長是最有好處的。
我還建議不得不離開孩子去外地工作的家長,也該花出時間與孩子視頻或者通電話,或者給孩子一個你出去的理由。要告訴孩子,「媽媽是很愛你,但是媽媽現在需要去做這份工作,我們才會有很多很好的東西,媽媽會儘快趕回來」。一定要解釋,你的語氣、語調都會給他強大的心理建設。
▲杜淳父子獨處時很尷尬
騰訊娛樂:節目裡,杜淳、陳喬恩與父母單獨相處時都很尷尬,甚至找不到話說,這個問題可能很多80後、90後也都會遇到。
史宇:我只能說是因為他們之前聊的太少了,以至於不習慣於聊天。我們可以教會他們一些最新的通訊工具,比如看微信、發朋友圈,讓他們也能夠隨時了解到我們的動態。甚至讓爸爸媽媽可以成為你的助手,讓他們有價值感,有存在感。
這些明星的家庭反映出來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問題,而且我們通過他們的故事能夠學會如何跟父母溝通。電視節目會讓一個人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去跟父母「表白」,表白需要勇氣的,也需要理由和藉口的。
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視頻:《旋風》陳喬恩曝兒時遭棍棒教育 媽媽懺悔痛哭,時長約02分06秒,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旋風孝子》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