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西安西羊市一家涼糕店攤主,59歲的林桂芳大媽登上微博同城熱話題,也因此被稱為「英語大媽」。
林大媽和她的女兒
為和外國遊客打交道
她向兒女學英語
21日15時許,在西安西羊市東口20多米處,記者找到了這家攤位——趙老五甜食。林桂芳和女兒趙虹正守著攤位。
「大概10年前,我和我哥教我媽說英語。」趙虹說,西安外國遊客特別多,為了更好地和外國遊客打交道,她和哥哥自己拼寫英語句子,教會媽媽說這段英語。
「我媽根本不認識英文,我們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教起的,大約一個禮拜我媽就學會了。」趙虹驕傲地說,她媽媽學會後就開始試著向外國遊客介紹。一開始,她媽媽膽小,張不開口,在她和哥哥的鼓勵下,她媽媽試著小聲吆喝。當和外國遊客的第一筆生意做成後,她媽媽變得自信起來了,也敢大聲說了。
「How much?」「How are you!」性格開朗的林大媽說,她還會一些簡單的英語。另外,她還會用日語、韓語等語言同外國朋友打招呼。
做糕30多年
一天可賣出一袋米
糯米洗淨用水泡軟,用粽葉或者布包起上籠蒸,晾涼後拌入蜂蜜、豆沙、玫瑰醬等材料,再切塊就成了涼糕。清香軟糯的糯米,裹上豆沙餡,沙甜而不膩口,吃起來極為爽口,是夏天消暑點心之一。林大媽家的涼糕裡加了特有的自製玫瑰醬、外裹自製花生碎,很有特色。
「1984年就開始擺攤了,剛開始和丈夫一人一個攤。」林大媽告訴記者,他丈夫早些年在鼓樓附近擺攤,她在西羊市東口擺攤,後來慢慢就成了這一個攤位了,但認真做糕,誠信待客,生意一直不錯。現在,林大媽的老伴兒專職在家蒸糕,她和女兒、兒子守攤。趙虹說,一般情況下,每天可以賣出50公斤裝一袋大米的量。
「我在這家店都吃了四五年了,每次來西安出差都會吃。記者採訪林大媽時,恰逢北京的袁先生前來購買,他說自己很好這一口,特別喜歡這家店的涼糕。
「很好吃,甜而不膩,確實很不錯。」來自廣州的劉小姐說。她是10月20日來西安遊玩的,通過一款App知道了這家店。「這家店在網上很有名。」劉小姐邊說邊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了那款App。
希望兒女傳承手藝
把攤位經營下去
「你覺得我家是不是因為今天(21日)的微博熱度才火的?不是,大約2015年前吧,我家店就已經非常火了。」趙虹說,2010年開始,陸續有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陝西電視臺、西安電視臺等媒體採訪過她家店。她還表示,在她很小的時候,有一個日本的記者採訪過她家的店,還給她媽媽送了一條圍巾。
「三年前,泰國一家電視臺還採訪過我們家店呢。」趙虹高興地說,自那以後,他們家成了「網紅」,不少人來她家店打卡。趙虹給記者看了旅遊UP主播冒險雷探長陳雷拍攝的視頻及陳雷與她媽媽的合影。「雖然,很多電視臺來採訪過,但我們的顧客群一直都以西安人為主,所以,也沒有做過多的宣傳。很多外地人基本上都是從網上聽說的。」趙虹說。
就是因為生意一直很好,她和哥哥放棄不錯的工作被父母叫了回來,一起經營這個攤位。
「我年紀大了,由於長期站著,腿都直不起來,快幹不動了。」林大媽說,她希望兒女們能好好繼承他們家的手藝,把這個攤位經營好。「咱不欺客,本地人外地人都一樣。」林大媽希望攤位生意越來越好,讓兒女的生活也有很好的保障。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