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社記者 張純
《千人大所看盈科北京》專題報導之一
盈科北京:步入千名律師時代
編者按
2020年9月15日,「乘勢而上 溫暖盈科」——盈科北京突破1000名律師慶典在正大中心舉行。這個慶典不一般!它展示了中國律師業發展的獨特軌跡,呈現了不同年代律師的別樣記憶。
慶典中,盈科北京的第1000名律師趙曉芳與該所第1名律師郝惠珍同框,鏡頭定格的那一刻讓人感慨萬千。後浪90後與前浪50後相擁而笑,一幀幀畫面在時光軸中鋪展開來。不同的年代,共同的使命,盈科所的發展、盈科律師的發展,正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個縮影、一條主線。
這裡無聲地講述著有關「傳承」的故事。
燃!這是什麼名場面?
2020年9月15日,正大中心25層盈科律師事務所北京總部——位於首都CBD核心區,毗鄰CBD中央公園,俯瞰央視大樓,一群姐姐們大跳乘風破浪的姐姐舞。
她們或嫵媚霸氣,或又甜又颯,不同的風格,相同的視覺,帶來衝擊與感官盡情享受。此時,一位自信的「盈科一哥」闖進了鏡頭,這位靈活的「一哥」舞姿意外得讓人驚豔。沒承想,搞怪就胡鬧到天崩地裂,抒情就深情到天荒地老,這位盈科「寶藏男孩」梅向榮主任又帶來了新驚喜!
在這激情澎湃的氛圍中,「乘勢而上 溫暖盈科」——盈科北京突破1000名律師慶典正式開啟。
司法考卷看傳承
這是一個特殊的會議。
會議伊始,《民主與法制》周刊總編輯劉桂明主持指出,這個獨特慶典展示了中國律師業發展的獨特軌跡。他回憶起在《中國律師》雜誌工作時,那是2005年6月13日,北京律師人數首次破萬。而今天盈科北京執業律師破千,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與此同時,盈科全國律師人數已經達到9824名,全國萬名律師的誕生之時指日可待。
這個慶典的特殊之處,還在於選了「黃道吉日」。劉總編輯談到,100多年前的今天,《新青年》創刊,它是我國近現代一份內涵豐富深刻、影響深遠的雜誌,它開啟了民智,振奮了國魂。而盈科北京的第1000名律師是新時代的新青年,在座的各位也是新青年,整個中國律師也是新時代的律師。
此次慶典,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盈科所」)齊聚了包含50後至90後不同年代的律師,撫今追昔,共話發展。而此次慶典的主角,非徐曉芳律師莫屬。作為盈科北京第一千名——被稱為「千千寶寶」的律師徐曉芳與盈科所第一位律師郝惠珍同框,鏡頭定格的那一刻讓人感慨萬千。
後浪90後與前浪50後相擁而笑,一幀幀畫面在時光軸中鋪展開來,不同的年代,共同的使命,盈科所的發展、盈科律師的發展,正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個縮影、一條主線。這裡無聲地講述著有關「傳承」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從業32年,現任盈科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名譽主任、黨委書記郝惠珍律師見證了中國法治建設的飛速發展,也參與了中國法治建設的進程。
這是一次穿越歷史的深情回望。我們以時間為軸,穿越到1980年,隨著《律師暫行條例》的頒布,律師制度也正式恢復。同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考核授予律師制度。1986年,司法部《全國律師資格統一考試的通知》發布,首次組織律師考試。
就在那一年,郝惠珍律師報名參加了全國第一次律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律師資格。1987年,她正式成為一名執業律師。
「我當年在公安局工作,那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郝惠珍回憶道。但職業並不等同於事業,一次偶然的機會,郝惠珍邂逅了一部名為《流浪者》的印度電影。影片中,女律師為小偷拉茲辯護的一幕讓郝惠珍眼前一亮。「律師的表現、言辭以及她的狀態,頓時激勵了我,就像是觸電的感覺。」郝惠珍說。
彼時,律師可以被稱為小眾職業。郝惠珍形容為就像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她開始去尋覓:律師是個什麼職業?在哪裡可以做律師?律師屬於什麼單位?就這樣,郝惠珍踏入了這片藍海。
那時候,作為60後律師,盈科北京高級合伙人律師車行義剛剛大學畢業不久。他報名參加了1988年的全國第二次律師資格考試,決定改行成為一名律師。
考試之前,車行義把上一屆的考題拿來作為一個參考,了解考題類型。「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培訓班,只能在新華書店裡找資料,或者託朋友從北京等大城市帶回1986年的考試大綱和考試題,已經相當不易了。」車行義回憶。
1988年,考試那一天,拿到試卷的一刻,車行義無比震撼。「題量非常大,比第一屆,也就是說比1986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題,在量上就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車行義至今頗有感觸,可見我國法治建設發展之快,國家對律師行業的重視程度之高。車行義參加1988年律師資格考試合格之後,取得了律師執業證書。
2002年,原來的律師資格考試取消,想要成為律師,就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而司法考試的難度,盈科律師事務所中國區董事會主任、中國區執行主任李正律師深有體會。
「我一共考了七次,在備考的這幾年,其實也是我們國家法治逐步健全的幾年。開始考試要複習的內容可能沒有那麼多,但是隨著你考,隨著你每一次沒有過,國家又有新的法律出來,複習的壓力就更大了。」李正表示,儘管司法考試很難,學習備考的時間也非常難熬,但是有一個信念始終在激勵著他,就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
最終,李正如願以償加入盈科律師事務所。他清晰記得,自己是盈科所第144號員工。「也就是說律師和員工加一塊,我是第144號。」李正感慨道,我加入盈科所這12年,是中國律師行業大發展的12年,我們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律師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2008年年底,李正加盟盈科之初,全國有律所1.5萬家,經過12年的發展,中國律師事務所已經達到了3.2萬家。
辦公場地看發展
法治興,則國家興。
律師業的發展,也與我們國家的法治發展血脈相連。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律師的地位也悄悄發生著改變。
12年前,盈科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任、全球董事會主任梅向榮加入盈科所,那時候盈科所在全國沒有分所,2008年律師事務所全國律師人數不到50人。「我是在1997年獲得資格並從事律師職業。那個時候,我的印象裡律師人數很少,全北京也才不到3000名。」梅向榮說。
梅向榮回憶,剛剛從事律師職業的時候,聲音是非常微弱的,包括在法庭,律師的聲音不一定能得到法官、檢察官的認同。但是今天,所有的公檢法司都會傾聽我們的聲音,政府會傾聽我們的聲音,普通百姓和大大小小的公司會尋求律師的幫助。律師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盈科北京突破1000名律師慶典之際,正值盈科所喬遷新居不久。梅向榮在儀式上娓娓道來:上個星期他特地去了已經搬走的前辦公樓拍照留念。「不能忘了我們是從哪裡起航的。」如今的盈科辦公區,位於北京最「豪橫」的CBD,毗鄰辨識度極高的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
從盈科所的位置變化到人數變化,梅向榮頗有感觸。在慶典儀式上,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梅向榮說,正是在這個「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國律師行業以及盈科人,更是要對法治中國的建設乃至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承擔相應的責任、使命和擔當。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了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的集體學習,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致力於保障和改善人民權益,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篇章。
對此,梅向榮指出,出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盈科人如此幸運。但同時也面臨著挑戰,盈科人尤其是青年律師們要努力奮進、責任擔當,朝著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領先型全球律師事務所而奮進。梅向榮明確提出來在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律師事務所,任重道遠,盈科所尊崇奮鬥不息的文化。
「『盈科』一詞源於《孟子》『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前半句講的是流水填滿坑窪才能繼續前行,後半句講的是大道不解,人必須要有理想,且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梅向榮說。
在盈科北京執業律師突破千名之際,梅向榮希冀把盈科所的發展,融入國家社會發展的洪流中去,融入國際大局、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去,承擔起中國律師存在的巨大的使命。隨著中國全球化,盈科所在中國企業全球化裡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梅向榮介紹,在過去的幾年,盈科所幫助阿里巴巴、南車、中鐵以及航天項目落地海外,也幫助國外基金入駐中國——以往他們都是找美國律師,但今天他們都認同了盈科所。
值得一提的是,盈科所還與聯合國密切合作:2016年11月21日,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南南合作論壇上簽署了合作協議,盈科所成為聯合國南南合作全球智庫五大創始機構之一。2017年,盈科所成為聯合國全球南南發展博覽會全球智庫成員,為南南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信息和專業服務。
今天的盈科所主力軍——青年律師,同樣擔負起了肩上的使命和職責,他們是普法的急先鋒和主力軍。郝惠珍律師介紹:第一,比如說律師們走進社區,從為社區的普法開始,在重大的節假日和意義重大的憲法日、七一黨的成立紀念日、五四青年節等等,都要組織上街去宣傳。除此而外,盈科律師還擔任高校的教授,擔任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這裡面都有一項職責叫宣傳法治。
50後的郝律師,1995年就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及許多地方宣傳法律。盈科所從成立的時候開始,就是北京電視臺《法治進行時》的顧問。每天中午節目播出後,就有大量電話打過來,然後盈科人進行解答、諮詢。所以,普法工作一直深入人心並堅持到現在。
而作為80後的律師,盈科北京曹曉靜律師作為該所民法典宣講團的主力軍,到各個地區、園區、廠房、校園宣講民法典。「我們對法治中國的前景充滿信心,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也充滿信心,中國長治久安,全面走向世界,法治中國,全民依法治國,是必經之路,」曹曉靜在慶典上說,中國法律職業共同體存在重要使命,盈科北京律師突破1000名之際,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維護法律的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幸福指數看未來
在本次慶典的最後環節,是關於女律師的幸福指數的圓桌對話,該環節的嘉賓分別是60、70、80、90後盈科女律師。當90後律師許婧鈺和70後律師張曉英十指相扣時,不由說得文採十足、魅力四射:前浪和後浪奔湧成巨浪,前浪和後浪迎風綻放。
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我國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全國律師人數已達42.3萬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踴躍加入到了律師行業。在盈科所,青年律師是盈科所的主流。梅向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盈科所40歲以下的律師佔了75%。
如今律師早已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律師逐步專業化發展,法律服務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專業化成為青年律師發展的必由之路。「最初我們在從事律師職業的時候,律師相當於是一個全科醫生什麼病都能看。」車行義對記者談道,現在,隨著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社會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那種全科的醫生,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需求了。
對於青年律師培養,盈科所自有一套完善的機制。為了給青年律師的成長提供最好的土壤,盈科所專門設有一個五百萬的青年律師成長基金,其發展學習計劃、市場拓展計劃等,都可以申請獲得基金的支持。
此外,盈科所專門設有青年律師工作委員會,在全國選派50位優秀律師作為青工委的講師,到每一家分所給青年律師講課,傳經送寶。他們的目標,就是讓盈科所每一位青年律師的年人均收入,增長十萬元。現在,這個律師巡講團已經成為盈科所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過去三年內,很多青年律師已經成為我們北京所的股權合伙人,他們成長得非常迅速。這可以叫做青年興則盈科興。」
作為律師,專注於業務自然是對客戶的負責,但心中眼裡不能僅僅只有工作和指標。盈科所倡導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此特別啟動了名為「幸福盈科」的計劃。盈科旗下專門設有一個非業務部門——文化品牌與新聞宣傳部,負責盈科所每年的活動:春遊、所慶、中秋博餅、年底聯歡活動以及其他的品牌建設與宣傳活動。盈科所設體育委員會、藝術團,還有咖啡廳、健身房。「體育,藝術,品牌傳播——這就是幸福盈科的概念,對內叫幸福盈科,對外叫傳播盈科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女律師的幸福指數,代表了盈科的高度。」這是盈科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如今,作為盈科所最有影響力的機構之一——盈科全國女工委,在奚玉律師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助力盈科女律師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合唱團、模特隊、舞蹈隊、朗誦隊,各演藝團隊都有日常培訓!」奚玉律師介紹,在經費少、人員少的情況下,大家在不斷思考,如何提高活動的參與性和實用性。
讀書會是女律師們又一個精神家園,每月選取經典著作與大家分享;「微課堂」與「雲課堂」是為了提高女律師的專業技能。為充分發揮不同領域優秀女律師的模範作用,打造盈科精英女律師團隊,女工委又將創建一支能夠代表盈科女律師最高專業水平的專家隊伍即盈科女律師「專家庫」,面向全國篩選出60位首批「專家庫」成員。現在,計劃在持續進行之中。
在盈科,處處可見女律師溫柔而堅定的步伐、美麗而挺拔的身影。她們既是團隊的帶頭人,也是業務中的主力軍;她們既是朋友,也是妻子、媽媽和女兒。她們同樣奔波在路途中,只為客戶做出最合理的服務方案。她們同樣沉浸在案牘與卷宗之中,僅為當事人尋求公平與正義,她們同樣肩負法治之使命在法庭上鏗鏘博弈。盈科的女律師們既感動於體系內為女律師提供的各項福利優惠,也同樣用熱忱與律所一起同舟共濟。
慶典最後,劉桂明總編輯為本次活動總結:每一代女律師自有每一代的風採,每一對同在一家所的律師自有每一對的故事,每一家規模大所自有每一家的目標。從第1名律師到第1000名律師,盈科北京用了19年。接下來,盈科全國第1萬名律師指日可待了!
客觀而言,沒有人可以否認盈科所對中國律所行業的影響。目前盈科所已經佔到全國律師人數的1.5%,未來可能會佔到3%甚至於4%,也就是每25名律師裡將有一名盈科律師;盈科人在全國各地辦理的案件,每天也都在呈現。正是每一位律師的專業服務,不斷為我國的法治藍圖增添筆墨,共同推進中國法治化進程。
逝日不可追,未來猶可期。未來的盈科所,在這群青年律師的奮鬥下,是否能全面建成全球領先律所?而數十年後中國律所行業與法治現狀,又當是何種模樣?
所有這些,我們留待時間來一一解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盈科北京:步入千名律師時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