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11月藝術季期間,除了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智識城市」大展,一個名為「萬一」的萬一空間開幕首展近日也對外展出,這一展覽推出了不同時期、不同國籍、不同創作媒介和藝術風格的作品,共展出⻘銅器、古陶瓷、佛像、唐卡、拓片等16件中國古代歷代藝術珍品,同時呈現白楊、梁紹基、查理希爾德、馬宏法等16位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現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共同敘述「一」和「萬」的關係。
展覽現場
據主辦方介紹,首展「萬一」分為「一生萬物,以一應萬」「萬物歸一,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理性、感性、神性的遞進」和「以⻘事天」四個單元。展覽以現當代藝術作品與古代藝術作品共容同一場域的方式,強調它們在主題脈絡中的內在邏輯,提供觀眾以新的觀看視角,使作品在不同語境下得到全新詮釋。
展覽現場
在「一生萬物,由一應萬」這個單元,展覽現場根據空間視覺符號設計了圓形動線,一處從外窺視的孔洞可以是展覽開篇的引子,也可以是展覽結束的句點,也是開始也是結束,周而復始,呈現輪迴閉環。從一個點處窺視到內部作品,是策展團隊設計的一個「以管窺豹」的通道。通過通道內部暗房呈現了此次展覽當代部分的聚焦作品《圓》。梁紹基一直在構建一種蠶絲——「禪詩」的藝術,他把蠶絲作為自然帶到了冰冷的現成品中,蠶絲纏繞在中間空心的圓環鏡面上,玉壁一般,闡釋藝術家完整的生命歷程。觀眾需要通過牆上的孔洞進行觀看,這種特殊空間場域的構建和非傳統的觀看方式,給作品開啟了全新視角。從展覽邏輯的角度而言,這一極簡的圓隱喻了展覽主題「萬一」中既可無限大亦可無限小的一個點——「一」。
梁紹基 《圓》
同在「一生萬物」的單元,展出了兩件古代作品,一件是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它至輕至薄,輪廓自由靈動,器身閃爍著神秘的金屬光澤,極簡肅穆。先人在信仰與尊崇下,以最質樸的材質,邂逅最巔峰的工藝,成就了四千年前人類文明最精緻之製作。這個極簡的造型背後的極繁工藝,胎土的無數次淘洗、精密的同心圓、火焰無數次加溫......是以無數次疊加的極致結合成「一」的無數突破。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
另一件玉璇璣玉質細膩,保存完整,器身殘留著祭祀硃砂的痕跡。在遠古的靈玉時代,玉器作為人與上天溝通的橋梁,它背後神聖的內涵,令人生發無限敬畏和勿妄的虔誠心意。它也是紐約著名古董商J.JLALLY的舊藏,並在2016年其準備了22年的玉器展覽中釋出。先人們發揮超凡的想像力,創造出高度抽象概括並富有動感的璇璣,千百年來令世人產生無限遐想。它的造型似乎蘊含著一種當代的神韻和科技的基因,既像機器中的齒輪或飛輪,又像壓縮後的「宇宙模型」,背後的深厚內涵至今依然沒有定論,由「一」生發了無限想像。
玉璇璣
展覽的第三單元為「天人合一——理性、感性與神性的遞進」,展出的當代作品中,林壽宇的繪畫浮雕系列之一《TandA,PaintingRelief》創作於1969年,但許多觀者表示這是第一次欣賞林壽宇的原作,藝術家胡勤武興奮地表示,這是這段時間以來他所看到的十分難得的好作品。林壽宇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這張作品結合了雕塑的觀念與繪畫的語言,並專注於白色空間中無數層次的疊加,創造出具有東方極簡美學的建築性視覺。在他的觀念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一」的核心主題最完整的闡釋。
展覽現場
在這一單元裡,展出了本次展覽唯一一件影像作品《神去之寺》。2018年,年輕的藝術家楊露子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了一系列黑白影像作品,並試圖傳達自身對於時間、歷史興衰、文明形態等主題的思考。《神去之寺》是其三部曲之一,影像通過詩學的語言發問:寺廟、考古遺址,這些在歷史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場所,在宗教信仰被淡化的現實中會以怎樣的狀態存在?展覽空間中,影像的音源設計在觀看位置的正上方,觀眾伴隨磬聲的響起與消失,就如神靈突然降臨於腦中,又隨磬聲慢慢變弱而輕輕地飛去,跟古代同治年間玄秘塔碑拓片嚴正法度的書法代表作品亦可看出宗教在不同語境下的自然流變。
楊露子 《神去之寺》
同治 玄秘塔碑拓片
展覽的第四單元「以⻘事天」,展出了古代作品南宋官窯的貫耳瓶,其通體施灰⻘乳濁釉,釉色溫潤,撫之如玉,釉面帶有「金絲鐵線」之感,器型仿製⻘銅禮器,商代後期的矢壺,用於宮廷各類祭祀大典,是宋代博古之風影響下的傑作。南宋官窯是中國歷代傳頌的名品,以盤碗居多,瓶類立件極少,相類的南宋官窯貫耳瓶有三例,兩例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例為克拉克夫人舊藏,存世寥寥,等級至高。官窯的灰⻘與仿古、祭祀的內涵相結合,成就了對天崇拜的頂級器物。
南宋官窯貫耳瓶
宋代菊瓣紋黃金盞
據策展人介紹,此次展覽的萬一空間致力於構建一個藝術共容的場域,意旨給古今壁壘的打破提供一個可能性和角度。
藤田嗣治 《蒙馬特之景-樓梯》
參展藝術家查理希爾德作品
參展藝術家⻢宏法作品
參展藝術家⻩佳說:「很少有藝術空間將古代與當代藝術作品自身的氣息和內容共融於同一場域,這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體系來駕馭和創造出不同時空的藝術在同一空間對話的可能性,我認為在當下浮躁的藝術圈和畫廊,要提防作品過度商業化與庸俗化的趨勢,深圳需要有更多好的藝術空間來支撐這個城市的藝術發展生態。」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 2021年1月20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