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當代藝術地圖:起步尚早仍需細細耕種

2020-12-28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在2019年即將結束的12月底,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曾舉辦了群展「二線插花——深圳當代藝術二〇一九」,此展邀請了工作或曾工作於深圳的十二位藝術家,意圖通過對在地生產結果、文獻的呈現,探討走過四十年的今天深圳當代藝術的現狀。

這一精彩展覽不僅呈現了身在深圳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藝術探索,更將深圳這一城市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拋磚引玉的勾連。策展人郭贇所形容的「二線插花地」——「文化與藝術在其中野蠻生長,既與二線關外的內地無法割捨,又與一線關外的海外往來密切。」這樣的描述雖然讓這座城市略有些尷尬,但卻無比精確地點出了深圳當代藝術的真實狀態。

「二線插花——深圳當代藝術二〇一九」展覽現場

人們對深圳的認識很長時間內都停留在工廠式生產的「大芬村」階段,鮮為人知的是,深圳當代藝術的起步其實很早,而郭贇認為,只有對藝術抱有熱情的職業藝術家進入深圳之後,才開始真正賦予深圳藝術生態以生命力;另一方面,擔負不同功能的藝術機構的建立和布局,高質量展覽的集中舉辦,也才能為藝術生態的發展提供穩定的基石。

位於羅湖區東湖公園的深圳美術館幽靜宜人

一個漂亮的開局:藝術機構自東向西逐步推進

從深圳的藝術機構來看,一份漂亮的「藝術地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初具圖形了。1976年深圳展覽館成立;1986年,深圳畫院成立;同年,深圳藝術學校創辦;翌年,深圳展覽館更名為深圳美術館。1991年,深圳雕塑院成立。由於深圳是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形,所以不難看出這一階段,東邊的羅湖區毗鄰香港,因此深圳畫院、深圳美術館都在羅湖區先後成立。

作為第十屆水墨雙年展分展場的深圳畫院

到了九十年代,這一地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1997年到1998年,關山月美術館與何香凝美術館相繼開館。關山月美術館位於深圳福田區的紅荔路;何香凝美術館則選址在南山區,毗鄰著名景點世界之窗,慢慢地,藝術機構從東到西,開始蔓延整個深圳。同期,深圳水墨雙年展與深圳雕塑雙年展拉開帷幕。而關於深圳水墨雙年展,到2019年已是第十屆,並更名為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背靠蓮花山的關山月美術館

1998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 (群展)在何香凝美術館開幕,學術委員會由邵大箴、樂正維、孫振華、黃專、魯紅組成,如今已蜚聲當代藝術圈的李象群、傅中望、劉建華、隋建國、展望等均是當年的參展藝術家。

毗鄰世界之窗的何香凝美術館

1997年,曾參與策劃1992年首屆廣州雙年展的藝術理論家和策展人黃專受聘成為何香凝美術館研究員與策劃人,2005年1月28日,以「做中國當代藝術的航空港」為理念的OCAT(時亦名OCT當代藝術中心)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成立。黃專成為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的靈魂人物,隨後,OCAT以它高水準的學術精神和專業性、從歷史角度觀察當代的深刻視野,迅速吸引了國內外的目光,並且備受藝術界、學術界認可。

OCAT深圳館

而地處南山區黃金地段,佔地20萬平方米、由舊廠房改造的華僑城創意園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深圳藝術聚集的中心。2006年,OCAT的進駐、首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在這裡的舉行,都讓這個園區逐漸成為深圳文藝愛好者打卡的勝地。

由舊廠房改造的華僑城創意園

2008年,外形酷似「水立方」、國內首家以設計為主題和定位的華·美術館也在華僑城創意園附近成立,這不僅呼應了深圳「設計之都」的定位,同時伴隨著這個新館的建成開放,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華·美術館等3家不同定位的藝術場館,共同構築起一個在文化藝術資源上相互補充、聯動發展的「藝術三角」。華·美術館開館的第一個展覽就是由馮博一主策劃的「移花接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後現代方式」。該展覽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利用後現代方式進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

華·美術館外景

2017年,總部位於北京的深圳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在華僑城創意園內開設分館,橋舍畫廊、穀倉當代藝術中心等也相繼進駐。至此,以深圳南山區華僑城創意園的藝術布局日臻完善。

而在與深圳藝術地圖同步發展的是各地前來的藝術家、批評家成為新的「深圳人」,「傷痕美術」主要成員之一王川早在1984年便因工作調入深圳;從九十年代初到兩千年初,藝術家黃佳、梁銓、嚴善錞、蔣志、周力、邱世華等先後因為各種原因進駐深圳,他們多數在進入深圳之前已經有非常豐富的藝術履歷,但在深圳最終走向了個人藝術表達的成熟期,他們既是深圳當代藝術生態的拓荒者,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參與者。此外,九十年代到兩千年活躍在深圳的批評家魯虹、嚴善錞等均以不同的方式推進了深圳當代藝術的前行。

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

2018年,設計互聯在海上世界中心的隆重開幕,更是將整個深圳藝術生態的範圍強勢推進到了西邊,至此,由華僑城的藝術三角,福田的關山月美術館為中心,東有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西有設計互聯遙相呼應,主體布局蔚然可觀。

由日本著名建築師槙文彥設計的海上世界文化中心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由南山區華僑城的藝術三角——何香凝美術館、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以及福田區的關山月美術館為中心,東有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西有設計互聯遙相呼應,深圳藝術機構主體布局蔚然可觀。而除了地域上的布局之外,各個藝術機構也擔負著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展示功能,這使得整個深圳的藝術地圖並非是地域上的橫向排列,也是內容和功能上的縱向組合,使得整個藝術生態往多元方向良性發展。

作為深圳藝術龍頭機構的關山月美術館一直以來在「關山月研究與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美術研究和美術館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近年來,關山月美術館不僅關注當代設計藝術研究,並且正以一種日趨成熟的姿態,向專業化、國際化和規範化邁進。

關山月美術館曾舉辦的「展捲圖新——20世紀50年代中國長卷中的時代圖景」

何香凝美術館則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也是繼中國美術館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現代博物館,以收藏、陳列、研究何香凝書畫作品為主。在早期OCT當代藝術中心隸屬何香凝美術館期間,關於當代藝術領域的研究一直走在前列。近年來,何香凝美術館不僅組織了多場高品質展覽,而且對海外藝術家以及女性藝術家的梳理研究日漸增多。

何香凝美術館正展出的「莫德劉易斯與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當代藝術展」

OCAT從一開始就定位為一個研究型的藝術機構,將當代藝術作為歷史學研究的對象,希望用一種歷史的方法、歷史的視野和歷史的邏輯來解釋自己的藝術史,研究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同時關注和推動國際前沿理論與藝術實踐的交流。OCAT深圳館還通過OCAT工作室、OCAT表演和OCAT放映等多樣化的項目,實現跨學科的連結和討論。2012年OCAT建構了布局全國的五個美術館和七個分展區,包括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OCAT上海館、OCAT西安館、OCAT研究中心,形成了不同學術方向的美術館群網絡,在中國率先開啟了美術館館群模式的實踐,探索一種新型的機構模式。可以說,OCAT為整個藝術生態提供了一種研究型機構實踐的樣本,建立了一種美術館群的機構實踐模式。

OCAT深圳館2019年度大展「1342C——劉建華作品 」

深圳美術館則在關注本土、關注當代的學術定位下,加大對本土藝術家作品的展示,作為城市美術館,用多樣化的展覽來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近年來,深圳美術館對自身館藏的梳理展示上也是不遺餘力。

深圳畫院多年來則致力於水墨,並且一直希望打造一支深圳市的「國家隊」。

不止提供平臺 深圳本土力量有待培育

那麼,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起步的深圳當代藝術為何最終沒有形成強勢的合力,將影響推向全國?這也許跟深圳所處的「二線插花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眾所周知,藝術品市場的繁榮,離不開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以及藏家圈子的齊頭並進。深圳的藝術機構雖然布局較早,也很早重視當代藝術研究,並連續舉辦了不少高質量的群展、個展。但不得不承認,毗鄰香港的深圳,在一級市場的發育上就面臨著尷尬的處境。畢竟香港從六七十年代起,就有不少本土畫廊崛起,隨著其逐漸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國外畫廊也陸續強勢進駐。一牆之隔的深圳讓畫廊兩難,一方面內地市場近年來潛力巨大,但如果在深圳開設畫廊,似乎又面臨著和香港競爭或者重複的風險,相比而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無疑是更高效的選擇。雖有藝術機構的研究展示,缺乏成規模的大牌畫廊的深圳在培育藏家、構建市場方面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9年藝術深圳現場

其次,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少藝術家的輸入都是來自全國各地,雖然數量不少,但略顯分散。儘管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而言,自由的氛圍是一大優勢,但過於分散的單點卻很難引發爆發式的反應。而且自身人才的培養和流失似乎一直是深圳發展的阻礙。

再次,藝博會在深圳並未完全深化生根。雖然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有「藝術深圳」這連續舉辦了五年的品牌,並吸引了眾多北京、上海、香港的畫廊前來參加,圈內評價不低。但圍繞藝術深圳,畫廊、藝術機構並未形成互相呼應的集群效應。而在這方面的優秀範例則是香港巴塞爾、上海西岸、art021等藝博會,每年舉辦期間,幾乎全城藝術機構聯動,舉辦展覽,共同吸引大批藏家前往,使得整個城市的藝術影響力得到提升。而深圳當代藝術的藝博會無論是數量還是輻射力,都未完全達到聯動全城的地步。

「深圳在國內很多美術館沒有做當代藝術,沒有自主策劃品牌展覽的時候,深圳的一些藝術活動受到全國的關注,有一定影響力,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興建美術館或分館,資本的支持,使得很多美術館策劃了很多頗具影響力的展覽,在這樣的背景下,反而覺得深圳的活動似乎沒有難么有影響力,再加之,深圳自身專業人才的隊伍流失和缺乏培養,似乎深圳一直都在擔任,經費支持下,外來和尚念經的平臺作用。」深圳美術館策展人遊江曾說。

2019年開業的KennaXu畫廊

在前不久開業的KennaXu畫廊是「深二代」徐文所創辦。他認為深圳需要更多的具備專業性、國際性的畫廊,「深圳是中國經濟發展一個極其重要的地方,雖然香港是現在亞洲的藝術中心、市場中心,但香港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深圳和香港完全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

香港、深圳都不是盛產藝術家的地方,徐文覺得我們可以將思路反過來,從培養藝術消費開始。當這裡有更多人進行更大金額的藝術消費、收藏,就會吸引更多藝術機構過來,這樣也會帶動藝術家聚集這裡。

而截止目前,至少大部分機構、藏家對於深圳的判斷都是充滿希望的上升期,「從第三屆開始,我們連續參加了三次藝術深圳。這兩三年裡,我覺得深圳對藝術的關注越來越高,畢竟大家有錢了,總希望生活的品質也能升上去。我發現深圳買家有個特點,看到喜歡的就出手,並不太在意藝術家是否有名氣。不過,深圳的年輕人多,海歸的也不少,我感覺他們對當代藝術是有一定理解的。」經營了28年的老牌畫廊索卡藝術董事長蕭富元談到。

2019年在深圳保稅區開幕的木星美術館

「深圳的地位和受關注度都處在一個上升的狀態,他們現在有意識地在培養當代藝術的環境,這是好的,所以吸引了我們參加。」廣州的5Art空間在停了兩屆之後,今年仍舊回歸藝術深圳。

「我們參加過很多北京、上海的博覽會,深圳倒是第一次來。這次來的目的主要是試試水,看看深圳市場到底是什麼狀況。我在這裡遇到很多在北京、上海博覽會遇到的藏家,說明深圳藝博會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另外,我們互相交流發現,這邊的展覽、藝博會的質量一直呈現一個上升的態勢。另一方面,我認為深圳市場畢竟有經濟基礎,加上這兩年政府大力扶植,我相信在一個有經濟基礎的城市需要文化積澱,所以我覺得藝術的發展只是時間問題,雖然現在北京、上海的藝術氛圍似乎比深圳濃烈,但它們也經歷了十來年的培育。當大家普遍把藝術當成一種消費時,深圳的藝術市場將會更加欣欣向榮。」首次參加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上海蛙匯空間藝術總監張妮談到。

OCAT深圳館副館長方立華人為,我們可能還需要給深圳更多的時間沉澱。「其實深圳在推動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實踐上,確實起步很早,1997年何香凝美術館成立後,很快就在關注和推動當代藝術;2005年成立的OCAT,從一開始就以藝術家個案研究和綜合課題研究的方式,展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和梳理,形成獨立的展覽和具有史料價值的出版,但這些工作相對比較緩慢,需要長時間持續性的推進。展覽、出版和公共項目。如果說大家看不到這些工作產生有力的聲音和力量,那麼也說明它還需要持續性的『耕作』。其實藝術生態就像一片田地,它需要不同的機構和個體共同努力,如果機構和個體都能夠持續地投入,細細地耕種好各自的一小片田地,儘管每塊小田地耕種東西的都不一樣,但是這一整片田地一定會有非常可觀的面貌。」

相關焦點

  • 藝術地圖 | 最後的景觀
    辭舊迎新,周末藝術地圖也迎來了春節前最後一期,最後一個周末抓緊時間去看曾經想看而又錯過的展覽吧。:2月8日-2月22日閉館,2月23日開放…… 更多展覽信息大家可以翻閱往期藝術地圖,祝大家新年快樂,安康!
  • 深圳「萬一」首展:當古陶、拓片「相遇」當代藝術
    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11月藝術季期間,除了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智識城市」大展,一個名為「萬一」的萬一空間開幕首展近日也對外展出,這一展覽推出了不同時期、不同國籍、不同創作媒介和藝術風格的作品,共展出⻘銅器、古陶瓷、佛像、唐卡、拓片等16件中國古代歷代藝術珍品,同時呈現白楊、梁紹基、查理希爾德
  • 2019藝術深圳,在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中繼續前進
    深圳因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和政策優勢,聚集了非常大的能量,而當代藝術在這個地方的起步也有很多先天的有利條件。比如這裡是不少高端人群以及年輕海歸的聚集地;旁邊非常近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以及香港大型國際畫廊都對深圳藝術氛圍有不小的影響和帶動;當地政府對於文化的重視也是可以看見的,包括大型美術館的修建以及各種藝術活動的大力支持。
  • 2018藝術深圳:國際範越來越足了!
    我的夢想是做一家立足於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國際視野、個案研究、實驗未來」,學術性、實驗性的畫廊.我的使命感是希望讓更多的深圳人接觸並喚醒對當代藝術的喜愛,開始消費藝術,收藏藝術。我認為現在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藝術家最好的時代,我願投身進入,近距離感受這個時代的魅力,見證這些偉大作品的誕生.所以,我的KennaXu畫廊今年要開了。
  • 鄭州藝術地圖:回家的誘惑與藝術的現實
    鄭州藝術地圖:呈現一個城市藝術的真實面貌2012年開始,像西雨藝術中心、彩虹盒子藝術館、山海美術館、櫻桃美術館等支持和推廣當代藝術的機構陸續的參與進鄭州的藝術圈,其中,西雨藝術中心位於滎陽高山鎮竹園村、彩虹盒子藝術園區坐落於經開區,緊鄰鄭州地標性建築中原福塔,山海美術館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而櫻桃美術館則在櫻桃溝;在公立場館方面則有河南美術館和鄭州美術館
  • 深圳當代藝術館 | APhotograph
    這期的拍攝也非常偶然,出差來到嚮往已久的深圳,這是大師雲集且建築精緻的城市,一直沒機會來看,這次得償所願,甚是開心。藍天組的深圳當代藝術館和城市規劃展覽館是第一個要看的房子,如果說深圳證券交易中心是完成了庫哈斯的夢,那中國的項目可能一直都在延續藍天組自己的夢吧,自從德國慕尼黑寶馬世界後,一直沒有太大動作的藍天組,在中國迅速實現了兩棟建築。
  • 薩特與鄧麗君:1980年代的廣東當代藝術
    鄧麗君 港臺最有影響力的藝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時間:2010-9-18-2010-9-18 地區:廣東廣州主辦機構:OCAT當代藝術中心地點:深圳南山區華僑城LOFT文化創意園恩平街「薩特與鄧麗君:1980年代的廣東當代藝術」 展映暨討論——第五期OCAT主題活動日開始時間: 2010年9月18日 周六 14:00結束時間: 2010年9月18日 周六 17:00地點: 深圳 南山區 華僑城LOFT文化創意園恩平街(康佳集團北300米)F2棟OCT當代藝術中心多功能廳主辦方: OCT當代藝術中心
  • 「夜色尚早」別說成「the night is still early」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夜色尚早, 這個短語的含義不是指「the night is still early」,其正確的含義是:the night is young 夜色尚早
  • 深圳街邊藝術,免費觀看
    *定格深圳 · 看展 第9期*在街道邊萌生的雕塑藝術天橋下幽靜的創意公園藝術之外的煙火街道這一期蘇米與小簡小姐姐打卡>『第六屆深圳公共雕塑展35日生長』感受充滿人情故事的街道與藝術的碰撞對話第六屆公共雕塑展開展了在人來人往的福田中康路藝術悄然在每個小角落萌生
  • 黃家偉《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星辰 . 大海  2020  水墨設色紙本  45x55cm大海 " 現代水墨畫個人展,尖沙咀高級私人會所,香港,中國2019    「浮生聚能」黃家偉個人現代水墨畫展,盈鑾畫廊,香港,中國主要聯展2020     "ART CATITAL" 大展覽,巴黎大皇宮,巴黎,法國2019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 第一屆高峰班作品展",中華藝術宮, 上海,中國2019
  • 柏林私藏藝術地圖
    她的公司致力於挖掘、推廣妙趣橫生的創意和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她是我見過最聰明、最有主見、最熱愛學習、最有行動力的女生。當然,她依舊非常甜美,挑選的裙子和家裡的電器很多還是粉的、紅的,她公司的公眾號也非常有她的個人風格,叫EYECANDIES,眼中的🍬。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1964 出生於內蒙古 1992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現居北京和深圳,獨立藝術家 姿勢 2017 行為藝術 主要展覽 2020 抽象當代展,白咖當代藝術中心
  • 從深圳出發,透過藝術看世界
    這是2019藝術深圳VIP預展前一天,熱愛藝術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從深圳出發,透過藝術的窗口看世界。原點,深圳,寓示著曾經我們從深圳開始,今天我們從深圳再出發。」「原點 深圳」的策展人張新英對這個展覽點了題。在這個空間走走停停地逛著,不用看標籤,就知道是深圳哪位藝術家的作品。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記錄疫情前一年當代藝術現狀
    此次展覽以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與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CMAA)的調查工作為基礎,在《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以下簡稱《年鑑》)的基礎上,對過去一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的回顧和分析。
  • 只需十張地圖,就能輕鬆看懂世界歷史!
    地圖裡的偉大歷史:改變世界的十大系列(套裝3冊)(30張大地圖學歷史,快速建立世界觀!)
  • 2020嬗變之年|若無新的文化生產力,當代藝術因何出場
    這個時間點的中國當代藝術有著怎樣的畫相?在大數據和數位化越來越常態,越來越日常的時候,中國當代藝術會有怎樣的未來趨勢?中國當代藝術何處去?他這都是商業體制對當代藝術特別大的影響。」策展人付曉東從自己對當代藝術這些年的觀察,認為在多元文化的擠壓下獨特性需求崛起,地域性和文化身份的自我確立變得重要起來。
  • 中國當代藝術場域中的電子遊戲|落日間
    本文望通過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場域中與電子遊戲相關的藝術作品的介紹與分析,通過與西方形成對照,展現出中國當代藝術場域對於電子遊戲的處理方式,展現出各行業越發緊密交流的態勢。 關鍵詞:當代藝術;電子遊戲。
  • ArtAlpha快訊&展訊 | 北京當代、木木美術館霍克尼展覽即將開幕,影像上海、藝術深圳公布畫廊名單,蘇富比秋拍私人專場出爐
    (消息/圖片來源:PHOTOFAIRS影像藝術博覽會)4.2019藝術深圳公布參展畫廊名單2019藝術深圳將於2019年9月12日至1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舉行。今年藝術深圳將攜手54家國內外重要畫廊呈現高品質的當代藝術作品,繼續堅持「全球視野、品質未來」的全新理念,延續主畫廊單元為主,公共藝術、藝術衍生店、非盈利項目等相關版塊為輔的主體框架。
  • 「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亮相深圳美術館
    由深圳美術館主辦,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省油畫學會、長沙民進開明書畫院協辦,遊江和黎智鏵策劃的「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11月20日在深圳美術館展出。展覽呈現青年藝術家易國棟近年來創作的作品近40幅。易國棟的作品通過對經典圖像的重新組合,展現出當代青年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思路、觀念和成果。
  • 深圳將再添一所音樂藝術院校 由港中大(深圳)創建深圳音樂學院
    深圳將再添一所音樂藝術院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云云)深圳將再添一所音樂藝術院校!日前,記者獲悉,深圳音樂學院將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建運營,坐落於深圳東部龍崗區。音樂學院也是深圳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據了解,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即深圳音樂學院)的定位為一所國際化、創新型、世界一流的音樂藝術院校。學院專業範圍包含廣,力求為每一個渴望在藝術方面深造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