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原作者,畫下無數抗戰流民卻背負半輩子漢奸罵名

2021-02-08 另一束光

本文授權轉載自手望Sowarm 

 ID:sowarm2016


似乎還是在不久前

「杜甫很忙」系列課本插圖塗鴉創作大賽風靡一時

大家紛紛在網上曬出

自己當年在語文課本杜甫畫像上

天馬行空的各種創作


有人把杜甫畫成了手持狙擊槍的戰士

有人給杜甫加上小電驢

變成了正要去購物的現代大叔

還有給杜甫畫上手提電腦

腦補成正在QQ空間寫詩的現代人



有網友戲稱面對這樣無釐頭的創作

「杜甫本人的棺材板都快要壓不住了」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上的杜甫畫像並非古畫

它本身就來自於近現代藝術家的一次創作

創作杜甫畫像的這位藝術家叫做

蔣兆和


他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

而杜甫畫像

是他參照著自己的樣子創作出來的


而且不止杜甫畫像

當時國家下達的很多歷史人物的創作任務

由於缺乏相關參考資料

蔣先生都是參照既有的現代人物形象

進行創作的


蔣兆和與杜甫畫像


例如,蔣先生參照自己嶽父

當時的京城四大名醫之一

蕭龍友先生的形象

創作了流傳甚廣的李時珍像

直到現在仍是各種書籍及網站上

公認的李時珍形象


蕭龍友與李時珍畫像


他又參照當時的大數學家竺可楨的形象

創作了古代數學家祖衝之的畫像

也成為了受到廣泛認可的祖衝之形象


竺可楨與祖衝之畫像


這看似荒謬

甚至讓我們感覺自己受騙多年的背後

事實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佳方案了

而且這背後細究之下

其實大有深意

我們可以從蔣兆和先生

在杜甫畫像上的題詞一探究竟


杜甫畫像上蔣先生的提款是這麼寫的: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


提款詩上蔣先生有自比杜甫的意思

只覺杜少陵當年看到人民

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皺起的愁眉

蔣兆和作畫時也有感同身受的意味

這同一片水土上養育出來

世代傳承的先祖與後輩

有著同樣的笑顏或愁容

有著相近的神情與姿態

從這個層面上看來

蔣先生的作畫肯定是有理有據的最佳方案了


蔣兆和作 古人像


而事實上

就蔣兆和自身的經歷來說

用他來作為近現代中國杜甫的形象

毫不為過


古時詩史杜甫為民賦詩

寫下一首首記錄人民生活疾苦

令人讀來動容的詩歌


而抗戰期間蔣先生東馳西奔

不懈作畫

也是畫下了一幅幅

反映真實人民生活慘狀

令無數觀者落淚的畫作


蔣兆和 《賣子圖》 1939年作


蔣兆和於1904年出生在四川

一個窮苦的書香世家

自幼隨父親學習詩文字畫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

作畫成為了他謀生的手藝

他奔波於上海、南京、北平、四川等地

以畫廣告畫為生

這期間在各地看到饑民成行

流民失所,深深觸動了他


在這期間

他畫下無數最底層的勞動人民

有養不起自己孩子的母親

將孩子賣出時依依不捨的悲慘場景

有被迫帶著年少的女兒

當街賣唱的二胡演奏者

更有無家可歸的街頭流浪兒

在風雨中瑟瑟發抖


蔣兆和 《老夫操琴豈奈何》 1939年作


其中,他最出名的一幅畫

當屬1937年開始創作的《流民圖》


當時身在北平的蔣兆和

親眼看到盧溝橋事變之後

戰爭中的中國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使他萌生了要把這段真實歷史記錄下來

要用畫作為窮苦人作傳的想法


作為一個窮愁潦倒的流浪畫家

有這頓沒下頓的他籌備了好久

又到處行走觀察畫下許多速寫人物形象

將心中的這幅鴻篇巨製分割成各小部分

一點點創作完成後才拼接完整


《流民圖》殘卷 請將手機橫置觀看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之下

歷經一年多的斷續創作

長達30米左右的流民圖最終誕生

這不得不說是一項奇蹟

陳丹青評價其

足以比肩畢卡索反映二戰的作品《格爾尼卡》

甚至超越了畢卡索的作品


然而可惜的是

此畫展出僅一天即被日軍緊急撤展

而後更被以借閱之名變相沒收

消失了幾十年後重新被翻出時

《流民圖》僅剩半幅不到的作品及幾張底稿

這是我們繪畫史上的極大損失


更為令人寒心的是

由於當時在北平有一個漢奸

曾與蔣先生有過交流

試圖資助蔣先生完成此畫

雖然最終沒有實際捐助

但在那個非黑即白,甚至黑白顛倒的年代

蔣兆和先生的作品一度被定性為「漢奸畫」

他本人也成了「有歷史問題的人」


直到1979年

《流民圖》才終於被肯定為

「現實主義的愛國主義作品」


蔣先生當即畫了一幅自畫像

落款中「十年惡夢

心悴神摧」的句子讀來令人心傷不已


蔣兆和先生自畫像


1942年

蔣先生在他畫冊的自序中寫道:

「知我者不多,愛我者尤少,

識吾畫者皆天下之窮人,

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餓殍。」


他所在的年代

使他看到斷壁殘垣,妻離子散

橫屍遍野,生靈塗炭之時

這位手持畫筆的窮苦書生

如杜甫一般無計可施

唯有將一腔同情寄予寫實的作品之中

記錄下自己眼中所見的這一切


這樣的一個人

他的畫如杜甫的詩一般

反映了一個時代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

又傾注了自己無限的悲天憫人之感懷

蔣先生畫杜甫

實則也是在畫自己愁眉緊皺的一生

這才是他筆下的杜甫畫像

讓大家一看就覺得有

「這就是杜甫」之感的最主要原因吧。


蔣兆和 《爸爸永不回來了》1945年作



資料來源:

局部《人民的勝利》

「杜甫很忙」原作者蔣兆和:一個四川人照著自己的樣子畫了杜甫像

蔣兆和丨爸爸永不回來了


相關焦點

  • 她是民國才女、著名作家,幾十年背負漢奸罵名,蹲了十年監獄
    這一身份使她多年來一直背負著漢奸的罵名,經歷了10年的牢獄之災,這個人就是關露。 關露,一個偉大的女性,一個被歷史塵封的名字。在關露身上,才女、漢奸、特工三個身份糾纏了她一生。由於她的特殊身份,終身未嫁。 關露,1907年出生在山西一個破落的知識分子家庭,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她9歲喪父,16歲喪母。
  • 英雄不應被遺忘,好劇不應被埋沒,這部抗戰劇不應如此冷門
    耿殿君及其弟耿殿臣等十三省用生疏的黑話立下了共產黨人的誓言,開始以土匪的方式去完成反滿抗日的艱巨任務,&34但沒人為他們立碑,沒人追認他們為烈士,甚至還背上了土匪漢奸的罵名。劇中的演員表演都很出色,劇情充滿著戰爭槍炮戲,演員們持槍、騎馬、戰鬥動作都做到了準確老道,宏大的鏡頭和細節的刻畫並重,節奏和動情點俱佳,更讓我們感動的還是劇中的這些英雄們,他們背負罵名卻有沖天豪氣
  • 英雄不應被遺忘,好劇不應被埋沒,這部抗戰劇不應如此冷門!
    該劇是上海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戰電視劇,由雷獻禾執導,趙恆煊、趙子惠、遲帥、葉靜等主演,於2008年12月28日在鄭州綜合頻道播出。主要講述了1937年初,抗聯決定秘密派遣以三軍十二團團長耿殿君為首的十三名抗日精英,潛伏到關東軍的心臟地帶哈爾濱周邊執行特殊任務。
  • 抗戰勝利後漢奸槍決上色老照片:醜態百出,圖2女子表情大快人心
    一時間,中華大地上出現了一批批帶著"膏藥旗"的漢奸走狗,他們為虎作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抗戰勝利後,這些漢奸失去了日軍的庇護,迎接他們的就是中國人民的審判。照片中是抗戰勝利後山西地區槍決漢奸的現場,從畫面中能夠看出當時漢奸的恐懼。1945年10月,大漢奸文畫君被捕現場,畫面右側幾個女子看到漢奸被逮捕露出笑容。抗戰期間,文畫君任偽蒙疆自治政府偽司法部部長,賣國投敵。
  • 他是《偽裝者》明樓原型,一人身兼5重身份,卻背負罵名27年
    雖然這位特工對我國貢獻巨大,可他後來卻背負了27年的罵名。那麼,這位特工到底是誰?他又為什麼會背負罵名呢?正文這位特工就是袁殊,他出生於1911年。後來,在父親友人的幫助下,袁殊也來到了上海立達學園學習,在此期間,袁殊加入到了「黑色青年」團體,其團體主張的就是建立一個無政府狀態的國家。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1925年時,年僅十四歲的袁殊也參與到了罷課大遊行中,當時,中國社會中的許多青年都希望能通過遊行的方式爭取到更多的權益。
  • 杜甫很忙?他在忙什麼呢?
    杜甫很忙公元762年,大唐寶應元年,這一年死了兩個皇帝一個大詩人,李白的去世讓杜甫傷心欲絕。勉強熬到了公元763年,這一年李懷仙殺了史朝義,安史之亂終於算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杜甫聽到消息後,心中大喜,就又想回京城,後來又想去吳楚之地,還沒走了多遠,聽說房琯去世,杜甫又一次熱淚盈眶,老朋友們一個個都走了,只能對房琯進行遙祭,然後再次啟程,還沒有走多遠,得到家裡捎來的書信,信中說女兒病重,杜甫只好又返回草堂,冬天女兒病好了,他卻又要出遊,這一年的杜子美已經是五十二歲的老人了,體弱多病
  • 《偽裝者》靳東原型:現實中的明樓,有五重身份,卻背負罵名27年
    袁殊一生的充滿了神秘與危險,有人評價他為漢奸、民族的敗類,而現代很多學者經過研究認為,袁殊這些特殊身份是為了更好的為地下黨工作。地下黨的情報系統,也在袁殊不斷的努力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用情報。在收集情報的同時,袁殊還積極的尋找資金和武器,袁殊曾暗地把巖公關的財產轉到自己名下,還將房產進行變賣換得了3箱黃金並連同情報一起送到了組織。
  • 1951年湖北處決一漢奸,大人物出手救下,28年後才曝光身份
    在進步人士影響下,他很早就加入了黨組織。彼時,陳獨秀等人和國民黨關係曖昧。上層並未有明確的指示。可黃標早有判斷,他堅決痛擊敵人。之後,湖北軍閥將他視為眼中釘。一場圍剿活動也隨之展開。革命起義黃標畢竟是個體。他手下的農民不過千餘人。在對抗軍閥過程中,許多人都犧牲了。失敗之後,拉著隊伍,他向江西蘇區奔來。
  • 杜甫很忙,杜甫等你在懂他的年紀|海燕·兒童文學
    杜甫等你在懂他的年紀文/潘娜文章來源:《海燕•兒童文學》2020年第2期杜甫很忙。有一段時間,在中學課本上,杜甫很忙。——杜甫《百憂集行》十五歲的年紀,下河摸魚,上樹打棗摘梨,還能寫成文採飛揚的日記,生活當真有趣,個性也極其歡脫,和我們的十幾歲相比,人家的一整顆童心似乎更飛揚更快活。京郊不夠耍,再去江南玩三年。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 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
  • 「杜甫很忙」:那些被段子毀掉的歷史人物!
    原本是正經嚴肅的杜甫在熊孩子的筆下變成了「杜甫很忙」系列插畫>在這幅系列插畫中杜甫先後變身麥當勞叔叔,超級瑪麗旗木卡卡西杜甫以及21世紀中年大叔:有人將「杜甫很忙」系列插畫稱之為「杜甫的一天」杜甫的一天相當於普通人的十年變身各個行業的達人
  • 豪門闊太黃聖依背負10年小三罵名,背後原因讓人心生敬佩
    在接受解約採訪時,黃聖依兩行淚下,這對於一個剛剛出道不久的小女生來說真是悲從中來。還好當時的楊子幫助了她,在他的支持下讓她順利和周星馳的公司解約,之後又籤到揚子公司旗下,出演了《天仙配》,當時也是獲得了不錯的收視。
  • 「杜甫很忙」「買橘子」...有哪些歷史人物是被段子毀掉的?
    這些年來,「杜甫很忙」等有關歷史人物的段子在網絡上爆火起來,不僅被網友製作成了各種表情包,還成為了網際網路流行用語。除了杜甫之外,還有很多歷史人物,生於亂世,「毀於」段子。 1 「杜甫很忙」有人說,在學生時代愛學習的孩子在課本上記筆記有才華的孩子在課本上塗鴉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杜甫就被一群有才的熊孩子惡搞原本是正經嚴肅的杜甫
  • 漢奸李士群,遭日軍下毒,染上鼠疫,牽連家屬,生活落魄
    李士群作為一個「有名」的漢奸,名列前十。但是要說名氣確實也不如漢奸周佛海、汪精衛等人來得響。不過他吃裡扒外的事為中國抗戰帶來的災難可不亞於這幾個人。看過抗日作戰片的肯定知道76號—民國時期上海有名的特務機構,但你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機構就是李士群和其妻葉吉卿成立的漢奸窟。
  • 「杜甫很忙」「買橘子」...…有哪些歷史人物是被段子毀掉的?
    這些年來,「杜甫很忙」等有關歷史人物的段子在網絡上爆火起來,不僅被網友製作成了各種表情包,還成為了網際網路流行用語。除了杜甫之外,還有很多歷史人物,生於亂世,「毀於」段子。「杜甫很忙」有人說,在學生時代愛學習的孩子在課本上記筆記有才華的孩子在課本上塗鴉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杜甫就被一群有才的熊孩子惡搞
  • 抗戰劇《箭在弦上》熱播 陳龍成「史上最慘漢奸」
    抗戰劇《箭在弦上》熱播 陳龍成「史上最慘漢奸」   中新網4月9日電 抗戰大戲《箭在弦上》近日在貴州、河南、四川等衛視黃金檔掀起收視高潮,扣人心弦的劇情和緊張刺激的場面令收視率持續飆升。
  • 建國後處決漢奸,執行時中央來電:槍下留人,後他成著名抗戰英雄
    時間一到,只聽監斬官一聲令人,槍聲依次響起,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輛吉普車飛馳而來,車上一名工作人員高呼:「槍下留人!」槍聲停止,隨後,工作人員跳下車,向監斬官出示了一份上級來的加急電報,電文內容為「速送黃標同志回省」,那個身背「大漢奸」招牌的男子被火速帶走,一路絕塵而去。
  • 林青霞:痴戀秦漢20年,背負一生罵名,情斷一張飛機票
    於林青霞來說,恰是「一見秦漢誤終身」。  林青霞成了眾矢之的的「小三」,聲譽一落千丈,為此背負了一生罵名。  重壓之下,林青霞遠走國外,選擇了逃避。    哭著回到香港的林青霞,看到閨蜜施南生,兩個人抱在一起默默流淚。
  • 林青霞:痴戀秦漢20年,背負一生罵名,情斷一張飛機票
    他曾經是無數少女的夢中情人,美貌傾城的林青霞也沒有例外。林青霞成了眾矢之的的「小三」,聲譽一落千丈,為此背負了一生罵名。重壓之下,林青霞遠走國外,選擇了逃避。頓時,林青霞心如死灰,下了分手的決心。哭著回到香港的林青霞,看到閨蜜施南生,兩個人抱在一起默默流淚。
  • 從熱血青年到賣國漢奸
    當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時候,他與李濟深攜手北上,從閻錫山手裡要來10萬顆手榴彈,送給十九路軍,鼓勵他們抗戰到底。然而,一年後發生的長城抗戰卻徹底改變了陳公博對中日戰局的判斷,促使他逐漸走向「和平主義」。1933年3月,中國軍隊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日軍出動飛機對中國守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多次發動進攻。
  • 蓄鬚明志,鬻畫謀生,梅蘭芳畫作落款「佛弟子」
    在抗戰期間,梅蘭芳在上海創排抗戰大戲;為了不做亡國奴退避香港;為了不做日寇的文化漢奸蓄鬚明志。在抗戰期間,梅蘭芳先生雖然沒有直接參加與日寇面對面的戰鬥,但他的所作所為仍能使他流芳百世。"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使梅蘭芳意識到,他已經和所有中國人一起無可選擇地站在了國家民族存亡的十字路口。日本侵略者的猖狂野心和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都使他預感到,繼東三省後,華北大平原也將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