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為何能吸引各路名人參與? 熱點

2021-02-22 南都周刊

「冰桶挑戰」火了,雷軍、周鴻禕、劉作虎、馬化騰、郭臺銘、李彥宏、劉德華、姬十三等名人通通捲入這場挑戰中。為什麼「冰桶挑戰」會這麼火?

來源_知乎 文_李淼

加拿大冰球運動員Paul Bissonnette接受冰桶挑戰。

1.為什麼要用冰桶的形式?而不是義賣,或者是從樓上跳下來?

我最開始要說明的是,冰桶的形式為什麼能夠被大家所接受,並且樂於參與其中並且傳播?

首先,募捐選用「冰桶挑戰」這一形式,儘管看起來相當隨機偶然,甚至是有些「博出位」,但事實上這一行為成功的背後是有相當明確的理論支持的。而這一理論,在行為學中我們叫做Commitment Principle(承諾原理),由Robert Cialdini提出並進行了相當有力的論述。有興趣的知友可以參考《Influence》這本書。

承諾的力量是強大的。從客觀角度說,它的作用是讓參與者產生心理認知失衡: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被影響,之後變成這一行為的承諾者,直至變為支持者來參與其中。而承諾理論就是在解釋這一切如何發生,那些名人(甚至包括你)為什麼會從最開始覺得「這些二貨」,到變為「這好像很酷」,最終自己躍躍欲試。

簡單解釋下:

第一,承諾理論要求:你要參加的活動具有一定的犧牲性質,要麼是身體受到刺激,或者需要親力親為付出勞動等等。但是單純的金錢貢獻被認為是比較弱的「犧牲」,因為簡單付錢的過程不足以讓人產生「犧牲感」。冰桶澆身是一種相對來說有些麻煩的痛苦,尤其是對西裝革履的人來說。。

而諸如「斷臂」,「終生不娶」,「獻出生命」這些相當大的「犧牲」,雖然也時時在被承諾理論所應用,但因為牽扯到個人的犧牲程度過於巨大,反而會讓潛在參與者望而卻步,所以在募捐的場合是顯然不適用的。

第二,承諾理論需要將這一犧牲公開傳播。沒有公開傳播效果和渠道的犧牲是沒有意義的:你做出的犧牲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因此無論是甘地的絕食,還是我們看到的冰桶,都需要一個廣泛且有效的傳播途徑。感謝Youtube。

而當你的犧牲被傳播開時,一方面人們將看到你潑了一身冰水之外,事實上另一方面,對於你自己內心的「化學反應」才是最重要的:人總會為自己的行為在內心中做出合理化的解釋,尤其當你是個公眾人物,你在內心中的獨白絕不會是「我這是在幹啥啊」,而是「你們看到了我的勇氣和愛心了吧」。這就是行為理論中的一致性。

第三,承諾理論最重要的一條是,做任何的犧牲以及公開化的舉動,都需要你主動完成。而在冰桶募捐這一事件中,每個人都有選擇:要麼澆冰桶,要麼捐錢(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逃離社交網絡,充耳不聞批評和譏笑)。所以儘管你是「被點名」,但也不是別人過來給你迎頭一潑,而是你要獨立完成。走到這步,可以說參與者的心理已經被妥妥地搞定了:「我承諾我參加,而且我也確實其力親為。大家都看見了,所以我必須對這一行為做出合理解釋,並且讓每個人都覺得我很NB。」

到這裡,我想我應該是合理地解釋了活動方為什麼選擇了冰桶,而且每個參與者都對此產生了認同。

2.冰桶是形式還是表演?

這裡我不想扯太多跟傳媒相關的東西,而是要引出第二個管理學理論: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組織支持感),簡稱POS。POS的作用是使組織參與者在心理上產生對組織的信賴以及歸屬感,進而增加組織的凝聚力和效率,同時使參與者易於尋求心理平衡。這一理論在冰桶募捐的過程中,實現了參與者主動轉化潛在參與者的過程。

首先來看看構成POS的三大要素:公平感,來自上級/前輩的支持感,以及組織對成員的認可。公平感是指參與者之間,以及參與者與潛在參與者之間的心理公平感:任何參與冰桶募捐的人, 所「遭遇」到的成本都是相同的:冰桶澆身。而這一成本並不會因為你是普通人,籃球明星,企業高管還是說相聲的(對不起這裡是黑)就會有所區別。所以任何人參與到冰桶募捐中都是平等的,而這樣就不會讓這一募捐行為變成「炫富」或者「博出位」——自然也不會讓早期參與者感覺到自己被後來的鋒芒所掩蓋。

當然,我一點也不懷疑後期參與者發起「非官方」冰桶挑戰者們「微創新」出「三桶冰水澆身」,「辣椒水澆身」或者「跳冰泳池」。回到出發點來看,上述行為如果沒有可簡單複製的傳播性,將會把慈善活動變為個人的眼球宣傳,這很LOW,真的。

其次,來自前輩和上級的支持感,所解決的是「破冰」以及「融入集體」的問題。冰桶募捐的環節中,有一條是「成功參與者要提名下一個參與者」。我們可以清晰地注意到,早期參與者之所以大部分指名的是「與自己地位幾乎相符」的人,其實也是一個技巧:當你指名的是你的朋友/夥伴/對手,並且影響力與你相當的話,那麼除了能夠保證這一活動不會過早地進入「大眾娛樂」之外,事實上也可以把你對於被指名者的「支持」傳達給對方。

「我都澆了,哥們兒該你了。」這樣來自自己朋友的一句話,可以解釋為善意的挑釁,但背後的支持感是不言而喻的。反過來看,如果我澆了自己之後指名「裡美尤利亞該你了」,恐怕人家不會理我。

最後一條,組織對成員的認可,其實是整個傳播行為成功的關鍵。儘管我沒查到具體的內容,但目前所有冰桶澆身行為其實都在簡單重複最開始的形式:參與者做好準備,blabla,澆,痛苦並欣喜的表情,blabla,指名,結束。而這一行為隨著被冰桶募捐的組織者上傳,便成為了組織對於參與者的認同與支持。

我沒看到「雞血澆身」被冰桶組織者上傳,除了組織者不支持以外,這種視頻也會有修煉神功之嫌。

所以對於「冰桶」,如果你理解為表演形式,那麼就會有「超出目前形式的表演」層出不窮。遵守這一規矩的目的在於獲得POS,使你的行為真正具有「參與募捐」的意義。

3.為什麼能夠引起名人大量參與?

我覺得看到這裡的朋友們應該已經心裡有一些答案了:1.對行為的承諾感 2.對募捐組織的支持感。但這裡我們還要說一個更為淺顯的原理: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組織認同),簡稱OI。

如果說POS的目標是從組織方面提供參與者的歸屬感,那麼OI的目標就在於使參與者自發地在組織中得到自我認同,並且產生對組織的認同。這兩者類似於一種握手協議,缺一不可。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看到,參與者的OI很強,但組織的POS卻不能使參與者達到預期,於是就會有「這家公司不認同我,我無法實現自身價值」的挫折感。而另一方面,當POS很強但參與者OI不高時,就會產生「這裡的文化跟我格格不入,我不該在這裡浪費青春」的危機感。

那麼在冰桶募捐中,參與者們是如何實現組織認同的呢?

組織認同與其他理論不同,它所強調的不是幾大要素,而是層次感:

第一,潛在參與者對組織及其他參與者的定義/分類(邁入門檻)

第二,對組織的價值觀以及組織目標的認可(產生認可)

第三,從對組織產生的附加感情以及歸屬感,過渡到積極發展組織(擴大組織)

那麼簡單來說,在冰桶募捐的這一過程中:首先潛在參與者可以看到他們所敬仰/尊重/信賴的朋友們都在參加,因此「邁入門檻」這一步對於大部分參與者是很簡單的。

這裡不得不說一句,歐巴馬同志在參與的過程中選擇捐錢而不是參與冰桶澆身,其實是基於他作為美國總統這一「不能帶有過強傾向性」的身份而作出的選擇(至少我如此理解)。他的參與無疑會帶來大量的曝光以及其他名流的潛在參與,但這也會影響他在醫療改革和醫療福利方面的政向甚至是外交形象。

其次,對於冰桶募捐這一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的認可,我相信大部分政治正確的人都不會對「ALS治療籌款以及呼籲社會關注」說不。而這一清晰明確的目標又不像「生來就為改變世界」或者「讓全世界充滿愛」這樣的口號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從務實的角度來說,這一組織的價值觀和目標是可以讓持激進和保守態度的人群都可以產生認可的。

第三,在冰桶活動的形式方面,由於加入了「點名」環節,其實是讓參與者在「參與完成心裡正爽呢」的階段,直接把完成感、激動的心情伴隨著「擴大組織」行為一起傳播出去。

所以當你完成了一次「冰桶挑戰」,事實上就迅速且短暫地,「一站式」完成了組織認同感的培訓。

對於冰桶募捐這樣一個較為鬆散並且發生極快的募捐組織來說,他們所追求的目的是儘快擴大影響範圍的同時,使已參與人員產生對募捐的強烈認同。這種認同感如果「來得快去得也快」,就會在後期使這一組織的資金來源岌岌可危。所以「冰桶」的形式,作為最開始的「擴大影響」手段,已經相當成功。後續的問題,則是如何「固化」下這些參與者,讓參與者們產生持續的認可和承諾,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如何實現持續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 。

扎克伯格。

C羅一桶冰水澆向了馬塞洛。

奧尼爾一杯水就想糊弄過去。

比爾蓋茨的複雜挑戰。

郭臺銘。

雷軍。

李彥宏身穿跳「小蘋果」時的T恤自澆。

美國男籃隊員集體接受冰桶挑戰。

相關焦點

  • 冰桶挑戰與慈善營銷:收到善款才是硬道理
    冰桶挑戰用意在讓公眾體驗到全身被「冰凍」的感覺,關注漸凍人群體,並為其募集善款。遊戲規則很簡單:參與者只需將一桶冰水從頭向下澆下,或者向美國ALS協會捐贈100美元。成功完成挑戰的人可以公開點名3個人參與挑戰,點名者要麼在24小時內應戰,要麼向美國ALS協會捐款100美元,以此繼續接力。
  • 冰桶挑戰「戰火」燒到中國 國內外名人齊冰水澆頭為漸凍人症籌款
    近期國外名人通過社交網絡玩起了新(sang)奇(xin)有(bing)趣(kuang)的「冰桶挑戰」接力,這是一項最早源於美國的公益活動。為了提高人們對「漸凍人症」的認識。「漸凍人病」即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霍金就是在21歲時患上了此類病症。
  • 同樣都是洋公益,紅鼻子能複製冰桶挑戰的成功嗎?
    暴走漫畫主導,聯合了包括51信用卡、鬥魚直播等多個品牌,以及眾多商界和演藝界的明星參與。這不由讓大叔想起了當年風靡微博的「冰桶挑戰」。這個來自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公益活動,又有暴走漫畫這樣的大IP,能夠複製冰桶實驗的成功嗎?大叔今天聊聊。 大叔先簡單介紹一下紅鼻子節。
  • 「冰桶挑戰」又一共同發起人病逝
    「冰桶挑戰」又一共同發起人病逝胡若愚同俗稱「漸凍症」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搏鬥7年後,「冰桶挑戰」募捐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因當地時間22日在美國紐約州去世,享年37歲。按照法新社和美聯社的說法,他不是最早開始「冰桶挑戰」的人,卻是造就這股網絡風潮的關鍵人物之一。「冰桶挑戰」要求參與者在24小時內兜頭澆下一桶冰水並上傳視頻,或者向提名者指定慈善機構捐出100美元,完成後可以提名三個人繼續「挑戰」。這一活動最初與「漸凍症」並無關聯。
  • 冰桶挑戰潑下的商業之道,大佬間不為人知的瓜葛與掛念
    這當然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但「冰桶挑戰」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可以「勾搭」的機會,一次約喝咖啡,一條微博@,或者一次共同挑戰冰水的經歷,可能就讓你的投資人、Boss、合作夥伴看到你身上吸引人的特質,打成一片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 「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奎恩因漸凍症去世
    據外媒報導,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協會稱,漸凍症患者、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 據外媒報導,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協會稱,漸凍症患者、「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奎恩是「冰桶挑戰」活動的聯合發起人,該活動為漸凍症的醫學研究籌集到了2.2億多美元。
  • 34歲「冰桶挑戰」聯合創始人病逝!曾是球員,與漸凍症抗爭8年
    2014年夏天,皮特及其家人的參與讓「冰桶挑戰」(the Ice Bucket Challenge)獲得病毒式的傳播,最終發展為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醫學慈善行動,為ALS募集善款約2.2億美元(近15.5億人民幣),因而與帕特·奎因(Pat Quinn)、安東尼·森納基亞(Anthony Senerchia)等人一道,被視為「冰桶挑戰」的聯合創始人。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觀察者網訊)在兩位「冰桶挑戰」重要發起人相繼離世後,該活動另一位聯合發起人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昨天也因漸凍症去世。 路透社23日報導稱,在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7年後,當地時間11月22日,「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奎恩去世,享年37歲。他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上述消息。
  • 冰桶挑戰針對的ALS是什麼?
    但是,直到1939年,美國家喻戶曉的棒球運動員盧·格裡克(Lou Gehrig)因為此病停賽,ALS才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因此在美國,ALS常常被稱作盧·格裡克氏症或者盧伽雷症。當比爾蓋茨接受為ALS募捐的冰桶挑戰時,他在視頻中也稱此病為「Lou Gehrig’s disease」。 在中文中,ALS有時俗稱為「漸凍人症」。
  • 還記得「冰桶挑戰」嗎?讓它火遍全球的倆人如今都走了
    在奎因和弗雷特斯的推動下,「冰桶挑戰」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從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到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球星C羅,科技圈、娛樂圈、體育圈、政界等各界名人紛紛參與活動,為「漸凍症」病人募捐。當年,還是房地產商的川普也拍了「冰桶挑戰」視頻。
  • 外媒: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環球網報導】據路透社23日報導,「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  報導稱,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他的支持者在臉書上說:「今天清晨,我們必須分享派屈克逝世(的消息),這是非常悲痛的。」
  • 【推薦閱讀】如何像傳播速度屌炸天的「冰桶挑戰」一樣用網際網路做口碑?
    只有歐巴馬為了終極目標——捐款做了表率,拒絕澆水乖乖捐錢。現在活動還在繼續傳播。公益活動一直都有,為什麼只有這次,根本停不下來?前幾天上午,雷軍在小米網總部面前實現冰水澆頭的挑戰,成為「冰桶挑戰」首位應戰者。中國冰桶挑戰大幕開啟。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當地時間2016年3月31日,美國紐約,「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中)出席活動。
  • 「冰桶挑戰」活動組織者之一,漸凍症患者奎恩去世
    根據路透社23日報導,此次「冰桶挑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 Patrick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報導說,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他的死訊。與漸凍症的抗爭促使奎恩發起了「冰桶挑戰」募捐活動。報告中提到,奎恩是在紐約的揚克斯長大的,他的臉書頁面顯示,他是「冰桶挑戰」活動的共同發起人,該活動籌集了超過2億2千萬美元用於漸凍症醫學研究。據奎恩的臉書主頁稱,他於2013年3月8日被確診為漸凍症。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因去世 世界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有多...
    &nbsp&nbsp&nbsp&nbsp6年前,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活動在社交網絡上掀起熱潮,全球超過1700萬人參與了這項挑戰,他們發布了自己往頭上倒冰桶的視頻和照片,以提高人們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關注。
  • 「冰桶挑戰」誰更厲害?
    這個「冰桶」由冰製成,工作人員頭天將自來水裝入桶中,再放進凍庫進行冰凍,然後運到水上樂園裝進專用「大冰桶」裡供遊客乘水潑水,起到降溫降暑作用。隨著溫度的升高,冰制「冰桶」最終化成冰水融入「大冰桶」裡,遊客們紛紛跳進「大冰桶」裡挑戰冰水,接受挑戰,享受清涼。
  • 聲音|「漸凍人」:擔心「冰桶挑戰」只是「杯水車薪」
    來自美國的「冰桶挑戰」已經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獲得了接近40億次的閱讀量,一大波「大V」爭相舉起冰桶,呼籲關注「ALS」(俗稱漸凍人),並捐款給中國的罕見病救助組織「瓷娃娃關愛中心」。「幫助ALS的捐款為何捐給瓷娃娃?」
  • 【視頻】安志傑完成"ALS冰桶挑戰", 為慈善效力
    從美國發起的公益活動「冰桶挑戰」近日開始風靡中國,演藝、體育、金融等各界明星名人紛紛加入挑戰,大熱天接力淋冰水根本停不下來。
  • 郝龍斌接受「冰桶挑戰」 點名盧貝松、胡志強
    被連勝文點名要接受冰桶挑戰的臺北市長郝龍斌,身穿牛仔褲、POLO衫及夾腳拖,於昨日晚間10時34分在臺北市民廣場完成挑戰。臺北市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北市長郝龍斌於昨日晚間10時34分在臺北市民廣場完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