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首架國產直升機:直5最初命名為「旋風25」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揭秘首架國產直升機:直5最初命名為「旋風25」

1966年3月,周恩來總理乘直5直升機到邢臺地震災區慰問災民。

  旋風25直升機是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直升機(後改稱直5),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直5飛機是多用途的直升機,可用於空降、運輸、救護、地質勘探、護林防火和邊境巡邏等。

  1958年,哈爾濱飛機廠按照蘇聯提供的米-4直升機圖紙資料和樣機開始仿製工作。設計人員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繪製出25000多張圖紙。

  1958年正值「大躍進」,為使直升機早日上天,工廠採用邊發圖邊試製的交叉作業法,仿製工作進展很快。當年12月14日,中國製造的第一架直5直升機首飛成功。

  與固定翼飛機相比,直升機技術比較特殊。旋翼是直升機的要害部件。蘇聯技術資料規定旋翼的槳葉是木製的,材料選用十分苛刻。為尋找性能相當的國產木材,哈爾濱飛機廠在林業部林業科學院的協助下做了大量工作。在挑選木材的過程中,四川省林業廳犧牲了3位同志。

  血的代價激勵科技人員要改革創新。他們決心用金屬材料代替木質槳葉。1963年5月,研製金屬旋翼的工作在哈爾濱飛機廠正式鋪開。總工程師胡錫川組織技術人員,在有關廠所協助下,逐一解決了大梁機械加工、鋁蜂窩結構的製造與裝配等技術問題,自行設計製造了84套裝配夾具和直徑1.7米、長11米的大型熱壓罐等專用設備,建立了航空工業第一條金屬蜂窩塊生產線。1966年6月22日,金屬旋翼裝機試飛。試飛表明:金屬旋旋翼的性能全面優於木質旋翼。此後,木質旋翼完全為金屬旋翼所取代。

  直5陸續生產出基本型、客機型、農林型、救生型、航測型。這些直升機,在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的許多領域大顯身手。在東北珍寶島、西南邊境和西沙群島的反擊戰中,直5很好地承擔了軍用運輸任務;在河南和內蒙古草原失火、邢臺和唐山地震時,直5參加了搶險救災。此外,在海洋生物考察和第—顆原子彈爆炸試驗中,也都出現了直5的身影。

  周總理對直升機事業發展寄予了深切的關懷。他對發展國產直升機做過許多具體而明確的指示,曾先後7次乘坐直5在國內視察、慰問災區,給從事直升機事業的廣大職工很大的激勵和鼓舞。(航史辦供稿)

相關焦點

  • 從仿製到改進,國產第一架直升機直-5到底有何意義?
    # 寫在前面上世紀初,西方的發明家們就開始對旋翼類飛行器的探索,多種構型的直升機、旋翼機雖然沒有實際應用價值,但都實現了「離地升空」這一目標,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伊戈爾·西科斯基首架真正能夠投入實際應用的直升機VS-300試飛成功,標誌著直升機這一航空界的新星冉冉升起。
  • 大型高原運輸直升機直8G,國產版「支奴幹」
    用最簡潔的一句話介紹直8G:最大載荷可達5噸,是為我國·高原地區量身定做的直升機。直8G的出現是因為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地區(青藏高原),長期以來缺乏可部署在青藏高原的直升機。進入21世紀後由於國外各種技術封鎖,我國也開始逐漸著手研製自己的高原高性能直升機,避免被別人「卡喉嚨」。直-8G基於直-8直升機,針對高空飛行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和改進。特別是為了保證足夠的升力和續航力,直升機配備了3臺pt-6渦軸發動機。
  • 40年前師承法國,國產第一款現代化直升機,過氣網紅哈爾濱直-9
    其中直-8直升機發展自法國SA321直升機(「超黃蜂」直升機),這是一款13噸級多用途直升機,直-9直升機發展自法國AS365直升機(海豚直升機),這是一款5噸級的通用直升機。可以說我國航空工業在研製生產新一代直升機過程中,得到了法國方面的全力技術支持。
  • 直-20:10噸級反潛直升機,即將成海軍航空反潛主力
    前段時間,央視報導了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技術先鋒獎得主,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的先進事跡,揭秘了直-20研製過程中,核心的旋翼防除冰技術。 現在,直-20直升機已經飛上了青藏高原,成為我軍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部隊對直-20直升機的出色表現非常滿意。
  • 直11迷你武裝直升機露面,20年5款,陸軍武裝直升機自由?
    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款新型武裝直升機,讓很多人眼前一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這一款基於直11輕型民用直升機改裝而成的武裝型號,機身側面可以看出代號是Z11WB,含義是直-11B直升機的武裝改型,這一款武裝直升機特別之處在於,相比於2噸的小身板,攻擊力卻很強。
  • 中國軍用直升機直8、直9、直10、直19、直20有何區別?
    眾所周知,直升機是現代戰爭一大主角,武裝直升機配置特種兵的場景在電影《黑鷹墜落》給國人印象極其深刻,相信很多人對美國武裝直升機都有點酸酸的感覺 ,但是雖然中國國產直升機沒有美軍那麼普及,但國產直升機水平也不差。
  • 從直-20F回顧我國反潛直升機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反潛直升機探索,是從第一型直-5開始的,50年代開始引進和仿製蘇聯米-4,這型直升機總產量達500架,算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平臺,60年代,一架改裝直-5成為我國第一代吊放式352型聲吶的試驗平臺,該聲吶1976年定型,技術水平相當於美國AN/AQS-4型聲吶,但直-5的活塞式發動機功率小,油耗高,噪音大,整體上也不符合上艦需要,被參試部隊官兵戲稱「海上拖沓機」。
  • 首架UH-60V黑鷹直升機交付美國陸軍開始服役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簡氏防務報導,10月9日,美國陸軍宣布,首架由UH-60黑鷹直升機改裝升級的UH-60V投入使用。並在德克薩斯州的科珀斯克裡斯蒂陸軍倉庫(CCAD)舉行了發布儀式。UH-60V數字駕駛艙與美國陸軍最新的UH-60m黑鷹直升機提供了近乎相同的人機界面。UH-60M與UH-60V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具有較厚的弦動葉片,而後者保留了其前身UH-60A稍薄的葉片。它使美國陸軍的黑鷹與未來機載能力環境開放體系結構標準保持一致,該標準支持現成硬體和軟體的集成,因此能夠在選擇平臺升級時快速插入能力。
  • 國際大牌直升機如何定義?國產直-10可否晉級?
    一眨眼,直-10批量服役已6年有餘,而作為中國第一款攻擊直升機,直-10其實也背負著太多的不容易。不少人覺得直-10在綜合性能上,根本無法與國際大牌直升機相比,只是一款初出茅廬的國產基礎直升機而已,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 抗戰閱兵兵器譜|旋翼鐵拳的傳承:揭秘閱兵三型武裝直升機
    最初的直-9採用法國提供的零部件組裝,從1983年開始共生產50架,隨後開始以國產零件和法國零件混合生產,至1990年左右,200架直-9生產完畢並被瓜分一空。於是1980年時認為國內只需要200架直升機的想法立刻被證明嚴重估計不足。於是1988年起中國就開始直-9國產化工作,到1992年,國產型直-9A的國產化率達到了72%。
  • 直-9首飛29年「波瀾壯闊」!解放軍全能直升機還在升級突進
    圖片說明:直9A-100號機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有了直-9直升機的引進、試製、國產化及多種改型,使我國航空人初步掌握了同時代先進直升機的設計和製造技術
  • 中國採購米-171,是因為國產直升機不行?直20訂單積壓嚴重
    目前來看,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主要依賴我國生產的直-8L、直-20、直-9數款通用直升機來運輸空中突擊步兵。 直-20通用直升機的產量嚴重不足,更何況海軍對這款直升機也有較大的需求,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五年之後。在這種情況下,我軍通用直升機生產線其實已經面臨十分嚴重的訂單積壓問題,在短時間難以增加國產直升機產量的情況下,便只好選擇從國外進口產品替代,引進這款直升機也算是江湖救急。更何況,我軍早在二十一世紀初便從俄羅斯進口了超過300架米-171通用直升機,也算是這款直升機的老客戶。
  • 韓武直爆最新試驗照,與直9驚人相似,飛彈拖出的光纖線清晰可見
    近日韓國國防採購計劃管理局(DAPA)發布報告,稱韓國國產輕型武裝直升機(LAH)已通過初步作戰測試,LAH項目從研製階段開始向試生產階段過渡。同時該機構還發布了幾張LAH 001號原型機發射「天劍」反坦克飛彈的照片,飛彈拖出的光纖導線清晰可見。
  • 俄軍接收米-28NM「超級暗夜獵手」武裝直升機
    同時,米-28NM被要求以國產零部件代替外國產品。2011年7月29日,首架米-28NM原型機下線。直至2016年10月前,該機一直進行各項試飛工作,並在敘利亞進行戰鬥測試。2019年6月27日,俄軍方再次籤訂合同,在2027年底前接收98架米-28NM。至此,該機正式投入量產。
  • 武器庫:俄軍接收米-28NM「超級暗夜獵手」武裝直升機
    同時,米-28NM被要求以國產零部件代替外國產品。2011年7月29日,首架米-28NM原型機下線。直至2016年10月前,該機一直進行各項試飛工作,並在敘利亞進行戰鬥測試。2019年6月27日,俄軍方再次籤訂合同,在2027年底前接收98架米-28NM。至此,該機正式投入量產。
  • 這一億美元花的值,40年前買來該直升機,讓我國仿製多款主力機型
    眾所周知,作為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為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的直升機,武裝直升機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在直升機家族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縱觀我國武裝直升機發展歷程會發現這一切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於1975年法方開始交付「超黃蜂」,至70年代末中國共購進14架「超黃蜂」多用途直升機,全部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隨後,我國開始在法國「超黃蜂」的基礎上仿製直-8,於1985年12月11日首次試飛,目前直-8已經衍生了多種改型,裝備在中國空軍、海軍和民用航空部門。
  • 韓國這款看著眼熟的武直想賣給印度,但哪怕用直19來比都是欺負它
    韓國輕型武裝直升機(LAH)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在12月11日的聲明中宣布,輕型武裝直升機項目已經啟動了5年零6個月,DAPA的評估為這款直升機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研發工作將於2022年末完成。從2023年起,韓國陸軍將採購210架LAH。KAI稱,該直升機還有望出口,而印度則是潛在的客戶。
  • 直-20反潛直升機亮相,安裝大型對海搜索雷達,提高了探測能力
    直-20配備兩臺先進國產渦軸發動機,應用旋翼防冰除冰技術,是首款採用電傳作業系統的直升機,電傳飛控比機械飛控更靈活,降低飛行員操縱負荷,響應速度快,增強機動性,代表未來直升機發展的重要方向。直-20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和便捷的任務拓展能力,能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兵力投送,機降作戰和支援保障等工作。
  • 國網通航成功接收了首架重型雙發空中巴士H215直升機
    打開APP 國網通航成功接收了首架重型雙發空中巴士H215直升機 發表於 2019-04-24 16:31:45 中國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 這些直升機之「最」,你知道幾個?
    Fw-61V1(機身號D-EBVU)1936年6月26日,福克公司的資深試飛員艾瓦德·洛夫斯駕駛著FW-61的首架原型機V1開始了第一次試飛,試飛時間據福克博士記載為45秒,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試飛成功的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