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1%的靈感,99%的汗水?」
如果你從小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那麼你具備藍色性格的特點。藍色性格長於專注,善於執行。他們受完美主義的驅動,將會試圖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最好。藍色性格身上有種一根筋堅持到底的精神,信奉愚公移山、滴水穿石類似的價值觀。
「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
如果你毫不懷疑這句話,那麼你可能具備黃色性格的特點。
黃色性格把"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奉為經典。黃色以結果為導向,認為「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再多努力也白費。」黃色性格認為,努力重要,但1%的靈感決定了努力的方向。
小貼士:如果你是紅色、綠色或是其他顏色性格也別著急。 性格沒有好壞,紅藍黃綠各自有相應的優勢;個性可以修煉,你還可以將別的性格優勢學到自己身上。
來源:果殼網
封面圖片來源:照片中國
話說,愛迪生同學語錄中有一句經典,在中國婦孺皆知,連小朋友都聽過,那就是「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多少老師把它用來教導我們要學會笨鳥先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你長大了,突然有天別人告訴你,這個名言後面還有一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我的神哪!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徹底崩塌。
——等一下!如果你小學的時候聽老師說了前半句就不假思索地信了,如今聽了後半句又不假思索地信了,那豈不都白活了?
於是我們來搜一搜。
美國的發明家,真的說了啥不可能中文世界有英文世界沒有,所以我們必須查英文。
前一句的英文原文的:「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在英文的維基語錄裡有這樣的記錄:http://en.wikiquote.org/wiki/Thomas_Edison
Spoken statement (c. 1903); published in Harper's Monthly (September 1932)1903年所說的一句話,發表在1932年9月美國的哈潑月刊(Harper's Monthly)上。
還有幾個版本:
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我沒有一項發明是碰巧得來的。當看到了一個值得人們投入精力、物力的社會需求有待滿足後,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實驗,直到它化為現實。這得最終得歸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這個版本的前半句一樣,後面多的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過是一個經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聰明人而已」。也沒有說「靈感更重要」。在英文網絡裡,我無法找到「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後面那一句。
綜合上面這些資料,我認為,愛迪生三番五次的強調自己「一次次地做實驗」,不太可能會說「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句話。
也許,你應該找認識的美國人刨根問底,看他們是不是知道有這樣一句名人名言。
好奇的朋友們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調查,發現:愛迪生同志確實沒有提到過「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句警世名言。也許在中文世界聽慣不怪,但愛迪生絕對沒有用母語提到過。
網友調查了這句話是怎麼多出來的,摘抄如下:
那麼在中文網頁裡,所謂的後半句究竟從哪裡傳出來的呢?我對此也利用Google做了簡單的搜索調查,雖然不確定是最準確的結果:
通過查找,目前我找到的最早的來源是2005年5月15日一篇發在天涯上的文章《中國教材為什麼要篡改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名言》當然作者已經標明了是轉載,但是原文地址無法找到。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推測我國教育工作者此舉的原因是:
「我想可能與中國的教育制度精神有關。中國的教育一向是「學海無涯苦做舟」「題海戰術」「一切行動聽指揮」,這種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製造「整齊劃一」的「聽話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認靈感...」
我只能猜測,這後半句語句,來自於對天朝教育體系的抱怨。
發洩情緒有一定幫助,不過將把人推向莫名其妙的方向。如果不滿意,變化是唯一途徑。這就需要提出癥結的關鍵在哪裡。
現在,還感受不到在這位科學家被多出來的後半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中,除了我們在發洩被壓抑的情緒之外,還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