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雅億在醫學界發現了一位情感大師。本文資料來自於《中國新聞周刊》,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
張文宏最近談新冠病毒說:「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覺得它是非常妖。」
這話,一語道破百分之九十,中國老百姓的感情苦惱啊!男人覺得女人妖,女人覺得婆婆妖,年輕人覺得上司脾氣妖,大家覺得病毒妖……張文宏一語道破: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覺得它是非常妖。
1. 原文出處:2月28日,上海華山醫院,中新社、《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專訪
問:很多人說這次的新冠病毒「比較妖」,關於潛伏期長短、傳播力大小、傳播途徑的確認等有很多說法,還存在潛伏期能傳播、愈後復陽等現象,到目前為止,三個多月了解一種新的傳染病是不是時間太短?
張文宏:很多人現在都喜歡用「非常妖」這個詞來描述新冠病毒。你們很長一段時間希望能夠採訪我,我其實一直躲在一個地方,就是上海的治療救治點。
我躲在那裡幹什麼呢?就是看上海的300多個病人,每天都要查房。今天這裡採訪結束以後,我馬上得趕過去。我們一直在看這個病,一直在摸索新冠病毒的脾氣,脾氣搞清楚了以後,你就不會覺得它是非常妖的一個病毒。事實上它就是冠狀病毒家族的一個病毒,只不過脾氣跟別的冠狀病毒略有不同。
我們預測到了開始,卻沒有預測到結果。一開始以為中國控制住,世界會沒事,現在發現中國控制住了,世界出事了。
現在全世界第一次出現全球新增的病例超過中國新增的病例,所以這就告訴我們,在全球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我們也非常擔心,現在中國控制了,世界出現了蔓延,這是非常令人憂慮的一件事情。開始以為2到4個月控制住,這個事情就結束了,世界會因此變得美好,但現在看起來情況不是這樣,後面留給中國和世界許多問題,都需要回答,還有很多工作是非常艱苦的。
2. 回歸情感。張文宏洞悉人心,他搞懂了很多的病毒規律,也搞懂廣大觀眾的痛點與癢點
張文宏天生網紅體質。一開口就吸引人。
他談論的明明是醫學領域啊,但是人們卻從他的話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可能沒生過大病,但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身邊的「非常妖」搞得痛苦不堪。
啥是「非常妖」?妖人妖事妖貨,讓你受欺負又叫不出痛來的人事物。
我舉個例子,他說過三個金句:
第一句:我也是一直被人欺負的。(作為一個外地鄉下人到上海體制內來打拼,白手起家,他應該受了不少欺負吧?)
第二句:你被人欺負慣了,你就知道欺負人的嘴臉是怎樣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紀小的、權力沒你大的人。
第三句:不讀書,就是人家怎麼欺負你,你怎麼欺負回去。但如果你書讀多了,你會選擇不再跟這些人有關係。
2月5日,他對新聞媒體說了以下這段話:從年底到現在的一線醫生,對疫情的風險性、傳播性、致病性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就把自己這樣暴露在這個疾病面前。他們都是了不起的醫生,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在2月22日的採訪中,他重提不能欺負人,他說:「我們在社會上,大家經常的一種感覺就是老是被人欺負。我也是一路被人欺負過來的,理解什麼叫被人欺負。
張文宏告訴我們面對「非常妖」的時候,該怎麼辦?不停往高處走,讀書長知識,修心養性情,苦練長本事,這是首要的。等你本事大了,有出息了,欺負人的人差你太遠,你就可以不睬它,這感覺真是爽。
聰明人,一定可以觸類旁通——情感世界絕大多數的痛苦,本質都是在吃啞巴虧。被甩了、被騙了、被拋棄了,被公婆歧視了,你又不能滿大街去說。
我們的痛苦,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被丈夫、婆婆、孩子欺負,本質都是我們不夠強大。就像抵抗力不行的時候,病毒就會狠狠欺負你一樣。張文宏告訴你:不讀書,就是人家怎麼欺負你,你怎麼欺負回去。但如果你書讀多了,你會選擇不再跟這些人有關係。
雅億不是說當你有本事的時候,你就可以離婚(不孝順公婆)。雅億的意思是說,當你自己書讀多了,心胸開闊又頗具資源的時候,你可以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地去對待生活中的「非常妖」。第一,聰慧的你已經知道對方作妖的規律與節奏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二,你有能力與資源去避開對方作妖,就像戴口罩與隔離一樣。
3 作妖者,最怕「界限」。界限感強的人,掌握主動權,學習去欣賞跟你不一樣的優秀者,可以專一而認真,但要永遠保持一種「我可以不跟你玩了」的能力
前兩天,張文宏的另一個採訪視頻又走紅了。採訪中他的手機響起來,是他母親的來電。
「媽媽給您打電話 您接一下吧」
然後張醫生收好手機 「懟」鏡頭:「採訪的時候 你們就想探討別人的隱私」
對此 張文宏醫生言簡意賅地表示:偏不接!
記者一個勁兒催他接聽。也許他把電話一接說上幾句漂亮話,妥妥讓媒體賺足流量也妥妥滿屏正能量。他偏偏不配合,「你們這些人就愛探討別人的隱私,偏不接,偏不接。」
無奈的記者繼續走自己的劇本:「那,你想你母親嗎?」
張文宏憋不住樂了,出口就是驚人之語:「對我們這樣一個理性的醫生,你們是這麼感性,感性得讓人受不了。我就想問問你,哪個正常人他不想念自己的母親。」
幸虧我不是記者,否則不知去哪兒找一個地洞鑽。
這是他的一個特點: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跟著記者的思路走。按理說,採訪醫生您為什麼從事某某領域研究時,期待得到的答案都是:「因為我熱愛啊,因為百姓需要啊」之類。
同樣的問題,張文宏三言兩語表達出自己的界限:「對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你講到感染科我給你多講一點。」
太樸實了,但是太出戲了。
張文宏在演示給我們什麼叫界限:我的私人領域,不管是我媽媽打電話還是我為什麼選擇自己的專業,我都不給你談,也不按你的劇本走。我只跟你談感染科,談病毒,請你尊重我。
作為情感寫作者,雅億不得不說,張文宏,I服了U,你的所作所為、所有的思維模式就是「中國家庭式漿糊思維」的剋星啊!你讓常識和人性回歸得如此個性鮮明,你讓有意和無意的騙子無處遁形,你逼著新聞人和其他專業人士回歸專業性,你逼著媚上欺下者回歸人性。
舉更令人叫絕的一個例子。最近很多人在貶損其他國家的防疫不如我們做得好。張文宏卻對新加坡大加讚賞,言語間,既有中國人的自信力,又有對優秀者發自內心的欣賞。原文如下:
問:您還提到一個「佛系管控」概念,我們應該如何在「強勢管控」和「佛系管控」間尋找平衡?
張文宏:很多人認為新加坡是佛系管控,什麼叫佛系管控?新加坡現在是橙色等級,其實它並沒有叫每個人都戴口罩,也沒有限制社區的活動,而且還告訴你,我現在就是這麼防控,防的住就防,防不住我們就把它當流感來處理,重的病人我給你治療,輕的病人你就居家隔離。大家看新加坡,感覺不是很積極,事實上新加坡可積極了,你如果從武功上面來講,上海現在的防控體系很好,我們是屬於什麼派門的,我們屬於少林派,非常乾淨有力,社區防護強大無比。新加坡屬於武當派的,你表面上看不出來,而且是非常佛系,但它內部是非常厲害的。
仔細去琢磨上面這段話,我覺得裡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獨立思考、處理感情問題的秘訣——首先,我們接納自己,肯定自己,要有自信力。其次,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同行、同類。再次,當別人與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我們要理性地去分析結果、取長補短。
雅億經常遇到抓狂的媳婦吐槽,我都問:「你婆婆有哪3個跟你完全不同的地方?」,媳婦可以談三天三夜。再問:「你婆婆有哪3個比你優秀的地方?」,媳婦憤怒取關。
同樣的問題,如果是第三方分別去問原配夫人與小三。通常情況是大多數的小三,早已理智地進行過分析、歸納、總結,知己知彼;而某些原配夫人卻憤怒取關。
當然,雅億的對比,有不恰當之處。但是我真是欣賞一位優秀醫生的辯證思維。這個思維,往往是在感情中受傷的人最缺乏的。
別人作妖,為什麼我們搞不定?或許用情太深,鬍子眉毛一把抓;或許思維走了極端系,覺得天下男人(女人、某國人)沒好東西;或許悲觀過度,以受害者自居……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說的就是這個。
智慧的人會怎麼做?會先去揣摩智者們怎麼思考、怎麼立界限、怎麼處理問題。Ta一定會找到平衡點——不管是兩性關係、婆媳關係、還是職場關係,有界限的人,才能掌握主動權。Ta永遠對真、善、美充滿期待,欣賞跟自己不一樣的優秀者,也可以容納不同的三觀。Ta可以很忠誠、很痴情,但保持著一種「我可以不跟你玩了」的能力。
我建議大家看一看原視頻與文章原文。不要當一篇醫學科普的採訪去看,而是當成給痴男怨女的情感指南書去看。張文宏傳遞的不僅是病毒研究,更是一種性感的思維方式與獨立人格的魅力。他不紅,說不過去啊,竊以為他做哪一個行業都會紅。
雅億的後臺經常有體制內讀者的吐槽。資歷老的同事與某領導如何作妖,欺負老實人。如果,職場年輕人可以像張文宏這樣去思考、去立界限、去發展自我、用專業知識去賺取一份體面的尊嚴與權威,那些欺負你的「非常妖」,又會再猖狂幾年呢?
再扯回咱們信仰的層面。病毒跟原罪,很類似。都是無形無狀,趁虛而入,而且人傳人、害死人。「非常妖」,會讓我想到整天令我們痛苦無處訴說的那些人、事、物,《馬太福音》裡,主耶穌統稱為「你們的仇敵」。
怎麼辦?
熬著,附上代價,先把對方的脾氣給搞清楚了。然後,你就不會完全按著Ta的套路與節奏走。你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線,含怒不到日落,心存恩慈與良善,感覺苦毒的根生在心底的時候就用「為仇敵祝福」一一拔出來。
實在做不到,可以求助。不要諱疾忌醫,靈命就會健康。
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以吞吃的人。但是《聖經》就像是一個誨人不倦的老師,用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歷史、詩歌等各種題材的課文,跟你講魔鬼的套路、詭計、脾氣、作妖的規律,幫助你搞清楚他的陰謀詭計,自己就可以遠離試探與誘惑。不是嗎?
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任何人事物,脾氣搞清楚了,就不會覺得Ta是非常妖。反而可以靠著真理剖析出這複雜的綜合體中,哪部分是我要接納並欣賞的,哪部分是我要為其禱告改變的,哪部分是我要恆久忍耐的。靠著恩典,一次次地回歸十字架的救恩與大能,我也不覺得生命中的「非常妖」能耐我何?大不了,就當做十字架背起來,有一天,可以成為生命璀璨的冠冕也說不準呢。
最後送大家我最喜歡的禱告文: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
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予我勇氣,
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予我智慧,
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尼布爾的祈禱文》
原文刊載於「耶雅億的後花園」微信公眾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