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11月2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說。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
講座上,一名自我介紹此前是非典病毒感染治癒的女士舉手提問:目前新冠和非典相比,是否有一些後遺症上的差異?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
張文宏說,目前新冠的一些後遺症還是病毒性疾病常見的後遺症。「很多病毒性疾病都是全身感染,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對神經系統有一些損害,肺的纖維化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新冠病毒到現在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沒辦法說幾年後的事情。」
「但至少上海的病人,目前恢復得都很好。」張文宏說,他一直記得,一個重症呼吸道插管的病人出院兩個星期,剛解除隔離就來送錦旗了,「還和我們照相,他如果有很嚴重的後遺症,根本不可能跑過來。」
張文宏表示,個別的病人出現後遺症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6000萬病人裡出現了1、2例有後遺症的,這只能是特例,而要在科學上成立一定是具有普遍性的。
互動環節,也有聽眾對於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提出疑問。
對此張文宏表示,對於病毒的測序一直在監控,病毒變異是病毒的特性,隨機變異是一直發生的,哪些隨機變異會被留下來取決於外面的環境。
「直到疫苗出來以後,病毒的隨機變異才有意義。」張文宏也透露,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沒有引發更高的致死性和傳播力,這是世衛組織認可的。
「一發燒就去看病,會救很多人」
講座中,張文宏肯定了上海發熱門診網絡的重要作用。
張文宏介紹,上海從今年2月份開始建設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整個上海大概有500多個,「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網絡,所有市民從家門出來1-2公裡就有一個門診。」
「所以當你發熱後,立刻走到隔壁的門診,這個舉動太重要了。」張文宏強調,如果晚去一天,就會傳給周邊的人,再追蹤就非常困難。
張文宏表示,門診網絡這次在浦東的確診病例中就發揮了作用,第一第二例病例均是在發熱後自行前往門診就診的。
「(確診)病例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村,如果看病很麻煩,決定自己去藥店買藥吃,過幾天再說?那不行的,今天在這裡我再一次強調,如果你發燒了立刻去看病,就會救了很多人。」張文宏表示,發熱門診網絡就是一個預警的機制,「你發燒了就去碰它,警鈴響起後才能及時處置,切斷社區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