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11月21日上午9時,上海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張文宏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的身份介紹了疫情防控的相關情況。
21日下午,張文宏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研討會。他如何看待全球疫情的發展趨勢?疫情的常態化防控有哪些重點?
一、全球疫情恐將繼續蔓延
世衛組織20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累計確診已超過5600萬例。「在可預期的一兩個星期內,全球範圍內的病例數會超出6000萬。」 張文宏對全球範圍內第二撥疫情的判斷是愈演愈烈,「按照目前的情況,如果不採取進一步措施,全球疫情將繼續蔓延。」
張文宏指出,隨著第二撥疫情上演,歐美進一步加強了防控措施,在全球範圍內,大家都統一了做法,不能任由疫情蔓延,哪怕是曾經做得比較松的國家,這一次也再度收緊了疫情防控策略。
二、新冠會越來越無害嗎?
張文宏介紹,新冠肺炎病毒的特點是從自然界出來,在人類中獲得常駐能力,可以稱為「常駐病毒」。常駐以後,新冠會越來越無害嗎?
相比於談之色變的SARS和MERS,新冠病毒的病死率不高。張文宏表示,「新冠的全球病死率在2.7%~3.0%。近一個月內,多數國家的病死率降到1%以下,中國有近2000例輸入病例,病死率卻低到0。」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對新冠掉以輕心。張文宏強調,新冠病毒對個體來說,毒力確實沒有SARS、MERS厲害,但在全球感染6000萬人的情況下,病死率乘以總感染人數,會得到龐大的死亡人數,這對群體的傷害非常大。
張文宏表示,醫療擠兌會影響病死率,如果可以給予病人充分的醫療資源,新冠的的病死率可以降至1%以下。「我們國家是降到0,因為中國對新冠的救治比其他任何國家都積極。我們國家提出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對新冠患者的治療不計成本,大多數病人通過早期介入和治療,可以將死亡率迅速下降至很低的水平。」
三、新常態下疾控單位如何防控?
在全中國緊張有序地針對可能到來的第二撥疫情進行防控措施的當下,張文宏表示,「中國抗擊新冠已經進入新常態,任何一個地方再出現單個的病例,或者二代傳播,都不必恐慌」。在經歷了第一撥新冠疫情的暴發以來,社會大眾對疫情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認知,並且給予高度重視;在某一地區發現病例後,當地疾控部門都能做出快速反應,「連夜核檢」的新聞多次出現,同時多數社會大眾也對此展現出理解與配合的態度,疫情防控已然常態化。
面對疫情新常態,張文宏對各級疾控單位和醫療工作者提出了三點應對措施:
1.快速反應和精準反應
快速反應,充分追蹤,以已發現病例為圓心,逐步向其密切接觸者,其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檢驗。只有快速做出反應,才能減少第二代傳播的病例,從而減少需要追蹤的密切接觸者。
例如,在上海浦東曾出現過的一個病例,基本上對整個城市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2.擴大發熱門診、哨點門診布局
「起跑速度要快」。張文宏表示,發熱門診的布局是另一關鍵。如何做到對疫情的快速反應、精準反應?發熱門診的早期發現,說是「生命線」也不為過。無論是北京的新發地,還是大連、雲南、新疆,包括此次上海的病例,無一例外都是在發熱門診發現的。
因此,要想跑到病毒的前面,發熱門診、哨點門診的布局還需進一步加強,以上海為例,目前整個上海有接近500個專業門診。
3.醫療機構「站好自己的崗」
此次疫情防控中,全社會各行各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醫療機構發揮的作用是非常獨特的。因此,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各個醫療機構要站好自己的崗,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整個疫情防控流程中,不留任何缺陷,為後續防控打下堅實基礎。
四、疫苗研發以及全球防控
目前全球從整體疫苗上市到整體推進,至少還有一年時間,「這還是比較快的估計。」張文宏說。因此,各地要做好一年的防守準備。針對抗疫後布局的探索,張文宏提出,如果能夠建立比較好的感染科的病房,培養比較好的感染科的救治能力,將會為接下來一到兩年的長線防控,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他也希望在抗疫過程中,能發揮多學科診斷作用,為全球的逐漸「打開」做好充足準備。
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張文宏表示,希望大家都能夠做好準備:「世界可能會和以前略有不同,但是相信我們整個醫療機構都能應付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