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這個春節註定不一樣。上海人在這場防控戰中,不僅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更體現出了對於社會的一種擔當。
從復旦大學網站上的消息顯示,1月29日上午10點,作為感染科黨支部書記的張文宏組織全科黨員召開了一次攻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要知道,他當天凌晨,才從河南鄭州參加完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督導工作飛回上海。
隨後,張文宏又把僅剩的一點用於睡覺休息的時間寫了一篇3000餘字的疫情解讀長文——這是相關系列文章的第10篇了,「這個時候,謠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所以我們團隊堅持在『華山感染』的公眾號上每天用理性的數據和專業知識給大家普及疫情相關的知識和解讀。」
這些天來,這個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了很多百姓和專業人士的「每日必讀」,最近幾乎每篇都是10萬+,最長的一篇點擊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了。「準確的知識和訊息是百姓和群眾的期待,也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重要保障。」張文宏教授說。
打開「華山感染」的微信號,我們查到了張文宏教授的這篇文章《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對決:超級疫情 Vs舉國之力》。在文章的最後,張文宏教授這樣寫:看來,一切沒有想得那麼好,一切也沒有想得那麼糟!中國,努力!
除了被實力圈粉的張文宏教授,在這場疫情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在平凡崗位上,為了戰勝疫情而做出不平凡的事跡。
今年8月份就要退休的錦江出租402車隊車隊長徐寶塘,在年初二的時候看到從公司領取的口罩已發放所剩不多了,並從傍晚開始就一家家超市、藥店的尋找口罩的貨源,直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才將買來的一批口罩送到車隊之後回家;一位上海阿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自製快遞柜子,還在上面擺放飲料和零食,請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隨意取用;番禺路上的一家本幫菜飯店,擺出幾張桌子銷售綠葉菜、雞蛋等等,老闆幾乎「半賣半送」;家住嘉定南翔的鄧女士和女兒,從重慶探親回來之後,主動「自我隔離」,每天測量體溫在朋友圈打卡;一些市民將自己家中的口罩,分給了小區保安使用……
在網上被稱道的還有上海的空蕩蕩的馬路,無論是南京路、淮海路,還是豫園,再也沒有人擠人的場景,就連外灘大樓的廣告也打出了大大的「宅」字。
這些發生在今年特殊春節的人和事,在上海人看來,就是一種「腔調」,雖然這個詞類似於北京人口中的"範兒",但比"範兒"內涵豐富,不僅是指有型、有個性,更是做得有章法。就像一位網友說張文宏教授,不僅說的話是老百姓愛聽,更是專業過硬、讓黨放心。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