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早朝咯|延續三千年的「早朝」到底在「朝」什麼,有何講究一說

2021-03-05 地膚書亭全免

愛看歷史劇的或是對中國歷史有些了解的人,估計對「早朝」這個詞都不陌生。藝術作品裡的早朝往往是皇帝威風凜凜地坐在龍椅上,各級大臣穿著不同品階的官服,或端著或攥著奏本摺子,一同商量國家大事。

抱有平定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雄圖的帝王,幾乎日日忙於早朝,那些不太正經的皇帝,則是苦於春宵夜短不早朝。以上都是早朝在外行眼裡的刻板形象,實際上早朝的制度西周就已經存在,而且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早朝。

一、早朝的內容

大部分人對於皇帝早朝,就了解個皮毛,大概就是皇帝召見大臣,大臣拜見皇帝,雙方討論一下這種。不同的朝代,早朝也是不盡一樣的。

1、雙箭頭的朝禮

我們這裡以明代的早朝為例,早朝是個雙箭頭的事,君主臨朝,謂之:聽朝、視朝,臣下趨朝,曰之:朝參、侍朝。明朝將朝分為三類:大朝、朔望朝和常朝。其中,大朝是最為重要的,在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舉行,此出的萬壽聖節指的是皇帝的生日。

這三個日子,都是大會朝班,百官四夷上表稱賀。朔望則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禮。這兩種朝會均在御正殿舉行,更多是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行朝賀之禮,在這兩個會朝上不議論政事。常朝才是符合普通人眼中的早朝,常朝分早朝和晚朝,我們重點看早朝。

2、磨人的早朝,早起的皇帝

據史料記載,早朝的舉行的時辰常在「昧爽」、「漏盡」、「星存而出」。從最後一個星存而出大家可以看出,早朝不是一般的早。昧爽指的事天剛破曉的時候,與影視劇裡陽光高照的場景相悖。

為了能夠趕上早朝,皇帝需要起得更早,大概三更太監就得叫皇帝起來,只有年幼的皇帝,才允許他賴一會兒床,因此很多人說皇帝大多為所欲為,生活逍遙無邊的說法是有偏頗的。

3、早朝規矩多

進宮的規矩也多,鐘鼓司的宦官需要鳴朝鐘,敲朝鼓,百官等候在門前,得了鐘鼓的信號才可以進去。進到宮門裡,文武百官分兩班入朝,文左武右,大臣依照品階排好。這還沒完,鐘鼓司開始奏樂,音樂聲響起,皇帝再進來,侍衛保護皇帝,立在左右。

等皇帝坐好,兩班齊進,向皇帝行禮叩拜。拜完了,負責的官員先謝皇恩,再清點官員人數。這一切都弄完了,才會進入商議國家大事的環節。各衙門按照次序上奏摺,該匯報匯報,該彈劾彈劾。各種事物匯報完畢,再唱事畢,鳴鞭駕興,待到皇帝離開,百官歸位,各司其職。

這樣繁瑣的場景每天發生,有時候遇上惡劣天氣,也很少停止早朝,只允許官員穿著雨衣。各廟忌辰也很少停止上朝,不過著素服,止鐘鼓。唯一停朝的是后妃、親王薨逝,輟朝儀一日到三日不等。

4、嚴苛和關懷雙管齊下

很多人以為百官入朝是指所有官員都得入朝,其實不然。去除等級不夠的小官員,年事過高的大臣只需朔望朝和大朝上朝即可,參與常朝的人並沒有那麼多,生病的官員同樣允許退班,仔細看下來,嚴苛的制度也不乏些許人情味。

早朝上不僅有嚴肅的政事,依照舊例,早朝還會在令節賜食,皇帝壽辰和千秋節賜長壽麵,立春有春餅,元宵盛圓子,端午發粽子,重陽做重陽糕,臘八吃麵等。又如官員上朝雖需要穿公服,但每年三月會諭百官穿羅,五月頒扇,十一月傳戴「暖耳」。

由上可見早朝制度的完備。明朝的早朝制度森嚴,明初的皇帝也多有勵精圖治的美名,然而「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現象卻在明朝中後期屢屢發生,雖是後話,但早朝制度和君王的政治能力確有掛鈎的事實不假。

二、為何君王需要日復一日的早朝?

依照前文所講,早朝所處的時間段很早,昧爽大概在北京時間早上五點左右,也就是說,皇帝甚至需要在凌晨三點左右起來,如此日復一日,煞是辛苦,究竟是為什麼要做到如此呢?其實過去不像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不是很快,資訊更新得慢。

每日上朝,總有幾天其實無需召集那麼多人商討,何況議論政事不僅在早朝,前文中點明常朝還包括晚朝,而且許多帝王為了將政權緊緊握在手中,很多事情獨自決斷。一個情報甚至傳不到大臣手裡,皇帝從專人那裡直接獲取,就像清朝的軍機處,軍事情報快馬加鞭,直接面聖,清朝的中央集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種種現象說明日日早朝沒有什麼必要性。這種制度綿延三千年,出現了好幾種說法。

1、一日之計在於晨

首先是我們大部分人都能想到的,早朝有點像我們讀書時候的早自習和早讀,清晨通常被認為是最適合處理嚴肅問題的時段。早朝的早,有很多好處。首先是聖軀志慮清明,早上人的頭腦比較清醒,能斷事。

再一個是朝廷氣象嚴肅,像個討論大事的樣子。再者是整晚守衛的侍從們能夠稍微休息一下,整理儀容,免得疲憊。起早的當然不止皇帝,大臣也不能怠慢,很多需要上朝的官員常在城南居住,方便上朝,每天星月未散,大臣們便得趕到皇宮裡來。

2、天子坐堂上,將聖恩灑向子民

第一種說法是:早朝除了政治意味外,還有一層神話色彩。他們認為:皇帝每天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端坐在大殿上,是為了追尋太陽的腳步。古人認為,當太陽升起,將自己生命的光輝照耀在大地上時,世間的「小太陽」。

或者說太陽的代言人——天子,也要將自己的光輝灑在大殿上,普照到江山的每一個角落,讓皇恩普照臣民。帝王不僅要按照太陽的軌跡,「順四時,行月令」外,還要效法太陽每日的運行,早起處理事務。這是典型的君權神授,作為大多數君王的說辭,拋開類似劉邦出生那樣神化的傳說。

一般的皇帝即位時也都會請示下神明,算是給百姓們一個交代,讓自己的位置坐的更加安穩。

謀朝篡位的會說自己是有上蒼庇佑,年紀很小就當上皇帝的會說是上天輔佐,諸如此類的說辭有很多,他們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利用君權神授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我們常說形式主義要不得,但實際上形式主義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它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不管是執行者還是觀看者都會有意無意地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早朝的考究,可以算是典型的形式主義了,這種說法中早朝是君權神授的一種形式象徵。

早朝自上到下,都是件大事,皇帝和大臣都需要為了早朝正衣冠,百姓也會根據你皇帝上朝的次數判斷你是否屬於一個好皇帝,長久地堅持下來,能讓統治者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但是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若完全依照上述意見,也不能讓所有人信服。

3、原始的太陽崇拜

於是出現了另一種說法:早朝不僅是為了朝拜皇帝,更是為了朝拜太陽,即朝日。此言中的太陽,特指朝陽旭日,這就是皇帝和百官起早的原因,為了不錯過那短暫的日出,五點前到大殿上是很有必要的。

《漢書·郊祀志》中記載:「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朔月作為一月的開始,夜半作為一天的開始。這裡面朝朝日,就是朝拜初升的太陽。

我們根據前人整理的關於西周早朝的主要事項裡,包括後來的早朝,幾乎沒有需要在早晨太陽升起前就要處理的。早朝的象徵意義和神話意義甚至大於它的實際意義。

《呂氏春秋·孟春紀》中寫道,皇帝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朝日,正好證明了早朝的本來意義就是朝拜初升的太陽,只有拜完了太陽,才算得上「告朔」、「行令」。基本上一個統治制度的建立,都是需要信仰的,統治階級不僅需要平頭百姓對它信仰,他們自己更是需要這樣的信仰。

古代遇上天災人禍,朝廷不止會賑災,也會鼓勵皇帝或其他身份尊貴的皇親國戚祈禱上蒼。既然你說君權神授,那麼如今降下了災禍,也是統治者出了問題,是你做錯了事,降下的懲罰。

沒有哪一個統治者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古代的帝王他們本身就是虔誠的,更何況對太陽的崇拜早已有之,早朝的出現早成定局。

三、早朝拜日引申出的「風水」

我們中國人買房,大多講究一個坐西朝東,即房子背著西面,朝著東面。不僅一家一戶遵循此法,大多城市的建築和布局也是如此。外行人以風水揣度這種行為,實際上這樣坐北朝南的設計是遵循古法禮制和原始崇拜的。

中國先人崇拜太陽的歷史源遠流長,《遼史》有記:「遼俗東向而尚左」、「國俗凡祭皆東向」、「御帳東向」、「四樓門屋皆東向」。崇拜太陽的契丹族人從上到下全都以東向為尊貴,不僅契丹如此,中原地區有著同樣的崇拜。

小到平頭百姓的住所,大到繁華城郭的布局,東向成為了歷經幾千年的流行經典。當然現在人建房不止出於此種考慮,科技發展,我們更是研究了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分析了季風和日照,加之傳統規矩,才形成了如今房屋的布局。

四、結語

總而言之,沿襲三千年的早朝文化,與我們影視藝術作品中所描繪得大不一樣,中國先人的原始崇拜和對自然的敬畏使得歷代帝王順天應人,不改古法。如今的我們,摒棄了古代文化的糟粕,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不能消磨。

大自然孕育人類,誕生文明,生生不息,天命人為,相互作用。我們只有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保護環境,不要妄圖主宰自然,才能長遠地發展,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禮記》

《史記》

《國語》

《呂氏春秋》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早朝和一個四重奏
    文1,某一日早朝歸來,柳條垂下青青的絲絛,流鶯在半空中自由嬉戲,春風中,賈至是如此得意,他的面龐仿佛匯聚了所有的春色。俗話說,每一個得意的才子身邊,都必然會有一個多嘴的書童,要不然,才子的得意勁兒怎麼才能淋漓盡致而又毫不跌份兒地顯露出來呢?書童來興兒便深諳此道,此時他便悄然來到賈至身邊,輕聲問詢:「舍人,方才您進門之前,房簷上聚有喜鵲三五隻,不知今日是何喜訊?」賈至興致正盛,輕輕啜了一口溫熱的茱萸茶,這才朗笑幾聲,用嘴努了一下書床上的幾張紙,示意來興兒打開來看。
  • 4點就要上早朝,太監:皇帝每天都很辛苦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理論上都是屬於皇帝的。在很多人看來,皇帝的生活真的是相當滋潤,每天衣食無憂,還接受眾人的朝拜,閒來無事出門打獵,遊山玩水,晚上還有後宮佳麗三千侍奉,想想都覺得舒坦。但事實上皇帝並沒有那麼輕鬆,皇帝一天是怎麼過的?4點就要上早朝,太監:皇帝每天都很辛苦!
  • 早朝和一個四重奏3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匆匆讀罷,來興兒心下吃了一驚,用眼瞟了一眼賈至,賈至正微微點頭,仿佛是全然知曉他的感受。來興兒受到鼓勵,便開口言道:「舍人,以小人淺見,岑公頗有氣象!」「你且講來。」「是,舍人。
  • 古代大臣上完早朝就回家?不要被電視劇帶跑偏,看過後你就懂了
    大家好,這裡是小天嘮歷史廣大網友們經常就能在電視上的古裝劇看到經典的一幕,皇帝坐在正中間,文武大臣排的整整齊齊站在兩側,皇帝旁邊有個公鴨嗓的太監抻脖子喊:皇上駕到啦!諸臣上朝啦!還有那句有事稟奏,沒事退朝!總的來說呢,就跟大家現在早上上班打卡是一個道理,而且有事上報一下,沒事就下班走人。那到這裡你有沒有一個問題?這幫文武大臣退朝之後幹嘛去了呢?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說起古代的大臣上朝,我們知道的有很多的規矩。一旦弄錯的話輕則影響仕途,重則失去性命。從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都是三叩九拜的禮節。這個古人最高的禮節,都是見到天子的時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場合才用的,一般場合沒有這麼多禮節。
  • 慈禧每天早上3點就起床,8點才上早朝,中間這5小時她都在做什麼
    慈禧太后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上一位頗富傳奇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將會被載入史冊然後人琢磨。但在接觸過慈禧太后生平歷史的人總會有一定的疑問,慈禧太后每天早晨三點就起床了,但是八點才上早朝中間這段時間,她又來幹什麼了呢?難不成她是又睡了一個回籠覺嗎?
  • 《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從此君王不早朝!
    《楊貴妃》—— 日本·井上靖回眸一笑百媚生、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中國歷史上一位深陷權力鬥爭漩渦,飽受爭議的傳奇女子!
  • 後宮佳麗三千人,這是真的嗎?那古代君王是有多「性福」?
    那後宮佳麗三千是真的嗎?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些依據的,在最多的時候數量可達到一萬多。據悉隋煬帝後宮有5000名妃嬪,而在歷史上擁有妃嬪最多的是晉武帝司馬炎,擁有妃嬪數量多達1萬多人!其實這裡的妃嬪指的是後宮的女性。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 朗誦賞析 |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長恨歌》白居易(二)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 古風言情小說推薦:若得總督一人心,從此君王不早朝
    古風言情小說推薦:若得總督一人心,從此君王不早朝大家好,我是你們最可愛的小編小哥哥談文學,每天小說看不停,歡迎美麗帥氣的你打開小編的文章,小編希望接下來的文章能讓您滿意,不是偶然,不是偶遇,古風言情小說推薦:若得總督一人心,從此君王不早朝1《嬌妃如荷》作者:小香竹
  • 古言寵文:女帝早朝時乾嘔不止,她揪住攝政王耳朵怒吼「你混蛋」
    今天小編給大家獻上古言寵文:女帝早朝時乾嘔不止,她揪住攝政王耳朵怒吼「你混蛋!」第一本:《爆寵小狂妃:魔帝,跪下!》簡介:矜貴淡漠的帝尊前世犯了一個錯,弄丟了心愛的女孩,今生放下身段,低聲下氣,委曲求全,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寵得那叫一個無法無天——總之一句話,無所不用其極地要挽回心愛之人的芳心。手下九大護法齊齊目瞪口呆:說好的尊貴霸道強勢冷酷無情呢?
  • 徐鳳年初入太安城,朝堂之上七不跪,萬人阻我一口唾沫
    雍洪六年秋末的一次早朝,這是立冬前的最後一次大型朝會。所有外官柱石都入京匯報工作,更有大將軍顧劍棠,春秋名將盧升象,白衣兵聖陳芝豹,以及六王入京。太安城是天下首善之地,御道長達十六裡,無疑是歷史上最壯觀的一條中軸,毫無疑問是這名新婦的腰肢。一輛不起眼的馬車緩緩地駛出下馬嵬驛館,駛向皇城皇城正門外的趙家甕。
  • 豆瓣評分9.4,仙女打架莫過於此,終於知道為何君王不早朝了
    原來,真的有一種女人能夠讓人移不開眼,讓人無法不被吸引。一曲《長相思》一舞動人心說華宵一為古典舞而生一點也不誇張。華宵一在《舞蹈風暴2》的舞臺上跳了一曲《長相思》,跳完之後第一季的冠軍李響說:「之前有人說我是《舞蹈風暴》舞臺上古典舞的標杆,我想說的是,那時因為華宵一還沒來。」
  • 微小說:他王妃懷個孕而已,他挨個請朝中大臣吃飯,還上不上朝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醫妃難囚2前篇:晉王妃不過是懷個孕,至於這樣麼早朝還沒開始,夜墨殤坐在龍椅上揉額頭,往大殿只是掃了那麼一眼,眉頭不由地微蹙,問一旁站著的魏公公:「李大人呢?」魏公公趕緊答道:「李大人昨個騎馬去城郊視察,不小心從馬上掉了下來,告了假。」
  • 重溫佟麗婭《母儀天下》,明白了為何「君王不早朝」了
    其實關於審美的問題吧,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的長相很有辨識度。 13年前播出的電視劇《母儀天下》,是一部漢代後宮的宮廷鬥爭史,電視劇選取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王政君為主線,呈現了漢代後宮的波詭雲譎。 這部劇製作精良,服化道精美,雖然談不上是史詩巨著,但是一波三折的劇情,扣人心弦的宮廷戲,也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 武則天真有三千「男寵」嗎?如果有,為什麼沒留下子女
    公元690年,武則天即位,改國號為周,改國號為天授,自稱為聖神皇上。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會優秀的貴族,在李唐王朝近二百九十年的歷史事件之中,有近半世紀是由她電影導演的。武則天一生的功過,遭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褒獎和貶斥。
  •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事實上,古代早朝也是有很嚴苛的考勤制度的。唐玄宗時規定:「文武百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唐會要》卷二四)。上朝時大臣們是何時開始行跪禮的?清朝發揚光大,據說有把人跪死的,清朝官員上朝時間特別長,於是大臣們紛紛準備了特別的護膝。 古代朝禮的周期有何變化?
  • 風流楊玉環與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高力士原眠息在殿帷中,一聽聖上召見,便急急進殿,一看萬歲爺孤悽悽地一個人坐在屋裡,便知道他昨夜失眠,心中不禁驚慌,跪在一旁,半晌才聽到玄宗打著手掌說:「這美人兒真可愛!叫朕心下好難拋!」高力士才知道問題出在楊玉環身上。趕緊奏道:「萬歲若愛那楊氏,奴才卻能替萬歲爺去召進宮來見一面兒。」玄宗嘆氣:「咱們翁媳見一面兒有什麼意思,眼見這相思病害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