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吉林驚現「上古神獸」,機率只有萬分之一,傳說竟是真的

2020-12-27 騰訊網

《山海經》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書籍,在書中繪聲繪色的描畫各種上古神獸,有的已經得到了科學的佐證,有的則還未被發現。至此,許多人表示《山海經》並不是一本由作者憑空想像的圖像,而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上古神獸們就像侏羅紀時期的恐龍一樣,逐漸的滅亡,又或者是在自然的變遷中,變成了其他的物種。

不僅如此,人們現在所看到的《山海經》並不是完整的,有很多的內容都已經流失了,目前現存的共有18篇,主要涵蓋了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裡面還出現了許多為人熟知的神話傳說,例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對我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文化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山海經》中曾出現過這麼一個神獸——四角羊,大家常見的羊是兩隻角的,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懷疑這種生物是否真實存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三地交界的吉林白城查幹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有人發現了與它高度相似的物種。體型與一般的羊非常接近,頭上長著四角,與書中描述的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個羊不吃人,它吃菜。

據查幹浩特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四角羊的習性與普通的羊一樣,是食草動物,至於為什麼長出四隻角,據專家研究表示,這可能是因為母羊在懷孕的時候誤食了一些食物,導致基因變異,也有可能是公羊和母羊之間屬於近親關係,因此導致生出來的羊變異了。不過,出現這種變異機率也是非常小的,只有萬分之一。

因此,這種四角羊非常的罕見,當地有意的給它們營造自然野生的環境,讓它們在這裡生活,許多的遊客幸運的話都能夠參觀到。它們雖然不吃人,但是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如果不注意的話,很可能被它的羊角攻擊到。

對於《山海經》內容真實性,古今學者爭論不休。司馬遷認為其內容荒誕,不能作為參考,現代學者則把它當作具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對此,您怎麼看呢?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轉發收藏分享給您的家人朋友哦!

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
    在我們的神話傳說中,上古有十大神獸!看一看他們是何方神聖?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鐘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傳說夔是一種惡獸,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叫聲猶如雷鳴般。傳說為雷神的坐騎。
  • 上古神獸
    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吃穀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第八神獸:重明鳥
  • 除了白澤,《宸汐緣》還出現哪些上古神獸,都有哪些歷史傳說?
    《宸汐緣》的熱播,除了關注劇中多個CP,另外也出現了多個上古神獸。這些神獸誕生於中國歷史傳說,寄寓了先民的美好想像。使整部劇頗具東方神韻之美。一、白澤白澤是靈汐的「寵物」,被取名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五碗」。幼年期的白澤形態嬌小可愛,使觀眾都忍不住想抱抱。雖然九宸將白澤認定上古兇獸。
  • 古人腦洞大開之傳說:《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們
    上古異獸之神獸:《獬豸》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獨角獸, 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可日行18000裡,通曉四方語言,只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古書中這樣描述:《上林賦》:「其獸則麒麟、甪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 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其中有三名是龍族,還曾經拯救過人類
    從先秦時代開始就是代表顓頊與北方七宿,北方屬水,水是陰柔的,所以玄武是烏龜和蛇的伴生體,象徵著長壽和繁衍能力強盛,而玄武雖然在四象中排名最後,但是要真的論起他的能耐,恐怕青龍都不是他的對手。應龍,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龍族神獸。
  • 奇聞異事—上古最強神獸
    一、燭龍在《山海經》的上古神獸中,甚至在整個中國神話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神獸之王,燭龍人面蛇身,它體長千裡,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能呼風喚雨,據說它常常銜著一枚蠟燭,
  • 你所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志怪古籍,其中繼續了古代的民俗地理巫術宗教的內容,中國有很多神話都是記載這本書,或者從這本書裡的內容衍生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中國上古十大神獸排名。第一的神獸,可是能夠與盤古相提並論的。
  • 《琉璃》中上古神獸,鮫人通靈,金翅鳥在印度可以稱霸神界
    《琉璃》中的上古神獸:在劇中的亭奴是鮫人,本是上古神獸,為什麼總是被輕易捉走?司鳳是金翅鳥,金翅鳥是鳳凰嗎?它們在上古神話中的能力究竟如何呢?而鮫人是比較溫和的上古神獸,居於深海,本身也不具有超強戰力。只因生的靈異,渾身是寶,所以被貪婪之徒垂涎。傳說他不但能滴淚成珠,其油脂更為耐用,一滴就可燃燒數年不滅,不受環境約束。
  • 上古超能神獸中,有一兇獸尤為厲害,只能自生自滅
    至於說誰強誰弱,這個真的很難分清楚。大多是不同作品裡都有不同的強弱和不同的屬性。在上古的神獸中,這些異獸奇珍都屬於法力無邊,不具常形,來無影去無蹤,千般萬變。但是歸其根底大多還是以上古靈神最為經典,特別在奇門遁甲和六爻等古易書又經常出現,起到很大的作用。
  •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神獸,是傳說中的「麒麟」,如今動物園也有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麒麟一直被視為祥瑞之獸,據說只要是有麒麟出現的地方就會有吉祥的事情出現,有時候人們還會將德才兼備的人比喻為麒麟,可見麒麟在我國的地位並不低於龍。作為稀有動物,從古至今從未有人見過麒麟的模樣,人們對它的認知僅次於畫像上威武的身軀,或許正是因為它的神秘引發了更多人的好奇。
  • 么么雜談:上古十大神獸——說人語、通萬物
    今天么么就來說一說赫赫有名的上古十大聖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法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作驅鬼的神獸和祥瑞來供奉,最早記載於葛洪的《抱樸子》中,而非網絡傳言的《山海經》。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人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並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驥加以查找。
  • 我國的上古三大神鳥:如今兩隻不是好鳥,一隻成為餐桌美味
    在我國古代有著很多的神話故事,裡面有著很多的神獸,很有名的有四大方位神獸: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還有鳳凰、龍、麒麟等傳說中飛禽走獸的祖先。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是鳥的故事,有這麼上古的三大神鳥,但是如今它們中的兩個已經不是好鳥,另外一個還很悲催的成為了餐桌上的美味。
  • 上古十大神獸有哪些
    據古籍的描述,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鹿;尾 巴像牛;蹄子像馬;圓的頭頂,有一對角。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 上古神獸與五大瑞獸、四大兇獸.
    上古神獸應龍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與夸父而成為功臣
  • 上古神獸是否真的存在?《山海經》來為你大揭秘!
    前陣子大火的古裝神話《三生三世枕上書》裡,熱巴扮演的九尾狐鳳九殿下活潑可愛的形象深入人心,頗得觀眾喜愛,也讓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重新回歸觀眾的視線,上神白淺和天帝之子夜華的三生三世愛戀重新被觀眾提起,那麼,劇中出現的上古神獸們,諸如九尾狐,巴蛇,比翼鳥這些真的存在過嗎?
  • 上古神獸知多少?快來收藏強大漢字帖
    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一種情況,讀書時候遇到了那些上古神獸的名字,看不懂?不會念?
  • 饕餮之謎 | 上古神獸 闢除邪惡 福佑一方
    但是影片中的號稱上古四大神獸之一的饕餮卻徹底的火了,很多外國人也開始了解到這個中國傳說中的怪獸,時隔兩年,《長城》宣傳曲《饕餮》又被某音給帶紅了一把,國人也有不少對上古四大神獸——饕餮好奇起來,那麼饕餮到底為何物呢?
  • 上古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上古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電視上或者書文裡面基本上都能聽得到。我最記得的一句話就是「左青龍,右白虎」。玄武與朱雀知道的人也不少,很多遊戲中都能看到,也都會有相關的簡介。今天小編就一個人的見解對這四種神獸做個詳細的解說。
  • 上古神獸「五不像」,像豬像虎又似象,在我國已絕跡1萬年
    這是一種上古神獸,距今已有3500萬年,是真正的「活化石」,比我國國寶大熊貓還古老。這種耳朵像馬、後腿像犀牛、足似虎,軀似豬、鼻子似象的「五不像」動物名叫貘,屬瀕危野生珍稀動物。在中國和日本傳說中,「貘」是一種會食人惡夢的神獸。
  • 上古神話中掌控火的七隻神獸!第二是只烏鴉,第一是創世神!
    其實,在上古神話中,能夠駕馭「火」這種強大元素的神獸,不但有著秒殺人類的強大實力,就連其他異獸也是望塵莫及。今天,阿草就來為大家盤一盤,上古神話中,能夠御火的七種神獸。民間有流傳「一犼可鬥三龍二蛟」,就是說犼的戰鬥力強悍,能打三條龍那麼多。有人說犼是殭屍之祖,還跟旱魃有親戚關係,都是現代小說裡的劇情。其實它最早只是一種似犬的野獸,直到明清時期才成型的怪物。由於資歷太低,就算能噴火,打得過龍,也只能排名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