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在臺灣的流行歌壇出現了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他的外貌並不出眾,一張娃娃臉加上163公分的身高,感覺就像是住在你家隔壁的大男孩,但是當他一開口唱歌,嘹亮清新的高音還有極具震撼爆發力的搖滾精神立刻讓人對這個念大學的小夥子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張雨生。
張雨生的父母親都是軍中類似文藝兵的成員,兩人能歌善舞,經常帶著小張雨生四處登臺表演,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音樂種子悄悄在張雨生的心裡萌芽;1986年,剛剛考上政治大學的那一個夏天,和張雨生感情最要好的小妹卻在一場溺水意外當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小妹的離去對張雨生的打擊十分之大,他有好一陣子打不起精神,直到有一天,他聽見心裡聲音並為了完成小妹的遺願,張雨生跑去報名木船民歌比賽,初試啼聲獲得了優勝。
1988年3月,當年大三的張雨生,參加了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結果他一鳴驚人,抱走了最佳主唱獎,後來他在餐廳駐唱打工並遇見生命當中的第一個貴人—唱片製作人翁孝良老師,力排眾議的翁孝良籤下了這個大男孩,就結果論,他的眼光的確是精準無比,張雨生也因為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在一夕之間爆紅,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客觀分析張雨生的爆紅反映了當時臺灣民眾對一個美好未來的期許,而這一個情感自然就投射到了張雨生身上,除了時機抓對之外,張雨生獨特的音樂天賦也讓臺灣樂壇的眼睛為之一亮,他的第一張專輯《天天想你》銷售突破了35萬,這個數字讓他和當時紅級一時的歌手像是王傑等人躋身暢銷歌手之列,不過一時之間張雨生還是無法適應從一個大學生變成偶像明星之間的轉變,他上節目的時候經常結巴,緊張的手足無措,不過也因為他的直率使他人氣指數直線的上升。
大學畢業之後,張雨生要去服兵役,但是因為他經常客串軍教片的演出,讓人感覺張雨生好像從來沒有從螢光幕上消失,他的演藝事業沒有中斷,但是感情之路並不順利,因為那一段時間女友提出與他分手,雖然退伍之後女友要求彼此重新開始,但是被張雨生拒絕;退伍之後張雨生開始創作自己想要的音樂,不過他卻面臨市場的殘酷考驗,在那一段時間,張雨生陷入了人生的低潮。
張雨生問自己,該向流行音樂低頭嗎?1994年8月,張雨生推出了第二張創作專輯《卡拉OK live 臺北 我》,結果締造臺灣流行音樂秒數最長的唱片,總長73分鐘,但銷售數字卻奇慘無比;後來張雨生決定去劇場尋找人生刺激,1997年,張雨生接到劇場任務,要他在3-4個月的時間之內完成一部搖滾音樂劇的創作,開演之後佳評如潮,有劇評盛讚:臺灣終於有了可以媲美百老匯的音樂劇了。
1996年6月,張雨生發表了雙EP專輯兩伊戰爭,其中與張惠妹合唱的《最愛的人傷我最深》成功把阿妹帶進了歌壇,同年12月13號,張雨生擔任張惠妹首張專輯製作人,結果一鳴驚人,《姐妹》狂賣了108萬張!
在張雨生31歲那一年,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唱片製作人,也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劇場音樂總監,還是一個暢銷的創作歌手,張雨生的演藝事業到達另一個頂峰,不過天妒英才,在1997年年10月21號的凌晨兩點多,張雨生駕駛剛剛買的敞篷新車,在回到臺北淡水住處的路上疑似因為疲勞駕駛而高速失控撞上了分隔島,1997年11月12號,張雨生不告而別,結束了他短暫而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