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結構性行情的持續演繹,公募基金為投資者創造了不菲的回報。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近47%。截至9月16日,今年以來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近38%。
出色的回報使得投資基金更加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也讓騙子蠢蠢欲動。
基金公司頻發防範金融詐騙公告
今年來,已經有東方、中銀、工銀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小心防範金融詐騙,在官方平臺或者已授權的基金銷售機構購買產品。
東方基金告訴記者,近期有投資者經朋友介紹,通過名稱為「東方數據」(與東方基金公司無任何關係)的平臺購買了投資產品。公司知悉後發布了《關於提醒投資者防範金融詐騙》的公告,提醒投資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基金產品。並保留對任何冒用本公司產品信息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機構或人員採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金融詐騙手法常換常新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基金公司進行金融詐騙的手法也在更新換代。
2010年之前,假冒基金公司信息的虛假網站和虛假工作人員的手法較為常見。
例如,2008年,易方達基金公告有人假冒該公司研究部或分公司工作人員名義,在社會上以提供內幕消息、推薦股票和進行投資諮詢服務等方式騙取錢財。同年,華夏基金也公告稱,有人以「華夏基金」「華夏私募基金」等名義在社會上以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的方式騙取錢財。
2010年,富國基金曾公告稱,有網站以「富國證券」「上海富國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等名義向投資者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誘騙投資者通過付費成為網站註冊會員、向會員推薦所謂股市內幕信息,非法騙取廣大投資者財物。2009年,景順長城基金也曾公告提醒廣大投資者防範非法網站進行詐騙。
2012年至2016年,虛假客服電話又成了金融詐騙的熱門套路。
2012年,中銀基金公告稱,有不法分子利用電話、簡訊等形式假冒中銀基金客戶服務人員,以「中銀基金」或「中銀基金廣州分公司」的名義誘騙客戶進行股票投資,以收取會員費為名非法騙取廣大投資者財物。
2015年,信誠基金公告稱,網絡上有以「信誠基金」名義假冒本公司網站、客服電話向投資者提供帳戶激活轉帳、證券投資諮詢服務等詐騙行為,誘騙投資者通過付費成為網站註冊會員、向會員推薦所謂股市內幕信息。
近一兩年來,隨著手機支付成為主流,不法分子通過虛假APP、二維碼來誘騙投資者連結相關網站進入,騙取投資者資金或個人信息的案例層出不窮。
「有個網上的朋友給我一個二維碼,掃進去是XX基金,猜大小,騙我投資,第一次500元下注,第二次3000元下注,第三次13000元下注,打進去就不給下注了。要再交3萬元,我不交了,這平臺就是騙人,可我的13000元要不出來,報案、立案也沒結果,該怎麼辦?」在一家法律諮詢平臺上,一位受害人如是描述自己的受騙經歷。像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合伙人崔嶽告訴記者,在虛假基金銷售平臺、微信群散發虛假基金信息,貼出虛假二維碼引誘投資人購買的行為,該行為已經涉嫌構成詐騙罪。
崔嶽建議,受害人遇到此種情況應及時報警,通過公安機關刑事立案追回被騙的投資款。但由於目前該種詐騙行為人隱蔽性較強,通過微信、網絡追查的難度比較大,故此律師建議普通投資人要謹慎鑑別基金公司及產品的真實性,儘量選擇官方網站和官方認證的基金銷售渠道。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