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這個地方,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20-11-24 澎湃新聞

紹興這個地方,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20-11-19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一粒已炭化的「萬年米」,是約1萬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這裡起源的實物見證。「萬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既是「萬年浙江」之源,亦是人類文明起步階段的重要例證。

記者獲悉,近日 「上山文化」遺址聯盟發布宣言,19處「上山文化」遺址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據了解,「上山文化」遺址迄今發現共19處,主要分布於錢塘江及支流的上遊地區,靈江上遊也有發現,遺址包括:浦江上山遺址、 嵊州小黃山遺址、龍遊青碓遺址、 龍遊荷花山遺址、龍遊下庫遺址、金華青陽山遺址、金華山下周遺址、 武義大公山遺址、永康湖西遺址、永康廟山遺址、永康蓭山遺址、永康長城裡遺址、永康長田遺址、永康太婆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東陽老鷹山遺址、仙居下湯遺址、臨海峙山頭遺址、金華三潭山遺址。

2006年11月,浦江上山遺址命名「上山文化」;同年,嵊州小黃山遺址獲評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嵊州小黃山遺址,位於曹娥江流域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坐落在相對高度約為10米的古臺地上,海拔約32米。

2005年元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專題考古調查時,確認小黃山遺址為新石器時代較早階段遺存。2005 年3月至2007年1月經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200多平方米,發現壕溝、房基、灰坑、墓葬等一大批遺蹟,出土陶器、石器2000多件。

小黃山遺址文化堆積厚1~3米,堆積的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存。依據小黃山遺址文化堆積的疊壓關係和出土器物形態學比較研究,初步分早中晚三期。

小黃山遺址文化堆積厚1~3米,堆積的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存,不同區域,堆積情況不盡相同。依據疊壓關係和文化面貌,可分三期,其中一期遺存內涵屬於上山文化。

石磨石、石磨盤是出土數量最多的石器。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等。磨製石器斧、錛居多,石斧截面橢圓形,通體磨製,殘損嚴重。小型石錛數量不少。穿孔石器及帶槽石球頗具特色。

小黃山遺址遺蹟豐富,發現多條壕溝相互打破,而壕溝狀遺蹟內的寬窄不一、深淺不同的槽狀遺蹟,為其他遺址所未見。

小黃山遺址面積實測10萬多平方米,是目前長江中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規模最大的聚落遺址。

2013年3月,小黃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聞多看點

當班小布:季建明

越牛新聞記者 錢天怡

資料:浦江發布、《嵊縣儾》、浙江新聞客戶端、金華新聞客戶端

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編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紹興這個地方,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霍童洞天」開啟「洞天福地」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序幕
    本次會議由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政府、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保中心聯合主辦,開啟霍童洞天聯合申報洞天福地世界文化遺產的序幕。2017年以來,蕉城區委、區政府對「霍童洞天」洞天福地研究與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主動對接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開展申遺申報工作,多次開展霍童洞天文化相關課題研究,並組織專家學者赴浙江等地進行洞天文化調研,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提供資金並組織文化工作者慎入民間,通過筆錄、錄音、錄像等方式,將散存於民間的傳統文化(以歌曲、民間故事、戲曲)為主記錄下來並加以整理出版,使之得以完整的保存。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時間:2020-06-14 06:41   來源:新華視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我縣積極籌備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我縣積極籌備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0-05-25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存西夏古國9座帝陵,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也是寧夏最重要的一處歷史遺產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這些陵墓的地面建築早已損毀殆盡,成為廢墟。高大的陵臺失去了外層的磚木建築,露出塔形的夯土臺。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唯一文化遺產項目 力撼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 8市聯盟(廣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福州、南京和漳州)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近日,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這既是對海派盆景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在背後付出努力工作人員的肯定和鼓勵。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盆景流派,而「海派盆景」作為中國傳統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支在中國盆景發展中一直備受矚目。
  • 陽明心學結合紹興菜,或將成紹興又一大飲食文化
    ,人們的文化自信力逐漸回歸,各地方文化也紛紛復興,反映到餐飲上,就是地方菜風口的來臨和地方菜餐企品牌的崛起。,所以,現階段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地方文化挖掘出來,讓更多的人如文化學者、媒體人士關注地方菜,復興地方菜。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 這些珍貴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
    中新網客戶端6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大家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自然遺產的重要性。  在各類文化、自然遺產中,各項世界遺產無疑備受關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
    原標題:拿什麼守護你,我們的世界遺產編者按:7月初,我國青海可可西裡和福建鼓浪嶼成功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在世界遺產擁有量上名列前茅。申遺成功帶來喜悅與自豪之餘,民眾對這兩處世界遺產的探知欲愈發強烈。
  • 高陵區開展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申報工作
    按照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建設,推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陵區日前全面鋪開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推薦申報工作,經充分調研,決定將《藥惠竹馬》《西營戰鼓》《吉氏祖傳皮膚病製藥技藝》等3項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次大會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1972年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05年的《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等公約相協同,共同確立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公約體系。截至目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共180個。2004年8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批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 紹興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紹興童謠簡介紹興童謠,曾多次出現在我們眼中。從口口相傳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到周作人、魯迅、胡蘭成等人的文字,都在訴說著紹興童謠裡的童真和難以言喻的鄉愁。2014年11月,經國務院審批,浙江紹興申報的「紹興童謠」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申報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世遺】中國土司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徵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至今,這些遺產所在地的居民仍傳承著各自典型的民族習俗與文化傳統。
  • 2020年度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文體旅局、福州高新區文旅局、市非遺保護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傑出範例
    環遊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並用手機進行攝影創作。讓我們跟著波哥一起,欣賞全世界的美景吧。第三十四站,是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遊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 杭州老玉皇宮月老傳承 擬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將恢復月老百籤
    月老文化自清末以來,在江南頗多風行。而其中尤以杭州為勝,民國時期不少滬上名人都是來杭州拜月老的,而因白雲庵的月老祠處湖邊,而去者最多。倒是這處盡得陰陽之氣,傳承有鴛鴦雙池的月老祠之所在,倒不為人知了。2016年,臺灣日月潭文武廟建月老祠,尋根至老玉皇宮月老祠,拜為祖庭,迎神像至臺灣日月潭。
  • 【壹讀百科】泡菜憑什麼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消息一出,一時引來了眾人圍觀和驚呼:日本料理製作考究,聞名於世,珠算技術是計算機出現之前最有效率的計算工具,而這入選非遺實至名歸……但泡菜這種天天吃的普通貨色,居然就世界遺產了?!不少人還聯想到前兩年韓國人還「搶註」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更是義憤填膺。不過且先把憤怒收到一邊,讓我們細細研究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是什麼。
  • 鳥瞰世界文化遺產
    其制定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並以「突出普遍價值」作為一大核心衡量標準,以給下一代更好地呈現這些自然和文化遺蹟。一項文化或自然遺產一旦要正式載入名錄,其需要滿足相應的「突出普遍價值」,並符合十項篩選標準中的至少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