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2020-12-23 澎湃新聞

驕傲!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2020-12-0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近日,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這既是對海派盆景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在背後付出努力工作人員的肯定和鼓勵。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盆景流派,而「海派盆景」作為中國傳統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支在中國盆景發展中一直備受矚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而盆景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之一,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夯實基礎,讓盆景藝術得以傳承

自2019年末正式啟動申報工作以來,申報工作組成員便通過大量翻閱相關歷史書籍,採訪老一輩盆景人收集所需資料。經過前期細緻充分的準備,並根據非遺辦要求多次召開商討會議、仔細修改項目申報書,在不懈努力下,於2020年3月獲批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為海派盆景日後申請更高級別非遺項目與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奠基。

注重傳承,使非遺文化永續發展

近日上海植物園確立正確的師徒模式及獲批「海派盆景」的非遺傳承人,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高質量人才梯隊夯實基礎。在申報過程中,上海植物園多次主動聯繫老領導和專家組織商討會,並與區非遺辦積極對接。在申請過程中最難的莫過於收集非遺傳承人相關資料,有許多年代久遠的歷史資料已經遺失。為解決這個問題,上海植物園派人專程登門拜訪幾位海派盆景大師,最終從大量口述與文字材料中收集傳承人與盆景歷史,整理撰寫申報材料共計數萬字。在多方努力與協調下,現成功申報區非遺傳承人七人。

創新路徑,非遺文化落地生根

將非遺文化帶到更多的年輕群體身邊,是上海植物園自申報工作啟動就思考的重點工作。在傳播過程中思索創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手段相結合,喚起更多年輕群體的興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激發青年一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在多次溝通協商的基礎上,上海植物園兩位非遺傳承人參與完成徐匯區非遺宣傳片拍攝工作。並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通過「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非遺宣傳,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鮮活生動的時代語言加大宣傳力度,讓「老文化」散發新活力,提升海派盆景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傳播力。十一國慶期間,上海植物園還聯合浦東嘉裡城,讓平時深居園內的海派盆景走進商場,使市民在娛樂休閒時也能一睹國寶風採。

一年來的辛苦付出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但對於海派盆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僅僅是一個開始。日後,上海植物園將不斷努力,承擔起傳承者和保護者的角色,使海派盆景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奧秘。

綠容君碎碎念:

百日植樹抽獎活動火熱進行中,每天參與

「種下一棵樹,撐起一片綠」百日植樹抽獎活動開始啦!

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獎品,還有機會認養一棵樹哦。

素材來源:上海植物園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種下一棵樹,撐起一片綠」百日植樹抽獎活動開始啦!

官宣!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庫上線啦!快戳進來了解詳情吧~

市屬公園預約功能整合上線!無預約謝絕入園,請速看攻略「綠色上海」網站全新亮相,和你的距離更近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驕傲!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常州市文廣新局關於公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加強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鼓勵並支持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常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根據《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與認定辦法》的相關規定,在各轄(市)區傳承人自願申報、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審議,初步確定65名傳承人入選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三、保護的方法遺產普查、建立名錄、傳承人登記、建立保護區、建立資料庫、確定口述史調查制度。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海派文化藝術,傳承百年的上海驕傲!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是上海市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盛行於上海、蘇南、浙西一帶,是嘉定地區的重要樂種之一。 今朝的月浦鑼鼓,不僅多次在國際、市、區的文化活動中亮相,而且還成為上海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圖9 馬來西亞馬六甲送王船儀式活動(攝影:Chan Kow Heng)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是我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履約能力
  • 滬上設立「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堂」 首批入選名人揭曉-瀚藝 海派文化...
    中華服飾不僅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同時也是精神文明的產物,是人類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映照,服飾是中華禮樂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海派旗袍的誕生是對中國傳統服飾的成功革新,曾經引領全國時尚女裝的新潮流,是海派文化的精髓展現。
  • 申報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太極拳
    · 非物質文化 · 12月17日,發源於中國的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聚東方文化精髓的太極拳進一步得到世界認可。
  • 【壹讀百科】泡菜憑什麼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新華網)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 | 壹讀百科值班君沐風       最近,韓國聯合通訊社刊發消息,稱韓國泡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消息一出,一時引來了眾人圍觀和驚呼:日本料理製作考究,聞名於世,珠算技術是計算機出現之前最有效率的計算工具,而這入選非遺實至名歸……但泡菜這種天天吃的普通貨色,居然就世界遺產了?!不少人還聯想到前兩年韓國人還「搶註」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更是義憤填膺。不過且先把憤怒收到一邊,讓我們細細研究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是什麼。
  • 2020年度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文體旅局、福州高新區文旅局、市非遺保護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圓滿舉辦
    12月17日,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培系列活動在上濱生活廣場和北外灘濱江舉辦。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會長高春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張黎明、區文旅局局長陸文、區文旅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烈浩出席了本次活動。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 華凌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止於紀錄|「文創在上海」直播周精彩...
    2017年,他創立上海汐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三年來,汐夢文化深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題材,出品了《璀璨薪火》、《海派百工》等一系列紀錄片。 是什麼樣的淵源,讓他關注於中國非遺文化的影像紀錄?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承,他有怎樣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聽聽華凌磊和非遺文化影像紀錄的故事。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上海大學三亞學院教授葛紅兵說,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也是世界級難題,中國的非遺保護是上世紀末開始的,在本世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體系。例如,景泰藍工藝,到上世紀末其傳承人已經出現斷層,工藝產出規模縮小,社會知曉度下降,新中國成立初期,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了一個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對於景泰藍工藝的恢復、傳承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世界各地的樹木——海派盆景接受法國電視臺專訪
    世界各地的樹木——海派盆景接受法國電視臺專訪 2020-11-3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龐家父子用盆景打造一片世外桃源
    為了守護傳統技藝,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新聞晨報學記團聯合微紀錄片《海派百工》出品方上海汐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非遺守『滬』人」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剛剛過去的暑假,150名中小學生跟隨新聞晨報資深記者,走訪上海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與堅持的力量。
  • 高陵區開展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申報工作
    按照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建設,推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高陵區日前全面鋪開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推薦申報工作,經充分調研,決定將《藥惠竹馬》《西營戰鼓》《吉氏祖傳皮膚病製藥技藝》等3項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上線 「海派百工」微紀錄片展中國匠人精神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布魯塞爾9月22日電 (記者 德永健)作為慶中秋、迎國慶暨成立5周年線上慶祝活動之一,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上線「海派百工」系列微紀錄片,分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一展中國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