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晚上好。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蒙曼說唐:武則天》。
在洛陽奉先寺的大殿中,有一座十七米高的盧舍那大佛,巍峨屹立在天地之間。這座「相好希有,如月如日」的莊嚴寶相,始終以微笑的姿態,面對世間萬物的更迭,接受芸芸眾生的朝拜。
後世之人只知秉持誠心地匍匐叩拜,殊不知這「莊嚴寶相」正是依據武則天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盧舍那下,慈悲何處來;無字碑前,功過不足言。武則天的一生,愛過恨過,勝過敗過,唯獨沒有服輸過;武則天的一生,被稱頌過,被辱罵過,唯獨沒有自怨自艾過。
她見證了「貞觀之治」的政通人和,推動了「開元盛世」的富足安樂,也親手締造了「皇皇武周」的不朽功業。她從未畏懼過口誅筆伐,也不在乎後世評說,她只是在用生命踐行著一個真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那麼,作為一個「嫁了兩代皇帝,生了兩位皇帝,本身又是皇帝」的傳奇女強人,武則天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出身呢?她又是如何進入到深宮的?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出身小門戶
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女兒像爸爸,兒子像媽媽。我們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科學,但對於武則天父女而言,這句話卻是恰如其分的。
武則天是并州文水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文水縣人。正所謂「山西出將,山東出相」,在大族林立的山西,武氏一族只能算作是當地小姓,比平民百姓高一些,又比世家大族低一截。
低不成、高不就的家族地位使得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很是苦惱。雖然他早年通過經商賺了很多錢,可是在那個「士農工商」等級森嚴的社會中,有錢並不代表著「有地位」。儘管武士彠腰纏萬貫,還是飽受別人的白眼。
▲ 武士彠
在那個時代,寒門子弟的一大出路便是「從軍」。於是,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武士彠也走了這條路。幾經輾轉之後,武士彠因軍功做了家鄉文水的地方官,並遇到了他一生中的大貴人——後來的唐高祖李淵。
其時正值隋末動亂之際,隋煬帝的自命不凡使得全國各地盜賊蜂起,一時之間,山河飄搖。亂世之際,英雄之時,大哥們扯起城頭大王旗,小弟們的當務之急則是找一個靠譜的老闆混口飯吃。
不得不說,武士彠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他不僅擁有銳利的眼光,還有敢於投資的冒險精神。在隋煬帝和李淵之間,他毅然把所有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後者身上。
▲ 唐高祖李淵
皇天不負有心人!多年來的投資終於到了回報的時候。隨著李淵的建國登基,武士彠也成了功臣,不僅受封為工部尚書,還在李淵的牽線撮合下,迎娶了具有弘農楊氏、隋氏宗親雙重身份的楊氏,而武則天正是武士彠與楊氏所生的第二個女兒。
此女天所助
武則天的幼年生活本是平淡無奇的,但隨著袁天罡的一次偶然來訪,她的生命軌跡似乎發生了360度的轉彎。
太史令袁天罡向來以「觀天象、知人事」而聞名海內。有一次,袁天罡去拜訪武士彠。武士彠對於袁天罡的相面之術是早有耳聞,所以便請求他為自己家的幾個孩子看看,其中是否有大富大貴之人。
武則天當時還特別小,穿著一身男孩的衣服,在丫鬟的陪同下走到了袁天罡的面前。袁天罡一看到小武則天,不由得臉色一變,驚道:「不得了,實在不得了。這個郎君生得龍睛鳳頸,必然是大福大貴,可惜他只是個男孩。」說罷搖頭嘆息。
武士彠連忙問道:「若是女孩,又當如何?」只見袁天罡一字一字說道:「若是女孩,當為天下主。」
袁天罡的一番話,使得武士彠夫婦幾天幾夜失眠,也不知是出於恐懼,還是過於激動,總之,這個女兒從此便成了家中的重點培育對象。
▲ 武則天(《武媚娘傳奇》劇照)
武士彠四方為官、歷任數州,武則天也就追隨著父親跑遍了半個中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本是男孩子該做的事,但武則天卻做了,而且比多數男孩子做得還要好。隨著學識的逐漸增加,武則天漸漸顯露出了過人的天資與果敢,這使得武士彠越發覺得這個女兒前途無量了。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幸福的童年時光,在武則天十二歲的時候突然結束了。貞觀九年(635年),家裡的頂梁柱武士彠病逝了,這對幼小的武則天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從養尊處優的高幹子弟,到任人欺凌的弱勢女子,武則天的命運急轉直下。
選在君王側
武則天本來過著幸福無憂的生活,可是這一切都隨著父親的謝世戛然而止。她和母親、姊妹受到同父異母哥哥們的虐待,生活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貞觀十一年(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迎來了命運的轉機。「方額廣頤」、面目姣好的她帶著夢想走進了唐太宗的後宮,從此開始了她新的生命旅程。
命運就是如此奇妙,當你以為山窮水盡的時候,卻往往會柳暗花明;而當你以為一帆風順的時候,卻又會遭遇歧途坎坷。
▲ 武則天(《武媚娘傳奇》劇照)
臨上車進宮的時候,武則天對滿面焦慮的母親回眸一笑,說道:「見天子庸知非福?」不錯,雖然世人皆知伴君如伴虎的真理,但歷史從未缺乏過伴君之人。只因對每個伴君之人而言,福禍都是各一半的。
這是一場幾千年來最大的豪賭,而今武則天也將坐在賭桌旁,用自身的努力與縹緲的天意來決定人生的走向。
剛進宮的時候,唐太宗確實喜歡過她,還給她起了個名字叫「武媚娘」。但由於帝王后宮不乏美人,兼且唐太宗政事繁忙,武則天很快便被拋諸腦後了。
一向不服輸的武則天自然不甘心孤老於此,所以她要尋找機會,尋找一個表現得與眾不同的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
▲ 唐太宗(《武媚娘傳奇》劇照)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唐太宗在一群妃嬪的擁簇下看馬來了。而在這群馬之中,獨有一馬,神駿非凡、特立獨行,似乎是天生的執拗,從不向人低頭。
太宗圍著獅子驄轉了一圈,不禁感慨:「此馬雖好,卻可惜無人能降。」
「陛下,我能治服它!」在一片沉寂中,這聲音如同靜水中的一顆石,瞬間激起千層浪。
唐太宗吃了一驚,轉頭一看,見說話之人正是新入宮的武才人。武則天走上前來,款款地說道:「不過,我需要鐵鞭、鐵錘、匕首這三樣東西。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不服,我就用鐵錘錘它腦袋,如果它還不服,我就一匕首捅了它,我就不信這樣還制服不了它。」
面對著如此兇狠的姑娘,就連馳騁沙場半生的唐太宗也不禁心裡發毛,隨即一聲不吭地轉頭而去了。
武則天的第一次表現就這樣失敗了,正當她尋思著第二次表現的時候,宮中卻忽然流傳起一個「女主武王」的預言。
「唐三代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流言,將本已安定多年的深宮再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一人漏網。殺伐果斷的唐太宗第一時間開始了針對性的清除活動,而首當其衝者便是那位玄武門守將、左武衛將軍、武連郡公、武安人、自稱「五娘子」的李君羨。
也許是天意使然,也許是人心本善,這次的清除並沒有大規模展開,武則天也就逃過了一劫,畢竟,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 武則天(《武媚娘傳奇》劇照)
從貞觀十一年進宮當才人,到貞觀二十三年,漫漫十二年過去了,武則天已經由14歲的青澀少女長成了26歲的成熟少婦,但她的職位還是才人,沒有得到任何升遷。
當她發現自己在唐太宗這裡沒有發展機會的時候,她把目光轉向了一個新目標。而這個新目標最後卻給了武則天足夠的機會,命運的天平終於傾斜到了武則天這邊來。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武則天的家庭背景以及她在太宗一朝的鬱郁不得志,從而使她不得不轉換目標,向太宗第九子、後來的高宗李治下手。
那麼,武則天是如何與唐高宗建立聯繫的?她又是如何打動這位年輕太子的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年紀輕輕的武則天,便完美地將執著與變通融合到一起。執著,能在絕境之中殺出一片天地;變通,能將四面楚歌化作康莊大道。在她的身上,我們懂得了:執著與變通,原來並不矛盾。
那麼,在你的人生中又有哪些值得執著的事呢?你究竟是執著到底,還是像武則天一樣「窮則思變」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點擊文章結尾右下角的六角星按鈕,給我一個「好看」。我們明天見,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