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松博士向中芯國際遞交辭呈,其言辭之悲憤真切令聞者無不痛心惋惜。一時間盤根錯節的往事糾葛以及捕風捉影的人事去留成為熱議話題。
在眾多輿論當中,有一派聲音極力呼籲梁孟松博士加入華為,網友這種善意的祈願可以理解,但梁孟松加入華為切實可行性不高,可謂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更有甚者可能葬送梁先生一生的報復。
01天不時
如果梁孟松在三年之前選擇的是華為,而不是中芯國際,或許今天又是另外一番天地吧。事實上如今的華為和中芯國際可謂一對難兄難弟,這兩家企業代表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最間斷的技術實力,但也因為如此相繼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成為重點封禁和打壓的對象。
今時今日的華為確實缺少高端晶片,而梁孟松就是高端晶片製造的奇才,那麼兩者珠簾合璧豈不是天衣無縫了?很多網友只想到這一層面,並沒有想到投資興建一個世界領先規模的晶圓廠需要多麼大的資金投入。武漢那家千億投資斷鏈,也只是打個水漂而已。
縱然此時華為有背水一戰的勇氣,掏空了家底投資建設晶片晶圓廠,縱然梁孟松這樣的世界頂尖級人才能夠加盟助其一臂之力,但是擺在面前太多的技術壁壘仍舊無法攻克。光是一臺EUV光刻機就難倒所少英雄好漢,如此魯莽一搏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己送人頭。
02地不利
半導體晶片產業大致分為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細分垂直領域。其中華為海思在經過多年培育之後,其設計能力基本可以達到世界第一梯隊的實力。正如任正非在11月中旬的某次座談會上所言,華為有很強晶片設計能力,大陸晶片主要是製造設備有問題。
華為強項在於晶片設計,而梁孟松的強項在於晶片製造,雖然這兩者都帶「晶片」一詞,而且確實可形成互補,但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科和方向。因此梁孟松如果加入華為,一身的本領也難以施展。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梁孟松加入華為的邏輯性並不強。
華為近些年確實有一些晶片工廠的項目,並且也在積極跟一些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晶片項目有所合作。比如近期頻繁出鏡的華為光晶片工廠,其實華為做的是光通訊領域的研究,比如光通信晶片及其模組,這根咱們手機和電腦裡面的通用CPU完全是兩碼事。
03人不和
華為是一家開放和包容的公司,對於高端人才更是求賢若渴。任正非此前介紹,華為此前在科技領域資助過很多科學家,也正是他們的研究和貢獻幫助華為在5G領域獲得重大突破。還有華為高薪聘請天才少年計劃,說明華為確實能夠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是對於梁孟松這個級別的大佬而言,已經不再是「人才」而是「人物」了,他身上已經存在太多的標籤和光環。光的一面是陰影,紅的一面是是非。即使規模再大的企業都不需要1個以上的精神領袖。梁孟松如今因何出走,和他該不該去華為其實皆同一理。
況且華為和中芯國際都是處於風口浪尖上的公司,如此高層變動目的未免過於明顯,難免會落得更多口實甚至招致更為致命的封禁和打壓。君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此番剛烈確實痛快人心。但面對千萬產業工人就業,兩家企業則應該韜光養晦顧全大局。
04鴻鵠志
梁孟松博士加入中芯國際這三年,幫助中芯國際實現從28nm到7nm的跨越,三年完成其他晶片企業十年成就,「只要更先進的EUV光刻機到位,即可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梁孟松被業界譽為晶片狂人,他的能力不容置疑,但他的雄心報復卻鮮有人知。
不吹不黑客觀評價,如梁孟松所言,他加入中心國際並非為高官厚祿,梁孟松更是把加入中芯國際期間的收入全部捐贈給教育基金,如此高潔姿態令人欽佩。但又如他言 「只是單純地想為大陸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力」,理性的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而復盤梁孟松傳奇一生,或許他的終生理想就是締造一個屬於他的「臺積電」。為今之計擺在梁博士面前的無非三個選擇,或面對現實留在中芯國際,或放棄理想從此解甲歸田,或自立門戶再創完全屬於自己的晶片帝國,此番中芯一役已令其具備足夠的名望。
所以,梁孟松加入華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可能葬送梁先生的終生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