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 | 魔鬼般炫技的小提琴大師

2021-02-19 古典音樂

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的音樂家尼可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840年5月27日在尼斯去世,終年57歲。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諏訪內晶子)

生平

尼可羅·帕格尼尼出生於義大利的熱那亞,是Antonio and Teresa(née Bocciardo)Paganini的兒子,根據Peter Lichtenthal為他寫的傳記,帕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敎他曼陀鈴,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開始作曲了,十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十六歲時,他就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新出現在樂壇,他成為了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

有一個傳說:帕格尼尼將他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換來他那高超的技巧,對於這個傳說帕格尼尼很滿意,甚至有人說這是他自己說的,在他演奏時,他會翻白眼,他搖晃的站姿、長而零亂的頭髮、蒼白的臉龐、憔悴的身軀都讓這個傳說顯得更加真實,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讓觀眾流淚,有的人甚至還暈倒。

帕格尼尼給那他唯一曾經擁有過的小提琴取名叫大炮,主要是反映這琴本身所發出來的聲音有如大炮一般,這把小提琴的弦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和其它為了避免演奏到其它弦而有個曲度的提琴是完全相反的,而這把特別的提琴確也讓帕格尼尼能夠一次拉出兩條或許是三條弦的樂音。

他在1833年的巴黎受柏遼茲——一位曾經幫帕格尼尼譜過一首叫《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的曲子的音樂家的邀請——演出一場中提琴協奏曲。

他的健康逐漸惡化是由於長期使用水銀混合物而導致水銀中毒,這個病促使他無法再繼續演奏小提琴,於是只能在1834年退休,並於1840年5月27日病逝於義大利的尼斯(現屬法國)。

他給後人留下的作品有奏鳴曲、狂想曲系列,六首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數個吉它作品等。

帕格尼尼在交響樂團中的成就是令人感到優雅的。配合穩當的配樂,有他在樂團裡是非常鼓舞的,有批評說帕格尼尼的協奏曲是既冗長而乏味:一首快板迴旋曲的結尾可以重複幾遍,在他的生涯中,所有協奏曲中,演奏小提琴的部分都是保密的,他也從不在與交響樂團的排練中演奏小提琴獨奏,一直到他死時也不過只有兩首曲被出版,然而,帕格尼尼的弟子卻也機伶地在他死後每年出版一首曲,每一次在舞臺上的成功,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再成功而鋪路,現今已知的協奏曲雖然只有六首(其中最後兩首的交響樂部分已失傳),但他的吉它、弦樂器、尤其是小提琴的作品,都已使他那獨特的技巧成為後世效仿的準則。

▲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薩爾瓦多·阿卡多)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

法國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說:「帕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帕格尼尼橫空出世了。」儘管帕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裡(1653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盧卡特裡(1693-1764)的24首隨想曲,儘管在今天演奏起來沒有問題,在創作的時代卻因難度過高而無法被演奏。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依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個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個八度,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他的靈活性也許是由於馬凡氏綜合症或Ehlers-Danlos症候群。他的指法,比如雙音技巧,換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撥弦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卻是現在的年輕小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科目。幾乎半個世紀後才由約阿希姆和伊薩依帶來了可以和帕格尼尼相提並論的小提琴技巧跳躍式發展。

很多作曲家都對帕格尼尼的a小調第24隨想曲很感興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馬尼諾夫、盧託斯瓦夫斯基、洛伊韋伯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為這個作品的旋律創作了變奏曲。

▲ 帕格尼尼第24小提琴隨想曲(大衛·葛瑞特/裡卡多·夏伊)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弗蘭克·彼得·齊默爾曼)。

相關焦點

  • 帕格尼尼《鍾》為炫技而生的小提琴曲
    追根溯源,在小提琴界有如神一般地位的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藝術,至今仍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帕格尼尼似乎就是為了拉琴而生。他的肩、肘、手腕關節異常柔軟,寬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墊及腮託。他的聽覺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調音不準的琴依然可以拉出準確的音,甚至還可以將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來拉。他的手不可思議地大,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尖和小指尖相距20釐米以上。
  •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 帕格尼尼《鍾》
    帕格尼尼(Paganini),這位義大利的小提琴炫技大師是世界音樂史上一個魅力無窮、影響深遠、時間衝不淡其作用的偉大藝術家。他在演奏和作曲兩方面都把小提琴技巧推上了頂峰,為後代留下了一批質量極高的小提琴作品,震撼19世紀的炫技大師,其聲名傳至今日。《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No 2)作於1826年,其中的第3樂章標題為《鍾》(La campanella),以模仿鐘聲而著名。
  • 為炫技而生的小提琴曲—帕格尼尼《鍾》
    加琴姐微信號:V1514446869,進入小提琴、琴童家長微信交流群,與各位琴友交流溝通琴技。一部經久不衰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無疑令小提琴成為國人熟知的西洋樂器之一。追根溯源,在小提琴界有如神一般地位的義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藝術,至今仍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
  • 學小提琴,這17首炫技名曲你得知道!
    因此,在各種公開的演奏會上,為了迎合大眾的品味,作曲家們竭盡所能的以高難度技巧的曲子,展現自我的才華,形成一種炫技的風潮,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為帕格尼尼,他在小提琴上所作的各種炫技演奏,成為眾多作曲家仿效的對象。在小提琴的所有演奏曲目中,最能激動人心和富有演出效果的當首推炫技曲,其原因是炫技曲的作品集中表現了小提琴演奏的高難度技巧。
  • 小提琴演奏【帕格尼尼《鍾》】,以高難度的技巧,創造出模仿鐘聲的特殊音效.
    >小提琴曲【帕格尼尼《鍾》】欣賞作者:佚名  (源於網絡)       帕格尼尼(Paganini),這位義大利的小提琴炫技大師是世界音樂史上一個魅力無窮、影響深遠、時間衝不淡其作用的偉大藝術家。他在演奏和作曲兩方面都把小提琴技巧推上了頂峰,為後代留下了一批質量極高的小提琴作品,震撼19世紀的炫技大師,其聲名傳至今日。  《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No 2)作於1826年,其中的第3樂章標題為《鍾》(La campanella),以模仿鐘聲而著名。
  • 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的七首名曲,不是炫技是絕技
    相比之下,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可以說是一位真正幸福美滿的音樂家。他雖然出身庶民,但在年紀很小的時候便獲得了西班牙皇室的青睞,一生富足,備受尊敬,直到六十多歲仍技驚四座。他是對小提琴技藝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讚譽他為「帕格尼尼再世」,他的作品有著濃鬱的西班牙民族風情,儘管手掌很小,但卻能發揮出令人驚嘆的琴聲。
  • 帕格尼尼的炫技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帕格尼尼曾說:「是自己的靈魂送給魔鬼而換取了如此高超的技藝。」帕格尼尼有著浪漫不羈的性格,激發了他即興創作的才氣和熾熱的幻想。由於受性格影響,他的作品富有極強的想像力和火一樣的浪漫熱情,人們稱帕格尼尼為「琴魔」「魔鬼大師」「靈魂附體的演奏家」,他將小提琴的創作技法和演奏技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電影音樂全解析
    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電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主題曲一        帕格尼尼的父親安東尼歐·帕格尼尼,母親狄蕾莎.波姬亞蒂,皆未受過正式音樂教育,夫婦倆在酒店唱歌賺取賞金,帕格尼尼大概是繼承了父母天份。
  • 搶票| 天才琴童的《帕格尼尼隨想曲》
    2019深圳「藝術大觀」公益系列演出帕格尼尼隨想曲天才少年超技小提琴名曲音樂會演出時間:9月7日(星期六)15:00演出地點:深圳大劇院音樂廳小提琴:吳喜悅鋼琴:姚茜>帕格尼尼是小提琴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人物,擁有魔鬼般的驚人琴藝。
  • 「怪傑」帕格尼尼:用情人的腸子做琴弦
    這個時候的帕格尼尼,儘管天資出眾,但年紀輕輕,尚未成為日後人們口中傳誦的「怪傑」、「用情人的腸子做琴弦」、「與魔鬼交換了靈魂」的小提琴家。要說前人對他有什麼影響,或許對他直接影響最大的就是洛卡泰裡(1695~1764)。
  • 耶胡迪·梅紐因,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背後的男人
    恐怕全世界的小提琴家都躲不開一個名字給他們帶來的陰影那就是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 鬼斧神工的技藝——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帕格尼尼是世界公認的最富有小提琴炫技技巧和傳奇色彩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對19世紀的音樂風格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在十九世紀初期所創作的《24首隨想曲》是最能代表他藝術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其第十三隨想曲(魔鬼的笑聲),第二十四隨想曲(主題與變奏),最有代表性。他革新和創作了小提琴的許多高難度演奏技巧,並擴大了它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之後,任何流派的小提琴家,都從他的演奏及作品中吸取營養,以提高和完善他們的演奏藝術。他的成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的時代小提琴演奏技術的高峰。
  •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用靈魂感受音樂,用指尖觸碰心弦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議的,一般小提琴家必須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兩條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據說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條弦拉出四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帕格尼尼的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激越,如痴如醉,如魔鬼附身,技巧十分精湛。在帕格尼尼五十八年的音樂生涯中,共創作了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包括《鍾》、《狩獵》等名曲。
  • 好碟推送 | 維瓦爾第、帕格尼尼、穆特:3張小提琴名盤組合
    維瓦爾第-名琴四季 CD 阿卡多小提琴  著名小提琴大師阿卡多用四把不同的斯特拉迪瓦裡(Stradivari)名琴演奏的四個不同季節的《名琴四季》,因為阿卡多與作曲家同是義大利人,所以他的演繹帶著點義大利式詠嘆的味道。
  • 紀念帕格尼尼誕辰:天上掉下來的帕格尼尼
    尼科羅·帕格尼尼(1782.10.27--1840.5.27)是義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我想起1829年帕格尼尼在柏林表演時德國畫家的一幅畫:提琴家站在舞臺上,他剛剛拉完一首樂曲,高舉琴弓。興奮的聽眾混亂不堪,有的舉起手大聲歡呼,有的昏倒在地。一位女觀眾要衝上舞臺,男伴死死拉住她的長裙。當地音樂學院院長給歌德的信解釋了當時的局面:「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音樂會讓這裡的男男女女瘋狂。」中國的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知道帕格尼尼。
  •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背景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寫於1934年,此時世界樂壇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調性體系、曲式、節奏等慣用的音樂法則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紛呈的「新音樂」,無調性音樂、表現主義、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列等等相繼出現,「求異響於新聲」是歐美音樂的時代潮流,而拉赫瑪尼諾夫不為所動,仍然在十九世紀的風格和形式裡尋求個性的表現。
  • 李傳韻演奏不可能演奏的曲子-帕格尼尼《天佑吾王主題變奏曲》附小提琴譜
    1837年至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和1952年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後將它的名稱改為《上帝保佑女王》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以《上帝保佑國王》的弦律寫成小提琴炫技作品《天佑吾王主題變奏曲》以此感謝參加他演奏會的普魯士皇帝。    作品共有8段變奏,華麗的炫技使此作品在演奏上有著非常大的難度。
  • 「帕格尼尼」金獎得主 | 小提琴家寧峰演繹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
    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盛讚他的演奏「幾乎如我想像的一般完美!」
  • 《魔鬼的顫音》最昂貴的小提琴 —— 瓜奈裡小提琴
    那是Niccolo Paganini(帕格尼尼)的作品。」其實,它是由義大利小提琴家Tartini作得的。而我們所熟知的《魔鬼的顫音》,的確是Paganini的,不過那並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張由德國DG出版的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選集CD。其實,錯也不在cd本身,而在翻譯者。
  • 【今日大師】帕格尼尼
    義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尼可羅·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840年5月27日在尼斯去世,終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