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享新春 非遺年貨市集2月8日開市 重溫兒時的年味!

2021-02-17 鯨魚先生吃東西

在代表中國的名片上,如果有一個名詞,有著不可泯滅的地位,應該就是——上千年的傳統文化。從前,我們叫它民間手藝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現在,它們已經成了非遺項目裡很關鍵的一員。

科技的發展確實為國家經濟帶來了進步,為人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讓許多傳統的手工技藝瀕臨消失,或者說,它們藏進了更深的街巷,只為了念舊的主顧保留。


這裡面不只有剪紙、木刻、版畫等手工藝,還有百吃不膩,讓童年掛念的經典老味道。比如悠長小巷裡賣糖人的叫賣聲,或者隱身在舊街巷裡的綠豆糕和核桃酥,以及放學一定要求媽媽買的滋滋作響冒著熱氣的熟梨糕……


這群不離不棄的匠人,一代代傳承老祖宗的手藝,守護傳統美味的秘訣,也正是有他們這樣年年歲歲堅持的匠心,才讓更多現代人有機會品嘗傳統手藝的美味。



非遺迎春,流光溢彩

絕活絕技,各展風採

2月8-12日

在嘉裡匯即將推出

「嘉享新春 非遺年貨市集」活動

非遺精品項目、絕活絕技將悉數亮相

讓大家在家門口飽享「非遺大餐」

豐富假日生活!

形成香中有茶,茶中有香的獨特「殺口」

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加工工藝的歷史已百餘年。1738年創建的天津老字號「正興德茶莊」,在經歷了打拼、拓展的漫長之路以後,於1928年和1935年在現今的和平區和南開區開設了兩個分店,其特色茶味和店鋪聲名鵲起,為津沽和華北眾多茶客所鍾愛。而奠定「正興德」發展基礎的是它對制茶工藝的持續研發。早在1900年就於周口設立香茶燻制廠加工茉莉花茶,並在近百年間堅持獨特的制茶工藝和質量把關,投放市場廣受歡迎。

「最地道民間老味道」


禾糕點創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者是天津著名的糕點匠人楊鴻年。

餑餑鋪,是京津一代擁有正宗宮廷手藝的糕點店的稱謂,而祥禾餑餑鋪因投料精良,手藝精湛,多年來集聚了極高的人氣和口碑。被天津日報評選為天津「最地道民間老味道」

祥禾餑餑的美食,通過香港TVB為港澳同胞所熟悉,聞名世界的香港美食大師蔡瀾先生,也於今年專程來到天津,尋訪祥禾餑餑鋪,與祥禾餑餑鋪的老掌柜楊鴻年敘談半日,品嘗糕點,暢談美食。

老掌柜楊鴻年,於2017年被聘為故宮食品御用糕點師,而鴻聚祥食品公司也是故宮食品指定合作研發單位和生產商

津老味煎餅果子傳統製作技藝整套製作流程包含30餘道工序,第一代傳承人用水磨綠豆,後經第二代傳承人探索實踐,將水磨改為幹磨成60目細粉,按比例注入清水,加入二十味中草藥後、均勻攪拌沉澱四小時,待豆沙全部溶解成粥狀後使用,既克服了水磨綠豆容易出現豆渣,口感粘膩等缺點,又依據我國「藥食同源」的理論基礎,利用白芷:除溼、活血止痛,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枸杞:補肝益腎、解熱止咳,茴香:健胃、行氣,白果:潤膚、抗衰老等中草藥的功效,使煎餅果子兼具營養均衡、美食養生的功效。

以推、拉、勾、轉、回、立六種手法攤制出薄厚均勻的煎餅,搭配雞蛋、自製無油膩感的炸薄脆或油條,佐以中草藥精心烹製的熟面醬、加入多種原料融合炸出的炸辣椒,小香蔥、香菜調味而成,成品煎餅呈淡綠色,具有口感清香、層次鮮明而無中草藥味的特點,豆香、料香、蔬菜香、雞蛋香融為一體。

歷經百年傳承,秉承「用良心料,吃老味道」的津老味煎餅果子傳統製作技藝傳承的不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文化而享譽津門。2015年榮獲「中國天津商貿文化節首屆天津煎餅果子大賽」20強稱號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津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津門特產,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就是其中之一,被津門百姓親切地稱譽為「天津三絕」食品。

誕生於20世紀初葉的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最初是由當時天津城中一位靠賣麻花為生的手藝人劉老八首創,因其店鋪地處東樓十八街,故得名「十八街麻花」。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具有選料精細、工藝考究的傳統,根據麵粉的特性和氣候變化,由具有豐富製作經驗的師傅通過手摸、眼看、鼻聞等手段,運用面肥發麵、熬糖提漿、熱油燙酥、糖粒拌餡等傳統工藝技能,選用麵粉、植物油和白糖的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紅絲、閩姜、花生仁等十幾種小料,經過發肥、熬糖、配料、制餡、和面、壓條、斷條、對條、搓製成型、炸制等20多道關鍵工序精製而成。

作為天津的地方特產和中華民族的經典食品,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把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傳統手工技藝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有利於增強海峽兩岸和海外華人的認同感,讓它成為了文化交流的紐帶而走向世界。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熟梨糕是獨具天津特色的一種民間小吃。熟梨糕其實與梨無關,它裡面的「梨」字應該與「哩」字相通,意思是「熟哩兒」。從以前到現在,在天津熟梨糕一直是深受孩子們歡迎的零食。熟梨糕,也叫碗兒糕。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還有一個正經的學名叫「甑兒糕」。「甑」(音同「贈」)是古代的一種炊具,底部有許多小孔,蒸汽可以透過這些小孔將盛器中的食物蒸熟。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陶製的甑就已經出現了,商周時期又出現了青銅製的。在清嘉慶時期出版的《竹枝詞》(風俗詩)中,對熟梨糕已經有相當形象的描述了,即「果餡鮮鮮欲蒸熟,響鳴陣陣繞耳朵」。

姜志寶作為姜氏熟梨糕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在繼承傳統的製作手法同時,又新出了許多口味。在主材米粉上又增加了三種不同的米粉。有:黑米粉香米粉和在傳統的米粉中放入抹茶。即改變了食材主料的口感又改變了主材米粉的顏色。同時又增加了許多遊客和孩子們的興趣!。在小料上又增加了許多口味:芒果.水蜜桃.哈密瓜.獼猴桃.藍莓等。

塘人製作師傅姓戈,常年在古文化街有攤位銷售。

容記油滷是由「重慶火鍋」這道菜發展而成的,是漢族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此菜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容記油滷製作工藝第四代傳人容剛受到家族影響,自幼便學習到了容記油滷的製作方法。最終,容剛將容記油滷帶到了天津,開創了容先生品牌,主營容記油滷菜品和夫妻肺片。因容記油滷製作的菜品滋味極佳,回味無窮而廣受天津人民的喜愛。於是容剛在2007年開辦了容先生品牌。而在家鄉的容氏家族看到容記油滷受到天津百姓所喜愛之後,舉家遷徙來到天津,共同經營容先生集團,而容記油滷的製作工藝也最終得以在天津生根。

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妙眾堂黑豆茸傳統老方以藥食同源為理論基礎,從備料到製作完成需要一年左右時間。主料黑豆選用當年佳木斯顆粒大小均勻、表皮光澤的青仁黑豆。根據不同季節按比例在溫水中浸泡數小時,再放入鍋中蒸煮,甑悶後,均勻平鋪在簸箕裡,用棉布上下包裹,置於陰暗處,經過7天左右發酵,見白色孢子粉為宜,在室外經兩三個月日曬夜露。嚴格精選其它配料風乾、炒制等過程,最後將所有制好的原料按照配比,磨製成80目細粉。故黑豆茸為粉劑,取適量與溫開水衝服,可增強腸道蠕動,對中老年腸道老化引起的便秘有良好的食療輔助作用,長期食用不寒、不燥、不熱。

黑豆:經發酵後增加腸胃蠕動;麥芽:行氣消食;百合:清肺、解毒;荷葉:消暑利溼;蘆薈:殺菌消炎;決明子:潤腸通便;芹菜:富含藻膠酸可健胃、利尿;姜:止嘔、緩解腹脹;為適應糖尿病人群,第五代傳人將傳統的飴糖改為可調節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清熱解毒的甜葉菊

2017年12月入選天津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至美齋醬牛肉主料選用阿訇下刀優質鮮嫩的牛腱肉,經嚴格篩選、分割、清洗、兩次排酸,進入獨特的煮製工藝。煮製時鍋底放置牛棒骨,使牛棒骨的精髓落入陳年的老湯中。把牛腱肉和牛棒骨的香氣融為一體,加入蔥、姜、蒜、大茴、小茴等十幾位配料及根據季節採用春夏降火去燥、秋冬滋陰溫補的中草藥配方,以大火燉煮,一小時後由大火轉為溫火數小時,醬制時選用京制黃醬,此時因有牛棒骨在鍋底牛肉既不糊鍋,也把牛棒骨的骨髓完全溶解在老湯內,香而不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作工藝,色、香、味能夠保持經久不變,並具有輔助食療的功效。

1950年,第二代傳人為使家族的傳統技藝更好的發揚光大,結合祖傳秘方又添加了數位中草藥,使其更能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因其無任何防腐劑,突出營養、健康、綠色的特點,所以具有食療價值。同年,啟用字號「至美齋」喻意至真至美,至美齋醬牛肉已獲得國家食品質量安全(QS)認證、「中國著名品牌」、「天津市著名商標」、「津門老字號」、被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組委會授予「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等榮譽稱號,是「天津市體工大隊運動員指定專用食品之一」

燒雞,又名燻雞。是中華傳統風味菜餚。部分烹飪方法是將塗過飴糖的雞油炸,然後用香料製成的滷水煮製而成。其香味濃鬱、酥香軟爛、鹹淡適口、肥而不膩。用多種名貴中藥,輔之陳年老湯,其成品色澤鮮豔,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

恩順德小李燒雞製作技藝秉承祖輩嚴苛的製作工序,生態散養,雛雞孵化,精選每隻約重1000克的蛋雞,經活雞檢疫化驗,進入屠宰車間,阿訇下刀宰殺,去毛、洗淨。盤好雞,晾乾水分,然後把雞同配好的藥膳料包一同浸入盛有老湯的鍋中,大火將湯煮沸,改用小火燜煮6-8小時,再放入口徑16英寸的鐵鍋,用白糖燻制約3分鐘,上色提鮮,最後用純正小磨香油炸花椒油,熱油塗抹雞身,擺盤售賣。

恩順德小李燒雞,以內在的品質,經消費者口口相傳,年銷量已超過100萬隻,獲「天津人最喜愛的消費品」,「工薪階層喜愛的消費場所」「中國清真名小吃」稱號,被市政府認定為「津門老字號」企業



天津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津門特產,芝蘭齋糕乾就是其中之一,被津門百姓親切地稱譽為「天津四絕」之一

芝蘭齋糕乾選用小站稻米、圓粒糯米磨粉,傳統古法炒制餡料,經過十幾道工序,最終蒸製出外觀光潔如玉,不粘牙、不掉面、不噎人,老少鹹宜的風味糕乾。在20世紀初的老天津,每逢春節期間,賣糕乾的生意最好。因為糕乾的糕,與高低的「高」同音,給這種食品帶上濃鬱的民俗色彩。

技藝傳承百年


天津馬氏傳統熬糖製作技藝品種繁多包括軟糖、硬糖、奶糖、酥糖、酒芯糖、汽水糖等兩百餘種產品,包含面廣,選料精良,傳統手工藝熬製糖果的質量得到保護,品種多樣適用於各年齡段消費者。

馬氏傳統熬糖製作技藝不僅有營養價值、經濟價值還有一定的醫用價值例如核桃糕:核桃糕主要原料為大棗、核桃仁等,具有補血、補腦、美容養顏等養生功效。祖傳的天津藥糖塊(老天津衛藥糖有清涼爽口、提神醒腦、幫助消化、順氣開胃、牙疼咧心、口乾舌燥、咳嗽痰喘、咽喉炎、鼻塞喉痛、燒心、化痰等功效)北方氣候乾燥易引發急慢性咽喉炎,這種糖果傳承老工藝製作精良對以上的症狀效果極佳。

被譽為天津地方工藝美術品的三絕之一

天津「風箏魏」風箏製作技藝,創始於1892年,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1915年就獲得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箏魏」風箏也被譽為天津地方工藝美術品的三絕之一,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和民間藝術特色。由於「風箏魏」風箏的精心設計,所以具有放飛穩定的特點,既有放飛娛樂的實用性,又有觀賞把玩的收藏價值。

作為「風箏魏」第四代傳承人的魏國秋,在從事「風箏魏」技藝傳承近40年的過程中,在繼承祖輩技藝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努力和不斷創新,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研究員、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曾被聯合過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師稱號。魏國秋創作的「風箏魏」風箏作品,在全國風箏大賽、中華民間絕活博覽會、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評獎活動、民間文化藝術節、全國和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等各類賽事和展示中,獲得了大量的獎項。他的作品:龍睛魚、喜相逢、福在眼前、千米龍等,被有關博物館收藏。近年來,魏國秋先後赴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家,舉辦展覽、舉辦講座,使「風箏魏」風箏技藝走向世界,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帶給世界友人共享,擴大了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宣傳和影響。

"以針為筆,以線代墨"

聯升齋刺繡的發展有賴於天津"南北雜糅,中西合璧"的文化特點,這也成就了聯升齋刺繡的藝術魅力。聯升齋刺繡技藝的形成與發展與油畫藝術有著緊密的聯繫,是繡者"以針為筆,以線代墨"對繪畫作品的再創作。

根據天津檔案館史料記載"聯升齋"創立於1893年。創始人李霽舫在估衣街開辦"聯升齋鞋帽店",並在大門兩側刻下了"聯升升財財恆足矣,齋濟濟利利莫大焉"的經營宗旨。創立之初聯升齋以承做各類刺繡鞋帽、衣飾製品為主,後經營範圍擴大到婚慶用刺繡製品,現今在楊柳青石家大院還保存有一百多年前聯升齋繡制的新娘服飾、百子被等物品。聯升齋刺繡技藝以繡制西洋油畫見長,技巧的確立和發展與近代刺繡藝術大師沈壽1912年在天津開課授徒密切相關;由於繡制西洋油畫的工藝要求高,繡制周期長,聯升齋陸續培養了一批技藝高超的繡娘承襲技藝,其中吳氏辛玉珍不僅承襲了聯升齋刺繡技藝的精髓,還自創了"小交叉旋轉針法",她也在聯升齋刺繡技藝的繼承和發揚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9年6月聯升齋被授予「津門老字號」稱號,2012年8月獲得「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4年6月津門百年老字號"聯升齋"在其商鋪坐落之地-――天津古文化街創辦了以其商鋪命名的"聯升齋刺繡藝術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立將對刺繡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天津蔡家祖上十八世紀中期,曾專為清宮廷專門製作御用雞毛撣子,當時以精美的選料,特殊的工藝成為撣中極品,每把貢撣在當時價值白銀數百兩慈禧太后做壽時,蔡家以99把不同顏色、不同寓意的貢撣作為賀禮,得到慈禧的嘉獎。

經過蔡家人的努力,2005年底蔡氏貢撣被由潘虹、寇世勳主演的大型連續劇《行走的雞毛撣子》用做主要道具。劇中的「墨龍」、「火駒」、「玉兔」等幾把寶撣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再現了貢撣當年的輝煌歷史和那段不被人所知的愛恨情仇 2006年初中央二臺《財富故事會》、七臺《致富經》、《每日農經》、教育臺《創新360行》等欄目分別為津門蔡氏貢撣拍攝了專題片。2007年天津衛視和國際頻道聯合錄製的《我家的撣子》在《中國紀錄片》欄目中進行的記錄式的專題報導並在天津臺和中央四臺、九臺英文頻道中多次播出,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和好評。並與「泥人張」、「風箏魏」等同時載入2008年底出版的《老城津韻》一書。第四代傳人蔡成浩已將該技藝傳承給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已在天津、北京開設四家旗艦店。 

郝記剪刻紙花傳統技藝,是指用紅色薄紙,經剪、刻成造型精美,賦予喜慶、吉祥的一門獨特民間藝術。海河自古西接南北運河,東連渤海,獨特的水域環境和地理位置,給靜海縣大豐堆人郝玉林,創始「郝記剪刻紙花」帶來了商機和財富。      

「郝記剪刻紙花」傳統手工技藝,歷經四代傳承,至今已走過了百餘年歷史。其作品受到了不同時期、不同階層廣大民眾青睞和歡迎,傳播至世界各地。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郝記剪刻紙花中,鞋花反映出人們傳統文化心理、民俗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嚮往;春節窗花寓意吉祥富貴;婚慶花象徵團圓美滿;神佛像花象徵莊嚴殊勝;壽字花寓意健康長壽。這些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集中展現了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和極高的審美情趣。郝記剪刻紙花藝術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事項,體現了「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直接而又生動地反映了民眾社會意識、傳統文化心理、民俗和審美情趣,同時也展現出人們的愛與憎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其作品以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學、美學等自然、社會、科學知識,為剪紙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從歷史、藝術、文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研究、觀賞、收藏、創作價值,值得保存和保護。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名品不斷湧現,很多成為宮廷貢品。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的宮廷藝術,其工藝複雜而且繁瑣,大致的工藝就分掐、填、攢、焊、堆、壘、織、編八種。其技藝精湛,造型優美,品種多,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力。因宮廷設立了手工業作坊和手工工廠,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使南北方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得以交流,並融合少數民族工藝美術之長,成為了宮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津派花絲的形成起源於北京宮廷花絲,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大量的宮廷藝術流於民間。在民間廣為發展,出現了很多身懷絕技的頂尖工藝大師。但因解放前夕的混亂使這門藝術又處於絕境。但在一些老師傅的努力和保護下這門手藝並沒有失傳。解放後,花絲工藝得到保護。政府開設了工藝美術學校,使這麼技藝得以傳承。花絲技藝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地方文化和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很多風格不同的花絲產品。津派花絲,繼承了宮廷精美細緻的特點,同時結合天津獨有的「天津衛」風格,獨樹一幟。

津派玉石雕是以天津為中心地區發源的玉雕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和上世紀20年代初,津派玉石雕從業者多為個體經營的家族式玉雕作坊,他們在長期的玉雕工藝傳承與發展中,融入了天津特有的大氣、磅礴的地域文化特色。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把散落民間的玉雕藝人集中起來成立合作社,1956年又組建天津市特種工藝品廠,津派玉石雕得到長足發展,作品遠銷海外,上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創作出一批國家收藏的國寶級作品。

津派玉雕的傳承方式別具一格,雖然早期仍主要為父傳子、師傳徒的傳承方式,但從新中國成立後,津派玉雕就走上了一條依託學校教育的傳承新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天津市美術專修學院的前身天津市美術學校就曾在全國率先開設玉雕專業。系統的美術教育使得這批學校培養出的津派玉石雕人才擺脫了工匠之氣,走進藝術家的行列,津派玉雕也呈現出精細、精準、精美的學院派風格,在全國首創「文化玉石雕」、「藝術玉雕」的理念。

杜雷1982從年天津市美術學校玉石雕刻專業畢業,分配到天津特種工藝品廠師從於王志良、張東財。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玉石雕技法和設計製作能力,在此基礎上,還通過到美院進修學習,在繪畫理論和技藝上又得到了提高,在設計製作上進行藝術誇張,使每件人物作品更加完美。對玉雕的追求,就是將中國傳統玉雕文化的感性意蘊美,結合當代玉雕藝術的理性科學觀念,創作出一種既符合傳統文化精神,境界綿遠;又反映現代美感,生動卓絕的新玉雕藝術。作品在歷年國家級展覽中榮獲大獎。(詳見附件、照片)

在多年雕刻設計及製作的基礎上近年製作了許多大型城市景觀雕塑作品,海河沿岸改造項目中設計製作了百米浮雕《潞河督運圖》、《天石舫》石雕作品。兩件作品建於三岔河口,內容反應了天津地域文化,象徵了天津自古水源興盛,航道通達,當今擁有水盛航通而自豪。從藝術設計和製作技法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紋飾圖案,雕刻技法利用北派石雕的大手筆雕琢,玉雕工藝的細膩這兩種工藝結合在一起體現了畫面的可視性,同時也表現出傳統石雕藝術的完美性,兩組雕塑作品榮獲了2008年度建設工程「海河杯」獎。

2月8日-12日

嘉裡匯1層

不見不散~


嘉裡匯全館Wi-Fi覆蓋!

嘉裡匯擁有超過2000個停車位的大型停車場,

讓您的出行玩耍更加順暢!

營業時間:10:00-22:00

嘉裡匯地址:天津市河東區六緯路238號(地鐵9號線大王莊站)

相關焦點

  • 2月魔都商場新春活動指南!
    活動時間:2021年1月8日-2月28日活動地址:南京西路1266號商場各樓層Doraemon x Gucci主題限時空間來啦活動時間:1月8日-2月28日活動地址:南京西路1266號 扭轉乾坤聚財氣,新年集大運
  • 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五大特色展區感受傳統年味
    1月1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本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集結了全省近50項非遺項目。非遺項目展演現場。非遺研學體驗現場。傳統醫藥義診現場。
  • 13家年貨大集月底起陸續亮相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元旦春節期間,本市將開展「炫彩冬日 福滿津城」2021天津跨年消費季活動,其中,以「跨年囤貨迎新春」為主題的13家年貨大集正在抓緊籌備,包括梅江年貨展銷會、國展中心全國年貨展、和平路優品暢享金街等。
  • 天津這11個年貨大集馬上開市!年貨囤起來!
    活動時間:元旦期間  活動地點:和平區金街(和平路商業街)  6.大福集——財神年畫展暨新春年貨集  本次新春年貨集招商業態涵蓋天津特色小吃、特產、當季鮮貨、國風文創、特色咖啡、烘焙、輕食、花藝綠植、互動體驗、手作藝術等,給津城年貨市場注入年輕活力
  • 冬遊煙臺來美博:2020美術館新春民俗大市集開市啦
    冬遊煙臺來美博:2020美術館新春民俗大市集開市啦 2020-01-20 15:10:08
  • 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2021年1月1日,元旦佳節,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北京多蒙國際文旅發展集團承辦,湖南紅樹林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
  • 重溫兒時年味 吳興埭溪小山村的年豬飯開席啦
    提示信息12月1日,吳興區埭溪鎮大衝村的年豬飯開席。從城裡趕來的遊客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共同舉杯,享用年豬宴,重溫兒時鄉村濃厚的年味。埭溪鎮大衝村,三面環山,溪流穿村而過,村莊風貌清新淡雅,富有特色。每到年關將至,村民們就得開始準備年豬飯,來犒勞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祈福新的一年有個好收成,事事順利平安。鄉親鄰裡互相宴請,圍坐在一起吃年豬飯,是湖州人兒時記憶裡一幅溫暖的畫面。村民沈雪永在豬欄中選擇了一頭200斤左右的年豬,與其一番「博弈」後,他與幾位村民合力將被制服的豬戴上大紅花,舉行殺年豬儀式。「殺豬咯!」村民沈雪永渾厚的嗓音在山間迴蕩。
  • 「鼠」於你的米奇新春 盡在恒隆廣場
    鼠年新春來臨之際,濟南恒隆廣場攜手米奇米妮,打造濃鬱的中國風裝置,傳遞滿滿的心意和祝福。即日起至2月16日,一場「鼠」於你的歡樂盛宴閃耀登場,載你踏入迪士尼的歡樂世界,和你愛的米奇米妮盡情合影,還有超多繽紛禮遇和精彩活動紛至沓來,讓大家悅享節日驚喜。
  • 山夏市集 周末開市 | 活動預告 拒絕無趣!
    7月17日-19日三天山夏市集,溫暖開市,粉絲重磅福利來襲!!>原價:春卷4/個  酸梅湯5/杯粉絲購買:1(春卷)+1(酸梅湯)=7元粉絲購買:2(春卷)+1(酸梅湯)=10元 芝麻小鋪全場商品粉絲既享8.8折優惠忘憂谷粉絲一重禮:188送擴香木一個️288送香薰爐一個
  • 江南新區夜市步行街開市暨新春民俗文化節後天啟動!
    點亮江南『夜市』新地標「活動現場,設計了別致新潮的裝飾點3個,突出年味和『潮』味,用於市民拍照打卡,增強整體氛圍。」將以「人間煙火味 最撫凡人心——點亮江南『夜市』新地標」為主題,在江南新區長江之星、玉熙路步行街至驛鑫廣場商業步行街舉行。五天時間裡,活動內容豐富多樣,看點亮點精彩紛呈,分為好物市集、吃貨大會、夜show場以及趣味互動等活動環節。
  • 逛廟會賞民俗看煙火 春節到眉山東坡廟會尋找兒時的記憶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宋代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元夕,為不少人所懷念,但受地理、環境等多因素考慮,在許多城市,小時候過年都會有的廟會、煙花等已被取消,讓不少網友紛紛感慨,年味變淡。今年,你或許可以到岷江岸邊的四川省眉山市鬧鬧新春,看看能不能從首屆「東坡廟會」上,找到兒時的快樂。
  • 跨年消費季 天津組織13場年貨大集
    其中以「跨年囤貨迎新春」為主題的年貨大集正在抓緊籌備。截至目前,各大會展中心、商場、超市、批發市場等都積極籌備,突出津門特色,策劃一批精品年貨市集活動,集中銷售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農副產品、扶貧產品、老字號產品、非遺、土特產以及春節用品等,滿足老百姓多樣化購物需求。
  • 春節在杭州看民俗,吳山廟會打頭陣,新春特色文化活動看這裡!
    2020吳山廟會新春燈會和廣大市民見面啦,一直持續到2月10日,抓緊去打卡哦!除此之外,西湖邊還有一系列豐富的新春民俗活動,千萬別錯過!吳山廟會新春燈會今晚亮相!春節前後,登臨城隍閣是很多杭州人的傳統節目。但是最近城隍閣一、二樓正在關閉施工,還能如約打卡賞燈嗎?
  • 老糧倉變身文創市集!11月20日開市啦!
    老糧倉變身文創市集!11月20日開市啦!即將於11月20日開市啦!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主辦單位黃浦區文創園區僑聯南京東路街道僑聯承辦單位上海八號橋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市集時間11月20日-22日 15:00-22:00
  • 成都歡樂谷新春廟會除夕開幕
    成都歡樂谷新春廟會除夕開幕       本報訊(記者 範瑞鳴)2月15日,成都歡樂谷新春廟會將熱鬧開幕,遊客可觀「非遺工匠」,賞「民俗表演」,逛「精品民藝」,吃「地道美食」,玩「逗趣遊戲」
  • 上海各大商場2月春節活動匯總
    承載著「盛世迎新,飛天幻境」的美好寓意,展覽現場不僅有獨具敦煌特色的新年美陳和潮趣無限的快閃互動,更有商場為會員定製的專屬禮遇,旨在帶領顧客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魅力文明之旅,盡享非遺傳統文化與潮流藝術的碰撞之美。
  • [上海各大商場2月春節活動匯總]
    承載著「盛世迎新,飛天幻境」的美好寓意,展覽現場不僅有獨具敦煌特色的新年美陳和潮趣無限的快閃互動,更有商場為會員定製的專屬禮遇,旨在帶領顧客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魅力文明之旅,盡享非遺傳統文化與潮流藝術的碰撞之美。
  • 秦淮戲院裡2月4日開市亮相
    中國江蘇網訊 古風市集、國潮打卡,逛吃玩樂不停歇……1月3日,記者從秦淮·戲院裡項目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秦淮·戲院裡將作為第35屆秦淮燈會的分會場,在2月4日亮燈儀式當天正式開市亮相,開放地上商業部分。沉浸式戲劇《上元燈彩圖》也將於2021年5月1日前正式首演。
  • 非遺「洋學徒」樂享新春:盼將中國文化「帶回家」
    (新春見聞)非遺「洋學徒」樂享新春:盼將中國文化「帶回家」  中新社石家莊1月20日電 題:非遺「洋學徒」樂享新春:盼將中國文化「帶回家」  作者 李曉偉  春節臨近,位於河北石家莊的郭氏鐵板浮雕工作室掛上了一串串紅色的中國結,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孟加拉國「洋學徒」則穿上了他們的傳統服裝
  • 蘇州誠品書店「大過鼠年」新春特展傳承年俗之美
    新華網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12日在蘇州誠品書店啟幕,參觀者可親身體會年俗文化之美。    「大過鼠年」新春文化展是蘇州誠品書店攜手《漢聲》雜誌舉辦的大型聯合展覽。展覽以「去子鼠家過年」為概念,將傳統文化與民風民俗置入展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