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要留學國家紛紛開始行動,英國多所高校甚至聯合包機接中國留學生回國後,澳大利亞終於不淡定了。據新華網日前報導稱,來自英國的包機順利將中國留學生送抵英國。看似簡單的包機,實則在疫情肆虐的當下需要中英兩國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才能達成。
由於英國的包機政策,不僅將滯留中國的留學生接回英國,還為英國帶來了很多留學申請。相反,澳大利亞方面接到的留學申請截止到上半年卻少了五分之一。澳洲媒體表示,如果申請持續減少,很多澳洲高校將面臨資金缺乏的窘境。對此,很多澳洲媒體和高校,也希望中方能法外開恩。
為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放棄風景更加怡人、教育資源優厚的澳大利亞?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因為中澳關係緊張造成的,實際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澳大利亞當地對亞裔的態度問題。注意了,這裡提到的是「亞裔」而非指中國留學生。
只不過在所有亞裔中,中國留學生被歧視的比例更高。據英國《衛報》報導稱,澳大利亞當地一個反亞裔歧視的組織公布的數據表示,在最近兩個月時間裡接到的投訴接近400起。而事實上,這僅僅是遭到歧視、欺負的部分亞裔投訴,更多的亞裔在被歧視、欺負後選擇了息事寧人或忍下來,並沒有做出投訴舉動。
對此,澳大利亞部分高校和精英人士表示擔心,認為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很可能導致作為留學主要生源的中國留學生會持續減少,一旦最終達到臨界點,澳大利亞或將徹底失去中國留學生的青睞,而是將留學目光轉向英國、法國、德國、紐西蘭、瑞典以及距離中國更近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總之一句話,澳大利亞再不做點什麼,中國留學生就真的要被其他國家「搶走」了。為什麼這麼多國家看重中國留學生?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自然是經濟。從「中國人有錢」到「中國留學生有錢」已經成為很多西方國家的共識。當然,真實情況其實是部分留學生家裡確實有「金礦」,但更多的留學生父母其實還屬於工薪階層,省吃儉用送孩子出國留學,再加上留學生自己在外勤工儉學,才能支撐留學生的日常開銷。
但總體而言,中國留學生確實刺激了當地的經濟,甚至一些家庭殷實的留學生還會在當地買房,消費起來也還「慷慨」。不過,這卻不是很多國外高校真正爭奪留學生的原因。國外高校爭奪留學生真正的原因其實有兩個。
第一,中國留學生數量龐大,加上一些留學生有家族產業或者留學後選擇創業,一旦有所成就,會對母校大力資助。事實上,高校的資金來源有一部分依靠畢業生將來有成就後給予的資助。這其實沒必要指責這些留學生,因為資助高校有時候不僅能更好的整合這些名校同學的資源,有利於他們對外擴充業務或藉助高校招攬人才,同時有時還能獲得國外人脈、政策的扶持。
第二就是中國留學生很聰明,尤其在數理化方面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國外企業「愛上了」中國留學生,其中不少尖子生被各大企業招攬或留在高校搞研究。撇開這些留學生未來的去留問題,起碼現階段成為這些高校或企業的人才助力。對此其實沒必要指責這些留學生,事實上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國人才過剩現象。
換句話說,即便是科技人才回國後未必就有位置留給他們。相反在國外卻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一旦真的需要這些人才時,自然會有家人或「獵頭」找到他們,邀請他們回國發展,而相信其中大部分人才最終都會衣錦還鄉。但在那之前,其實不乏藉助外國的資源將他們培養的更加優秀。
所以,國外對中國留學生的爭搶除了經濟原因外,也包括人才和以後捐獻母校等多方面考慮。一旦澳大利亞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留學群體的「傾愛」,損失的不只是經濟,更是機會和未來。至於對這些留學生留學是否媚外,相信任何國家都存在同樣的現象,但大部分人才的去與留其實無關所謂的大局,真的有關大局自然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對他們還是多些寬容,因為他們同樣是中國人,不以個例為難、傷了學子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