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千百年來,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的一種器具追求。書法藝術的創作,這一法則依然是剛需。為什麼這麼說呢,好鞍配好馬,才能物盡其用。所以,要想寫好字,一定要選一支好筆。會選筆才能寫出自己期望的好筆畫。這不是在瞎吹,不信你到鄉下的小賣部買一支5元左右的毛筆來試試,什麼都明白了。當然毛筆也不是價格越貴就越好。關鍵是它要具備作為書法工具的四種品質:尖、齊、圓、健。
關於毛筆的這四種品質,古人多有描述,比如明朝陳繼儒在《妮古錄》中就闡述到:「筆有四德,銳、齊、圓、健。」可見對筆的這種「剛需」比成一種品德。而明朝的屠隆在其書作《考盤餘事》中也講到:「制筆之法,以尖、齊、圓、健為四德。」這不難看出,古人對毛筆的:尖、齊、圓、健的要求是必備的品質。
一、何謂毛筆的「尖、齊、圓、健」
尖,就是毛筆的筆豪聚集起來,如萬豪聚一尖峰,所以筆頭尖銳,如錐狀。見下圖。齊,就是指毛筆的筆畫散開時,內外毫尖散開起來似芒尖平鋪,雖然長短不一,但是看起來是平整的,就如同一個人剪了平頭一樣。見上圖。圓,就是指毛筆的筆尖和筆肚是圓錐狀,尤其是筆肚,是圓滿飽和的,形狀如荷尖一樣,腰不內凹,心無虛空。健,就是指筆豪的毫毛有彈性,聚攏性好,寫字時筆毫鋪開之後,收筆時又能聚攏起來,能曲能直,這就是健。這些毛筆的品質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祖匠人,遴選各類動物的毫髮精製而成的書法「重器」,歷經風雨,傳承下來的一門工藝精技。
二、毛筆四種品質對書法創作意義重大
我們在書法創作中,不應該忽略毛筆的優良品質。真正的書法家和書法精修者,對毛筆的選購很講究。除了筆管的材質講究,還會根據自己的書寫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豪材質,如選羊毫,狼毫呢,還是選熊棕毫,或者豬毫,都會根據自己的書寫特點來選擇。
但是如今毛筆市場也有不少不良商家,以劣充優,魚目混珠。如果不加以鑑別,選購的毛筆多為劣質品,寫不了幾個字,毫毛脫離嚴重。如果條件允許,我倒是建議找一家好的制筆商家直接定製。說這麼多,還是回到文章開頭說的那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如何科學用筆、洗筆和護筆
如果您擁有一支品質優良的毛筆,卻不能好好愛護和保養它,那麼它的使用壽命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用筆、洗筆和護筆習慣。新啟用的毛筆,要用溫水浸泡直至筆鋒全開才能用,這叫開筆,也叫潤筆。開筆不能泡太久,否則會使筆根的黏膠軟化而掉毛。在寫字的時候,先蘸水潤一把,再把水擰乾,然後再潤筆入墨,慢慢轉動筆肚,直到墨汁浸潤整個筆肚為止。準備入紙下筆前,再把浸潤的筆鋒在墨硯上潤一潤,把多餘的墨汁稍加瀝出,不然會影響毛筆的阻尼。在書寫完成後,要馬上洗筆,放在墨洗裡面來迴轉動筆鋒,把裹含在筆鋒裡面的墨汁洗出來。最後要用清水洗乾淨筆毫,掛在筆架上,放置在乾淨陰涼的地方晾乾,切記不可以暴曬,否則筆毫會失去彈性。
對於一個視書法藝術如生命的人來說,他(她)一定會把自己心愛的毛筆當成自己的「眼睛」一樣來愛護,不染雜塵,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