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今天要和大家說一下艾草
艾草和大麻有啥關係呢
都是草啊
那你以為我要和你說艾灸和艾團嗎
不,我要和你說
開個玩笑
博士是想和你說
我們還是把艾草留給日耳曼女人去飛行吧
相傳,在十六十七世紀,每到薩溫節或萬聖節的時候,日耳曼女人便用艾草蒸燻,然後殺一隻鵝,把鵝油和艾草混合成飛行草(flying herbs), 在夜晚來臨之際,來一次星際穿越。
咱們女人就不要嘗試了,這只是個傳說,而且傳說中的女人是巫女,最重要的是鵝也是生命啊,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我們可以這樣,把艾草縫在枕頭裡,這樣醒來時更容易記住夢境,夢裡穿越也好!
馬上就端午了,今年可以多採點艾草,除了掛門上,放腳盆裡,還可以如上操作【縫在枕頭裡】。
如果有麻瓜不認識艾草的,沒關係,博士從入門開始教起。
艾草,菊科蒿屬植物,全草可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孟子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民間通常稱艾蒿,其實艾草(艾蒿)是一個統稱。
在民間,艾(A. argyi)、寬葉山蒿(A. stolonifera)、野艾蒿(A.lavandulifolia)、南艾蒿(A.verlotiorum)、蒙古蒿(A. mongolica)等都被稱為艾蒿。
懵逼嗎
懵逼嗎
分不清,沒關係,都能用!艾草除了能治百病外,還能避毒驅邪,招百福(今年端午一定要掛艾草,不然感覺自己要毒發……)
我們還要說一下,在祛病驅邪這一點上,中西方文化還是相通的。歐洲在每年6月24日的聖約翰節前夕會採集艾草防病防災,在聖母升天節那天也會懸艾草來遠離邪惡與疾病。
苦艾,其實是中亞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的俗稱,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在江浙一帶被稱為洋艾。
為什麼要說苦艾呢?
因為它所含有的側柏酮
和大麻裡的致幻成分四氫大麻酚結構很相似
都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普通感受器交互作用
其實艾草基本都含有側柏酮,只是苦艾更出名
因為
苦艾酒
《喝苦艾酒的人》 法國畫家維克託爾·奧利佛
海明威、畢卡索、王爾德、莫奈、梵谷都愛喝苦艾酒,還親切的稱它為「綠色仙子」,喝完後能夠產生一種特別的興奮感,現在的苦艾酒在國際標準下,側柏酮的含量並不足以致幻了。
喝苦艾酒的人 畢卡索
1792年,瑞士醫生調配出苦艾酒,這是一種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蒸餾酒,酒精含量至少為45%,最高的可高達89.9%,飲用前通常使用水進行稀釋,主要原料是茴芹、茴香、苦艾,苦艾酒酒液碧綠透明,聞之有怪味,嘗之味道特別苦,但就是愛喝。
英國作家王爾德對苦艾酒的奇妙感官津津樂道,「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詩意的東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輪落日又有什麼區別呢?我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撫弄著我的腳」。
法國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在1876創作過一幅油畫,即以苦艾酒為名,作品中充滿了酒精麻醉下的消沉與淡淡的憂傷。
西方學者研究梵谷的生平和作品之後,曾經得出一句結論「沒有苦艾酒就沒有《向日葵》」。
梵谷曾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苦艾酒)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裡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
苦艾酒 梵谷
目前苦艾酒的最大生產國是捷克、德國和法國,只是我們喝到的苦艾酒已經與梵谷喝到的苦艾酒不同了,有點大麻和工業大麻的意思。
艾草和大麻都是草,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都有致幻成分,區別還是那句話,在劑量。
最後,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
◆本期編輯:麻花
◆插畫:索爺
◆責編:Lee
◆主編: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