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可你另忘了,人們總喜歡在門框插上艾蒿或柳條,這是為什麼,其實是用來禳毒氣、避惡邪的。
為什麼會有五月五日端午節,門框和窗戶上插艾蒿和柳條的這個習俗,其實,有一個民間傳說,這個民間傳說,說的就是這個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的原因。
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隴原大地,風調雨順,萬物復甦,正是五月的時候,麥苗長勢喜人,莊稼也大獲豐收。
這時候,上天為了考察民間,因此專門派下去一位老神仙考察民情。
這位老神仙,扮著一位窮苦的老頭, 穿得破破爛爛,一手拿著打狗棍,一手端著半個討飯碗,主要是考察民間老百姓生活的怎麼樣,及其農村的起初情況。
老神仙走進一戶人家,有位婦女正在餵豬,而且豬食槽裡全是白麵湯,還有半拉的餅和饅頭。
再詳細看屋裡,屋裡的鍋臺上都是飯菜。
老人便說:「大嫂,你行行好吧,能給點吃的吧,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
婦女努著嘴說:「你滾出去!哪有東西給你吃,死要飯的,給你吃還不如餵牲口,餵肥了還可以吃肉!」
老神仙聽了,非常的氣惱,但他還是強忍著怒火說:「三天天夜了,我水都沒喝一口,既然不給吃的,給口涼水總行吧?」
婦女翻了翻白眼,扔給老人一把用竹篾編成的撈飯笊籬,惡狠狠地譏諷說:「有本事你就用它喝吧!」
老神仙見婦人故意捉弄他,非常地生氣。心裡想,怎麼這裡的人如此可惡,因此他就用手比劃了幾下,留下一股青煙不見了。
婦女頓時大吃一驚,只見院牆上留下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
婦女才知闖下了大禍,非常害怕。
這時候,婦女把這個情況告訴 了村裡人。
而老神仙回到天上後,拿了瘟瓶又來到了這個村子的上空,正準備往下撒瘟疫藥,忽然村西頭小河裡,有一位婦女抱著個大孩子,領著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趟過河水。
老神仙就覺得奇怪,又化作老頭來來到了婦女身旁說:「我從來還沒見過過河的時候,怎麼你抱著大的,領著小的,大的能走,小的不能走。」
婦女說:「老人家,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時留下的,小孩子是我親生的。我得把大孩子更好一些。而且我們聽說昨天村裡來了位老神仙,一位不守婦道的婦人,惹怒了這位老神仙,神仙有可能要來村裡禍害,並且要讓讓我們村裡起瘟病,全村人都死光,我們只好遠走高飛,躲避空難。而且這趟水著涼容易生病,我怎麼能抱著親生兒子而讓丈夫先頭的兒子趟水呢!」
老神仙聽了這話,好是感動,也覺得天底下也有好人,並不都是那位婦女那樣不給自己吃飯的人。
就在路邊拔了一棵艾蒿說:「你回家去吧,把這棵艾蒿插在門框上,就不會染上瘟病了。」
這位好心的婦女知道自己又遇到了老神仙,千恩萬謝地帶著兩個孩子回家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她就帶著兩個孩子拔了一大捆艾蒿,並且挨家挨戶地給村裡所有人家的門框上都插了艾蒿,就連先前那個惡毒婦女家也沒例外。老神仙撒下的瘟藥沒處落,就隨風飄散了。那天正是五月初五。
這是這位好心的婦女,讓全村人躲過了空難,人們為了躲避災難,每年五月五日,就在門楣上插艾蒿和柳枝,傳承傳承著,便成了一種風俗。
這就是五月五端午節,門框和窗戶上為什麼要插艾蒿和柳條的傳說和來歷了,至於真與假,畢竟是傳說,但傳說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人們為了這個節日的有趣,這個節日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