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2020-12-20 讀寫人家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可你另忘了,人們總喜歡在門框插上艾蒿或柳條,這是為什麼,其實是用來禳毒氣、避惡邪的。

為什麼會有五月五日端午節,門框和窗戶上插艾蒿和柳條的這個習俗,其實,有一個民間傳說,這個民間傳說,說的就是這個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的原因。

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隴原大地,風調雨順,萬物復甦,正是五月的時候,麥苗長勢喜人,莊稼也大獲豐收。

這時候,上天為了考察民間,因此專門派下去一位老神仙考察民情。

這位老神仙,扮著一位窮苦的老頭, 穿得破破爛爛,一手拿著打狗棍,一手端著半個討飯碗,主要是考察民間老百姓生活的怎麼樣,及其農村的起初情況。

老神仙走進一戶人家,有位婦女正在餵豬,而且豬食槽裡全是白麵湯,還有半拉的餅和饅頭。

再詳細看屋裡,屋裡的鍋臺上都是飯菜。

老人便說:「大嫂,你行行好吧,能給點吃的吧,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

婦女努著嘴說:「你滾出去!哪有東西給你吃,死要飯的,給你吃還不如餵牲口,餵肥了還可以吃肉!」

老神仙聽了,非常的氣惱,但他還是強忍著怒火說:「三天天夜了,我水都沒喝一口,既然不給吃的,給口涼水總行吧?」

婦女翻了翻白眼,扔給老人一把用竹篾編成的撈飯笊籬,惡狠狠地譏諷說:「有本事你就用它喝吧!」

老神仙見婦人故意捉弄他,非常地生氣。心裡想,怎麼這裡的人如此可惡,因此他就用手比劃了幾下,留下一股青煙不見了。

婦女頓時大吃一驚,只見院牆上留下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

婦女才知闖下了大禍,非常害怕。

這時候,婦女把這個情況告訴 了村裡人。

而老神仙回到天上後,拿了瘟瓶又來到了這個村子的上空,正準備往下撒瘟疫藥,忽然村西頭小河裡,有一位婦女抱著個大孩子,領著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趟過河水。

老神仙就覺得奇怪,又化作老頭來來到了婦女身旁說:「我從來還沒見過過河的時候,怎麼你抱著大的,領著小的,大的能走,小的不能走。」

婦女說:「老人家,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時留下的,小孩子是我親生的。我得把大孩子更好一些。而且我們聽說昨天村裡來了位老神仙,一位不守婦道的婦人,惹怒了這位老神仙,神仙有可能要來村裡禍害,並且要讓讓我們村裡起瘟病,全村人都死光,我們只好遠走高飛,躲避空難。而且這趟水著涼容易生病,我怎麼能抱著親生兒子而讓丈夫先頭的兒子趟水呢!」

老神仙聽了這話,好是感動,也覺得天底下也有好人,並不都是那位婦女那樣不給自己吃飯的人。

就在路邊拔了一棵艾蒿說:「你回家去吧,把這棵艾蒿插在門框上,就不會染上瘟病了。」

這位好心的婦女知道自己又遇到了老神仙,千恩萬謝地帶著兩個孩子回家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她就帶著兩個孩子拔了一大捆艾蒿,並且挨家挨戶地給村裡所有人家的門框上都插了艾蒿,就連先前那個惡毒婦女家也沒例外。老神仙撒下的瘟藥沒處落,就隨風飄散了。那天正是五月初五。

這是這位好心的婦女,讓全村人躲過了空難,人們為了躲避災難,每年五月五日,就在門楣上插艾蒿和柳枝,傳承傳承著,便成了一種風俗。

這就是五月五端午節,門框和窗戶上為什麼要插艾蒿和柳條的傳說和來歷了,至於真與假,畢竟是傳說,但傳說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人們為了這個節日的有趣,這個節日的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演唱:張老師 五月五,是端午 背著竹簍入山谷
  • 五月五過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近幾年來出土文物的很多珍貴文物和考古學科學研究證實,「端午」是古時候吳越中華民族舉辦圖騰祭拜的傳統節日叫法是較為科學研究的。三、覺得始於惡日。在先秦時代,廣泛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史記?孟嘗君列傳》記在歷史上知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世。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午。」農曆五月正值仲夏,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因此,「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也是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
  • 【節日習俗】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 有夢花居——五月五,端午香 你,了解端午嗎?
    「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 這些有關端午的經典詩文
    一起來聽中國之聲知名播音員主持人 的誦讀和解析感受傳統文化之美、經典聲音之韻回味一首童謠兒歌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端陽,那端陽,處處都端陽!誦讀:王藝 解說:蘇揚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安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因漢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稱「午月」;而「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陽」。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因其月、日均為五,五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屆時都吃粽子,故又俗稱「粽子節」。端午節,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重要節日之一。
  • 【節日知識】端午節習俗
    那人醒後,就把此夢轉告給鄉鄰。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託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後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的習慣。 「五月裡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端午節時,人們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油炸食品。在眾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
  • 端午祝福語2020最新 鼠年端午節祝福簡短優美20字 端午節問候語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今日端午節,盼風調雨順,願彼此安康!  5、五月五端午節,蝴蝶紛飛,鮮花綻放,粽子飄香,在這充滿濃厚中國情結的日子裡,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出去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財富,輕鬆端午。端午節安康!  6、端午節到了,我用包容做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誠的信息裡,送給你,祝你端午節甜蜜幸福,永遠健康,永遠快樂。  7、開手機,看簡訊,多少祝福數一數。祝端午節安康,端午節幸福!
  •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2020-06-25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月五,過端午
    端者,初也「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粽葉艾草繼續著不變的清香,汨羅江畔流傳著動人的傳說,熱烈龍舟划動著千年的祈願,人們心中深藏著綿綿的思念 。端者,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故,端為始;午者,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是為端午。
  • 川香婆端午史話|端午起源、傳說、民俗
    端 午 起 源在古代,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就把「端五」改為「端午」,此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並下詔將五月初五日定為「端午節」,諭令各地官府組織紀念諸如賽龍舟之類的活動,以紀念屈原。端午節最令人稱道的便是屈原以及他所體現出來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他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裡打掃乾淨之後,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 祝「端午節快樂」到底行不行?這些關於端午的小知識,講給孩子聽!
    曾有人做過統計,它的名稱、叫法超過二十個,其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有「端五」「夏節」「五月節」「女兒節」等等。這些名字的由來和端午本身的習俗、文化內涵有關係。在古漢語中,「端」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初五」。《風土記》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 端午節祝福語問候語大全 新版端午節安康的句子
    11、今天是端午節,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以寬厚的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這五月五的情懷!12、一把糯米、兩顆紅棗、三片粽葉、四根絲線、纏成五圈是端午;一個節日、兩人祝福、三羊開泰、四季平安、聚成五福過端午!節日快樂!
  •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幹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 五月五,過端午!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佳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吃粽子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的,為了讓江中的魚兒不吃楚國屈原大夫的身體,所以將粽子投入水中,後來便漸漸成為端午的一種傳統食物。掛艾草菖蒲端午的時候,人們喜歡把艾草掛在大門的兩側,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 2018最新端午節快樂動態圖片 端午節問候祝福溫馨簡訊
    2、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靈的每一寸,滿是對你深深的敬意,謝謝您,敬愛的老師祝您端午節快樂!3、五月初五划龍舟,汨羅江上撒粽子。4、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顆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綑紮,由手機送達。保質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請按存儲鍵。
  •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緣於五月是兇月的古老觀念。晉董勳《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這個觀念緣於上古,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玄戈》:「五月,東井、七星大兇,胃、參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