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五,過端午
端者,初也「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者,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故,端為始;午者,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是為端午。端午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有一種愛,是一片遼闊海洋,我們像小魚在海裡面成長;
-
五月五過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於是便有了「端午」之稱。詞裡的端午節充滿了濃鬱的古老民俗氣息:端午浴蘭湯,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千年前古人的文明也需要千年後的我們去傳承。《競渡詩》唐代:盧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端午節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歌謠《五月五,是端午》 演唱:張老師 五月五,是端午 背著竹簍入山谷
-
視頻| 五月五過端午 鳴沙山下人嬉戲
視頻| 五月五過端午 鳴沙山下人嬉戲 2020-06-26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月五過端午,今天你過得好嗎?
陌生人,端午節快樂!祝你好運連連,心想事成!希望我的祝福會讓你愉快的心情更加愉悅,不愉快的心情變得愉悅!五月五過端午,這個每年都只有一次的節日看起來卻不是很重要,就像春節一樣,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於是很多人今天就像往常一般,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但我覺得這樣不好。
-
五月五是端午,「粽」與「縱」不同
五月五是端午,「粽」與「縱」不同五月五,俗稱端午節,現如今為了發揚端午節文化,國家也將其列為了節日,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事實上,五月五,端午節,此前有多種說法,包括女兒節,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定格為了端午節。如今端午節作為一個假日,那麼如何過這個假。
-
五月五是端午,想起童年掄火把
五月五是端午,想起童年掄火把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裡好風景,有文化,也有民俗,更有記憶。端午節裡的文化可多了,包括了吃行住遊,包括詩句和詩意。我的老家在半林區,這裡的石崖上,山林裡,都長滿了小小的松樹、柏樹,在五月五前一個月,父親都會砍三個小松柏來,給我們兄弟三人一人一個,並乘小松柏還有水分潮溼的時候,就用斧子劈成細條,這樣容易燃燒,還要保持松柏的完整性,如果確實劈開的力度太大,怕散開了,父親會用細鐵絲捆綁了,並用小木屑塞在劈開的縫隙裡,這樣松柏容易幹。
-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民生智庫 | 五月五,端午節安康 2020-06-25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口黃河河務局開展「情濃五月五,巧手過端午」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張立傳 李鵬鑫6月19日,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河口黃河河務局開展了「情濃五月五,巧手過端午」主題活動,職工們編五絲繩、縫製香包,通過親身參與,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魅力所在。
-
五月五,過端午,除了吃粽子,端午還有哪些獨特習俗呢?
當粽香味再次傳來,我們又已經置身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到!只知道端午節放假,它的由來你知道嗎?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獨特習俗?喝雄黃酒有什麼寓意?端午由來: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都城消息後,悲憤交加,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
-
五月五 過端午 浙江烏鎮推出一系列傳統活動
央廣網桐鄉6月25日消息(記者李佳 曹文君 通訊員屠建橋)五月五,過端午,粽葉青,糯米香;掛菖蒲,戴香包……。烏鎮西柵老街上的傳統貨郎擔(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端午期間,景區內家家戶戶都掛起了菖蒲、艾草,民間傳說,菖蒲艾草不僅有驅邪避障之功效,還有防病的作用。今天,烏鎮西柵景區民宿房東計小紅趕早準備了菖蒲、艾草、桃枝、蒜頭,並用亮麗顏色的絲帶綑紮一起,掛在了正門上方,讓八方遊客提前感受了烏鎮的端午文化。
-
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泱泱大中華,天南海北的我們過著同一個端午節,卻遵循不盡相同的習俗。如是,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角,湛江人在農曆五月初五前幾天則開始準備,摘粽葉(或買)、買糯米,當然少不了鹼水,之後,一家子圍坐一起包粽子。
-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
五月五,過端午——諾亞舟桐鄉市慶安小牛津幼兒園託班組端午節活動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24日上午, 我們組織了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述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知道了在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等節日習俗。故事《屈原的故事》主內容簡介: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他是楚國貴族。早年受楚懷王信任,為左徒。主張制定法紀,選用賢能,聯齊抗秦。
-
有夢花居——五月五,端午香 你,了解端午嗎?
、「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
五月五,過端午|我的仲夏記憶
翻了翻硬碟,找出七年前在爺爺奶奶家過端午時拍的照片。奶奶包的就是很典型的肉粽,粽子中間所夾的肉肥瘦相間。小時候我不愛吃肥肉,每次吃肉粽時都小心翼翼地宛如掃雷一般,不敢一下子咬太大口,否則猝不及防地咬到肥肉,就會油膩得恨不得立刻吐出來。謹慎地咬了幾小口粽子之後,就會看到粽子中間閃著津津油光的肥肉,然後再「繞」開肥肉,啃掉精肉。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五月五過端午,深心一從心理學角度漫談愛國詩人屈原的人格特質
農曆五月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集祈福禳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要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那麼在屈原傳說故事中蘊含著哪些心理學原理?故事人物的身上又體現了哪種人格特質?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
-
五月五,迎端午,朱一龍包出的粽子,網友笑了
昨天是中國人民傳統節日,五月五,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糰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年復一年,現在端午節放假三天,朱一龍工作室6月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安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因漢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稱「午月」;而「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陽」。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因其月、日均為五,五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屆時都吃粽子,故又俗稱「粽子節」。端午節,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重要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