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2018年大年初一便被央視綜藝《經典詠流傳》刷屏。這部主打為中國古詩詞譜曲並在當代廣為傳唱的節目,一經上映便迅速火爆螢屏,豆瓣評分達到了8.9分。
加上去年的《國家寶藏》、《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大火的節目,近年來,央視綜藝獨樹一幟地深耕文化類綜藝節目,接連創造高分奇蹟,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節目,在喧囂的中國綜藝市場上像一股清流。
深耕文化類綜藝節目,獨樹一幟打造優秀原創綜藝
自從以《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省級衛視推出的競技類綜藝節目大火開始,央視綜藝節目明顯地沒有跟上這一波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
但是從《中國成語大會》開始,央視綜藝獨樹一幟地深耕文化類綜藝節目,打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綜藝節目發展之路。那麼,央視這些綜藝節目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呢?
一是立足傳統優秀文化,節目原創、突出文化性。《歌手》、《奔跑吧》等當下大火的綜藝節目無一不是立足於競技類快綜藝,更多的側重節目的娛樂屬性,但這些綜藝節目大都是「舶來品」,將國外成熟的綜藝節目照搬進來,在大大縮短節目製作周期的同時,也面臨節目同質化嚴重、節目內容水土不服等問題。
而央視綜藝節目從《中國詩詞大會》到《經典詠流傳》,將節目的立足點放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等優秀文化;在節目製作上,立足於原創,突出節目的文化屬性;在節目形式上,弱化綜藝節目的競技屬性。因此,在這種選擇下,央視呈現給我們的是一檔檔兼具娛樂性和文化性的綜藝節目。
二是明星素人有機結合,專業與通俗兼收並蓄。央視綜藝節目很好地解決了綜藝節目中明星與素人、專業與通俗的關係。當下的綜藝節目,明星的分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節目的成功與否。
因此,拼明星資源成為許多綜藝節目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有一些綜藝節目曾經試著將素人引入綜藝節目中,但總體效果來看不甚理想。《經典詠流傳》等綜藝節目則很好地處理了明星與素人的關係,比如《經典詠流傳》中,除了邀請明星之外,還邀請素人參加到節目中。
支教老師梁俊帶領山區孩子們演唱《苔》,歌聲質樸無華,卻如天籟之音,唱哭了庾澄慶和曾寶儀,更唱到了億萬觀眾心裡。《國家寶藏》中,國寶守護者不僅有明星還有普通志願者。
另外,作為文化類綜藝節目,處理好專業化與通俗化的關係也很重要,《國家寶藏》中的博物館長、《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中的康震、王黎光等專家學者對作品進行的解讀,很好地處理了專業與通俗之間的關係。
三是差異化立意,創新傳播方式,打破傳播壁壘。文化類綜藝節目一直是綜藝市場上的小眾節目,主打文化類的央視綜藝採取差異化立意重新包裝文化類節目,讓看似沒有生機的文化在綜藝節目活起來。
無論是古詩詞,還是文物中蘊含的古代文明,在當下社會中都屬於小眾的範疇,但《中國詩詞大會》中競技方式的設定,《國家寶藏》中採取真人秀的形式對文物故事的重新演繹,都讓這些看似遙遠的文化充滿了現代性的認知。
傳播方式上,新媒體的運用,年輕人流行文化的引入,打破了文化類節目受眾人群的壁壘,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
優勢無法比擬,本土化綜藝發展之路獨樹一幟
央視綜藝的這些特點,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的觀眾,這也為近年來在綜藝市場上「棋失先招」的央視扳回一局。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大部分綜藝節目從業者並非沒有看到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價值,也不是缺少製作團隊和資本,但為何央視偏偏能夠這麼做,而且頻頻創造高分奇蹟呢?
一是國家政策鼓勵原創,節目得到國家主流價值觀的支持。央視綜藝在重新煥發生機,這一方面與政策的紅利有關。
這兩年,國家對綜藝節目的管控日益收緊,廣電總局等政府部門大力倡導文化、科技、公益等類型的節目,對節目的原創性有了硬性的要求。而對於央視這個國家電視臺來說,其在這些類型的節目上有比省級衛視更長時間的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更主動的擔當。
因此當這些節目開始「被迫」大量出現面對觀眾時,央視的優勢開始顯露出來。另外,立足於傳統優秀文化,在當前國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便承擔起了增強文化自信的作用。
二是央視所具有的制度優勢是其他電視臺無法比擬的。央視背後是國家的大力支持,可擔負起文化類綜藝節目製作周期長、節目效果見效慢的問題。
同時,作為官方電視臺,央視平臺足夠大,能夠撬動足夠多的明星資源和資本。在製作這些類型節目時,央視能夠獲得很多國家級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支持,可以藉助國家平臺的光環以不那麼貴的價格請來明星,甚至可以請到花大價錢都請不來的嘉賓。
當這些優勢配上文化、科技、公益等傳遞主流價值的節目類型時,更是如虎添翼。而央視也越來越熟稔地懂得如何去運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是滿足當前觀眾文化需求高漲的現實,綜藝的娛樂屬性轉向文化屬性。當前大批的綜藝節目定位於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上,滿足觀眾的娛樂屬性,這就導致大量同質化的節目出現,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物質文化追求逐漸提升,人們對娛樂活動需求也有了質的飛躍。
觀眾不再滿足於簡單提供刺激感、快感的綜藝節目,而是對具有文化內涵、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高品質綜藝節目有了更高的追求,綜藝節目製作方和受眾方之間在產品需求上就出現了供求配置的錯位。
因此,像《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綜藝節目在開播後迅速走紅並且好評如潮。
四是「內容為王」仍是綜藝節目安身立命的黃金法則。在當前信息爆炸、內容過剩的時代,優質內容更顯稀缺。近年來,綜藝節目市場的空前繁榮,也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市場泡沫,綜藝節目扎堆、節目質量粗製濫造、內容照搬照抄、同質化嚴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經典詠流傳》立足於傳統文化,深度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這就為節目提供了身後的內容基礎,同時又能夠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從某種程度上說,央視綜藝開創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一個新時代。
立足於傳統優秀文化,又能與時俱進、創新形式,央視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兼收並蓄、講究平衡的綜藝創新之路,因此,屢創奇蹟、贏得高分就在情理之中了。
合作微信:13301180572 QQ:35078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