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呈現出來的是孩子們與電影文本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這種互動孩子們理解電影中人物的選擇,並能分辨這種選擇是否正確,進而學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回歸人的成長本身。
當這個世界給一個家庭送來一個孩子,這個家庭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
不應只是物質上富足,更重要的是有精神的成長空間。這是每一個新孩子對世界的渴盼和訴求。作為母親,若干年後將還給世界一個怎樣的人?作為學校,若干年後將還給母親一個怎樣的人?這是我們的家庭教育所要認真思量的重要課題。
為了讓孩子成長為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我們基於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給大家推薦階梯教育電影,期冀
通過電影的力量、教育和文化的力量,為孩子搭建成長的階梯,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優秀教育電影是朝向孩子們的,
可以樹立榜樣,塑造人格,引領成長,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優秀教育電影也是朝向我們教師的,可以喚起我們對教育生活的思考,進而調整我們的教育狀態,使我們的教育更美好。這就是教育電影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讓兒童在最合適的成長階段遇到最適合他們心理發展需求的電影吧,這些電影將化為他們生命成長的階梯!根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我們精選了
在不同成長階段最適宜兒童成長的電影,讓兒童在成長的不同時期看到最適合他們心理特點的電影,進而讓孩子們樹立人生榜樣,解決成長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這些電影將自覺潛進孩子的生命深處,成為其生命勃發的積極力量,有助於他們在人生每一階段順利形成相應的美德和能力。兒童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成長的危機,危機是劃分每個發展階段的特徵。同時埃裡克森指出,作為每個發展階段特徵的危機兼有一個積極的解決辦法和消極的解決辦法。
積極的解決辦法有助於自我的增強,因而有助於形成較好的順應能力。消極的解決辦法削弱了自我,阻礙了順應能力的形成。埃裡克森說,一旦某一階段的危機得到積極的解決,那這個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種美德,
美德是某些能夠為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形成一個人重要的道德品質。小學一年級電影課程的任務是解決學生離開家長進入學校而產生的分離焦慮的問題。這一學年兒童階梯電影的主題是通過電影
讓孩子們克服自己的心理困境,適應學校的生活,進而通過探索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他人充滿信任,懂得愛與佔有的區別。小學二年級這一學年兒童階梯電影的主題是
通過電影讓孩子們克服自身的弱點與缺點,學會在探索與試錯中找到正確的成長方式,勇敢接受學校生活的挑戰,從而培養兒童樂觀陽光的性格特徵。《快樂的大腳》:在得不到同伴理解時,仍能快樂做自己。小學三年級的電影,重要的是
培養學生的理性和辯證思維,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通過認識自我、學會承擔培養勤奮感和自信心。四年級這一學年我們提供給孩子們豐富的成長故事,通過電影故事促使他們
在心態上學會接納、寬容,在行動上學會合作與探索,在人際關係上通過同伴間、親人間的教育獲得成長的力量,從而給生命的發展打上豐富的底色。思維發展上遇到一個重大轉折期。小學中低段的兒童的思維方式側重於形象思維,而小學高段的孩子思維方式上存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這是一個「關鍵的年齡」階段。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學業上面臨升入初中的學業挑戰。智力發展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進入智力發展的精確期。孩子們無論在生活和學業上,還是生理和心理上,都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這一階段階梯電影的任務是
通過理想與信仰、堅守與放棄、努力與堅持、理解青春等豐富的主題引導學生形成直面現實,勇於接受挑戰的心理品質。成長必須是詩性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必須有電影、故事等豐富的精神營養,所以我們提供的豐富的影視資源首先是詩性的,這些詩意的浪漫會給孩子們的生命打上豐富的底色。
這些豐富多彩的故事營造的精神環境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滋養,孩子們從電影故事中得到自我教育,而不是強硬的灌輸。電影呈現出來的是孩子們與電影文本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通過這種互動孩子們理解電影中人物的選擇,並能分辨這種選擇是否正確,進而學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回歸人的成長本身。懂心理學的人在處理生活中的各項問題中都顯得更高效,也更遊刃有餘。在心理學學習過程中,
我們可以不斷地認識自己,修正自己,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無論是認識自我、工作挑戰、教育孩子、處理與家人的關係。
版權聲明:
本文轉自 清淺心理、思維智匯
明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往期精選
因微信公號改版,為防錯過明教育的推送
請【星標】或文末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