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李豔(左)和烏龍拜克老兩口一起喝著奶茶,聊著家常。
「老媽媽,我來看您了。最近,您和爸爸身體還好吧?」「好著呢,我的丫頭來了,我的丫頭又來看我們了……」 11月22日,李豔進了加那生的家門後,剛放下隨身帶來的一大袋水果,還沒來得及換鞋子,加那生便迎上來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時,加那生的老伴烏龍拜克也迎了上來,笑眯眯地對李豔說:「丫頭來了啊。」 李豔是天富易通公司黨群部負責人,烏龍拜克是東城街道馬家坪社區居民。2016年,兩人在自治區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結為親戚。 今年77歲的烏龍拜克和老伴都是哈薩克族。烏龍拜克是石河子本地人,加那生是瑪納斯人。兩人育有5個子女,家庭團結和睦。 2019年3月,烏龍拜克和老伴、小兒子一家、女兒一家,一起從平房搬進了馬家坪社區14號樓12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裡。老人與小兒子一家門挨門,與女兒一家住樓上樓下。告別了燒煤做飯、取暖的日子,家裡24小時有熱水,烏龍拜克與老伴別提有多高興了。 與烏龍拜克結為親戚後,李豔與烏龍拜克一大家子幾十口人都相處得十分愉快,只要家裡有啥事,老人總會給李豔打電話。加那生還給李豔起了一個名字——哈裡哈西,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燕子」。老人還根據年齡把李豔排在自己的5個子女中,稱李豔是「二女兒」,是自己的第六個孩子。 入住烏龍拜克家時,李豔把烏龍拜克一家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每天為家裡買菜、做飯、收拾房子,就像女兒對待父母一樣。 烏龍拜克與老伴都患有高血壓。為了讓老兩口及時監測血壓,按時吃藥,李豔為他們買來了電子血壓儀,並教他們如何使用。老兩口的手機壞了,李豔又從朋友處找來他們不用的手機給老人換上。加那生腿腳不方便,每次下樓時走不了幾步就要休息,李豔又給她買了一個結實的馬扎凳,讓老人出門的時候帶上。烏龍拜克住院時,李豔忙前忙後幫著老人聯繫醫生,還經常去探望。每次入住老人家裡,李豔總要給他們帶來降壓藥和感冒藥。老人搬新樓房時,李豔不但給老人家裡送了兩大盆花,還送來新鍋……只要看到老人家裡缺點啥,李豔總是想辦法解決。 烏龍拜克與老伴的日常起居由小兒子賽力克和兒媳婦達麗哈照顧。 賽力克是名共產黨員,李豔經常給他講黨的知識,還幫他下載了「學習強國」APP,教他學習方法。達麗哈是一名環衛工人。為了方便她每天上下班,李豔把家裡的電動自行車送給了達麗哈。達麗哈的女兒熱孜亞·古麗在石河子第一中學就讀,學習成績很好。李豔給熱孜亞買了書包,還經常給她買課外輔導書和學習用品。 每次入住老人家中,李豔最重要的任務是向老人一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與老人一起學習進步。 烏龍拜克十分關心國家大事,每天都看新聞聯播,最喜歡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李豔每次來家裡時,他最喜歡和李豔一起談論時政,還讓李豔給他解讀最新的國家政策。所以,老人的思想覺悟一直很高。 馬家坪社區由村改為社區拆遷時,老人一家是最先帶頭籤字同意拆遷補償的那批人。他還給其他村民做思想工作:「黨的政策那麼好,我們不花錢就能住上帶電梯的新樓房,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拆遷工作呀!」 當天,李豔去老人家中走訪時,還帶了一本民法典。在一個多小時的學習中,烏龍拜克不停地向李豔問這問那,還說:「這部法典關係到每個人,出得好。」 李豔要走時,像往常一樣,加那生又給李豔裝了一大袋哈薩克族美食包爾薩克和兩個自己做的大餅子。馬姐拿退休金了
融媒體中心記者 董泰蓉
馬金祥是我的回族親戚,結親4年多來,大哥妻子馬燕的工作一直是我們的心病。
馬金祥原在石總場一家企業上班,因為單位經營困難,他開始四處打工,妻子沒有工作,家裡的經濟難免緊張。女兒馬璐從事護士工作,幹得很出色,但是因剛剛入職,收入也不算高。所以,和大哥結親以後,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麼樣幫馬姐找份合適的工作。
馬姐心裡也著急,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最後找到了一份在醫院食堂做早餐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門。辛苦歸辛苦,馬姐倒是沒有一句抱怨,只是沒做多久,她不小心把腳扭傷了,加上腰椎間盤突出發作,一下臥床不起。那時馬哥在外面跑運輸,每天早出晚歸的很辛苦,家裡也就顧不上。「馬哥,別著急,我負責送馬姐去看病,你安心工作吧。」得知情況後,我在電話裡安慰馬哥。那段時間,我住在馬姐家裡,陪她外出治療,趁她看病的功夫,去市場把菜買回來,等治療結束,再接馬姐回家,把我們的午飯做好。就是這樣的朝夕相處,讓我們一點點親近起來。
馬姐的身體好起來以後,因為家裡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再外出工作,她就把心思全放在了照顧家庭上。每次我們去,馬姐就會準備好吃的飯食,直吃得我們讚不絕口,她還總擔心我們吃得不合口。我們兩家人也走動來往,孩子們都彼此熟悉,大哥家的女兒也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樣。
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穫。和馬哥結親的幾年,我看著馬哥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去年,馬哥原來的單位宣布破產清算,馬哥作為分流的職工,在六師新湖農場分了50畝身份地。馬哥不擅長種地,他把土地流轉出去後,利用自己手中的大貨駕照,找到了一份跑長途的工作,收入讓他很滿意。馬哥的女兒也像她的父母一樣努力,認真鑽研業務,在護士崗位上勤奮學習,最終考入石總場醫院工作。我看著她快樂地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看著她和心儀的男朋友拍下甜蜜的婚紗照,看著她搬入新居過得幸福快樂。仿佛這一切美好還不夠,馬姐也於今年到了退休年齡,正式拿上了退休工資,為這個家庭的幸福生活寫下一個滿意的註腳。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外出跑車也遇到不少困難。現在土地流轉出去,我的社保繳納有了保障,你馬姐又有了退休金,這個冬天我不打算跑車了,在家吃你馬姐的就夠了。」馬哥打趣地說,逗得我們全都哈哈大笑。
湯建輝(左)和丁德友老人一同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丁大爺,最近您身體還好吧?天冷路滑,您接送孫女上下學時要注意安全。過些天,我休息了就去看您。」11月23日,天業集團的湯建輝給他的回族親戚丁德友打去電話。丁德友聽後笑著說:「小湯啊,你可比我的兒子還關心我。」編輯:周麗 責編:王海珊 編審:焦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