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建設項目:奮力衝刺不誤春耕好時光

2020-12-24 貴陽發布

項目名片

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建設項目是貴陽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產業扶貧工程,旨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解決貴陽市蔬菜保供季節性缺口和供應結構性不平衡問題。

基地預計投入資金30.27億元,項目圍繞500畝以上壩區建設選址,覆蓋貴陽主要的蔬菜生產區域「三縣一市」和烏當區、花溪區,堅持布局科學化、發展設施化、建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加工精細化、運營市場化的原則,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投入、統一建設、統一組織、統一營銷的模式,推進建設和運營,積極打造生態友好型智慧農業樣板。

現場目擊

仲春時節,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的各個園區都搶抓春耕的黃金時間,越發忙碌起來。

有7個基地、總面積達7400畝的清鎮園區每天都有幾百個工人、村民施工、建棚、整地、種菜,好一番「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的繁忙景象。

4月6日早上七點來鍾,清鎮市紅楓湖鎮園區高標準蔬菜大棚的建設工人們便已陸陸續續進場,管理員給每個工人做完體溫檢測,檢查完口罩、安全帽、安全帶、反光背心等穿戴後,便按照慣例在開工前開一場安全晨會。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施工現場大家必須佩戴口罩、安全帽、安全背心,高空作業必須扣好安全帶……」晨會結束後,300來名建設工人便緊張有序地開展打基礎、搭骨架、蓋薄膜、建遮陽系統等等作業。

「現在正值春耕春種的關鍵時期,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保種植』,為蔬菜種植提供必要的條件。」紅楓湖鎮園區項目經理張正杰介紹說,為了在4月15號之前確保810畝的大棚具備種植條件,園區加大人力投入,臨時從雲南抽調了建設技術骨幹,還調整建設工序,優先完成種植所需的項目建設。

「現在已經完成712畝基礎建設、654畝骨架搭建、629畝薄膜覆蓋、500畝噴灌設施建設,15號一定保證可以全部實現正常種植,之後再繼續完善收尾工程。」張正杰介紹說。

按照「要將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為全省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產業支撐」總體要求,清鎮園區一邊抓緊推進高標準大棚等工程建設,一邊抓緊在條件成熟的田地或建好的大棚裡種植蔬菜,一邊抓緊完善配套附屬設施建設。

在紅楓湖鎮園區熱火朝天地建設蔬菜大棚的同時,石牛基地300多畝的大棚裡已經開始在進行整地和彩椒栽苗了。

從雲南來到貴陽的蔬菜種植師傅羅成紅7點過就來到基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了。30號剛給30多名在當地招來的村民上完栽菜、澆水、施肥等內容的培訓課,擔心村民還沒熟練掌握技術,他每天都要到棚裡進行指導,並安排第二天的工事。

「這些彩椒5月份就能開花結果,6月中旬彩椒就能上市了。」羅成紅說,蔬菜長得好、結得好是他最開心的事。

「我們所有工作重心都圍繞『菜』來開展,一切圍繞『菜』來轉、一切圍繞『菜』來幹。」清鎮園區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張鑑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大棚建設材料的外購、外聘技術工人返崗等,工程建設進度受了不小影響,雖然建設有所停滯,但是生產並沒有停,蔬菜種植、管護一直沒有停過。現在用工和生產都已經全部恢復,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大棚、分揀中心、排水溝等工程建設,把耽誤的時間和進度搶回來。

張鑑介紹,按照2畝地建設1畝大棚的比例,再除開坡度大等不適宜建大棚的土地,清鎮園區可建設3000畝大棚,目前已經種下了300畝的西紅柿、160畝速生菜、100畝黃花菜98畝絲瓜、30畝養心菜等等蔬菜,露天基地也種下了千餘畝的蔥和速生菜,有的大棚也正在整地,即將種下絲瓜和黃花菜。

「雖然現在建設工程和種植工作的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將以管事、管人、管物為抓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穩步推進整體工作,確保清鎮園區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張鑑說。

場外連線

「蔬菜基地從去年4月開工以來,我們以生產為目標加快推進基本建設,目前絕大部分基地已經投產,但部分大棚及溝渠、道路等附屬設施還在陸續完善,本來今年初就能全部建成,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市農投集團旗下的扶貧公司是蔬菜保供基地的實施主體,扶貧公司總經理程蜀黔介紹說,受疫情影響,建大棚的材料由於省外工廠停工停產、物流運輸不暢等,都運不進來,而且很多外地的建設工人也不能及時到崗。

農時不等人,為了不誤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蔬菜基地採取一邊抓建設、一邊抓生產的「兩線作戰」,在大棚具備種植條件的情況下,先把蔬菜種下去,再繼續完善溝渠等配套設施建設。

「目前所有基地都在犁地,耕地近1.12萬畝,栽培作物7683畝,栽培品種包括西紅柿、絲瓜、彩椒、茄子、香蔥、黃花菜等,預計4月中旬2.5萬畝蔬菜基地栽培完畢,六月初第一批西紅柿、彩椒、絲瓜等陸續上市,預計畝產量1.2萬斤每畝,有效緩解我市茄果類蔬菜的供應缺口,部分蔬菜還將遠銷粵港澳大灣區和上海。」程蜀黔介紹,現在正在奮力衝刺,抓緊時間生產和建設,把前面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在今年上半年將高標準蔬菜基地全面建成。

來源丨貴陽日報

編輯丨姚自雨

編審丨劉敏

相關焦點

  • 肅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記者 慄雯婧:我現在是在總寨鎮高標準農田項目施工現場,在這裡我們可以聽到機器的轟鳴聲,也可以看到每塊土地上都有一臺大型機械正在平整土地,原本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田地變得平整開闊,高標準農田項目的施工,也吹響了全區項目建設的集結號。總寨鎮三奇堡村是肅州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點之一,從空中俯瞰,十幾臺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平田整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 貴陽大數據為蔬菜等產業發展賦能增效
    本文轉自【貴陽晚報】;7月3日,通過貴陽市農投集團建設的生產管控平臺,不用到現場便可以掌握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清鎮基地駱家橋園區西紅柿大棚的環境情況。「這個平臺目前在清鎮基地進行示範使用,實現了基地可視化管理、水肥一體化供給、綠色防控病蟲等方面『精準化』生產,篩選出新品種25餘個,良種覆蓋率95%,實現增產達到10%,降低成本達到15%。」貴陽市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程蜀黔介紹,今年市農投集團將在貴陽市2.5萬畝設施蔬菜基地推廣應用。
  • 打造貴陽優質蔬菜名片!「山地貴爽」品牌正式發布
    貴陽市農投集團作為貴陽市屬國有企業,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進程中,緊扣「服務城市、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戰略目標,立足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高貴陽蔬菜保供能力,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按科學化布局、規模化實施、設施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現代化加工、品牌化運營、多元化投入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精準幫扶大方向,在全省500畝以上壩區著力建設50萬畝蔬菜基地
  • 貴陽農投「大數據」帶來蔬菜產銷精準對接
    楊小慧溫度24℃、溼度46%……通過貴州省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陽農投」)建設的生產管控平臺,不用到現場就能掌握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清鎮基地駱家橋園區西紅柿大棚的環境情況。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全省今年將建設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11月5日,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推進會在常德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我省將建設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會上,省農業農村廳重點推介常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驗。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桃源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常德作為全省農業大市,擁有耕地面積759萬畝,糧食生產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一位。
  • 春回大地人更忙抗疫生產兩不誤——我州超常規舉措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一系列的舉措之下,連日來,好消息不斷傳出,截至2月22日,全州無新增疑似病例,治癒病人不斷增加。  「菜籃子」穩了,人心才能穩,社會才能穩。越是特殊關鍵時刻,越是顯現出農業的戰略基礎性地位。黔南州農業農村局出臺20條措施,涉及春耕備耕、企業復工復產、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菜籃子」生產保供、組織協調等5個方面共20條。
  • 長清:戰疫情保春耕 農業戰線火力全開
    原標題:長清:戰疫情保春耕 農業戰線火力全開   寒冬漸去,春回大地。近日,在長清區馬山鎮的萬畝桃園裡,果農們正忙著平整園區道路、運送肥料及滅蟲藥劑。長清區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搶抓春耕、不誤農時,積極破解疫情防控「緊」與春耕生產「活」之間的難題,以到位的防控措施,讓全區廣大群眾既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和科學防治的必要性,又能克服恐慌心理,有序有效投入生產生活之中。   保供應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復工復產
  • 堅持「三合」推動「三集」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槓桿作用
    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銜接,在南域「宜長興」、北域「環金秋湖」沿線規劃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片8個、現代農業園區3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100個。二是圍繞產業布局。圍繞釀酒專用糧、稻漁種養等特色產業,分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到產業布局到哪裡,高標準農田就配建到哪裡,建成釀酒專用糧基地20萬畝、糧經複合基地8萬畝、蔬菜基地10萬畝、糧茶基地12萬畝。
  • 首批3噸蓮花白平均每斤0.68元 "成都市保供基地"菜上市
    採收蓮花白、裝貨、卸貨……5月9日下午,在彭州市敖平鎮益民保供基地,現場一片忙碌,農民正在搶收蓮花白。記者從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基地是成都市「菜籃子」蔬菜城市保供基地,首批3噸蓮花白裝車後,將通過益民菜市24家門店走向市民餐桌。
  • 抗疫保春耕 唱響「春之曲」——專訪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鶴
    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鶴表示,全縣疫情防控形式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也在全面恢復。陳鶴(左三)指導對接幫扶貧困村制定2020年脫貧攻堅方案春耕工作有序開展眼下,珙縣烤菸基地裡正在栽種烤菸苗,為保障菸農收益,珙縣搶抓節令,根據煙苗長勢和近期氣候條件,集中力量積極組織菸農開展備耕、移栽,確保全縣移栽工作於4月中旬前完成。
  • 市中區重點農業項目復工 鋪開瓜果飄香的花漫春耕圖
    此時,菜花盛放,春耕忙碌,柑橘豐收,市中區的田園風光無限,一幅別樣的瓜果飄香的花漫春耕圖正在有條不紊地鋪展開來。 2月25日上午,市中區全安鎮花洞村,甜城果香現代農業產業園裡,8位工人揮舞著鋤頭正在除草、翻土,新泥味陣陣撲鼻。「農時誤不得,我們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2月7日就已經復工了。」
  • 農業豐收打下好基礎:小麥苗情好於往年 春播進度同比加快
    春耕春播已經陸續展開;夏糧收穫正在抓緊奮戰;冬春蔬菜進入生產尾聲,夏季蔬菜也開始移栽定植……農業生產進展如何?供應是否有保障?3月27日,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最新情況。  夏糧力爭產量穩定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產量佔全年糧食生產超過1/5,奪取夏糧豐收對糧食的穩產保供、提振全社會信心至關重要。
  • 今年河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286萬畝
    走進曹妃甸區第九農場高標準農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風中擺動沉甸甸的稻穗。  曹妃甸區是我省的重要水稻產區。水稻能夠實現穩產高產,得益於當地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據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九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規模為一萬畝,通過排灌站、防滲渠和各種閘涵工程及農田線路的建設,水、電、路、渠得到了綜合治理。
  • 成都益民集團在新疆建牛肉保供基地
    項目現場打造異地牛肉保供基地 豐富成都市民「菜籃子」據介紹,該項目是成都益民集團落實中央、四川省關於「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要求,以及成都市「米袋子」「菜籃子」強基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延長成都益民集團肉類保供產業鏈條
  • 疫情不誤農時,中農控股備春耕
    目前,該公司按春季計劃備肥量,可供800~1000萬畝耕地使用,最大限度滿足春耕生產需要。同時,針對疫情對北方棚菜和南方經濟作物區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利用視頻直播等線上技術,為農戶提供遠程服務指導。疫情之下,國內大部分進口港口提貨、發運效率大幅下降,為確保不誤農時,穩定春耕鉀肥供應,中農控股在原有進口鉀供應體系基礎上,開拓了進口歐化集團大顆粒氯化鉀業務,並持續加大籤約量,通過雙方高效、專業的配合,利用邊貿鐵路運輸方式及時向基層供應鉀肥,為東北地區春耕備肥補充了新的鉀肥供應渠道。
  • 修文縣有80000餘畝蔬菜在土,5000餘畝可隨時上市,市民「菜籃子」有...
    貴陽網訊 近日,強冷空氣來襲,寒潮雨雪天氣接踵而來,為了保障市民需求,讓貴陽市「菜籃子」不「斷檔」,修文縣目前已經全面開始了蔬菜冬季保供工作。1月6日,記者走進陽明洞街道辦程官蔬菜基地及六屯鎮長田蔬菜基地,當地村民們正在蔬菜基地大棚內忙著收割大白菜,一棵棵大白菜被分裝進袋子裡,搬到小貨車上,裝車準備送往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冬日的蔬菜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我們的蔬菜是陸陸續續的種,陸陸續續的收,只要車能夠到基地,基地裡面隨時有菜供應的,全縣在土蔬菜是能夠保證供應的。」
  • 貴陽市青巖鎮達夯果園:半日通電 共克時艱
    春耕時節,有兩件事讓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達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達夯果園法人羅建華很操心。一來,去年葡萄收成大減;二來,一旦果園生產停滯,200名村民的「錢袋子」落了空,若紛紛選擇外出打工,勢必增加村裡防疫工作難度。
  • 爭做北碚農村科普基地排頭兵 三生三世桃花源戰「疫」春耕兩不誤
    春天,正是春耕的最佳時節。連日來,北碚區科協聯合農村現代化桃產品科普示範基地三生三世桃花源,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備戰春耕,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與往年不同的是,在田地間勞作的村民都戴上了口罩,分散進行各自的工作。該基地負責人盧亞明介紹:「桃樹馬上就要開花結果了!錯過春耕和管護時節,將直接影響桃樹的生長和桃果收益。